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 ]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是

[ ]

A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C取消商品贸易

D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

[ ]

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

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全国征购到二亿二千万普特的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1925年一年里,苏俄政权共采购到四亿i千三百万普特粮食。这说明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经济建设募集的粮食不断增长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前线军事战争募集到足够粮食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实施都巩固了政权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有利于农村发展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是指

[ ]

A国内外敌人进攻苏维埃政权

B经济危机导致农民武装暴动

C自然灾害严重导致经济危机

D与德签订苛刻和约退出一战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保卫莫斯科!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面是1919年某地几个长工的闲谈,他们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土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王六:谁说余粮不准卖,听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自由买卖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国内战争后期,苏俄境内出现了所谓的“小国内战争”。这场战争的发动者及其针对的目标最有可能是

[ ]

A工人、义务劳动政策

B资本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C农民、余粮收集制

D政府官员、新经济政策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列宁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

B材料中的“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蹬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危险、困难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 ]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B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C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D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丰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旧点是

[ ]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景: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这种情景符合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市场经济体制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

[ ]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要为工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计划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正确答案

A
下一知识点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