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列宁《论粮食税》:“……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这里列宁所谈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A保障了军事胜利

B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C引起农民的不满

D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部描写1919年苏俄人民抗击协约国和国内白匪的电影,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 ]

A一位农民牵着几头羊到集市上去卖,与一位买主讨价还价

B几乎所有的工厂都注明“苏维埃国有”字样

C老百姓的生活用品由政府定期发放,他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D成年人每周都自觉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

[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

A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证军事胜利

B粉碎国外敌人的进攻

C把俄国建成社会主义国家

D征集余粮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21年,苏俄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导致出现政治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的破坏

B1921年出现了严重的天灾

C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的封锁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

料反思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列宁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

B材料中的“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符合1919年至1920年苏俄工业企业发展特点的是

[ ]

A实行市场运作,进行经济核算

B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森林、油田

C允许国内资本家经营小型企业

D由国家进行统一的管理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部反映十月革命初期苏俄历史的电视剧中有这样的场面: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老农似乎有所顾虑,经常四处张望。与该场景有关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全国征购到二亿二千万普特的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1925年一年里,苏联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共采购到四亿三千三百万普特粮食。这说明

[ ]

A两个政策都有利于农村发展

B两个政策实施都为经济建设募集粮食增长

C两个政策实施都巩固了政权

D两个政策实施都为战争募集到了足够粮食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这一客观规律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过高地估计了人民的思想觉悟

D为了战胜国内外的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

A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B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苏俄一位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但木材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但鱼属于你们。”这反映了农民对苏俄的那一政策不满?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土地私有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

正确答案

A
下一知识点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