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 共104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是一种由______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土壤中某些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是由于该微生物能产生纤维素酶.
(2)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酒精灯②培养皿③显微镜④无菌水
(3)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通常用______染色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筛选.甲同学在实验时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图).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
______有关.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填图中序号).
(4)乙同学打算从牛胃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并计数,与分离醋酸菌相比,进行培养时除了营养不同外,最主要的实验条件差别是______,该同学采用活菌计数法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
(5)丙同学在提取和分离纤维素酶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抵制外界酸和碱对酶活性的影响,采取的措施是向提取液和分离液中添加______.
(6)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检测,得到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图,推测菌株______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
正确答案
解:(1)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范围葡萄糖.
(2)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需要用到是酒精灯、培养皿和无菌水,不需要的是显微镜.
(3)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多少和活性有关.纤维素酶的量越多,活性越强,分解的纤维素越多,透明降解圈越大,所以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①.
(4)牛胃是一个厌氧的环境,所以其中的纤维素分解菌与需氧型醋酸菌培养条件有所不同.因是活菌计数,所以部分死亡菌无法计数.另外当菌落重合时,只能计数为一个菌落,所以偏小.
(5)一定范围内,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所以为了保证抵制外界酸和碱对酶活性的影响,采取的措施是向提取液和分离液中添加缓冲溶液.
(6)由于胃部PH值较低,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发酵过程会产热和产酸,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所以推测菌株J4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
故答案为:
(1)葡萄
(2)③
(3)刚果红 量与活性 ①
(4)保证无氧环境 小
(5)缓冲溶液
(6)J4
解析
解:(1)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范围葡萄糖.
(2)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需要用到是酒精灯、培养皿和无菌水,不需要的是显微镜.
(3)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多少和活性有关.纤维素酶的量越多,活性越强,分解的纤维素越多,透明降解圈越大,所以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①.
(4)牛胃是一个厌氧的环境,所以其中的纤维素分解菌与需氧型醋酸菌培养条件有所不同.因是活菌计数,所以部分死亡菌无法计数.另外当菌落重合时,只能计数为一个菌落,所以偏小.
(5)一定范围内,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所以为了保证抵制外界酸和碱对酶活性的影响,采取的措施是向提取液和分离液中添加缓冲溶液.
(6)由于胃部PH值较低,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发酵过程会产热和产酸,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所以推测菌株J4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
故答案为:
(1)葡萄
(2)③
(3)刚果红 量与活性 ①
(4)保证无氧环境 小
(5)缓冲溶液
(6)J4
现在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每年要产生大量的废纸,其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资源--乙醇.如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自然界中①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______的环境中.将从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培养在以______为碳源、并加入______的培养基上筛选周围有______的菌落.
(2)如上所述的筛选中获得了三个菌落,对它们分别培养,并完成环节②,且三种等量酶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则你认为三种酶液的活性______(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一定不同),可以通过______进行定量测定.
(3)根据测定结果,①环节常选择木霉,则②中获得的酶是______酶.
(4)生产中可以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______,为了确保获得产物乙醇,⑤环节要注意______,④过程要注意避免______.
(5)该技术虽然有广阔的前景,但存在酶的成本高等问题,为了降低成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进该过程.首先要通过______等技术手段对产酶微生物改造,提高酶的产量.其次,可利用______等技术使酶能够重复利用.
正确答案
解:(1)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2)三种酶液的活性不一定相同的原因是纤维素酶的活性不一定相同,需要对其活性进行鉴定.
(3)②中获得的酶是纤维素酶,该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l酶、Cx酶、葡萄糖苷酶.
(4)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酵母菌,⑤环节表示无氧发酵,即发酵装置密闭(或保证无氧条件等).④过程要注意避免杂菌污染.
(5)为了降低成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进该过程.首先要通过基因工程(基因突变)等技术手段对产酶微生物改造,提高酶的产量.其次,可利用固定化酶等技术使酶能够重复利用.
故答案为:
(1)富含纤维素 纤维素 刚果红 透明圈
(2)不一定 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
(3)纤维素
(4)酵母菌 发酵装置密闭(或保证无氧条件等) 污染杂菌
(5)基因工程(基因突变) 固定化酶
解析
解:(1)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2)三种酶液的活性不一定相同的原因是纤维素酶的活性不一定相同,需要对其活性进行鉴定.
(3)②中获得的酶是纤维素酶,该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l酶、Cx酶、葡萄糖苷酶.
(4)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酵母菌,⑤环节表示无氧发酵,即发酵装置密闭(或保证无氧条件等).④过程要注意避免杂菌污染.
(5)为了降低成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进该过程.首先要通过基因工程(基因突变)等技术手段对产酶微生物改造,提高酶的产量.其次,可利用固定化酶等技术使酶能够重复利用.
故答案为:
(1)富含纤维素 纤维素 刚果红 透明圈
(2)不一定 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
(3)纤维素
(4)酵母菌 发酵装置密闭(或保证无氧条件等) 污染杂菌
(5)基因工程(基因突变) 固定化酶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实验组2组合4组可以形成对照,变量是土壤的湿润程度,来研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正确.
B、该实验的变量有两个,一个是灭菌、不灭菌,一个是湿润、不湿润.自变量是灭菌、不灭菌,在湿润条件下1、2形成对照,在干燥条件下3、4形成对照,所以1、3分别是两组对照实验的对照组,B错误.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消除微生物的影响,C正确.
D、1组和3组由于没有微生物,落叶不被分解,2组和4组由于有微生物,落叶不同程度的被分解,D正确.
答案:B
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经选择培养后,再经梯度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A错误;
B、富集培养可省略,但培养分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B正确;
C、经稀释培养后,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色进行鉴别,C正确;
D、设置对照能证明经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微生物,D正确.
故选:A.
下列关于生物实践技术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要先灭菌后倒平板,A错误;
B、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抑菌剂不一定抑制杂菌生长抑制杂菌的生长,还有可能抑制目的菌生长繁殖,B错误;
C、刚果红能鉴别纤维素,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C正确;
D、菊花组织培养中需要添加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