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磁学
- 共4057题
1.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电学现象的基本问题
A选项,吸引轻小物体是物体带电的基本性质。琥珀摩擦后带有电荷所以具有此性质。正确
B选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被命名为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因此毛皮带正电。正确
C选项,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电荷全部分布在表面且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的电荷密度与形状有关,C错误
D选项,闪电的形成是剧烈的静电现象,常识题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现象判断的基础题,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掌握带电物体的基本性质、正负电荷的区分规则、了解静电平衡的的导体、了解生活中的基本物理现象
易错点
对于C选项中静电平衡的导体表面电荷分布的特点是一个容易忽略的点,学生容易做错。对于闪电是否静电现象是另一个易错点。
知识点
2.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柱支持使它们彼此接触。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
正确答案
知识点
3.如图1-6所示,把一个架在绝缘支架上的枕形导体放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知识点
6.如图,一个枕形导体AB原来不带电。将它放在一个负点电荷的电场中,点电荷的电量为Q,与AB中心O点的距离为R。由于静电感应,在导体A、B两端分别出现感应电荷。当达到静电平衡时(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如图,半径为R的均匀带正电的薄球壳,其上有一小孔A。已知壳内的场强处处为零;壳外空间的电场,与将球壳上的全部电荷集中于球心O时在壳外产生的电场一样。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不计重力)从球心以初动能Ek0沿OA方向射出。下列关于试探电荷的动能Ek与离开球心的距离r的关系,可能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16.如图所示为静电力演示仪,两金属极板分别固定于绝缘支架上,且正对平行放置。工作时两板分别接高压直流电源的正负极,表面镀铝的乒乓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金属极板中间,则(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利用静电除尘器可以消除空气中的粉尘,静电除尘器由金属管A和悬在管中的金属丝B组成,A和B分别接到高压电源正极和负极,其装置示意图如右图所示。A、B之间有很强的电场,距B越近,场强__________(填:“越大”或“越小”)。B附近的气体分子被电离成为电子和正离子,粉尘吸附电子后被吸附到_______(填“A”或“B”)上,最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下面的漏斗中。
正确答案
越大
A(
解析
电极截面如图所示,由电场线可判断越靠近B场强越大;粉尘吸附电子后带负电,因此向正极A运动。考查静电的应用,难度中等。
知识点
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而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cm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所示。
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摩擦起电,A项对;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 ,感应起电,B项对;环刚被吸引向上运动,一定是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随后距离减小,引力增大,所以整个过程中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 ,C项对。笔套碰到圆环后,由于笔套是绝缘体,极少电荷转移,所以圆环上仍然多是感应电荷,不能中和,D项错。
知识点
2.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 考异邮》中有“玳瑁吸”之说,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5. 如图所示,将一个半径为r的不带电的金属球放在绝缘支架上,金属球的右上侧放置一个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点电荷,点电荷到金属球表面的最近距离也为r.由于静电感应在金属球上产生感应电荷.设静电力常量为k.则关于金属球内的电场以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以下说法不正确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物理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揭示的是自然规律,我们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社会。下面四幅图中展示了一些应用,关于这些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选项A中,弹簧的弹力虽然满足胡克定律,但是测质量的原理是牛顿第二定律;选项B中,罗盘可以指示南北的原因是小磁针受到地磁场的作用;选项C中主要应用的不是金属丝的坚韧,而是静电屏蔽现象;
考查方向
本题是从生活中选择一个物体或者现象,然后让说出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
解题思路
针对每个现象,要结合所学物理知识,透过现象看到背后的物理规律。
易错点
甲图中有“弹簧”二字,故容易误认为原理是胡克定律;选项C中的“坚韧”,容易误导一部分学生。
知识点
1.下列属于静电防范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B、C选项均为静电现象的应用,只有D选项是防范静电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精读教材相关内容
易错点
教材内容识记错误,审题不细,题目中考查的是防范静电的举措。
知识点
7.右图为雅各布天梯实验装置。接通电源后可以看到两根金属电极间可以产生明亮的电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在2-5万伏高压下,两电极最近处的空气首先被击穿,形成大量的正负等离子体,即产生电弧放电.空气对流加上电动力的驱使,使电弧向上升,随着电弧被拉长,电弧通过的电阻加大,当电流送给电弧的能量小于由弧道向周围空气散出的热量时,电弧就会自行熄灭.在高压下,电极间距最小处的空气还会再次被击穿,发生第二次电弧放电,如此周而复始.所以答案为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理解放电现象的过程
易错点
考察对高压放电现象的理解
知识点
14.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若在两板中间a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再由a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