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性状,用糯性品种与纯合非糯性品种杂交,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棕红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花粉的数量,蓝色与棕红色的比例为(  )

A1:1

B1:2

C2:1

D1:3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相应的基因用A、a表示),则糯性品种的基因型为aa,非糯性品种的基因型为AA或Aa.糯性品种aa与纯合非糯性品种AA杂交后代Fl都是Aa,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花粉,即A:a=1:1,所以用碘液染色后,蓝色:棕红色=1:1.因此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的微粒,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1:1.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瑞安市月考)将紫茉莉的红花品系和白花品系杂交,F1是粉红色花,让F1自交,推测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

A红花:白花=3:1

B红花:白花=1:1

C红花:粉红花:白花=1:2:1

D粉红花:白花=3:1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由于红花品系和白花品系杂交后代是粉红色花,所以为不完全显性遗传.红花品系和白花品系的基因型为RR和rr,粉红色花的基因型为Rr.让F1自交,后代为RR:Rr:rr=1:2:1,所以表现型及其比例红花:粉红花:白花=1:2:1.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野兔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等位基因A1、A2、A3分别决定灰色、褐色、白色,它们之间具有不循环而是依次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即如果甲对乙显性、乙对丙显性,则甲对丙也显性,可表示为甲>乙>丙),根据遗传系谱图回答问题:

(1)已知A2对A1显性,根据系谱图可确定A1、A2、A3的显性顺序是______

(2)I2的基因型为______.Ⅲ1与Ⅲ5交配产生灰毛子代的概率为______

(3)野兔有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称作Pelger异常.将Pelger异常的雌雄野兔杂交,后代结果如下:正常雌兔58个,Pelger异常雌兔117个,正常雄兔60个,Pelger异常雄兔119个.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4)欲探究野兔毛色基因与Pelger.异常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设计实验如下:取Pelge异常的纯种灰毛雄免与正常的白毛雌兔作为亲本杂交,得F1再用F1中Pelger异常的灰毛雌雄兔相互交配得F2,观察并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若灰毛兔与白毛兔之比为______,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灰毛兔与白毛兔之比为______,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于Ⅱ3和Ⅱ4都是灰色,后代却出现白色,说明A1对A3显性;又已知A2对A1显性,所以可确定A1、A2、A3的显性顺序是A2>A1>A3

(2)由于I2的表现型为褐色,而子代都为灰色,说明I2是杂合体,所以其基因型是A2A1.Ⅲ1与Ⅲ5的基因型分别为A1A3和2/3A1A3,所以它们交配产生灰毛子代的概率为1-2/3×1/4=5/6.

(3)根据Pelger异常的雌雄野兔杂交,后代结果都是正常:异常=1:2,而不是1:3,说明致病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4)用F1中Pelger异常的灰毛雌雄兔相互交配得F2,由于Pelger异常致病基因显性纯合致死,所以F2中灰毛兔与白毛兔之比为2:1时,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F2中灰毛兔与白毛兔之比为3:1时,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A2>A1>A3

(2)A2A1     

(3)致病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4)①2:1      ②3: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一个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为A、a.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遗传病是由染色体上的______性基因控制的.

(2)若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Ⅱ3的基因型为______,Ⅱ3与Ⅱ4再生一个患病女儿的几率为______

(3)若Ⅱ3携带致病基因,则Ⅲ9的基因型为______;Ⅲ9与人群中一同时患该遗传病和抗维生素D佝偻(伴X显性遗传)的患者婚配,则他们所生儿子表现正常的几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5和6都不患病,子代8患病,判断为隐性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5和6都是携带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5为携带者,6正常.

(2)若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则7的致病基因为Ⅱ4传递,为伴X隐性遗传病,Ⅱ3的基因型为XAY.Ⅱ4为XAXa,与Ⅱ3XAY不可能生下XaXa

(3)若Ⅱ3携带致病基因,则Ⅱ4也是携带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5和6都是Aa,9为AA( )或Aa(),与同时患该遗传病和抗维生素D佝偻(伴X显性遗传)的患者aaXDY结婚,所生儿子不可能患抗维生素D佝偻(都是XdY),为aa概率为×=,正常为1-=

故答案为:

(1)常或X   隐

(2)XAY  0

(3)AA或Aa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玉米正常植株叶片为绿色,患一种遗传病后植株的叶片具白色条斑,或为不能成活的白化苗.显微观察发现,白化苗和白色条斑处的叶肉细胞不含叶绿体.有人为了探索该病的遗传机理,用人工授粉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实验一

重复该实验后代的性状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①实验结果显示,母本患条斑病时,该病通过______方式遗传.

②实验中后代不同性状的个体的比例是随机的,其原因______

(2)实验二

表现型比例     3:1

重复该实验,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始终为3:1.

实验二结果显示,母本正常时,该病的遗传受______的控制.

正确答案

细胞质遗传

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能进行有规律的分离,而是随即地、不均等的分配到子细胞中

核基因(或细胞核)

解析

解:(1)实验一中F1出现绿色叶、条斑叶或白色叶,而且重复该实验后代的性状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这说明决定相关性状的遗传物质不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所以无遗传规律可循,这是由于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细胞质的分离是不均等分离的,那么相关遗传物质只能在细胞质中,随母本卵细胞随机传给下一代,所以导致重复该实验后代的性状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2)实验二中绿色叶与条斑叶的F1代中绿色叶与条斑叶或白色叶的比是3:1,这说明决定相关性状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属于细胞核遗传.

故答案为:

(1)①细胞质遗传

②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能进行有规律的分离,而是随即地、不均等的分配到子细胞中

(2)核基因(或细胞核)

下一知识点 : 杂交含义及其方法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分离定律及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