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 共620题
(8分)有下列反应2KMnO4+16HCl=2KCl+2MnCl 2+5Cl 2↑+ 8H2O 其中 是氧化剂, 是 还 原 剂。 MnCl 2 在反应中是
(选填: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下同),Cl2是 。
正确答案
KMnO4 HCl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有关判断。得到电子的物质,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对应的生成物是还原产物,高锰酸钾中锰的化合价是是+7价,生成物中是+2价,所以高锰酸钾是氧化剂,氯化锰是还原产物;失去电子的物质,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对应的生成物是氧化产物,氯化氢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所以氯化氢是还原剂,氯气是氧化产物。
已知: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 I2 。
(1)在NaIO3溶液中滴加少量NaHSO3溶液,发生下列反应。配平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囗NaIO3+囗NaHSO3 → 囗I2+囗Na2SO4+囗H2SO4+囗H2O
(2)在NaIO3溶液中滴加过量NaHSO3溶液,反应完全后,推测反应后溶液中的还原产物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3)在含5mol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IO3溶液。加入NaIO3的物质的量和析出I2单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写出反应过程中与AB段曲线对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溶液中I-与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时,加入的NaIO3为 mol。
正确答案
略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如图表达。其中Ⅰ为化合反应,则Ⅱ为__________反应。写出有关水生成的符合反应类型Ⅲ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水参加的符合反应类型Ⅳ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水为________剂。
正确答案
分解;NaOH+HCl===NaCl+H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Na+2H2O===2NaOH+H2↑ ;氧化(合理即可)
已知: NO3-+4H++3e-→NO+2H2O 。现有四种物质:KMnO4、Na2CO3、Cu2O、Fe2(SO4)3,其中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的是 (填化学式),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氧化产物的化学计量数(写方框内)及其化学式□ 。1mol该物质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 。
正确答案
Cu2O;6Cu(NO3)2;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二氧化氮生成
试题分析:在四种物质:KMnO4、Na2CO3、Cu2O、Fe2(SO4)3中,只有Cu2O具有还原性。
3Cu2O+14HNO36Cu(NO3)2+2NO↑+7H2O
金属钛被称为铁和铝之后崛起的“第三金属”,常见化合价为+4。它是空间技术、航海、化工、医疗上不可缺少的材料。
工业上用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制备金属钛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图(部分产物略去):
(1)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TiO3 + 6C + 7Cl22FeCl3 + 2TiCl4 + 6CO,还 原剂是 ,每生成1mol TiCl4转移 mol电子。
(2)步骤②分离出TiCl4的方法,利用了TiCl4与FeCl3 的不同。
(3)步骤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该反应在氩气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色化学提倡物料循环。以上流程中,可用于循环的物质除Cl2、Mg外,还有___。
正确答案
(1)FeTiO3、C, 7 (2)沸点
(3)2Mg + TiCl42MgCl2 + Ti; 防止Mg、Ti被氧化 (4)MgCl2
试题分析:(1)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碳元素的化合价和FeTiO3中Fe的化合价也是升高到的,所以还原剂是FeTiO3、C。氯气是氧化剂,得到2个电子,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 TiCl4转移7mol电子。
(2)TiCl4与FeCl3的沸点不同,所以步骤②分离出TiCl4可以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3)镁和四氯化钛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镁和金属钛,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 + TiCl42MgCl2 + Ti;氩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防止Mg、Ti被氧化;
(4)绿色化学提倡物料循环,在以上流程中,可用于循环的物质除Cl2、Mg以外,还有氯化镁等。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该题需要明确的是物质的制备有一下几种类型:一种是只能用题目给出的原料来制取;一种是自己选取原料来制备新物质;还有的是给你一部分药品,其它自选等。本题用题目给出的原料来制取,因此结合物质的性质,灵活应用,答案就会迎刃而解。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