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7. “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在法律确定的期限内将被授予自由耕种者的一切权利”,此法令的颁布者是(    )

A林肯

B明治天皇

C威廉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0.这个国家刚刚与英国和法国打了一仗,输的一败涂地,以致名怨沸腾,人民甚至可以在每个劳动者的前额上看出那些情感的外在表现,二矛盾焦点直至该国最棘手的问题。据此推断这个国家将要发生(      )

A明治维新

B农奴制改革

C洋务运动

D南北战争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37.“他们”

  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没有主人的同意不能离开土地。如果变更给新主人,他们也随之被转让,他们有权耕作自己的数英亩土地,作为其一生劳作的回报,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到了圣诞节和复活节,也得付些钱款。他们用粮食、水果、蜂蜜、鸡蛋、家禽等食物按比例支付一年的收成。在和平无事的安宁岁月里,他们常常经营市集。

问题:

(1) 材料中的“他们”是指哪一种人?说明判断的理由。

(2) 结合材料概括“他们”所处时代的经济形态特征。

正确答案

(1)农奴。他们与主人之间有人身依附关系;如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人身不自由,主人不同意不能离开,随主人转让。他们与主人之间是依靠权利与义务(契约,法律关系)来维系的:如有权耕作自己的数英亩土地,但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或有权继承父辈的田产,使用当地的磨坊,但要向主人纳税。

(2)他们有权耕作自己的土地;使用当地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他们常常经营市集,如此可知,庄园有农业,手工业和集市交换,答题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1.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

②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

③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

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9.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请考生从33、34、35题中任选一道作答

33.【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

③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

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小时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伤处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34.【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下列是两侧反映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民主建设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材料二

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说明理由。

(2)概括说明两个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5.【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下列材料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

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分别说明理由。

(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33.(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若认为①比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

若认为②比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

若认为③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

34.

(1)

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各个阶级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2)

前者: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抗日的积极性;

后者:赢得了民心,为解放战争建立了稳固的后方。

35.

(1)不是“好心肠”:英国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不是“安全的”办法:“中立”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英国在二战中遭到了德国的侵略。

(2)回忆录具有主观性;要注意用其他史料加以印证。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6 分

41. 历史

选做题 :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爱尔兰和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摘编自[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

材料二 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

——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印度和法国受欢迎的不同原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老窖。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材料三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

(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

正确答案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英国、法国。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序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

印度:增强了印度人民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

法国:成为反对英国的宣传工具;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认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张)。

(2)说明: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主权。分析:法国启蒙思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法国大革命爆发进而颁布《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推动美国颁布《权利法案》(宪法十条修正案)。(答三点即可)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

(2)

趋势:上升。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发(开放)区。(答二点即可)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独立宣言毛泽东、邓小平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7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