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Na2O2在医院、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

(1)制备Na2O2的反应为:4Na+O22Na2O   2Na2O +O22Na2O2

①实验测得某过氧化钠样品含有少量氧化钠杂质,其中钠、氧原子个数比为10︰9.5,该样品中Na2O2的纯度为         

②取上述过氧化钠样品7.64g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冷却后,在容量瓶中配制成100mL溶液,则该溶液中OH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某同学为了检验引起光化学烟雾的气体成分(NO、CO、NO2、HCHO、CH3OH、CH4等),查阅资料得知:Na2O2+2NO→2NaNO2、Na2O2+2NO2→2NaNO3,于是取用a gM气体与b g 氧气混合后,用电火花不断引燃,充分反应后,气体通过足量Na2O2,Na2O2固体质量增加c g。

①若a=c,则M气体的成分可能含有                                  

②若2a=c,则M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通过计算回答。

正确答案

(本题共12分)(1) ①91.9% (2分) ②2.00mol/L (共3分)

(2) ① NO、CO、NO2、HCHO、CH3OH (答对3种1分,全对3分)提示:当它们与氧气反应后的的产物与过氧化钠反应,增重的部分就是其自身。

②CH4(共4分、计算过程合理1分)提示:当甲烷与氧气反应时,生成的产物与过氧化钠反应,增重的是CH4·O,即一倍于甲烷的质量。

试题分析:(1) ①设样品中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和y,根据钠、氧原子个数比为10︰9.5可知,(2x+2y):(x+2y)=10:9.5,解得y=9x,所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纯度是×100%=91.9%。

②7.64g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是7.64g×91.9%=7.0g,所以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7.0g÷78g/mol=0.09mol,所以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01mol。根据钠原子守恒可知,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09mol×2+0.01mol×2=0.2mol,所以溶液中OH的浓度=0.2mol÷0.1L=2.00mol/L。

(2)①若a=c,这说明固体增加的质量就是气体的质量,则根据方程式Na2O2+2NO→2NaNO2、Na2O2+2NO2→2NaNO3可知,气体可能含有NO、NO2。又因为CO+Na2O2→Na2CO3、H2+Na2O2→2NaOH,这说明气体的组成只要满足(CO)n(H2)m即可保证燃烧后的气体通过过氧化钠时,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就是气体的质量,因此气体还可能含有CO、HCHO、CH3OH。

②若2a=c,这说明固体增加的质量是气体质量的2倍,因此最终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恰好等于气体的质量。根据方程式2CnHmOz+(m+2n)Na2O2+(n-z) O2→2mNaOH+2nNa2CO3可知,24n+2m+32z=32n-32z,解得4n=m+32z,所以只有当n=1、m=4、z=0时成立,即该气体是甲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一般硝酸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的化合价越低。若硝酸现有一定量的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一定量很稀的HNO3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任何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 /L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mol)关系如图所示。求:

(1)B与A的差值:        mol;

(2)B的数值:         mol;

(3)C的数值:         mL。(要求有计算过程)

正确答案

0.008    0.032    7

由题意知,金属与硝酸反应时,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H4NO3,由图又可看出金属与硝酸反应后,硝酸是过量的,故金属的氧化产物为Fe(NO3)3、Al(NO3)3。图中:①0→C:H++OH=H2O;②C→31:R3++3OH=R(OH)3↓(R代表Fe或Al);③31→34:NH4++ OH=NH3•H2O;④34→36:Al(OH)3+ OH=AlO2+ 2H2O。由④知n[Al(OH)3]=0.002L×4mol·L1=0.008mol=n(Al),此值也是B与A的差值。由③知,n(NH4NO3)=0.003L×4mol·L1=0.012mol,根据反应中得失电子相等的原则得:3n(R3+)="0.012×8=0.096" mol,则n(R3+)=0.032mol=n(合金),故混合物中n(Al):n(Fe)=1:3。0→31mL中,用于沉淀金属离子的OH有0.032 mol×3="0.096" mol,故C点:(0.031L×4 mol·L1-0.096 mol)÷4 mol·L1=0.007L,即7m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铜及其合金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

(1)金属铜采取下列哪种方式堆积(  )

(2)在1个Cu2O晶胞中(结构如上图所示),Cu原子配位数为__________。

(3)科学家通过X射线推测胆矾中既含有配位键,又含有氢键,其结构示意图可简单表示如下:

①胆矾的化学式用配合物的形式表示为____________。

②胆矾中SO42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H2O中O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

③某兴趣小组称取2.500 g胆矾晶体,逐渐升温使其失水,并准确测定不同温度下剩余固体的质量,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1)C (2)2 (3)①[Cu(H2O)4]SO4·H2O ②正四面体形 sp3杂化 ③CD

(1)金属Cu采取面心立方堆积,C正确。(2)○为1+8×=2,为4个。所以代表Cu原子,○代表氧原子。一个Cu原子周围有2个O原子,所以其配位数为2。(3)在CuSO4晶体中含有4个配位键,配位数为4,所以CuSO4·5H2O用配合物可表示为[Cu(H2O)4]SO4·H2O,SO42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H2O分子中O原子采取sp3杂化。

n(晶体)=0.01 mol。2.500 g-2.140 g=0.36 g,失去0.02 mol水,所以从常温到105 ℃的过程中除了断裂氢键,还断裂配位键,A错;根据上述分析,B错;C项2.500 g-

1.780 g=0.72 g,失去0.04 mol,所以还剩1个结晶水分子,正确;D项,102~113 ℃失去2个水分子、113~258 ℃,再失去2个水分子,258 ℃以上再失去一个水分子,所以按克服的作用力大小不同,晶体中的水分子可以分为3种,正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镁和铝的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称取该混合物a g,溶于200 ml 5 mol/L HCl溶液中,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3.36 L。

(1)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2)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逐渐加入4 mol/L的NaOH溶液。当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时,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多少毫升?沉淀的最大质量为多少克?(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3)继续加入NaOH溶液至沉淀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过滤、洗涤并灼烧沉淀至恒重,所得残余固体的质量仍为a g,计算原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

正确答案

(8分)(1)2.7<a<3.6 (2)250   ,a+5.1    (3)40%

试题分析:(1)标准状况下3.36L气体的物质的量是3.36L÷22.4L/mol=0.15mol。根据反应的方程式2Al+6H=2Al3+3H2↑、Mg+2H=Mg2+H2↑可知,如果全部是铝生成的氢气,则铝的质量是0.1mol×27g/mol=2.7g。如果全部是镁生成的,则镁的质量是0.15mol×24g.mol=3.6g,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2.7<a<3.6。

(2)当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时,溶液中的溶质恰好是氯化钠,所以根据原子守恒可知,需要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2L×5mol/L=1mol,则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1mol÷4mol/L=0.25L=250ml。镁或铝失去多少电子,相应的计算阳离子就结合多少OH-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沉淀。氢气是0.15mol,转移0.3mol电子。所以和金属阳离子结合的OH-的物质的量就是0.3mol,则沉淀的质量就是ag+0.3mol×17g/mol=(a+5.1)g。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过滤得到的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镁,灼烧则生成氧化镁,这说明氧化镁的质量和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由于镁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因此原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就是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即为

点评:该题的反应过程比较复杂,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也比较多。该题的解题思路仍然是抛弃反应过程,根据最终的结果,充分利用各种解题技巧,抓住问题的关键,化繁为简。该题的难度较大,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既考查了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能力。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工业上用含锌物料(含FeO、CuO等杂质)可制得活性ZnO,流程如下:

(1)上述流程中,浸出用的是60%H2SO4(1.5 g·cm-3),配制这种H2SO4 100 mL需要18.4 mol·L-1的浓H2SO4________ mL(保留一位小数)。

(2)加入氧化剂H2O2后,有Fe(OH)3沉淀出现,没有Cu(OH)2沉淀出现,若溶液中c(Fe3)=2.6×10-18 mol·L-1,则溶液中c(Cu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mol·L-1。(已知Ksp[Fe(OH)3]=2.6×10-39

Ksp[Cu(OH)2]=2.2×10-20)

(3)加入NH4HCO3后生成的沉淀是形态均为Zna(OH)b(CO3)c(a、b、c为正整数)的两种碱式碳酸锌A和B的混合物,A中a=5、b=6,则生成碱式碳酸锌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洗涤、烘干后的碱式碳酸锌A和B的混合物49.70 g,其物质的量为0.10 mol,高温焙烧完全分解得到37.26 g ZnO、3.584 L CO2(标准状况下)和水,通过计算求出碱式碳酸锌B的化学式。

正确答案

(1)49.9(50.0也给分)   (2)≤2.2×10-6

(3)5ZnSO4+10NH4HCO3=Zn5(OH)6(CO3)2↓+5(NH4)2SO4+8CO2↑+2H2O

(4)由题意0.1 mol混合物完全分解得到ZnO、CO2、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46 mol、0.16 mol、0.3 mol

可知1 mol混合物中平均含4.6 mol Zn、1.6 mol C、6 mol H,又知1 mol A中含H为6 mol、含C为2 mol,则1 mol B中含H为6 mol、含C为1 mol;所以B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Znx(OH)6CO3,由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出x=4,即B的化学式为Zn4(OH)6CO3(其他合理解法均可)

(1)V=100 mL×1.5 g·mL-1×60%÷98 g·mol-1÷18.4 mol·L-1×1 000 mL·L-1≈49.9 mL。

根据溶液中有Fe(OH)3沉淀出现,有c3(OH)×c(Fe3)=Ksp[Fe(OH)3],将Ksp[Fe(OH)3]=2.6×10-39,c(Fe3)=2.6×10-18 mol·L-1代入上式得,c(OH)=1×10-7 mol·L-1;再根据溶液中没有Cu(OH)2沉淀出现,有c2(OH

c(Cu2)≤Ksp[Cu(OH)2],将Ksp[Cu(OH)2]=2.2×10-20,c(OH)=1×10-7

mol·L-1代入上式得,c(Cu2)≤2.2×10-6 mol·L-1

(3)由于A中a=5、b=6,2a=b+2c(电荷守恒),解得c=2,由此确定A的化学式为Zn5(OH)6(CO3)2;再从流程图中知,加入NH4HCO3所发生的反应中反应物还有ZnSO4,生成物有Zn5(OH)6(CO3)2、CO2、H2O,还有(NH4)2SO4,最后根据观察法将反应化学方程式配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黄钠铁矾[NaxFey(SO4)m(OH)n]具有沉淀颗粒大、沉淀速率快、容易过滤等特点。某研究小组先将某废水中Fe2氧化为Fe3,再加入Na2SO4使其生成黄钠铁矾而除去。该小组为测定黄钠铁矾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4.850 g样品,加盐酸完全溶解后,配成100.00 mL溶液A;

②量取25.00 mL溶液A,加入足量的KI,用0.2500 mol·L1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消耗30.00 mLNa2S2O3溶液至终点。

③另取25.00 mL溶液A,加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沉淀1.165 g。

(1)该小组不采用生成Fe(OH)3沉淀的方法除去铁元素,是因为生成的Fe(OH)3              

(2)用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时,使用的指示剂为         ,滴定到终点的颜色变化为         

(3)通过计算确定黄钠铁矾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正确答案

(1)沉淀颗粒小、沉淀速率慢、不容易过滤等(合理答案均可)(2分)

(2)淀粉溶液(2分)     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再恢复(2分)

(3)NaFe3(SO4)2(OH)6(2分)

试题分析:(1)因为黄钠铁矾[NaxFey(SO4)m(OH)n]具有沉淀颗粒大、沉淀速率快、容易过滤等特点,所以不采用生成Fe(OH)3沉淀的方法除去铁元素,,是因为生成的Fe(OH)3不具备上述优点;(2)有碘单质参与的反应一般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该滴定滴定碘溶液故现象为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再恢复;

(3)第(1)计算Fe3的量n(Fe3)=2n(I2) =n(Na2S2O3)="0.2500" mol·L-1×30.00 mL×10-3 L·mL-1=7.50×10-3 mol

第(2)计算SO42的量n(SO42)="1.165" g ÷233 g·mol-1=5.00×10-3 mol

根据电荷守恒和质量计算剩余离子的量

4.850-0.03×56-0.02×96=n(Na+)×23+n(OH-)×17

0.03×3+ n(Na+)=2×0.02+n(OH-)

n(Na+)="0.01" mol,n(OH-)="0.06" mol

计算各离子物质的量的关系x∶y∶m∶n=n(Na+)∶n(Fe3+)∶n(SO42-)∶n(OH-)=1∶3∶2∶6

得出化学式为NaFe3(SO4)2(OH)6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取一定量的Fe、Cu的混合物粉末,平均分成五等份,分别向每一份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假设反应的还原产物只有NO,若实验中生成的NO气体体积及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所有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求:(1)该实验中所用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每一等份的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

正确答案

(1)该实验中所用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 .0mol/L;

(2)实验中每次所取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为14.4g。(其它合理解法,同样给分)

试题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实验1后剩余的17.2g固体只可能为Cu或Fe、Cu;实验5中金属完全反应,生成n(NO)=7.84L÷22.4L/mol=0.35mol,反应后溶液含有Fe(NO3)3、Cu(NO3)2和过量HNO3

(1)假设实验1剩余的17.2g固体全部为Cu,实验1生成NO:n(NO)=2.24L÷22.4L/mol=0.1mol

由于实验2剩余8.0g固体,且比实验1多生成2.24LNO,即多生成0.1molNO则根据实验2多消耗的9.2g铜生成的NO小于0.1mol可知,假设实验1剩余的17.2g固体全部为Cu不成立。

所以实验1后剩余的17.2g固体只可能为Fe、Cu,实验1后溶液中只有Fe(NO3)2(2分)

2n (Fe参与反应)="3n(NO)=" 3×0.1mol

n (Fe参与反应)=0.15mol

每一份固体的质量为0.15mol×56g/mol+17.2g=25.6g

∴c(HNO3)=" 4n(NO)/0.1L=4.0mol/L"

(2)设每一份固体(25.6g)中含有的Fe、Cu物质的量分别为x、y

56x+64y="25.6g"

3x+2y= 

联立求解,解得x=0.2mol、y="0.225mol"

其中含铜:m(Cu)=" 0.225mol×64g/mol=14.4g"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8分)(1)已知20oC时的溶解度:Na2CO3:S=21.2g; NaHCO3:S=9.6g。则20oC恒温条件下向121.2g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理论上可以析出NaHCO3__________g(小数点后保留1位)

(2)向500mL K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在减压低温下蒸发溶液,得到白色固体。若通入CO2气体为2.24L(标准状况下),得到11.9g的白色固体。则所用的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

(3)将一定质量的钠加入到89g水中,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为100g,则该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现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可能是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现做如下实验:

①取440ml甲与120ml乙反应,产生1.56g沉淀;

②取440ml乙与120ml甲反应,也产生1.56g沉淀;

③取120ml甲溶液与400ml乙溶液反应,则产生3.12g沉淀;通过必要的计算和推理判定:

甲溶液为        溶液,乙溶液为       溶液。

正确答案

(1)24.3 (2分) (2)0.3 (2分) (3)20%(2分)

(4)AlCl3  ;  NaOH(各1分)

试题分析:(1)、Na2CO3+H2O+CO2=2NaHCO3

106    18          168 

21.2   3.6          33.6

溶液中还剩96.4克水能溶解9.2544gNaHCO3,故可以析出(33.6-9.2544)g=24.3gNaHCO3

(2)设反应生成xmolK2CO3和ymolNaHCO3,则根据物料守恒有①x+y=0.1②138x+100y=11.9

联立方程可得x="0.05mol" y=0.05,所以n(K)=0.15mol,c(KOH)=0.3mol/L

(3)用差量法2Na+2H2O=2NaOH+H△m

80       44

20      (100-89)

所以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100=20%

(4)由②、③可得,乙溶液减少,但沉淀量增加,说明甲为AlCl3乙为 NaOH。

点评:差量法,物料守恒等方法应用于计算题的解答,即准确又快捷,考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应用。该题涉及计算较多,难度较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500 mL的稀硝酸中,放出NO气体22.4 L(标准状况)并余5.44 g Fe,过滤,向滤液中通入20.16 L的Cl2(标准状况),恰好能使溶液中的Fe2+全部氧化。求:(1)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原混合物中Fe的质量          ,氧化铁的物质的量             

正确答案

(1)9.20 mol/L  (2分)    (2)95.04 g    0.1 mol       (每空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某硫酸厂在进行黄铁矿成分测定时,取2.000g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将生成的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用浓度为0.3360mol·L-1的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5.00mL。

已知:①4FeS2+11O22Fe2O3+8SO2

②SO2+2Fe3+2H2O→SO42+2Fe2+4H

③MnO4+5Fe2+8H→Mn2+5Fe3+4H2O

(1)样品中FeS2的质量分数是           。(用小数表示,保留三位,下同)

(2)煅烧1000 t该黄铁矿生产出997.9 t硫酸铵,若黄铁矿制取硫酸时的利用率为0.800,则在制取硫酸铵时硫酸的利用率为           

(3)为使黄铁矿充分燃烧,工业上使用过量空气(设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0.200),当空气过量20%时,煅烧后气体中SO2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4)若接触室导出的气体中含体积分数为0.0672的SO3。把出口气体送进吸收塔,用质量分数为0.980的硫酸吸收,可得到“发烟H2SO4”(H2SO4和SO3的混合物,其中含质量分数为0.200的SO3)。计算吸收106 m3出口气体(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所需要质量分数为0.980的硫酸的质量。

正确答案

(1)0.630       (2)0.900       (3)0.127         (4)664.6 t  

试题分析:

(1)由方程式得关系式为5FeS2~10SO2~20Fe2~4MnO4.n(KMnO4)= 0.3360mol/L×0.025L=0.0084mol,所以n(FeS2)= (5÷4)×0.0084mol=0.0105mol。m(FeS2)= 0.0105mol×120g/mol=1.26g.样品中FeS2的质量分数是1.26g÷2.000g=0.630.

(2)1000 t该黄铁矿含纯净物的物质的量为(1000 t×0.630×106g/t)÷120g/mol×2=5.25×106mol.假设在制取硫酸铵时硫酸的利用率为X,则根据S元素守恒可得:5.25×106mol×0.800×X×2="(997.9" t×106g/t)÷132g/mol。解得X=0.900。

(3)假设有4mol的FeS2发生反应,根据方程式4FeS2+11O22Fe2O3+8SO2可知产生了8mol 的SO2需要消耗11mol O2,因为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0.200,所以需要空气的物质的量为11mol÷0.200="55mol," 若空气过量20%,则实际通入的空气的物质的量为55mol×120%=66mol.由方程式可知若有11mol O2参加反应,由反应前到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3mol.所以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66-3=63mol.对于气体来说,气体的体积比就是它们的物质的量的比。所以煅烧后气体中SO2的体积分数是8mol÷63mol=0.127.

(4)假设需要质量分数为0.980的硫酸的质量为X,其中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980X÷98=0.010X,水的物质的量为0.020X÷18=0.0011X。则通入SO3气体发生反应:H2O+SO3=H2SO4产生的硫酸消耗的SO3的物质的量为0.0011X。106 m3出口气体SO3的物质的量为:n(SO3)="(" 0.0672×106 m3×103L/m3) ÷22.4 L/mol= 3×106 mol.,那么得到的得到“发烟H2SO4”中含有SO3的物质的量为(3×106-0.0011x)mol. 由于得到“发烟H2SO4”中含质量分数为0.200的SO3。所以(3×106-0.0011x)mol×80g/mol÷(x+3×106mol×80g/mol)=0.2.解得x=664.6×106g=664.6 t。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