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标准状况下15 g CO与CO2的混合气体,体积为11.2 L。则:

(1)混合气体的密度是       

(2)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       

(3)CO2和CO的体积之比是       

(4)CO的体积分数是       

(5)CO2和CO的质量之比是       

(6)CO的质量分数是       

(7)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8)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正确答案

(1)1.339 g·L-1

(2)30 g·mol-1

(3)1∶7

(4)87.5%

(5)11∶49

(6)81.7%

(7)0.562 5mol

(8)0.5 mol

(1)密度==1.339 g·L-1

(2)解法一:n==0.5 mol,M==30 g·mol-1.

解法二:M=ρ·Vm=1.339 g·L-1×22.4 L·mol-1=30 g·L-1

(3)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体积之比=物质的量之比,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十字交叉法计算:

 

(4)CO的体积分数=CO的物质的量分数=7÷8×100%=87.5%。

(5) =11∶49

(6)CO的质量分数=×100%=81.7%。

(7)n(O)=2n(CO2)+n(CO)=2×0.5 mol×+0.5 mol×=0.562 5 mol。

(8)n(C)=n(CO2)+n(CO)=0.5 mo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三氯化铁是一种很重要的铁盐,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具有效果好、价格便宜等优点。工业上可将铁屑溶于盐酸中,先生成FeCl2,再通入Cl2氧化来制备FeCl3溶液。

(1)将标准状况下的a L氯化氢气体溶于1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的密度为b g·mL-1,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________。

(2)向100 mL的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Cl2 3.36 L,反应后的溶液中Cl和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3)FeCl3溶液可以用来净水,其净水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若100mL 2mol·L-1的FeCl3溶液净水时,生成具有净水作用的微粒数________0.2NA(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正确答案

 (1) mol·L-1 (2)2 mol·L-1

(3)Fe3+3H2OFe(OH)3(胶体)+3H 小于

 (1)此题要注意溶液的体积,应用溶液的质量除以溶液密度,且注意溶液密度的单位,计算为:;(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优先规律,氯气先氧化Fe2,现在溶液中Cl和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表明溶液中无Fe2,有FeBr3、FeCl3,n(Cl)=3.36 L÷22.4 L·mol-1×2=0.3 mol=n(Br),根据原子守恒n(Fe3)=0.2 mol=n(Fe2),则c(FeBr2)=0.2mol÷0.1 L=2 mol·L-1;(3)Fe3水解Fe3+3H2OFe(OH)3(胶体)+3H生成的Fe(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溶液中的杂质离子,由于Fe3水解是可逆反应,且生成的Fe(OH)3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所以生成的Fe(OH)3胶粒的数目小于0.2N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硫化钠是由无水硫酸钠与炭粉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Na2SO4+ 4C→ Na2S+ 4CO↑      ②  Na2SO4+ 4CO→ Na2S+ 4CO2

(1)要制取Na2S 15.6 g,需原料芒硝(Na2SO4·10H2O)_____________mol。

(2)制得的Na2S固体中含少量Na2SO4、碳粉等杂质。称取该固体0.200 g,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25.0 mL 0.100 mol/L的I2标准液,待反应完全后用0.100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Na2S2O3溶液16.0 mL(已知:滴定时 Na2S2O3转化为Na2S4O6),则该Na2S的纯度为__________。

(3)① 若在反应过程中,产生CO和CO2混合气体的体积为44.8L(标准状况),生成Na2S的物质的量(n mol)的范围是__________< n < ___________;

② 若在上述过程中生成Na2S的质量为62.4 g,则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比是多少?

(4)硫化钠晶体(Na2S·9H2O)放置在空气中,会缓慢氧化成Na2SO3·7H2O和Na2SO4·10H2O。现称取在空气中已部分氧化的硫化钠晶体25.76 g溶于水,加入足量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过滤得沉淀5.62 g,放出H2S气体1.12 L(标准状况),求原硫化钠晶体的质量。

正确答案

(1)0.2(2分)

(2)66.3%(2分)

(3)①0.5  1.0(2分) ②  2:3(3分)

(4)24g(5分,列式3分,计算过程及结果2分)

试题分析:(1)要制取Na2S 15.6 g,需原料芒硝。根据硫原子守恒可知,,解得(Na2SO4·10H2O)0.2mol。

(2)根据两步转化关系通过计算求得Na2S的纯度为 66.3%。

(3)①由反应①和②可得反应③:Na2SO4+ 2CNa2S + 2CO2↑根据反应①和反应③,由极值法得:消耗的碳单质的物质的量范围n的范围是:0.5 mol ~ 1 mol。②若在上述过程中生成Na2S的质量为62.4 g,即为0.8mol。设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a。则有

①:      Na2SO4+   4C  Na2S +   4CO

x mol     x/4 mol   x mol

根据反应③:       Na2SO4+   2C   Na2S  +  2CO2

a mol      a/2 mol     a mol

根据题意得:   a mol + x mol ="2" mol

a/2mol + x/4  mol =" 0.8" mol,解得:a=1.2,x-0.8,则CO和CO2的体积比为3:2。

(4)5.62 g沉淀是硫酸钡和硫, 1.12 LH2S气体物质的量是0.05mol。设硫的物质的量为amol,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bmol,则根据下列两个方程式可建立关系式:

2Na2S+ Na2SO3+6 HCl="6NaCl+" 3S↓+3H2O

2a/3   a/3               a

Na2S+ 2HCl= NaCl+H2S

0.05mol         0.05mol 

233b+32a=5.62;再根据质量守恒:25.76 = a/3(126*2)+322b+(0.05+2a/3)*78,再根据硫原子守恒,求出原硫化钠晶体的质量24g。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O原子个数之比        ,C原子数之比        ,二者的质量之比        ,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        

正确答案

1:2,   1:1,   7:11, 1:1

试题分析:CO和CO2防止分别含有1个氧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O原子个数之比1:2;同样分析可知,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C原子数之比1:1;根据m=nM可知,二者的质量之比是28:44=7:1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则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1:1。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明确组成气体分子的原子数目,以及灵活运用阿伏加德罗定律是答题的关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本题共10分)

硫化钠是用于皮革鞣制的重要化学试剂,可用无水芒硝(Na2SO4)与炭粉在高温下反应而制得,反应式如下:Na2SO4+ 4CNa2S+4CO↑   ② Na2SO4+4CONa2S+4CO2

(1)现要制取Na2S 7.80 g,若生产过程中无水芒硝(Na2SO4)的利用率为90%,则理论上需要无水芒硝(Na2SO4            g(精确到0.01);

(2)若在反应中生成的Na2S物质的量为1 mol,则消耗的碳单质的物质的量n的范围是

           n            

(3)若在上述反应中消耗的碳单质为1 mol,生成Na2S的物质的量为y mol,生成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x,则yx的关系式为y=           

(4)Na2S放置在空气中,会被缓慢氧化成Na2SO3及Na2SO4,现称取已经部分氧化的硫化钠样品39.20 g溶于水中,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沉淀9.6 g,放出H2S气体1.12 L(标准状况)。请计算:39.20 g样品中各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正确答案

(1)15.78  (2)2 mol ~ 4 mol  (3)y =  

(4)n(Na2SO3)="0.10" mol 、n(Na2SO4)="0.05" mol

(1)根据硫原子守恒可知,,解得m=15.78g。

(2)由反应①和②可得反应③:Na2SO4+ 2CNa2S + 2CO2

根据反应①和反应③,由极值法得:消耗的碳单质的物质的量范围n的范围是:2 mol ~ 4 mol。(2分)

(3)根据反应①:      Na2SO4+   4C  Na2S +   4CO

ax mol     ax/4 mol   ax mol

根据反应③:       Na2SO4+   2C   Na2S  +  2CO2

a mol      a/2 mol     a mol

根据题意得:   a mol + ax mol ="1" mol

a/2mol + ax/4  mol =" y" mol

解得:y =(2分)

(4)2Na2S+ Na2SO3+3 H2SO4="3" Na2SO4+ 3S↓+3H2O

Na2S+ H2SO4= Na2SO4+H2S

根据以上两个反应结合题中条件可求得: 39.20 g样品中有

Na2SO3: 0.10 mol   Na2S:  0.250mol   

再应用质量守恒得:Na2SO4:0.05 mol

39.20 g样品中氧化产物:n(Na2SO3)="0.10" mol (2分)n(Na2SO4)="0.05" mol(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本题共6分)

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镁铝合金中铝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合金3.0克投入到足量的100 mL 1.5 mol•L-1的烧碱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分离出未反应的镁,然后在溶液中滴加1.0 mol•L-1的盐酸,加入盐酸的体积与得到沉淀的数据如下表:

(1)开始沉淀时加入的盐酸体积必须大于             mL;若得到沉淀的量最大时,加入的盐酸体积为            mL。 

(2)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正确答案

(1)70(2分),150(2分)  (2)72 %(2分)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前60ml盐酸是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的。0.78g沉淀是0.01mol,所以根据方程式H+AlO2+H2O=Al(OH)3↓可知,需要盐酸是0.01mol,其体积是10ml,因此开始沉淀时加入的盐酸体积必须大于80ml-10ml=10ml。当沉淀最大时,溶液中生成氯化钠是0.1L×1.5mol/L=0.15mol,需要盐酸是150ml。

(2)生成的氢氧化铝是(0.15L-0.07L)×1.0mol/L=0.08mol,则铝的质量是0.08mol×27g/mol=2.16g,其质量分数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类硝酸盐受热分解的产物为不含氮元素的固体物质和NO2、O2气体:

(1)某种硝酸盐受热分解后,若产生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则金属元素的价态在反应过程中_______(填“升高”、“降低”、“不变”)

(2) 现取mg Cu(NO3)2无水晶体,强热使其分解,得到NO2、O2和ng固体。将气体用水充分吸收后,结果还有气体剩余,同时得到100mL溶液。则:残留固体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只含m的代数式表示);

(3)(2)中m = 3.76,n = 1.52。试通过计算确定残留固体的成分及其质量

正确答案

(1)升高 (2)CuO、Cu2O 或Cu2O;10m/92 mol/L (3)CuO   0.8g  Cu2O  0.72g

试题分析:(1)产物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可以确定升高的化合价为4,降低的化合价为6,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则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2)因为生成的气体用水充分吸收后,结果还有气体剩余,说明生成的NO2和O2的比值不是4:1,则金属的化合价一定降低,且NO2和O2的比值小于4:1,所以剩余的成分可能为Cu2O或CuO和Cu2O的混合物。根据N守恒,求得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n(Cu)=,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52g可知残留的固体为CuO和Cu2O。设CuO xmol,Cu2O ymol,则,解得x=0.01mol,y=0.005mol,CuO为0.8g,Cu2O为0.72g。

点评:本题主要用守恒法进行计算,可以简化计算难度。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Na、Fe、Cu、Al是常见的金属元素,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条件下,2.3g的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______。

(2)向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和铝粉混合物,充分反应后,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______(填编号)。

a.溶液中有Cu2+、Fe2+、Al3+,不溶物为Cu    b.溶液中有Fe2+、Al3+,不溶物为Cu、Fe

c.溶液中有Fe3、Al3,不溶物为Cu           d.溶液中有Fe2+,不溶物为Cu、Al

(3)将一定质量的铁、铝、铜合金,加入l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硝酸中,合金完全溶解,测得溶液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c(H+)=0.5mol/L、c(Cu2+)=0.3mol/L、c(Al3+)=0.2mol/L、c(NO3)=2mol/L,则混合物中铁的质量为______。

(4)铁的某种氧化物的化学式表示为FexO(x<1),已知铁元素在该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为75%,则x=______ (精确至0.01)。

(5)Na-AI/FeS是一种可充电电池,电池中用含Na+导电固体作为电解质,在工作过程中Na+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①若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表示为:2Na+FeS+2e=Na2S+Fe,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可表示为_____;充电时,阳极发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

②用该电池作电源,组成如图所示装置,若通电5min时,铜电极质量增加1.08 g,则该电源电极X名称为______。图中装置A、C的pH变化为:A ______、C 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正确答案

(14分)(1) 6.02×1022 0.1NA(1分)(2) a   b(1分)(3)5.6g(2分)

(4)0.86 (2分) (5)①2 Na-2e=2Na +(1分) Na 2S、Fe(1分)

②负极(2分)  增大(2分)   不变(2分)

试题分析:(1)钠在反应中只能失去1个电子,所以2.3g的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3g÷23g/mol=0.1mol,电子个数是6.02×1022 0.1NA

(2)铝和铁都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铝的活泼性强于铁,铝先与氯化铜溶液反应。a.铝粉、铁粉如果都全部与氯化铜溶液反应,且氯化铜过量,溶液中有Cu2+、Fe2+、Al3+,不溶物为Cu,故a正确;b.铝粉全部与氯化铜溶液反应、铁粉部分与氯化铜溶液未反应,溶液中有Fe2+、Al3+,不溶物为Cu、Fe,故b正确;c.铁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不可能生成Fe3+,故c错误;d.铝先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然后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只要铝剩余,铁与氯化铜溶液就不反应,溶液中就不可能含有Fe2+,故d错误,答案选ab。

(3)溶液中含有硝酸,所以铁以Fe3+的形式存在。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H+)+2c(Cu2+)+3c(Al3+)+3c(Fe3+)=c(NO3-),即0.5mol/L+0.3mol/L×2+0.2mol/L×3+3c(Fe3+)=2mol/L,解得c(Fe3+)=0.1mol/L。根据铁原子守恒可知,铁的物质的量等于铁离子的物质的量,即等于0.1mol/L×1L=0.1mol,质量为0.1mol×56g/mol=5.6克。

(4)铁元素在该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为75%,则=0.75,解得x=0.86。

(5)①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Na和Al都属于金属,但Na较Al活泼,所以根据正极反应式和原电池的电极材料Na-Al/FeS可知负极材料为Na,电极发生反应为2Na-2e-=2Na+;又知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a+FeS+2e=Na2S+Fe,所以电池反应为:2Na+FeS=Na2S+Fe。充电时为电解池原理,相当于原电池的逆反应,因此阳极电极反应式为Na2S+Fe-2e=2Na+FeS,所以充电时,阳极发生反应的物质是Na 2S和Fe。

②通电5min时,铜电极质量增加1.08 g,这说明铜电极是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即X是电源的负极,Y是正极。A是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钾溶液,生成物是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钾,溶液pH增大。C相当于是在铜上镀银,属于待镀,因此溶液的pH不变。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请完成下列填空:

(1)当SO2和SO3中分子个数比为1∶1 时,原子总数之比为      ,质量之比为      

(2)中和含0.2 mol HCl的稀盐酸,需NaOH的质量为         g。

(3)现有m 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则:

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②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③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 L溶液(不考虑反应),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4)将5 mol/L的Mg(NO3)2溶液a mL稀释至b mL,稀释后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1

(5)用等体积的0.1 mol·L—1的BaCl2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Fe2(SO4)3、Na2SO4、KAl(SO4)2三种溶液中的SO42完全沉淀,则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正确答案

(12分)

(1)3∶4   4∶5  (2)8  (3)① ②    ③  (4)10a/b mol/L  (5)2∶6∶3

试题分析:(1)、设SO2和SO3中分子个数均为x个,则它们所含原子总数之比为(x+2x)∶(x+3x)=3∶4;由于n=N/NA,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设均为ymol;由于m=n•M,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64y)∶(80y)=4∶5;(2)、盐酸与氢氧化钠中和反应式为NaOH+HCl=NaCl+H2O,由于两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0.2mol;由于m=n•M,则NaOH的质量为0.2mol×40g/mol=8g;(3)、①由于n=m/M,则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②由于V=n×22.4L/mol,则该气体气体为mol×22.4L/mol=L;③由于c=n/V,则该气体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VL=mol/L;(4)由稀释定律可知,稀释前后硝酸镁的物质的量相等,c1•V1=c2•V2,则稀释后硝酸镁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a/bmol/L;硝酸镁的电离方程式为Mg(NO3)2=Mg2++2NO3,生成物与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稀释后硝酸根离子浓度为10a/bmol/L;(5)、沉淀反应式均为Ba2++SO42=BaSO4↓,两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由于三反应消耗的氯化钡相同,设Ba2+和SO42均为xmol;三种可溶性硫酸盐的电离方程式为:Fe2(SO4)3=2Fe3++3SO42、Na2SO4=2Na++SO42、KAl(SO4)2=K++Al3++2SO42,其中反应物和硫酸根离子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消耗的Fe2(SO4)3、Na2SO4、KAl(SO4)2分别为x/3mol、xmol、x/2mol;由于三种硫酸盐溶液体积相同,c=n/V,则Fe2(SO4)3、Na2SO4、KAl(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x/3∶x∶x/2=2∶6∶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用18.4mol·L-1的浓H2SO4配制100mL浓度为1mol·L-1的H2SO4溶液,其操作可分为以下各步:

(E)将蒸馏水直接加入容量瓶,至液面接近环形刻度线    

(F)盖紧瓶塞,反复颠倒振荡,摇匀溶液

(G)用    向容量瓶里逐滴滴入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恰好和环形刻度线相切

据此填写:(1)上述各步的空白处。

(2)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填写)    

(3)进行A步操作应选择下列量器:①10mL量筒;②50mL量筒;500mL量筒;④1000mL量筒中的(填序号)     

正确答案

(1)5.4mL 1~2cm  胶头滴管 (2)(D)(A) (C) (B) (E)(G) (F) (3)①

试题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物质的量不变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18.4mol•L-1×V=0.1L×1mol•L-1,v=0.0054L=5.4mL;将蒸馏水直接加入容量瓶,至液面接近环形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里逐滴滴入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恰好和刻度线相切。

(2)操作步骤有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D)(A) (C) (B) (E)(G) (F)。

(3)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是5.4mL,选用量筒的规格应稍大于量取液体的体积,所以选10mL的量筒,故答案为:①。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针对性强,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会根据量取溶液的体积选取合适的量筒是易错点。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