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 共20262题
取25g CuSO4.5H2O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
(1)计算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取20ml 该溶液用水稀释,使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0.08mo
l/L,应该使用多大规格的容量瓶?
正确答案
1mol/L 250
略
实验室中需要配制500 mL 0.10 mol·L-1的NaOH溶液,就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态 g。称量NaOH固体需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因为NaOH具有腐蚀性,所以称量时,应选用 盛装NaOH固体;②称量必须迅速,目的是防止 。
(2)实验所需要的仪器除托盘天平、药匙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 、 、 。
(3)下列操作对所配制的溶液浓度没有影响的是 。
正确答案
(1)2.0g 小烧杯 潮解。(或答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2)500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3)D。 (各1分)
试题分析:(1)有腐蚀性的物质称量是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烧杯、表面皿等均可;(3)A、俯视刻度线会导致容量瓶中溶液体积偏小,造成结果浓度偏高;B、氢氧化钠溶解放热,需冷却至室温后再注入容量瓶中,会造成浓度偏高;C、摇匀定容后,不能再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否则浓度偏小。
(1)3.01×1022个OH-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质量为________,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相同状况下,10mL X2气体与30mL Y2气体化合生成20mL C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某地酸雨经检验,除含氢离子外,还有如下离子:c(Na+)=1.4×10-3 mol·L-1 ,
c(Cl- ) =3.5×10-3 mol·L-1,c(NH4+) =2.3×10-3 mol·L-1, c(SO42-) =1.5×10-3
mol·L-1。则该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为_________。
正确答案
(1)0.05 mol,0.85 g,0.45 mol,0.5 mol。 。
(2)XY3 (3)2.8×10-3 mol·L-1
试题分析:(1)3.01×1022个OH- 的物质的量为:3.01×1022÷6.02×1023mol-1=0.05mol;质量为:0.05mol×17g/mol=0.85g;1个OH‾含有9个质子,所以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0.05mol×9=0.45mol;1个OH‾含10个电子,所以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5mol×10=0.5mol。
(2)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该反应为:X2+3Y2=2C,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C的化学式为XY3。
(3)因为溶液呈中性,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可得:1.4×10-3 mol·L-1 +2.3×10-3 mol·L-1 +c(H+)=3.5×10-3 mol·L-1 +2×1.5×10-3,c(H+)=2.8×10-3 mol·L-1。
一定质量的某金属X和足量的稀H2SO4反应,生成6.02×1022个
Xn+ ,这些阳离子共有6.02×1.3×1023个质子、6.02×1.4×1023个中子。
(1)求Z、n和A的值。
(2)写出该金属与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正确答案
(1)Z、n、A的值分别为Z = 13、n = 3、A = 27(6分)
(2)2Al+3H2SO4=Al2(SO4)3+3H2↑ (2分)
试题分析:(1)根据可知
6.02×1022个 Xn+ 的物质的量是6.02×1022÷6.02×1023/mol=0.1mol
同样计算可知6.02×1.3×1023个质子、6.02×1.4×1023个中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3mol和1.4mol
所以Z=1.3mol÷0.1mol=13
中子数=1.4mol÷0.1mol=14
因此质量数A=13+14=27
该元素是Al,则n=3
(2)铝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3H2SO4=Al2(SO4)3+3H2↑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答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
实验室用18.4 mol·L-1的浓硫酸来配制500mL 0.2 mol·L-1的稀硫酸。
(1)所需仪器除了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外,还需要哪个仪器才能完成该实验,请写出: 。
(2)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 mL 。现有①10mL ②50mL ③100mL三种规格的量筒,应当选用___________。(填序号)
(3)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容量瓶及其使用方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
(5)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有_______。(填序号)
①未洗涤稀释浓硫酸时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
②未等稀释后的硫酸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正确答案
(1)500mL容量瓶(2)5.4 ①(3)搅拌 引流(4)D(5)①④
试题分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需要仪器:一定规格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烧杯、玻璃棒、(天平)。(2)设浓硫酸体积为VmL,18.4×V×10-3=500×0.2×10-3,V=5.4mL。选择10mL量筒。(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转移时用玻璃棒引流。(4)容量瓶上没有浓度;容量瓶不必烘干;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配制溶液;容量瓶使用前要查漏。(5)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n偏小,c偏小;未等稀释后的硫酸溶液冷却至室温V偏小,c偏大;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c无影响;定容时仰视刻度线,V偏大、c偏小。
点评:填写容量瓶时一定要有规格;分析误差时根据c=n/V分析。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解后不能立即将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14分) 实验室配制500mL 0.2mol/L的Na2CO3溶液,实际操作步骤有:
①在天平上称量一定量的Na2CO3,放入烧杯,加水溶解;
②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注入500mL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刻度1~2厘米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
④用少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并摇匀;
⑤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填写下列空白:
(1)称量Na2CO3的质量是
(2)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
(3)本实验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4)若没有进行④操作,会使结果(填偏高、偏低、无影响,下同)
若用天平称固体时,砝码上沾有油污,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
若定容时仰视刻度,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
(5)在进行②操作时,不慎有液体溅出,应该怎样处理?
正确答案
(1)10.6g (2)①②④③⑤
(3)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杯,胶头滴管
(4)偏低、偏高、偏低 (5)重做
(1)500mL0.2mol/L的Na2CO3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0.5L×0.2mol/L=0.1mol。质量是0.1mol×106g/mol=10.6g。
(2)根据配制原理可知,正确的步骤是①②④③⑤。
(3)溶解需要烧杯、玻璃杯。定容需要胶头滴管,容量瓶是对应规格的,即是500ml容量瓶。
(4)如果没有洗涤,则溶质偏少,浓度偏低;砝码上含有油污,则溶质偏多,浓度偏高;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低。
(5)在进行②操作时,不慎有液体溅出,则溶质减少,实验失败,需要重新配制。
取1.43g Na2CO3·10H2O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求:
(1)Na2CO3物质的量浓度
(2)Na+物质的量浓度
(3)取出20ml该溶液用蒸馏水稀释,使Na2CO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变为0.004mol/L,求加入蒸馏水的体积(设稀释时,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忽略不计)
正确答案
(1)0.05mol/l (3分)(2)0.1mol/L (2分) (3)5mL (3分)
略
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
(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_。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Cl-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3)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
(4)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400 mol·L-1的稀盐酸。
①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____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保留小数点后1位)
②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在括号内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 )
b.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 )
(5)①假设该同学成功配制了0.400 mol·L-1的盐酸,他又用该盐酸中和含0.4 g NaOH的NaOH溶液,则该同学需取________mL盐酸。
②假设该同学用新配制的盐酸中和含0.4 g NaOH的NaOH溶液,发现比①中所求体积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浓盐酸挥发,浓度不足 B.配制溶液时,未洗涤烧杯
C.配制溶液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
正确答案
(1)11.9 (2分) (2)BD (2分) (3) B、C、D(2分,)
(4)①16.8(2分) ②a.偏小(2分) b.偏小(2分)
(5)①25(2分) ②C(2分)
试题分析:(1)设盐酸体积为1L,c(HCl)=1L×1000×1.19g/L×36.5%÷36.5g/mol÷1L=11.9mol•L‾1。
(2)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溶液中Cl-的数目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溶液的浓度、溶液的密度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故正确答案为BD。
(3)A、使用容量瓶前要检验是否漏水,正确;B、容量瓶不需要润洗,错误;C、称量的溶质应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错误;D、量取的液体也要在烧杯中溶解,错误;E、定容后,,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正确。
(4)①设需要的浓盐酸的体积为VL,则0.5L×0.400mol•L‾1=V×11.9mol•L‾1,可得V=0.0168L=16.8mL。
②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造成所取浓盐酸的体积偏小,故配制的稀盐酸浓度偏小;b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造成溶液的体积偏大,故配制的稀盐酸浓度偏小。
(5)①HCl与NaOH反应,物质的量之比为1:1,所以V(HCl)=0.4g÷40g/mol÷0.400mol•L‾1=0.025L=25mL。
②所以盐酸体积偏小,说明配制的盐酸浓度偏大。A、浓盐酸挥发,造成配制的盐酸浓度偏小,不符合要求;B、配制溶液时,未洗涤烧杯,造成配制的盐酸浓度偏小,不符合要求;C、配制溶液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造成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正确;D、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造成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不符合题意。
实验需要0.10mol/LNaOH溶液470mL,根据溶液配制中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除了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药匙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有: 。
(2)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 g。
(3)定容时,待容量瓶中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盖好瓶塞后的下一步操作是 。
(4)定容时,若加入的水超过刻度线,必须采取的措施是: 。
(5)下列操作对所配浓度有何影响(填写字母)
偏低的有 ;无影响的有 。
E、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正确答案
(1)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或滴管)(容量瓶没有规格或规格错不得分)
(2)2.0(写2扣1分)
(3)颠倒摇匀(或上下颠倒摇匀)
(4)重新配制
(5)B;E
试题分析:(1)因为配制470ml的溶液需要500ml的容量瓶。以及定容需要胶头滴管。(2)0.1mol/L*0.5L*40g/mol=2.0g (3) 颠倒摇匀 (4) 溶液浓度偏低,只能重新配制。(5)A选项偏重,B选项偏低,C选项偏高,D选项偏高,E选项没有影响。
(6分)现有CO2和N2两种气体
(1)当二者的质量相等时,在相同状况下,体积比为 ,密度之比为 , 分子数之比为 。
(2)在相同状况下,当二者的体积相同时,质量比为 ,密度之比为 , 分子数之比为 。
正确答案
(每空1分,共6分)(1)7:11 11:7 7:11 (2)11:7 11:7 1:1
试题分析:(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是需要的物质的量之比。而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摩尔质量之比的反比,所以CO2和氮气的体积之比是28︰44=7︰11;分子数之比也是7︰11;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是相应的摩尔质量之比,即44︰28=11︰7;
(2)在相同状况下,当二者的体积相同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也是相同的,所以分子数之比是1︰1的,因此质量之比是44︰28=11︰7;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是相应的摩尔质量之比,即44︰28=11︰7;
点评:在进行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时,关键是熟练应用几个关系式、n=m/M、
、
,特别还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即只能适用于气体,且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是22.4L/mol。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