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密度的调查
- 共696题
森林凋落物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内由生物组分产生并归还到林地表面,作为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借以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所有有机物的总称.为研究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四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情况,研究组获得如下结果.
①采用______法估测各样地优势树种的密度.随海拔升高,各样地优势树种密度下降,物种数目减少,说明丁地群落的______最低.
②测定各样地凋落物是在每20m×25m的样方中______选取12个5m×5m的小样方水平设置凋落物筐,该筐面积为1m×1m,筐内收集网的孔径为0.5mm,距地面40-45cm.定期收集各筐中的凋落物用70℃烘箱烘干48h,求12个小样方凋落物干重的______,再换算成单位面积每公顷凋落物总量.
③各样地凋落物的年归还量主要取决于______的______作用的强度,该过程使N、P、K等元素归还到土壤,同时产生CO2等释放到大气中,实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从______到______的过程.
正确答案
解:(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调查优势树种的密度宜采用样方法.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亚高山针叶林的优势树种的密度最小,说明丁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低.
(2)采用样方法调查优势树种的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由于12个样方定期收集的凋落物干重不完全一样,所以要用其平均值去换算成单位面积每公顷凋落物总量.
(3)凋落物中的有机物由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所以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越强,分解的有机物就越多,凋落物的年归还量就越大,产生的无机盐离子和CO2等物质被植物利用,从而实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过程.
故答案为:
(1)样方 丰富度
(2)随机 平均值
(3)分解者 分解(或:呼吸)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解析
解:(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调查优势树种的密度宜采用样方法.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亚高山针叶林的优势树种的密度最小,说明丁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低.
(2)采用样方法调查优势树种的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由于12个样方定期收集的凋落物干重不完全一样,所以要用其平均值去换算成单位面积每公顷凋落物总量.
(3)凋落物中的有机物由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所以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越强,分解的有机物就越多,凋落物的年归还量就越大,产生的无机盐离子和CO2等物质被植物利用,从而实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过程.
故答案为:
(1)样方 丰富度
(2)随机 平均值
(3)分解者 分解(或:呼吸)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紫茎泽兰原产于中美洲,是严重危害我国生态环境的外来物种之一.某研究小组为阐明紫茎泽兰种群的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选择了紫茎泽兰入侵的四种不同生态环境即阔叶林林缘、云南松林、路旁坡地及阔叶林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如图表示部分调查的结果.
请分析回答:
(1)调查紫茎泽兰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图一为四种生境中紫茎泽兰种群汇总后的年龄结构图,据图分析紫茎泽兰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型,由此推测在未来5年内该种群的发展趋势为______.
(2)图二表示紫茎泽兰在不同生境中的存活曲线.由图可知紫茎泽兰在______年龄段出现死亡高峰,推测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等的结果;据图推测紫茎泽兰对四种生境的入侵顺序为______.
(3)紫茎泽兰在入侵后能够成片密集生长,以极强的繁殖能力排斥其他植物,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______.研究发现,用三叶草、狗牙根等植物控制紫茎泽兰有一定的成效,这种方法利用了生物之间的______关系.
(4)如果让紫茎泽兰在入侵地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的紫茎泽兰相比______
A.基因库的变化相同 B.性状始终保持一致 C.很快产生生殖隔离 D.进化方向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
解:(1)调查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的,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动物的.根据图示可知,紫茎泽兰种群中幼龄个体多,所以属于增长型,因此种群密度增大,种群数量也越来越大.
(2)根据图二可知,紫茎泽兰在1-2年龄段由于种内、种间竞争和环境条件作用,而出现死亡高峰.据图推测紫茎泽兰对四种生境的入侵顺序为路旁坡地→阔叶林林缘→阔叶林→云南松林.
(3)由于紫茎泽兰在入侵后能够成片密集生长,以极强的繁殖能力排斥其他植物,使植物种类数量减少,营养结构变简单,从而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三叶草、狗牙根等植物控制紫茎泽兰有一定的成效,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争夺空间和水、无机盐等物质.
(4)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由于紫茎泽兰在入侵地自然生长繁殖,其环境与原来环境不完全相同,因此与原产地的紫茎泽兰相比,进化方向发生变化.
答案:(1)样方法 增长 种群数量越来越大
(2)1~2 种内、种间竞争 环境条件作用 路旁坡地→阔叶林林缘→阔叶林→云南松林
(3)下降 竞争
(4)D
解析
解:(1)调查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的,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动物的.根据图示可知,紫茎泽兰种群中幼龄个体多,所以属于增长型,因此种群密度增大,种群数量也越来越大.
(2)根据图二可知,紫茎泽兰在1-2年龄段由于种内、种间竞争和环境条件作用,而出现死亡高峰.据图推测紫茎泽兰对四种生境的入侵顺序为路旁坡地→阔叶林林缘→阔叶林→云南松林.
(3)由于紫茎泽兰在入侵后能够成片密集生长,以极强的繁殖能力排斥其他植物,使植物种类数量减少,营养结构变简单,从而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三叶草、狗牙根等植物控制紫茎泽兰有一定的成效,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争夺空间和水、无机盐等物质.
(4)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由于紫茎泽兰在入侵地自然生长繁殖,其环境与原来环境不完全相同,因此与原产地的紫茎泽兰相比,进化方向发生变化.
答案:(1)样方法 增长 种群数量越来越大
(2)1~2 种内、种间竞争 环境条件作用 路旁坡地→阔叶林林缘→阔叶林→云南松林
(3)下降 竞争
(4)D
在一片约33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志,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公式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第二天捕获÷第二天捕获标记的=25×33÷5=165,密度=165÷33=5.由于第一次捕获的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志,会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容易捕捉到,所以第二次捕获的33只大山雀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是偏高的,所以求出的数值偏小,实际数值应略大一些.
故选:C.
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______.用该方法调查时,如该种群个体数较少,调查面积______(可或不可)扩大.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______;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______.
(2)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______
(3)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
(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______关系.
正确答案
解:(1)对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采用样方法.用该方法调查时,如该种群个体数较少,调查面积可扩大.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随机取样;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计算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2)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为:
(3)从表中数据可知h≤10cm占了120株,可以看出幼年个体比较多,老年个体少,中年个体在其中间,所以为增长型.
(4)鸟类吃红豆杉的种子,所以是捕食关系,鸟类又为种子传播提供便利,还存在互利共生关系.因此,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捕食和种间互助关系.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可 随机取样 计算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2)
(3)增长型
(4)捕食和种间互助
解析
解:(1)对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采用样方法.用该方法调查时,如该种群个体数较少,调查面积可扩大.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随机取样;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计算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2)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为:
(3)从表中数据可知h≤10cm占了120株,可以看出幼年个体比较多,老年个体少,中年个体在其中间,所以为增长型.
(4)鸟类吃红豆杉的种子,所以是捕食关系,鸟类又为种子传播提供便利,还存在互利共生关系.因此,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捕食和种间互助关系.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可 随机取样 计算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2)
(3)增长型
(4)捕食和种间互助
(2015秋•浙江月考)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计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标记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若调查中部分标志物容易脱落,则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A错误;
B、酵母菌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所以需要用抽样检测法调查酵母菌的密度,B错误;
C、种群密度是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C正确;
D、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直接反映种群数量大小,但不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