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种群为田鼠,则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B种群数量的增加导致环境阻力增大,导致5~9年内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C由图可知该动物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K值约为400只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若该种群为田鼠,鼠的活动能力较强,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

B、第5年到第9年,种群的增长率下降,但数值是大于0,说明种群的数量在增加,B错误;

C、根据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下降说明该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曲线,C错误;

D、第5年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说明处于,因此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400,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部分褐家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错误;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随机选取家系,若选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所得发病率偏高,B错误;

C、样方法的要求首先是随机取样,若在稀疏的地区取样,会导致统计的个体数目少,种群密度降低,C正确;

D、对于压在边界上的个体计数原则:统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据基本不变,D错误.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1)植物--常用______.某同学采用此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结果是______

(2)动物--常用______法.某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捕鸟30只,其中灰雀5只,标记后放回,再捕获30只鸟,其中有两只被标记的灰雀和6只没标记的灰雀,该区灰雀种群总个数为______,和实际相比会偏______(大、小),理由是______

(3)细菌--显微记数法.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50个细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体中培养4h后 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条件下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 80 个细菌.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______小时.

(4)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回,理论上种群数量应当越来越小,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以捕获积累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直线向右延伸与X 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假如在某田块(120 平方米)连续捕虫 8 次,得到下表数据:

①依数据可得出该昆虫种群平均密度大约是______只/平方米.

②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方法

8株

标志重捕

20只

被捕捉后的鸟更难捕获,标志的鸟可能死亡、迁出等

1

3

可能有外来昆虫的迁入

解析

解:(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采用样方法,对于压在边界上的个体,统计相邻两边及夹角的个体,因此图中的个体数为8株.

(2)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根据标志重捕法的公式可知:种群数量为5×(2+6)÷2=20只;在标志重捕法的过程中,由于标记物容易脱落等原因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减少,使结果偏大.

(3)根据题意可知,4h后细菌的数量为800个,是原来的16倍,因此细菌分裂4次(24=16),总共培养4h,从而说明细菌分裂一次需要1h.

(4)利用所得数据在坐标系中作直线,直线向右延伸跟X轴相交得到种群估计数为360,该昆虫种群平均密度为3只/m2.可能有外来昆虫的迁入,则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

故答案为:

(1)方法  8株 

(2)标志重捕  20只  大 被捕捉后的鸟更难捕获,标志的鸟可能死亡、迁出等

 (3)1

(4)①3 ②可能有外来昆虫的迁入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B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D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A、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A正确;

B、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

C、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正确;

D、蔓生或纵生的单子叶植物有实际意义的调查应该是分枝的密度,而不是个体的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A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虹口区模拟)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50只

B42只

C92只

D160只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根据题干分析,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42:13,N=160只.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种群密度的调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