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
- 共534题
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圆满闭幕,但仍是不少中学生热议的话题。请你就他们谈论的话题,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话题一在世博会的184天中,“中国文化元素”活动区全景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基因。其中,大舞台展示各省份大型经典剧目片段,小舞台展示地方传统表演,传习区则请来一些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在现场教授来宾有趣、易学的技艺。
(1)运用“文化的传播和继承”的知识,请你回答上海世博会展现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话题二:在上海世博园随处可见风格各异的各国雕塑,堪称一曲多元文化的交响乐。
(2)你怎样认识各国特色文化共处上海世博会的盛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话题三:世博会期间同学们看到一些中国人的不良行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插队、装扮残疾人抢占绿色通道等等。在尴尬愤怒之余,同学们讨论如何提升国人文明素养。下面是他们提出的部分建议: 政府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管理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合理的法规、制度;在宣传教育上不能“老套路”,要想出新点子,给民众耳目一新之感;居民自身也要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请分析上述建议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设计中包含大量中国民族元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中国民族元素的设计有利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①各国特色文化共处上海世博会的盛况表明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各国特色文化共处上海世博会的盛况有利于尊重、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各国特色文化共处上海世博会的盛况说明我们要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各国应根据本国、本民族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反对照搬外来文化,也反对全盘否定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倾向。
(3)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替代:发展是普遍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不重复给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材料一:2010年以来, G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重针对本省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状,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不断加快改革和创新步伐,努力克服和解决经济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经济运行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平稳发展的态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协调发展,G省召开了一次不同地区、各个级别干部参加的座谈会。座谈会上,某干部针对如何协调发展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当前,困扰和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矛盾很多,如区域差异、城乡差异、贫富差异等问题。因此,各个地区要争取速度,最好用几年时间取得明显成效。省政府可以给各个地区限时间、定指标、定任务,发动群众打一场协调发展的速决战。
(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G省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对该干部的发言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G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克服和解决经济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G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其他角度回答,如果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客观的,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乙认识到协调发展中各种矛盾的存在,能够正视矛盾、解决矛盾。②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通过渐进的量的积累而逐步实现质变的漫长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乙的观点没有认识到协调发展的长期性、艰难性和复杂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前,中共中央就节能减排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在中南海举行座谈会,广泛邀请党外人士参加,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201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月28日—12月9日在南非班德召开。班德离我们很远,我们感受不到为人类的未来谋划的会议气氛,但我们却能感受到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水危机……我们现在所持有的生活态度、经济模式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所以,节能降耗,人人有责。我们中学生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在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方面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中学生。
(1)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谈谈你对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中共召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举行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②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③坚持中共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中共中央就节能减排等群众关心的问题举行座谈会,广泛邀请党外人士参加,共同商讨国家大事。④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推动事物的发展,多开发节能降耗的新发明、新设备。②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每个人都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走艰难的路。要不断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让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2011年3月1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 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几代人前赴后继,共逐法治中国梦想。立法机关和立法者经过一次次“十年磨一剑”的艰辛,终于在“十一五”末如期实现了这一立法工作的宏伟目标。到目前,包括现行宪法在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9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8800多件。中国已从根本上实现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历史性转变,各项事业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历程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党的立法工作目标的指引下形成的,集中体现了意识的特点和作用。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立法机关和立法者正是把握了对立统一的关系,经过努力,实现了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历史性转变。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飞跃。这一法律体系是几代人不断积累、抓住时机形成的。
某校高二(1)班围绕当前社会热点话题进行了探究活动,请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1)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我国广大航天人发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在基础较弱、技术积累较少的情况下,奋力拼搏、集智攻关,迎难而上,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完成了从“神一”到“神七”的研制。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我国将在2010年至2015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2)材料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①材料中“我国广大航天人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完成了从“神一”到“神七”的研制,体现了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并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②材料中“我国广大航天人在基础较弱、技术积累较少的情况下,奋力拼搏、集智攻关,迎难而上,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③材料中“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我国将在2010年至2015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体现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