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CH3C18OOH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CH3C18OOH⇌CH3CO18OH,当CH3C18OOH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时,不可能生成的是(  )

ACH3COOC2H5

BCH3CO18OC2H5

CH218O

DH2O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乙酸与乙醇反应乙酸提供羟基,醇提供羟基氢原子,结合生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乙酸与乙醇反应方程式为:CH3C18OOH+CH3CH2OH⇌CH3C18OOC2H5+H2O;由于CH3C18OOH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CH3C18OOH⇌CH3CO18OH,所以还可能发生反应:CH3CO18OH+CH3CH2OH⇌CH3COOC2H5+H218O,所以反应生成产物可能为:CH3C18OOC2H5、H2O、CH3COOC2H5、H218O,不可能生成CH3CO18OC2H5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装置.

(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溶液的方法是将______.然后轻轻地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2)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______目的是______

(3)浓硫酸的作用是①______;②______

(4)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实验生成的乙酸乙酯,其密度比水______(填“大”或“小”),有______气味.

(6)若实验中温度过高,使反应温度达到140℃左右时,副反应的主要有机产物是______(写出物质名称及分子式).

正确答案

解:(1)为防止液体飞溅,原理和浓H2SO4加入水中相同,方法为:将浓H2SO4慢慢倒人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中,然后轻轻地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故答案为:浓H2SO4慢慢倒人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中;

(2)加热不均匀易造成Na2CO3溶液倒流进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导致试管破裂,

故答案为: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方,不能插入溶液中;防止Na2CO3溶液的倒吸;

(3)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同时浓硫酸吸水有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吸收,易于除去杂质,

故答案为: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

(5)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生成的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有果香气味,

故答案为:小;果香;

(6)乙醇在140℃,在浓硫酸催化下脱水生成乙醚,结构简式为:CH3CH2OCH2CH3

故答案为:乙醚 CH3CH2OCH2CH3

解析

解:(1)为防止液体飞溅,原理和浓H2SO4加入水中相同,方法为:将浓H2SO4慢慢倒人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中,然后轻轻地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故答案为:浓H2SO4慢慢倒人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中;

(2)加热不均匀易造成Na2CO3溶液倒流进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导致试管破裂,

故答案为: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方,不能插入溶液中;防止Na2CO3溶液的倒吸;

(3)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同时浓硫酸吸水有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吸收,易于除去杂质,

故答案为: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

(5)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生成的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有果香气味,

故答案为:小;果香;

(6)乙醇在140℃,在浓硫酸催化下脱水生成乙醚,结构简式为:CH3CH2OCH2CH3

故答案为:乙醚 CH3CH2OCH2CH3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乙酸乙酯是一种有香味的油状液体,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小,乙醇与乙酸反应能生成乙酸乙酯.请回答:

(1)乙酸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

(2)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羧基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解析

解:(1)乙酸分子的官能团是羧基,故答案为:羧基;

(2)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同时该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甲、乙、丙三位同学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醇乙酯.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试液装置:

(2)若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套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选择的装置应是______(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

[实验步骤]

A.按所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①中先加入3mL 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冰醋酸;

B.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C.在试管②中加入5mL饱和Na2CO3溶液;

D.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

E.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3)步骤A组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

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饱和Na2CO3溶液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其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正确答案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防止倒吸

装置气密性

除去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CH3COOC2H5+NaOH→CH3COONa+CH3CH2OH

解析

解:(1)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2)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二者易溶于水而产生倒吸,加热不充分也能产生倒吸,可用乙装置制取,防止倒吸回流现象的发生;丙同学将甲装置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球形干燥管球形部分由于容积较大,也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故答案为:乙;防止倒吸;

(3)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碳酸钠溶液能够吸收乙醇,能跟乙酸反应中和乙酸,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且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乙酸能与稀NaOH溶液反应,但乙酸乙酯也能在稀NaOH溶液中完全水解,CH3COOC2H5+NaOH→CH3COONa+CH3CH2OH,不符合除杂原则,

故答案为:装置气密性;除去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CH3COOC2H5+NaOH→CH3COONa+CH3CH2OH.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为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装置

B图2中振荡后下层为无色

C用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D图4装置可以达到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的目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实验室制备硝基苯水溶加热,要有长导管回流,故A错误;

B.图2中振荡后分层上层为水层,碱和溴水反应无色,下层为四氯化碳溶液无色,故B正确;

C.制备乙酸乙酯时通到碳酸钠溶液的长导管不可以插入水中,否则发生倒吸,故C错误;

D.图4装置发生消去反应,无法检验烯烃,因为醇也可以还原酸性高锰酸钾,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在试管a中先加入2ml.95%的乙醇,加摇边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再加入3ml.无水醋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b中加入7ml.饱和碳酸钠溶液,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试管a加热.当观察到试管b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1)写出a试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

(2)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_

(3)试管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

(5)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6)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装置中发生的反应是利用醋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2)用酸性和醋酸钠制乙酸,浓硫酸有吸水性,促进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浓硫酸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故答案为:催化剂 吸水剂;

(3)试管b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在水溶液上层,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在饱和碳酸钠上层产生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液体,

故答案为:溶液分层,在饱和碳酸钠上层产生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液体;

(4)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二者易溶于水而产生倒吸,球形漏斗由于容积较大,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故答案为:防倒吸;

(5)碳酸钠溶液中的水溶解乙醇,能跟乙酸反应吸收乙酸,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便于分层;

故答案为: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6)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的小,制得的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分层,且处于碳酸钠溶液的上面,因此分离的方法为分液,

故答案为:分液.

解析

解:(1)装置中发生的反应是利用醋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2)用酸性和醋酸钠制乙酸,浓硫酸有吸水性,促进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浓硫酸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故答案为:催化剂 吸水剂;

(3)试管b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在水溶液上层,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在饱和碳酸钠上层产生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液体,

故答案为:溶液分层,在饱和碳酸钠上层产生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液体;

(4)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二者易溶于水而产生倒吸,球形漏斗由于容积较大,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故答案为:防倒吸;

(5)碳酸钠溶液中的水溶解乙醇,能跟乙酸反应吸收乙酸,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便于分层;

故答案为: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6)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的小,制得的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分层,且处于碳酸钠溶液的上面,因此分离的方法为分液,

故答案为:分液.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右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C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之一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D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配制混合液时先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振荡边加入浓硫酸,冷却后再加入冰醋酸,故A错误;

B、a试管受热不均,试管b中的导管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防止倒吸,故B正确;

C、反应为可逆反应,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故C正确;

D、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除去乙醇和乙酸、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已知乙酸丁酯的沸点124~126℃,反应温度115~125℃),其反应装置应选择(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原料乙酸和丁醇易挥发,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应设计冷凝回流装置,而A装置无冷凝装置,故A错误;

B.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原料乙酸和丁醇易挥发,当有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时,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要在发生装置设计冷凝回流装置,使该物质通过冷凝后由气态恢复为液态,从而回流并收集.实验室可通过在发生装置安装长玻璃管或冷凝回流管等实现,B装置符合这些要求,故B正确;

C.该装置采用的是水浴,反应温度不超过100℃,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反应需要反应温度为115~125℃,而水浴加热适合温度低于100℃的反应,故C错误;

D.该装置采用的是水浴,反应温度不超过100℃,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反应需要反应温度为115~125℃,而水浴加热适合温度低于100℃的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分别设计了如下甲、乙、丙三套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

(1)B试管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_

(2)甲、乙、丙三套装置中,不宜选用的装置是______(选填“甲”、“乙”、“丙”).

(3)实验完成后,试管B的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生成.若分离10ml该液体混合物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______,这种方法叫做______

正确答案

饱和碳酸钠溶液

分液漏斗

分液

解析

解:(1)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所以B试管中盛放的溶液是饱和碳酸钠溶液,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2)甲、乙、丙三套装置中,甲装置中,导管伸入吸收液中,并且连接了体积较大的容器,既能够防止倒吸,又能够很好的吸收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乙装置中,将导管伸入液面上,能够很好的吸收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可防止倒吸,丙装置中将导管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由于乙酸和乙醇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导致装置内压强急剧降低,外界大气压压着液体进入,产生倒吸现象,

故答案为:丙;

(3)实验完成后,试管B的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为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分液.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浓硫酸的作用是:①______;②______

(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4)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______

(5)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6)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______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正确答案

解:(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同时该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

(2)酸与乙醇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故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故答案为:催化作用;吸水作用;

(3)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故答案为: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4)a试管受热不均,试管b中的导管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5)试管b中的液体不互溶分层,可以分液的方法分离提纯,具体操作为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承接蒸馏出的乙酸乙酯,再分液.

故答案为: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承接蒸馏出的乙酸乙酯,再分液;

(6)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①错误;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表示正反应速率,生成1mol乙酸表示逆反应速率,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到达平衡,故②正确;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③错误;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④正确;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⑤正确.

故选:②④⑤.

解析

解:(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同时该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

(2)酸与乙醇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故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故答案为:催化作用;吸水作用;

(3)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故答案为: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4)a试管受热不均,试管b中的导管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5)试管b中的液体不互溶分层,可以分液的方法分离提纯,具体操作为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承接蒸馏出的乙酸乙酯,再分液.

故答案为: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承接蒸馏出的乙酸乙酯,再分液;

(6)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①错误;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表示正反应速率,生成1mol乙酸表示逆反应速率,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到达平衡,故②正确;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③错误;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④正确;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⑤正确.

故选:②④⑤.

下一知识点 : 有机合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羧酸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