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羧酸酯
- 共1755题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______.
(3)浓硫酸的作用是:①______;②______.
(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5)实验中加热小试管的目的是:①______;②______.
(6)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______.
(7)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正确答案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将浓H2SO4慢慢倒人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中,然后轻轻地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催化剂
吸水剂
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
加快反应速率
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
防止倒吸
分液
解析
解:(1)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2)为防止液体飞溅,原理和浓H2SO4加入水中相同,方法为:将浓H2SO4慢慢倒人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中,然后轻轻地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故答案为:将浓H2SO4慢慢倒人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中,然后轻轻地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3)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故答案为: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
(5)实验中加热小试管的,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乙酸乙酯沸点低,加热利于蒸出乙酸乙酯,
故答案为:加快反应速率;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
(6)导管不能插入溶液中,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7)分离乙酸乙酯时先将盛有混合物的试管充分振荡,让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静置分层后取上层得乙酸乙酯,
故答案为:分液.
乙醇与乙酸、浓硫酸混合加热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的反应是一个典型的酯化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乙醇与乙酸反应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中,浓硫酸起到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故A正确;
B.由于乙酸和乙醇的沸点较低,所以制取的乙酸乙酯中会混有少量的乙酸和乙醇,故B正确;
C.酯化反应中,羧酸脱去羟基,醇脱去羟基中的氢原子,可以通过同位素18O标记来研究断键的部位,故C正确;
D.乙酸分子中含有3种位置不同的氢原子,所以乙酸分子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上有3个峰,故D错误;
故选D.
如图是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装置.
(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溶液的方法是______.
(2)加热前,大试管中加入几粒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导气管不能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是为了______.
(3)浓硫酸的作用______.
(4)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5)实验生成的乙酸乙酯,其密度比水______(填“大”或“小”),有______气味.
(6)若实验中温度过高,使反应温度达到140℃左右时,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7)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将乙酸与乙醇反应得到的酯(未用饱和Na2CO3溶液承接)提纯,在未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先加NaOH中和过量的酸,然后用蒸馏法将酯分离出来.但他们的结果却不同:①甲得到了不溶于水的中性酯;②乙得到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③丙得到大量水溶性物质.试分析产生上述各种现象的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将密度大的液体加入到密度小的液体中,第一步是防止液体飞溅,原理和浓H2SO4加入水中是一个道理,冷却后加乙酸是因为防止过热乙酸挥发,
故答案为:先加入乙醇,然后沿着试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冷却后再加乙酸;
(2)液体在加热过程中容易发生暴沸现象,所以加热前,大试管中加入几粒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加热不均匀易造成Na2CO3溶液倒流进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导致试管破裂,所以目的是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防止倒吸;
(3)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同时浓硫酸吸水有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中和,易于除去杂质,还便于乙酸乙酯分层析出,
故答案为: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
(5)因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生成的乙酸乙酯密度小于水,且具有香味,
故答案为:小;果香;
(6)乙醇在加热到140℃,浓硫酸作催化下脱水生成乙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故答案为: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7)①甲得到了不溶于水的中性酯,没有酸,说明所加NaOH溶液恰好中和了过量的酸;
②乙得到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酸有剩余,说明是所加NaOH溶液不足未将酸完全反应;
③丙得到大量水溶性物质,说明没有酯,是因为所加NaOH溶液过量,酯发生水解,
故答案为:①甲同学加入的碱正好将过量的酸中和,所以蒸馏后得到中性酯 ②乙同学加入碱量不足,所以蒸馏出来的有过量的酸,得到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 ③丙同学加入的碱过量使生成的酯已经水解为可溶性的醇和钠盐.
解析
解:(1)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将密度大的液体加入到密度小的液体中,第一步是防止液体飞溅,原理和浓H2SO4加入水中是一个道理,冷却后加乙酸是因为防止过热乙酸挥发,
故答案为:先加入乙醇,然后沿着试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冷却后再加乙酸;
(2)液体在加热过程中容易发生暴沸现象,所以加热前,大试管中加入几粒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加热不均匀易造成Na2CO3溶液倒流进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导致试管破裂,所以目的是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防止倒吸;
(3)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同时浓硫酸吸水有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中和,易于除去杂质,还便于乙酸乙酯分层析出,
故答案为: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
(5)因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生成的乙酸乙酯密度小于水,且具有香味,
故答案为:小;果香;
(6)乙醇在加热到140℃,浓硫酸作催化下脱水生成乙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故答案为: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7)①甲得到了不溶于水的中性酯,没有酸,说明所加NaOH溶液恰好中和了过量的酸;
②乙得到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酸有剩余,说明是所加NaOH溶液不足未将酸完全反应;
③丙得到大量水溶性物质,说明没有酯,是因为所加NaOH溶液过量,酯发生水解,
故答案为:①甲同学加入的碱正好将过量的酸中和,所以蒸馏后得到中性酯 ②乙同学加入碱量不足,所以蒸馏出来的有过量的酸,得到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 ③丙同学加入的碱过量使生成的酯已经水解为可溶性的醇和钠盐.
(2014秋•唐山月考)实验室用乙酸和正丁醇制备乙酸正丁酯.有关物质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操作如下:
①在50mL三颈烧瓶中,加入18.5mL正丁醇和13.4mL冰醋酸,3~4滴浓硫酸,投入沸石.安装分水器(作用:实验过程中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温度计及回流冷凝管.(如图1)
②将分水器分出的酯层和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水洗,10% Na2CO3洗涤,再水洗,最后转移至锥形瓶,干燥.
③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滤入烧瓶中,常压蒸馏,收集馏分,得15.1g乙酸正丁酯.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冷水应该从冷凝管__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
(2)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步骤①“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4)步骤②中,H lO%Na2C03溶液洗涤有机层,该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5)进行分液操作时,使用的漏斗是______(填选项)如图2.
(6)步骤③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18℃开始收集馏分,产率偏______(填“高”或者“低”)原因是______
(7)该实验过程中,生成乙酸正丁酯的产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为提高冷凝效果,水应从下口进上口出,故答案为:a;
(2)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丁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丁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CH2CH2OHCH3COOCH2CH2CH2CH3+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CH2CH2OHCH3COOCH2CH2CH2CH3+H2O;
(3)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用分水器分离出水,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反应产率,
故答案为:使用分水器分离出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产率;
(4)制备乙酸丁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丁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丁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故答案为:除去产品中含有的乙酸等杂质;
(5)分液操作时,使用的漏斗是分液漏斗,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
故答案为:C;
(6)若从118℃便开始收集馏分此时的蒸气中含有醋酸和正丁醇,会收集到少量未反应的冰醋酸和正丁醇,因此会导致产率偏高,
故答案为:高;会收集到少量未反应的冰醋酸和正丁醇;
(7)正丁醇的质量=0.8 g/mL×18.5mL=14.8g;冰醋酸的质量=1.045g/mL×13.4mL=14.003g;
理论上14.8g正丁醇完全反应生成酯的质量为xg,需乙酸的质量是yg.
乙酸和正丁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CH2CH2OHCH3COOCH2CH2CH2CH3+H2O
60g 74g 116g 18g
yg 14.8g xg
所以x=23.2 y=12g<14.003g 所以乙酸过量,乙酸正丁酯的产率=×100%≈65%.
故答案为:65%.
解析
解:(1)为提高冷凝效果,水应从下口进上口出,故答案为:a;
(2)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丁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丁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CH2CH2OHCH3COOCH2CH2CH2CH3+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CH2CH2OHCH3COOCH2CH2CH2CH3+H2O;
(3)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用分水器分离出水,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反应产率,
故答案为:使用分水器分离出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产率;
(4)制备乙酸丁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丁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丁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故答案为:除去产品中含有的乙酸等杂质;
(5)分液操作时,使用的漏斗是分液漏斗,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
故答案为:C;
(6)若从118℃便开始收集馏分此时的蒸气中含有醋酸和正丁醇,会收集到少量未反应的冰醋酸和正丁醇,因此会导致产率偏高,
故答案为:高;会收集到少量未反应的冰醋酸和正丁醇;
(7)正丁醇的质量=0.8 g/mL×18.5mL=14.8g;冰醋酸的质量=1.045g/mL×13.4mL=14.003g;
理论上14.8g正丁醇完全反应生成酯的质量为xg,需乙酸的质量是yg.
乙酸和正丁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CH2CH2OHCH3COOCH2CH2CH2CH3+H2O
60g 74g 116g 18g
yg 14.8g xg
所以x=23.2 y=12g<14.003g 所以乙酸过量,乙酸正丁酯的产率=×100%≈65%.
故答案为:65%.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①图中左试管中为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______.
②把制得的把乙酸乙酯分离出,此过程中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填操作名称),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为______.乙酸乙酯从______(上口倒出、下口流出)
(2)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对是否饮酒后驾车的检测有多种方法,其中有一种化学方法是:让司机呼出的气体接触载有经过硫酸酸化处理的三氧化铬的硅胶,若气体中有乙醇(酒精),则发生反应:3C2H5OH+2CrO3 (桔黄色)+3H2SO4→3CH3CHO+Cr2(SO4)3 (蓝绿色)+6H2O使检测仪变色从而得知司机是否饮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C2H5OH在反应中被氧化
B.CrO3变为Cr2(SO4)3发生了氧化反应
C.CH3CHO的氧化性强于CrO3
D.在检测中,每有1mol乙醇反应,就有3mol电子转移.
正确答案
解:(1)①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乙醇易溶于水,导管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分析,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倒吸;
②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溶液分层,因此可采取分液操作实现乙酸乙酯的分离,分液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上层得乙酸乙酯,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故答案为:分液;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2)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3)A.C2H5OH→CH3CHO,C的化合价由-4→-2,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故A正确;
B.CrO3变为Cr2(SO4)3,Cr化合物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故B错误;
C.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是CrO3氧化剂,CH3CHO是氧化产物,因此CH3CHO的氧化性弱于CrO3,故C错误;
D.C2H5OH→CH3CHO,C的化合价由-4→-2,每有1mol乙醇反应,失去2mol电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解析
解:(1)①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乙醇易溶于水,导管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分析,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倒吸;
②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溶液分层,因此可采取分液操作实现乙酸乙酯的分离,分液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上层得乙酸乙酯,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故答案为:分液;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2)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3)A.C2H5OH→CH3CHO,C的化合价由-4→-2,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故A正确;
B.CrO3变为Cr2(SO4)3,Cr化合物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故B错误;
C.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是CrO3氧化剂,CH3CHO是氧化产物,因此CH3CHO的氧化性弱于CrO3,故C错误;
D.C2H5OH→CH3CHO,C的化合价由-4→-2,每有1mol乙醇反应,失去2mol电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乙酸分子中的官能团分别是______、______
(2)装置中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______.
(3)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______.
(4)该反应属于哪类反应类型______.
A.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水解反应 D.酯化反应 E.可逆反应
(5)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6)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6.6℃).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______.
(7)乙醇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发生脱水反应产生乙烯.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此外,乙烯能用来生产环氧乙烷,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
工艺一:
工艺二:
根据绿色化学的原则,理想的生产工艺是原子经济性好的反应,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采用______(填“工艺一”或“工艺二”)更环保、更经济.
正确答案
羟基
羧基
倒吸
防止暴沸
BDE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水浴微热、用热毛巾热敷
溴水颜色褪去
CH2=CH2+Br-Br→CH2Br-CH2Br
工艺二
解析
解:(1)醇的官能团为羟基,乙醇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羟基.羧酸的官能团是羧基,故乙酸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羧基.
故答案为:羟基;羧基.
(2)乙酸乙酯制备试管受热不均,导管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故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3)液体加热要加碎瓷片,防止暴沸.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4)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乙酸中的羟基被-OC2H5取代,属于取代反应,同时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故选:BDE.
(5)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6)冰醋酸的熔点16.6℃,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所以可以把给冰醋酸的试剂瓶用水浴稍微加热或者用热毛巾捂热等使其融化.
故正确答案:水浴微热、用热毛巾热敷等.
(7)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溴水颜色褪去,反应方程式为CH2=CH2+Br-Br→CH2Br-CH2Br.
工艺一:除生成环氧乙烷外还有CaCl2和H2O的生成,还使用有毒气体氯气,不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
工艺二:乙烯和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了环氧乙烷,原子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
故答案为:溴水颜色褪去;CH2=CH2+Br-Br→CH2Br-CH2Br;工艺二.
某实验小组欲制取乙酸乙酯,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试管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
(3)甲装置试管b中导管未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乙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
(4)在该实验中,若用1mol乙醇和1mol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若不考虑反应物的挥发,理论上能否生成1mol乙酸乙酯?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饱和碳酸钠溶液
防止倒吸
导气、冷凝、防止倒吸
不能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解析
解:(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2)碳酸钠溶液中的水溶解乙醇,能跟乙酸反应吸收乙酸,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而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3)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不插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球形干燥管导气的同时也起到防倒吸作用,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导气、冷凝、防止倒吸;
(4)酯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用1mol乙醇和1mol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反应不能完全,则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
故答案为:不能;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填符号)
A催化作用 B吸水作用 C强氧化作用
(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①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②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③______.
(4)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
(5)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6)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______.
(7)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______.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正确答案
解:(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同时该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
(2)酸与乙醇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故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故答案为:A、B;
(3)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除去乙醇和乙酸,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故答案为:反应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
(4)球形干燥管的管口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球形干燥管体积大,可以防止倒吸,同时起冷凝作用,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5)试管b中的液体不互溶分层,可以分液的方法分离提纯,具体操作为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承接蒸馏出的乙酸乙酯,再分液.
故答案为:分液;
(6)液体加热要加碎瓷片,引入汽化中心,可防止溶液暴沸,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7)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①错误;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表示正反应速率,生成1mol乙酸表示逆反应速率,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到达平衡,故②正确;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③错误;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④正确;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⑤正确.
故答案为:②④⑤.
解析
解:(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同时该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
(2)酸与乙醇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故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故答案为:A、B;
(3)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除去乙醇和乙酸,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故答案为:反应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
(4)球形干燥管的管口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球形干燥管体积大,可以防止倒吸,同时起冷凝作用,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5)试管b中的液体不互溶分层,可以分液的方法分离提纯,具体操作为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承接蒸馏出的乙酸乙酯,再分液.
故答案为:分液;
(6)液体加热要加碎瓷片,引入汽化中心,可防止溶液暴沸,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7)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①错误;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表示正反应速率,生成1mol乙酸表示逆反应速率,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到达平衡,故②正确;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③错误;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④正确;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⑤正确.
故答案为:②④⑤.
(2014秋•武汉校级月考)实验室里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乙烯,乙烯再与澳反应制 1,2 一二溴乙烷.在制备过程中部分乙醇被浓硫酸氧化产生 CO2、SO2,并进而与B几反应生成HBr等酸性气体.
已知:CH3CH2OHCH2═CH2↑+H2O
(1)用下列仪器,以上述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备 1,2 一二溴乙烷.如果气体流向为从左到右,正确的连接顺序是(短接口或橡皮管均已略去):B经A①插人A中,D接A②;A③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
(3)装置F中盛有10% Na0H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4)在反应管E中进行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处理上述实验后三颈烧瓶中废液的正确方法是______.
A.废液经冷却后倒人下水道中B.废液经冷却后倒人空废液缸中C.将水加人烧瓶中稀释后倒人空废液缸中.
正确答案
解:(1)仪器组装顺序是:制取乙烯气体(用A、B、D组装:B经A①插人A中,D接A②;A③→安全瓶(C,兼防堵塞)→净化气体(F,用NaOH溶液吸收CO2和SO2等酸性杂质气体)→制备1,2-二溴乙烷的主要反应装置(E)→尾气处理(G)”;
故答案为:C;F;E;G;
(2)F装置,用NaOH溶液吸收CO2和SO2等酸性杂质气体,防止倒吸,所以装置C的作用是用作安全瓶,
故答案为:作安全瓶;
(3)乙醇与浓硫酸作用可生成CO2、SO2,为防止SO2与Br2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影响1,2-二溴乙烷产品的制备,应用除去三颈瓶中产生的CO2、SO2;
故答案为:除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4)反应管E中进行的主要反应是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
故答案为:CH2=CH2+Br2→CH2Br-CH2Br;
(5)废液温度较高,应该冷却后再处理,烧瓶中含有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所以要集中处理,故选B.
解析
解:(1)仪器组装顺序是:制取乙烯气体(用A、B、D组装:B经A①插人A中,D接A②;A③→安全瓶(C,兼防堵塞)→净化气体(F,用NaOH溶液吸收CO2和SO2等酸性杂质气体)→制备1,2-二溴乙烷的主要反应装置(E)→尾气处理(G)”;
故答案为:C;F;E;G;
(2)F装置,用NaOH溶液吸收CO2和SO2等酸性杂质气体,防止倒吸,所以装置C的作用是用作安全瓶,
故答案为:作安全瓶;
(3)乙醇与浓硫酸作用可生成CO2、SO2,为防止SO2与Br2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影响1,2-二溴乙烷产品的制备,应用除去三颈瓶中产生的CO2、SO2;
故答案为:除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4)反应管E中进行的主要反应是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
故答案为:CH2=CH2+Br2→CH2Br-CH2Br;
(5)废液温度较高,应该冷却后再处理,烧瓶中含有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所以要集中处理,故选B.
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来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本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______.
(2)配置混合溶液时,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是______(填“A”或“B”).
A.先加乙醇,再慢慢注入浓硫酸和乙酸 B.先加浓硫酸,再慢慢注入乙醇和乙酸
(3)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4)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5)实验完成后,右边试管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生成.若要分离10mL该液体混合物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______,这种分离方法叫做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2)浓硫酸密度比水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酸液飞溅,加入药品时应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入乙酸,
故答案为:A;
(3)浓硫酸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故答案是:催化作用、吸水作用;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产物便于分层,
故答案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乙酸乙酯;
(5)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可以采用分液操作,分离乙酸乙酯,用到的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分液.
解析
解:(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2)浓硫酸密度比水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酸液飞溅,加入药品时应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入乙酸,
故答案为:A;
(3)浓硫酸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故答案是:催化作用、吸水作用;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产物便于分层,
故答案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乙酸乙酯;
(5)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可以采用分液操作,分离乙酸乙酯,用到的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分液.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