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 共907题
有关突变和基因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可能会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A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因此经过基因突变后,原有的等位基因关系可能发生改变,B正确;
C、女性正常者包括完全正常个体和携带者,若某人群的女性中正常者占99.5%,则色盲患者占0.5%,但色盲基因的频率大于0.5%,C错误;
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如一个种群全部为Aa,基因频率为A%=50%、a%=50%,自交一代后,基因型频率变为AA%=25%、Aa=50%、aa=25%,但此时基因频率仍为A%=50%、a%=50%,D正确.
故选:B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①正确;
②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②错误;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③正确;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④正确.
故选:ACD.
某时期,珠三角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两年,在稻田里喷洒DDT农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实现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故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
(2)由于这种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加,种群数量增多.因此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选择作用,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3)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会使害虫种群产生抗药性(保留耐药性个体),不能有效的控制害虫数量(抗药性不是农药产生).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害虫由于不具有该种农药的抗药性而被淘汰.
故答案为:
(1)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
(2)这种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加,种群数量增多 选择 定向 生存斗争
(3)会使害虫种群产生抗药性(保留耐药性个体),不能有效的控制害虫数量(抗药性不是农药产生)
(4)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
解析
解:(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故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
(2)由于这种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加,种群数量增多.因此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选择作用,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3)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会使害虫种群产生抗药性(保留耐药性个体),不能有效的控制害虫数量(抗药性不是农药产生).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害虫由于不具有该种农药的抗药性而被淘汰.
故答案为:
(1)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
(2)这种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加,种群数量增多 选择 定向 生存斗争
(3)会使害虫种群产生抗药性(保留耐药性个体),不能有效的控制害虫数量(抗药性不是农药产生)
(4)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
(2015秋•昌平区校级期中)普氏野马重归自然的实验,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从单纯的物种异地保护阶段迈向物种回归自然阶段.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频率与外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如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等)有关,而野外的诱变因素不定,因此不能预测基因突变频率如何变化,A错误;
B、由于自然选择,野外的普氏野马某些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
C、野外的普氏野马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化,这会降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C错误;
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仅存在地理隔离,还没有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B.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
C、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
D、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