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 共907题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
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D错误.
故选:B.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故选:D.
下列说法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长期地理隔离,使不同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会使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显著差异,A正确;
B、农药对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起到了选择作用,抗药性强的个体比无抗药性的个体更容易生存下下来,将抗药性基因传给后代,B正确;
C、突变、迁入和迁入、遗传漂变等都能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C错误;
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D正确.
故选:C.
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①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
②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③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④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⑤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⑥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变化.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从题干中找不到足够的证据说明两种蜣螂间存在着生殖隔离,①错误;
②“肉食”这一特点又决定了它不只是腐食,还进行肉食,因此这种蜣螂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②正确;
③④“生活品味”提高的蜣螂出现了与普通蜣螂不同的适于“肉食”的性状,因此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行了生物进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③④正确;
⑤从题干中找不到足够的证据说明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⑤错误;
⑥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变化,⑥错误.
故选:D.
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等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个体数量逐渐上升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______,在杀虫剂作用下,______.
(2)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二所示的基因突变.阐述你从图二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3)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消灭螺旋蛆蝇,但所需时间较长,除题(2)中所述的原因以外,还有一重要原因是______
(4)比较不同蝇的DNA序列,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图三为编码甲、乙、丙三种蝇呼吸酶的部分相对应的基因片段、DNA单链及DNA单链中的碱基序列.
如果让c′链和b′链分别与a链混合,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______,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方面)的证据.
正确答案
解:(1)螺旋蛆蝇中存在抗药性突变基因,在杀虫剂作用下,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使螺旋蛆蝇个体数量逐渐上升.
(2)由图2可和,A可突变成a1、a2、a3,说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与a1、a2、a3互为等位基因,A与突变成a1,a1也可突变成A,说明突变具有可逆性等.
(3)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所以采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消灭螺旋蛆蝇,所需时间较长.
(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甲与丙碱基配对的个数多于甲与乙,所以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丙,从分子水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
故答案为:
(1)抗药性突变基因 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2)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 基因突变可产生回复突变(是可逆的)
(3)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
(4)丙 分子水平上(或分子生物学)
解析
解:(1)螺旋蛆蝇中存在抗药性突变基因,在杀虫剂作用下,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使螺旋蛆蝇个体数量逐渐上升.
(2)由图2可和,A可突变成a1、a2、a3,说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与a1、a2、a3互为等位基因,A与突变成a1,a1也可突变成A,说明突变具有可逆性等.
(3)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所以采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消灭螺旋蛆蝇,所需时间较长.
(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甲与丙碱基配对的个数多于甲与乙,所以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丙,从分子水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
故答案为:
(1)抗药性突变基因 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2)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 基因突变可产生回复突变(是可逆的)
(3)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
(4)丙 分子水平上(或分子生物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