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共518题
13.纯铁的实际应用范围有限,人们大量使用的是铁的合金。钢铁是铁和碳的合金总称,其强度高、价格便宜、应用广泛。在以下关于不锈钢和普通钢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9.将5.4g Al投入200.0mL 2.0mol·L-1的某溶液中有H2产生,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该溶液可能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5. 实验室需用480mL 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6.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6.短周期元素A、B、C、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B、D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二者可形成DB2、DB3两种分子,DB2具有漂白性。回答下列问题:
(1)A的氢化物的电子式是( )。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稳定性:A的氢化物>C的氢化物
b.还原性:B2->D2-
c.酸性:H4CO4>H2DO4
d.最高化合价:D=B>A>C
(3)DB2通过下列工艺流程可制化工业原料H2DB4和清洁能源H2。
①根据资料:
为检验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取分离后的H2DB4溶液于试管,向其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至充分反应,若观察到( ),证明分离效果较好。
②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的反应式为( )。
③在电解过程中,电解槽阴极附近溶液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将该工艺流程用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该生产工艺的优点有( )(答一点即可)。
⑤某含有大量氯化银沉淀的悬浊液中c(Cl-)=0.36mol·L-1,加入等体积的溴化钠溶液,若要产生溴化银沉淀,加入的溴化钠溶液的最小浓度是( )mol·L-1。
正确答案
(1)
(2)a
(3)①无淡黄色沉淀产生,最终生成白色沉淀
②SO2+2H2O-2e-=4H++SO42-
③变大
④SO2+2H2O=H2SO4+H2 溴可以循环利用;获得清洁能源氢气;原电池产生的能源可供电解池使用,节约能源。
⑤0.001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该有机物的名称中碳原子编号错误,应从右端碳原子开始编号,正确名称应为2,2,4,5-四甲基-3,3-二乙基己烷。
B.苯、苯甲酸的分子式分别为C6H6、C7H6O2,而苯甲酸可写成C6H6·CO2,显然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有机物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物质的量相等。
C.苯和甲苯互为同系物,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而苯不能。
D.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y/x越大,消耗氧气越多。[来源:Zxxk.Com]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该有机物应从右端碳原子开始编号。
B.苯、苯甲酸的分子式分别为C6H6、C7H6O2,而苯甲酸可写成C6H6·CO2。
C.苯和甲苯互为同系物。
D.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y/x越大,消耗氧气越多。[来源:Zx
易错点
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y/x越大,消耗氧气越多。
知识点
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是一种集洗涤、漂白、杀菌于一体的氧系漂白剂。某兴趣小组制备过碳酸钠的实验方案和装置示意图如下:
已知:主反应:2Na2CO3 (aq) + 3H2O2 (aq) 2Na2CO3·3H2O2 (s) ΔH < 0
副反应:2H2O2 = 2H2O + O2↑
50℃时2Na2CO3·3H2O2 (s) 开始分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6.步骤①的关键是 ,原因是 。
17.在滤液X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8.步骤③中选用无水乙醇洗涤产品的目的是 。
19.下列物质中,会引起过碳酸钠失效的有 。
20.过碳酸钠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碳酸钠,可用重量法测定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其操作步骤:取样品溶解→加入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需要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有: (用字母表示并注明其含义)。产品中过碳酸钠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
正确答案
控制温度;制备过碳酸钠是放热反应,防止H2O2和过碳酸钠分解
解析
由于制备过碳酸钠是放热反应,50℃时2Na2CO3·3H2O2 (s) 开始分解,H2O2受热也分解,所以步骤①的关键是控制温度。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工流程的工艺分析。
解题思路
步骤①的关键是控制温度。
易错点
过碳酸钠产品中的纯度的计算。
正确答案
增大钠离子浓度,有利于过碳酸钠的析出(盐析作用)
解析
在滤液X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可以增大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从而降低过碳酸钠的溶解度,因此可析出过碳酸钠。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在滤液X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可以增大溶液中钠离子浓度。
易错点
过碳酸钠产品中的纯度的计算。
正确答案
减少过碳酸钠的溶解损失,并带走水分利于干燥
解析
过碳酸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小,所以骤③中选用无水乙醇洗涤产品的目的是减少过碳酸钠的溶解损失,并带走水分利于干燥。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工流程的工艺分析。
解题思路
过碳酸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小。
易错点
过碳酸钠产品中的纯度的计算。
正确答案
解析
由于过碳酸钠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与HCl反应,所以HCl和亚硫酸钠均能使过碳酸钠失效,答案选BD。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工流程的工艺分析。
解题思路
由于过碳酸钠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
易错点
过碳酸钠产品中的纯度的计算。
正确答案
样品的质量m1g、沉淀的质量m2g
解析
要测定过碳酸钠产品中的纯度,则需要称量样品的质量以及反应中生成的碳酸钡的质量,即需要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有样品的质量m1g、沉淀的质量m2g。设样品中过碳酸钠和碳酸钠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和ymol,则314x+106y=m1,2x+y=m2/197,解出x=,所以产品中过碳酸钠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要测定过碳酸钠产品中的纯度,则需要称量样品的质量以及反应中生成的碳酸钡的质量,即需要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有样品的质量m1g、沉淀的质量m2g
易错点
过碳酸钠产品中的纯度的计算。
2Na2CO3•3H2O2是一种新型的氧系漂白剂。某实验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实验制备
实验原理: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实验步骤:取3.5g Na2CO3溶于10mL H2O,加入0.1g稳定剂,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完全溶解后,将6.0mL 30%H2O2在15min内缓慢加入到三颈烧瓶中,实验装置如图。反应1小时后,加入1g氯化钠后,静置结晶,然后抽滤,干燥一周后,称重。
Ⅱ.活性氧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试样0.2000g,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100 mL浓度为6%的硫酸溶液,用0.0200 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记录KMnO4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为32.70 mL。
活性氧含量计算公式:Q%=(40cV/m)×100%
[c:KMnO4标准溶液浓度(mol/L);V:消耗的KMnO4标准溶液体积(L);m:试样质量(g)]
14.装置中球形冷凝管的作用是 ,使用冷水浴的作用是 。
15.加入适量NaCl固体的原因是 。
16.2Na2CO3•3H2O2极易分解,其分解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
17.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为 ,活性氧含量为 。
18.为了测定产品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几种方案,涉及不同的反应原理。
方案一:将试样与MnO2混合均匀,向混合物中滴加水,测生成气体的体积,进而进行计算。
方案二: 。
正确答案
冷凝回流 防止温度过高,H2O2分解
解析
球形冷凝管起冷凝回流的作用。冷水浴作用是防止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试题内容作出判断。
易错点
实验原理不明确,计算错误
正确答案
降低产品的溶解度(盐析作用)或便于析出晶体
解析
降低产品的溶解度,盐析的作用或便于析出晶体。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试题内容作出判断。
易错点
实验原理不明确,计算错误
正确答案
2(2Na2CO3•3H2O2)═ 4Na2CO3+6H2O+3O2↑
解析
因为过氧化氢容易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分解方程式为:
2(2Na2CO3·3H2O2)=4Na2CO3+6H2O+3O2↑。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试题内容作出判断。
易错点
实验原理不明确,计算错误
正确答案
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13.08%
解析
滴定终点,2Na2CO3·3H2O2反应完毕,容易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Q%=(40cV/m)×100%=40×0.0200×0.03270/0.2=13.08%。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试题内容作出判断。
易错点
实验原理不明确,计算错误
正确答案
将试样与足量的氯化钡(或氯化钙等)溶液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所得沉淀,称量沉淀的质量(或将试样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经除杂干燥后,测二氧化碳的体积,进行计算)
解析
将试样与足量氯化钙、氯化钡等溶液反应后,过滤,干燥所得沉淀,称得沉淀的质量,进而进行计算 (将试样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经除杂干燥后,测二氧化碳的体积,进而进行计算)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试题内容作出判断。
易错点
实验原理不明确,计算错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