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 共5666题
遗传学中常选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果蝇的优点是:体积小,容易饲养;果蝇繁殖系数高,孵化快;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仅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便于分析.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一批纯合野生正常翅(h)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突变体(H),在培养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刺激,可能重新恢复为正常翅,这些个体成为回复体.若是由于基因H重新变成h,则称为真回复体;若是体内另外一对基因RR变为rr,从而抑制基因H的表达,则称为假回复体.
(1)毛翅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
(2)现有一批基因型相同的纯合果蝇回复体,为了确定其基因型,可以选择基因型为______的纯合果蝇与其杂交.若杂交后代表现为______,则这批果蝇为真回复体;若杂交后代表现为______,则这批果蝇为假回复体.
资料二: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的杂交后代的雄果蝇都应该是白眼的,但布里吉斯发现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出现了一个白眼雌果蝇.无独有偶,上述杂交后代中,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2000~3000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
(3)推测这一差错出现是由于雌果蝇卵原细胞减数分离时,2000~3000个细胞中,有一次发生了差错,产生的卵或者含有两条X染色体,或者不含X染色体.请推测这个错误发生在如______图所示的时期.子一代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如何证实这一推测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题意已知纯合野生正常翅(h)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突变体(H),若是体内另外一对基因RR变为rr,从而抑制基因H的表达,即毛翅基因型中有H没有r,所以毛翅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HhRR、HhRr、HHRR、HHRr.
(2)基因型相同的纯合果蝇回复体可能是真回复体,也有可能是假回复体(HHrr),可以基因型为hhRR的个体与之交配,如果后代全部为正常翅,则说明这批果蝇为真回复体;如果后代全部为毛翅,说明则这批果蝇是假回复体.
(3)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异常的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形成的.由于图D中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图D为第一极体.因此,发生差错的是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B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子一代中白眼雌、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XwXwY、OXW.可以用显微镜检查细胞中的染色体,如果子一代出现的那只白眼雌果蝇体细胞中找到Y染色体,红眼雄果蝇中找不到Y染色体,就可以证明推测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1)HhRR、HhRr、HHRR、HHRr
(2)hhRR 正常翅 毛翅
(3)B XwXwY OXW 显微镜检查细胞中的染色体,如果子一代出现的那只白眼雌果蝇体细胞中找到Y染色体,红眼雄果蝇中找不到Y染色体,就可以证明推测是正确的
解析
解:(1)由题意已知纯合野生正常翅(h)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突变体(H),若是体内另外一对基因RR变为rr,从而抑制基因H的表达,即毛翅基因型中有H没有r,所以毛翅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HhRR、HhRr、HHRR、HHRr.
(2)基因型相同的纯合果蝇回复体可能是真回复体,也有可能是假回复体(HHrr),可以基因型为hhRR的个体与之交配,如果后代全部为正常翅,则说明这批果蝇为真回复体;如果后代全部为毛翅,说明则这批果蝇是假回复体.
(3)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异常的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形成的.由于图D中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图D为第一极体.因此,发生差错的是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B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子一代中白眼雌、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XwXwY、OXW.可以用显微镜检查细胞中的染色体,如果子一代出现的那只白眼雌果蝇体细胞中找到Y染色体,红眼雄果蝇中找不到Y染色体,就可以证明推测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1)HhRR、HhRr、HHRR、HHRr
(2)hhRR 正常翅 毛翅
(3)B XwXwY OXW 显微镜检查细胞中的染色体,如果子一代出现的那只白眼雌果蝇体细胞中找到Y染色体,红眼雄果蝇中找不到Y染色体,就可以证明推测是正确的
如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部分代谢途径的示意图,基因ABC为显性时,代谢可正常进行,若隐性纯合时则会使代谢受阻,引起相应的疾病.假设每对基因均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碘进入甲状腺细胞的方式是______,根据图示过程,基因D控制酶4的合成,某甲先天D基因缺失,表现呆小症,说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______实现的.某乙基因D正常,但由于幼年时期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而患呆小症,体现了生命活动调节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2)若一对夫妻基因型均为AaBb,则生一个白化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3)如图是一个苯丙酮尿症家族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从遗传系谱图中可以判定,致病基因是在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性基因,如果家族中3和4号个体的基因型都为AaBb,再生一个男孩既不患白化病又不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离子出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根据基因D控制酶4的合成,说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的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实现的.生命活动调节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一方面神经系统直接调控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另一方面某些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又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所以幼年时期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而患呆小症.
(2)由于正常个体细胞中必含AB基因,所以一对基因型均为AaBb的夫妻,生一个白化男孩的概率是(1-3/4×3/4)×1/2=7/32.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和4号个体的基因型都为AaBb,再生一个男孩既不患白化病又不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是3/4×3/4×3/4=27/64.
答案:(1)主动运输 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的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一方面神经系统直接调控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另一方面某些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又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2)7/32
(3)常 隐 27/64
解析
解:(1)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离子出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根据基因D控制酶4的合成,说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的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实现的.生命活动调节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一方面神经系统直接调控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另一方面某些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又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所以幼年时期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而患呆小症.
(2)由于正常个体细胞中必含AB基因,所以一对基因型均为AaBb的夫妻,生一个白化男孩的概率是(1-3/4×3/4)×1/2=7/32.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和4号个体的基因型都为AaBb,再生一个男孩既不患白化病又不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是3/4×3/4×3/4=27/64.
答案:(1)主动运输 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的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一方面神经系统直接调控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另一方面某些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又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2)7/32
(3)常 隐 27/64
(2015秋•安徽校级月考)某植物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问题:
(1)对实验一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F2的性状分离比接近于3:10:3,据此推测该植株的性别类型由______对基因控制,其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定律.
(2)若第一对基因以A、a表示,第二对基因以B、b表示,第三对基因以C、c表示,…以此类推,则实验一F2正常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F2中正常株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实验二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实验一全雌株与全雄株杂交,F1全正常株,F2代的分离比接近3:10:3,共16个组合,可见该节瓜的性别决定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题意分析已知该节瓜的性别决定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是双杂合子.若第一对基因以A、a表示,第二对基因以B、b表示,则F1正常株的基因型是AaBb.由F2代的性状分离比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3:10:3,可知:正常株是双显性(9)和双隐性(1),全雌株、全雄株为单显性(3),所以F2正常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其中纯合子AABB、aabb占两份,故纯合子的比例为=
=
.实验二中亲本为纯合全雌株(AAbb或aaBB)与正常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故亲本正常株有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即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3)设全雌株为aaB-,实验一F1正常株AaBb与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测交,子代为1AaBb(正常株):1aabb(正常株):1aaBb(全雌株):1Aabb(全雄株),即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实验二F1正常株AaBB与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测交,子代为1AaBb(正常株):1aaBb(全雌株).如果设全雌株的基因型为A-bb,其结果是一样的.
故答案为:
(1)两(或2)自由组合
(2)5 AABb或AaBB
解析
解:(1)实验一全雌株与全雄株杂交,F1全正常株,F2代的分离比接近3:10:3,共16个组合,可见该节瓜的性别决定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题意分析已知该节瓜的性别决定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是双杂合子.若第一对基因以A、a表示,第二对基因以B、b表示,则F1正常株的基因型是AaBb.由F2代的性状分离比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3:10:3,可知:正常株是双显性(9)和双隐性(1),全雌株、全雄株为单显性(3),所以F2正常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其中纯合子AABB、aabb占两份,故纯合子的比例为=
=
.实验二中亲本为纯合全雌株(AAbb或aaBB)与正常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故亲本正常株有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即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3)设全雌株为aaB-,实验一F1正常株AaBb与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测交,子代为1AaBb(正常株):1aabb(正常株):1aaBb(全雌株):1Aabb(全雄株),即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实验二F1正常株AaBB与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测交,子代为1AaBb(正常株):1aaBb(全雌株).如果设全雌株的基因型为A-bb,其结果是一样的.
故答案为:
(1)两(或2)自由组合
(2)5 AABb或AaBB
(2015秋•南昌校级月考)豌豆种子的子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和y控制.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和r控制.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实验过程中,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对每对性状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杂交后代,黄色与绿色的比是______;圆粒与皱粒的比是______.
(2)后代中属于双隐性性状的是______,它是______体.
(3)亲本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______,绿色圆粒的基因型为______.
(4)杂交后代中黄色皱粒所占的比例是______,表现型为非亲本类型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知:黄色:绿色=50:50=1:1,圆粒:皱粒=75:25=3:1.
(2)把两个亲本的基因一对一对的考虑: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杂交,Yy×yy后代纯合体只有yy,Rr×Rr后代纯合体有RR、rr,故两亲本杂交后代中纯合体基因型为:yyRR、yyrr,其中yyrr为双隐性个体,表现型为绿色皱粒.
(3)根据分析可知,双亲的基因型:黄色圆粒为YyRr、绿色圆粒为yyRr.
(4)杂交后代中黄色皱粒所占的比例为×
=
,表现型为非亲本类型所占的比例是1-(
+
)=
.
故答案为:
(1)1:1 3:1
(2)绿色皱粒 纯合
(3)YyRr yyRr
(4)
解析
解:(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知:黄色:绿色=50:50=1:1,圆粒:皱粒=75:25=3:1.
(2)把两个亲本的基因一对一对的考虑: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杂交,Yy×yy后代纯合体只有yy,Rr×Rr后代纯合体有RR、rr,故两亲本杂交后代中纯合体基因型为:yyRR、yyrr,其中yyrr为双隐性个体,表现型为绿色皱粒.
(3)根据分析可知,双亲的基因型:黄色圆粒为YyRr、绿色圆粒为yyRr.
(4)杂交后代中黄色皱粒所占的比例为×
=
,表现型为非亲本类型所占的比例是1-(
+
)=
.
故答案为:
(1)1:1 3:1
(2)绿色皱粒 纯合
(3)YyRr yyRr
(4)
藏獒原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是一种高大、凶猛、垂耳的家犬.具有基因B时,皮毛呈黑色;具有基因bb时,皮毛呈褐色;但毛色的形成还受A(a)基因的控制.下图甲表示藏獒毛色的遗传实验,乙表示F1的某组织切片显微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基因水平上分析,控制毛色的基因B与b的本质区别是______不同.
(2)依据______可判断出乙图为雌性藏獒组织切片显微图象.与细胞②、③相比较,除细胞形态外,细胞①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______.
(3)图乙中细胞①~③按所处时期排序,应该是______.细胞③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4)F2中,黑毛藏獒的基因型是______,其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
(5)让F2中的褐毛藏獒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基因的不同就在于碱基对的数目或排列顺序不同.
(2)只有减数分裂卵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才会出现细胞质的分裂不均等现象,而右图中标号②的细胞就是不均等分裂,说明乙图为雌性藏獒组织切片显微图象.细胞①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②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③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所以与细胞②、③相比较,除细胞形态外,细胞①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同源染色体.
(3)根据分析,图乙中细胞①~③按所处时期排序,应该是①③②.根据题意“具有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黑色;具有b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褐色.另有A(a)基因与狗的毛色形成也有关,当A基因存在时狗的毛色为白毛.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可以推断P中褐毛狗的基因型为aabb,白毛狗基因型为AABB;F1中白毛狗的基因型为AaBb.细胞①减数分裂结束后,能产生2种类型的子细胞,即卵细胞和极体.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发生了DNA的复制,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细胞③的基因组成是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4)F1中白毛狗的基因型为AaBb,F1雌雄狗相互交配,F2中白毛狗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和
aaB_,黑毛狗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和
aaBb,褐毛狗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因此F2中黑毛狗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其中纯合子占
.
(5)如果让F2中褐毛狗(AAbb)与(AaBb)F1交配,得到白毛狗(AaBb、
Aabb):黑毛狗(
aaBb):褐毛狗(
AAbb)=2:1:1.
故答案为:
(1)碱基对的数目或排列顺序
(2)细胞②不均等分裂 同源染色体
(3)①③②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4)aaBB和aaBb
(5)白毛:黑毛:褐毛=2:1:1
解析
解:(1)基因的不同就在于碱基对的数目或排列顺序不同.
(2)只有减数分裂卵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才会出现细胞质的分裂不均等现象,而右图中标号②的细胞就是不均等分裂,说明乙图为雌性藏獒组织切片显微图象.细胞①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②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③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所以与细胞②、③相比较,除细胞形态外,细胞①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同源染色体.
(3)根据分析,图乙中细胞①~③按所处时期排序,应该是①③②.根据题意“具有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黑色;具有b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褐色.另有A(a)基因与狗的毛色形成也有关,当A基因存在时狗的毛色为白毛.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可以推断P中褐毛狗的基因型为aabb,白毛狗基因型为AABB;F1中白毛狗的基因型为AaBb.细胞①减数分裂结束后,能产生2种类型的子细胞,即卵细胞和极体.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发生了DNA的复制,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细胞③的基因组成是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4)F1中白毛狗的基因型为AaBb,F1雌雄狗相互交配,F2中白毛狗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和
aaB_,黑毛狗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和
aaBb,褐毛狗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因此F2中黑毛狗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其中纯合子占
.
(5)如果让F2中褐毛狗(AAbb)与(AaBb)F1交配,得到白毛狗(AaBb、
Aabb):黑毛狗(
aaBb):褐毛狗(
AAbb)=2:1:1.
故答案为:
(1)碱基对的数目或排列顺序
(2)细胞②不均等分裂 同源染色体
(3)①③②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4)aaBB和aaBb
(5)白毛:黑毛:褐毛=2:1:1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