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 共5666题
野生型果蝇的眼色是暗红色,现发现三个隐性的突变群体,眼色分别为白色、朱红色、棕色.以上群体均为纯合子,相关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1)隐性的突变群体中,任何两个隐性突变群体个体间的杂交后代都是暗红眼,说明眼色受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2)如果发现任何一种双重隐性个体眼色都是白眼,而野生型的暗红色眼是由两种不同的色素--朱红色和棕色在眼中积累导致的,那么哪种眼色对应的等位基因控制另外两种朱眼色的表达______(白色/朱红色/棕色).
(3)现有一暗红色眼雄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型是杂合的,但不知有几对基因杂合,现将该果蝇与多只隐性的雌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都是隐性的)进行测交,请预测测交后代结果,并做出杂合基因有几对的结论.
①如果测交后代______,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一对杂合;
②如果测交后代______,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两对杂合;
③如果测交后代______,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三对杂合.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隐性的突变群体中,任何两个隐性突变群体个体间的杂交后代都是暗红眼,说明每个隐性的突变群体,只有一对基因是隐性纯合,因此果蝇眼色共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
(2)根据野生型的暗红色眼是由两种不同的色素--朱红色和棕色在眼中积累导致的,而任何一种双重隐性个体眼色都是白眼,说明白色眼色对应的等位基因控制另外两种朱眼色的表达.
(3)由于测交是杂合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假设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是Aa,则后代为AA和Aa,比例为1:1,依此类推.
①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一对杂合;
②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两对杂合;
③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三对杂合.
故答案为:
(1)3
(2)白色
(3)①暗红色占 ②暗红色占
③暗红色占
解析
解:(1)根据隐性的突变群体中,任何两个隐性突变群体个体间的杂交后代都是暗红眼,说明每个隐性的突变群体,只有一对基因是隐性纯合,因此果蝇眼色共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
(2)根据野生型的暗红色眼是由两种不同的色素--朱红色和棕色在眼中积累导致的,而任何一种双重隐性个体眼色都是白眼,说明白色眼色对应的等位基因控制另外两种朱眼色的表达.
(3)由于测交是杂合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假设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是Aa,则后代为AA和Aa,比例为1:1,依此类推.
①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一对杂合;
②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两对杂合;
③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三对杂合.
故答案为:
(1)3
(2)白色
(3)①暗红色占 ②暗红色占
③暗红色占
基因型为AaBb的一对夫妇(a、b分别代表两种致病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他(她)们一个健康的儿子和携带甲乙两种致病基因的正常女子结婚,问:
(1)该对夫妇健康儿子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2)该儿子结婚后,生一个患甲乙两种病孩子的几率为______.
(3)该儿子结婚后,生一个只患乙种病孩子的几率为______.
(4)该儿子结婚后,生一个只患一种病孩子的几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基因型为AaBb的一对夫妇,子代基因型共有9种,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A_B_:aaB_:A_bb:aabb=9:3:3:1,该对夫妇健康儿子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
(2)该儿子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比例为1:2:2:4,其产生的精子为AB、Ab、aB、ab,比例为4:2:2:1,其中ab的概率为.携带甲乙两种致病基因的正常女子基因型为AaBb,其产生的卵细胞为AB、Ab、aB、ab,比例为1:1:1:1,其中ab的概率为
.因此,该儿子结婚后,生一个患甲乙两种病孩子的几率为
=
.
(3)该儿子结婚后,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为;生一个患乙病孩子的几率为
×
=
;所以生一个只患乙种病孩子的几率为
-
=
.
(4)该儿子结婚后,生一个只患一种病孩子的几率为-
+
-
=
.
故答案为:
(1)4
(2)
(3)
(4)
解析
解:(1)基因型为AaBb的一对夫妇,子代基因型共有9种,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A_B_:aaB_:A_bb:aabb=9:3:3:1,该对夫妇健康儿子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
(2)该儿子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比例为1:2:2:4,其产生的精子为AB、Ab、aB、ab,比例为4:2:2:1,其中ab的概率为.携带甲乙两种致病基因的正常女子基因型为AaBb,其产生的卵细胞为AB、Ab、aB、ab,比例为1:1:1:1,其中ab的概率为
.因此,该儿子结婚后,生一个患甲乙两种病孩子的几率为
=
.
(3)该儿子结婚后,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为;生一个患乙病孩子的几率为
×
=
;所以生一个只患乙种病孩子的几率为
-
=
.
(4)该儿子结婚后,生一个只患一种病孩子的几率为-
+
-
=
.
故答案为:
(1)4
(2)
(3)
(4)
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分别获得棕色(纤维颜色)和低酚(棉酚含量)两个新性状的品种.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_____,低酚是______性状.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
(2)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尽快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Ⅰ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____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再将该纯合体与图中表现型为______的植株杂交后,取其子代花粉进行______和______即可获得纯合的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
正确答案
解:(1)从诱变当代棕色、高酚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棕色和白色两种性状,说明棕色为显性性状;从诱变当代白色、高酚个体自交,后代 出现低酚和高酚两种性状,说明低酚为隐性性状.从诱变当代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即可判断出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2)依题意,要尽快获得纯合的棕色、低酚(AAbb)植株,结合已知纯合棕色、高酚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只要从诱变1代中选取白色、低酚(aabb)植株进行杂交,然后利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先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即可获得纯合的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
故答案为:
(1)显性 隐性 AaBB aaBb
(2)不发生性状分离 白色低酚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解析
解:(1)从诱变当代棕色、高酚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棕色和白色两种性状,说明棕色为显性性状;从诱变当代白色、高酚个体自交,后代 出现低酚和高酚两种性状,说明低酚为隐性性状.从诱变当代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即可判断出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2)依题意,要尽快获得纯合的棕色、低酚(AAbb)植株,结合已知纯合棕色、高酚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只要从诱变1代中选取白色、低酚(aabb)植株进行杂交,然后利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先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即可获得纯合的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
故答案为:
(1)显性 隐性 AaBB aaBb
(2)不发生性状分离 白色低酚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鳟鱼的眼球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_____.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____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______,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体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______,由于三倍体鳟鱼______,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正确答案
解:(1)由于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一代只有黑眼黄体鳟鱼,说明黑眼与黄体都是显性性状.根据子二代中黑眼黄体:红眼黄体鳟鱼:黑眼黑体=9:3:4,所以亲本都是纯合子,且其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aaBB.
(2)根据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处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aaBB)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全部为红眼黄体,则说明aabb的个体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AAbb)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aaBB)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AaaBBb,由于三倍体鳟鱼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故答案为:
(1)黄色 aaBB
(2)红眼黑体 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
(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
解析
解:(1)由于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一代只有黑眼黄体鳟鱼,说明黑眼与黄体都是显性性状.根据子二代中黑眼黄体:红眼黄体鳟鱼:黑眼黑体=9:3:4,所以亲本都是纯合子,且其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aaBB.
(2)根据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处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aaBB)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全部为红眼黄体,则说明aabb的个体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AAbb)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aaBB)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AaaBBb,由于三倍体鳟鱼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故答案为:
(1)黄色 aaBB
(2)红眼黑体 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
(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
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回答:
(1)已知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若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______.
(2)取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性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其基因型为______;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籽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一致、不一致).
(3)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
①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
②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③以植株甲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该植株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未分离.
④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可产生含B和b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用碘液处理后,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蓝色:棕色=1:1.
(2)由于基因型为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性植株可产生4种配子,所以其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幼苗基因型也有4种,分别是AB、Ab、aB、ab.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纯合体.因此,这些植株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所得籽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一致.
(3)①由图一可知,该黄色籽粒植株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②若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甲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Aa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a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Aa):白色(aa)=1:1.
③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图二中的A只能来自母本,故aa是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
④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该植株能形成3种可育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2:1,其中A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因此以植株乙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aa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黄色(2Aaa):白色(2aa+1aaa)=2:3.
故答案为:
(1)蓝色:棕色=1:1
(2)AB、Ab、aB、ab 秋水仙素 一致
(3)①缺失 ②黄色:白色=1:1 ③同源染色体 ④黄色:白色=2:3
解析
解:(1)由于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可产生含B和b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用碘液处理后,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蓝色:棕色=1:1.
(2)由于基因型为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性植株可产生4种配子,所以其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幼苗基因型也有4种,分别是AB、Ab、aB、ab.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纯合体.因此,这些植株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所得籽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一致.
(3)①由图一可知,该黄色籽粒植株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②若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甲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Aa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a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Aa):白色(aa)=1:1.
③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图二中的A只能来自母本,故aa是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
④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该植株能形成3种可育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2:1,其中A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因此以植株乙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aa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黄色(2Aaa):白色(2aa+1aaa)=2:3.
故答案为:
(1)蓝色:棕色=1:1
(2)AB、Ab、aB、ab 秋水仙素 一致
(3)①缺失 ②黄色:白色=1:1 ③同源染色体 ④黄色:白色=2:3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