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扬州期末)果蝇的翻翅和正常翅(A、a)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灰体和黑檀体(B、b)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请根据下面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将翻翅果蝇和纯合正常翅果蝇进行下表中的杂交实验:

据表可知,基因A决定的性状为______.在组合二的F1中,出现翻翅:正常翅=2:1现象的原因是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致死.若组合二中的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2)用翻翅灰体果蝇与正常翅黑檀体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只有翻翅灰体果蝇和正常翅灰体果蝇两种表现型,则灰体和黑檀体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亲本基因型为______.若让F1中翻翅灰体果蝇相互交配,则其后代中翻翅灰体:翻翅黑檀体: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黑檀体比例为______

(3)果蝇的红眼(R)和白眼(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雌雄果蝇各50只,其中红眼雌雄果蝇皆为45只,已知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为15只,则r的基因频率为______

(4)用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作亲本杂交,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F1群体中发现一只基因型为XrXrY的白眼果蝇,则出现该果蝇的原因是形成______(填写“精子”或“卵细胞”)时,减数第______次分裂时染色体出现了分配异常.

正确答案

解:(1)由分析可知,翻翅是显性性状,由A控制;组合二的F1中,出现翻翅:正常翅=2:1现象的原因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致死;组合二中的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aa=2: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1:2,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4:4,其中AA个体致死,因此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1:1,Aa表现为翻翅,aa表现为正常翅.

(2)由题意知,翻翅灰体果蝇与正常翅黑檀体果蝇杂交,后代都是灰体,说明灰体对黑体是显性亲本灰体的基因型是BB,黑体的基因型是bb;翻翅×正常翅,后代既有翻翅也有正常,亲本翻翅果蝇的基因型是Aa,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是aa,因此对两对相对性状来说,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aabb;子一代中翻翅灰体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AaBb,子一代自由交配,Aa×Aa→AA:Aa:aa=1:2:1,其中AA致死,因此翻翅:正常翅=2:1,对于灰体来说,只有Bb×Bb的后代出现黑体,黑体的概率是bb=,因此灰体:黑体=8:1,所以让F1中翻翅灰体果蝇相互交配,则其后代中翻翅灰体:翻翅黑檀体: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黑檀体=16:2:8:1.

(3)由题意知,50只雌果蝇中,XRXR=30只,XRXr=15只,XrXr=5只,50只雄果蝇中,XRY=45只,XrY=5只,因此r的基因频率为(15+5×2+5)÷(50×2+50)×100%=20%.

(4)由题意知,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RXR或XRXr,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RY,二者杂交,后代出现了基因型为XrXrY的白眼果蝇,其中XrXr只能来自母方,雌果蝇在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

故答案为:

(1)翻翅    AA    翻翅:正常翅=1:1

(2)灰体    AaBB、aabb     16:2:8:1

(3)20%

(4)卵细胞    二

解析

解:(1)由分析可知,翻翅是显性性状,由A控制;组合二的F1中,出现翻翅:正常翅=2:1现象的原因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致死;组合二中的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aa=2: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1:2,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4:4,其中AA个体致死,因此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1:1,Aa表现为翻翅,aa表现为正常翅.

(2)由题意知,翻翅灰体果蝇与正常翅黑檀体果蝇杂交,后代都是灰体,说明灰体对黑体是显性亲本灰体的基因型是BB,黑体的基因型是bb;翻翅×正常翅,后代既有翻翅也有正常,亲本翻翅果蝇的基因型是Aa,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是aa,因此对两对相对性状来说,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aabb;子一代中翻翅灰体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AaBb,子一代自由交配,Aa×Aa→AA:Aa:aa=1:2:1,其中AA致死,因此翻翅:正常翅=2:1,对于灰体来说,只有Bb×Bb的后代出现黑体,黑体的概率是bb=,因此灰体:黑体=8:1,所以让F1中翻翅灰体果蝇相互交配,则其后代中翻翅灰体:翻翅黑檀体: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黑檀体=16:2:8:1.

(3)由题意知,50只雌果蝇中,XRXR=30只,XRXr=15只,XrXr=5只,50只雄果蝇中,XRY=45只,XrY=5只,因此r的基因频率为(15+5×2+5)÷(50×2+50)×100%=20%.

(4)由题意知,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RXR或XRXr,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RY,二者杂交,后代出现了基因型为XrXrY的白眼果蝇,其中XrXr只能来自母方,雌果蝇在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

故答案为:

(1)翻翅    AA    翻翅:正常翅=1:1

(2)灰体    AaBB、aabb     16:2:8:1

(3)20%

(4)卵细胞    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小鼠由于繁殖力强、性状多样而成为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下面是不同鼠种的毛色及尾长性状遗传研究的几种情况,在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有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则该自然种群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让上述F1代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代中灰色短尾鼠占______

(2)乙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三种:黄色、灰色、青色.其生化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已知基因A控制酶1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2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3的合成(基因B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纯合aa的个体由于缺乏酶1,使黄色素在鼠体内积累过多而导致50%的个体死亡.分析可知:黄色鼠的基因型有______种;两只青色鼠交配,后代只有黄色和青色,且比例为1:6,则这两只青色鼠其中一只基因型一定是______.让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成鼠自由交配,则后代个体的表现型比例为黄色:青色:灰色=______

(3)丙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褐色和黑色两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①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探究褐色和黑色的显隐性关系,采取的方法最好是______

②已知褐色为显性,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探究控制体色的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应该选择的杂交组合是______.不通过杂交实验,还可采用______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DD、YY可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故在该自然种群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为YyDd,F1代中的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yyDd,雌雄鼠自由交配,基因频率D=,d=,则F2代中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DD个体死亡,故F2代灰色短尾鼠占

(2)根据图示可知,黄色鼠的基因型有三种:aaBB、aaBb和aabb;由题意知,青色鼠的基因型为A_B_,两只青色鼠交配,后代有黄色鼠,说明两只青色鼠都为Aa,后代无灰色鼠,则亲代必有一只基因型为为BB,故青色鼠其中一只基因型一定是AaBB;让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成鼠自由交配,相当于自交,理论上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A_B_:A_bb:(aaB_+aabb)=9:3:4=青色:灰色:黄色,由于黄色中有50%的个体死亡,则后代个体表现型比例为黄色:青色:灰色=2:9:3.

(3)要通过杂交实验探究褐色和黑色的显隐性关系,采取的方法最好是让褐色鼠和黑色鼠分开圈养,看谁能发生性状分离,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是隐性性状;要通过杂交实验探究控制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或是常染色体上,应该选择的杂交组合是母本为隐性性状,父本为显性性状,即♀黑色×♂褐色,若后代雌性全部是褐色,雄性全部是黑色,则控制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雌雄全为褐色,或雌雄中均既有褐色,又有黑色,则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查统计雌雄不同性别中的性状表现比例进行判断.

故答案为:

(1)YyDd      

(2)3 AaBB 2:9:3

(3)①分开圈养褐色鼠和黑色鼠,观察哪种鼠能发生性状分离

②♀黑色×♂褐色    调查统计雌雄不同性别中的性状表现比例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DD、YY可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故在该自然种群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为YyDd,F1代中的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yyDd,雌雄鼠自由交配,基因频率D=,d=,则F2代中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DD个体死亡,故F2代灰色短尾鼠占

(2)根据图示可知,黄色鼠的基因型有三种:aaBB、aaBb和aabb;由题意知,青色鼠的基因型为A_B_,两只青色鼠交配,后代有黄色鼠,说明两只青色鼠都为Aa,后代无灰色鼠,则亲代必有一只基因型为为BB,故青色鼠其中一只基因型一定是AaBB;让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成鼠自由交配,相当于自交,理论上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A_B_:A_bb:(aaB_+aabb)=9:3:4=青色:灰色:黄色,由于黄色中有50%的个体死亡,则后代个体表现型比例为黄色:青色:灰色=2:9:3.

(3)要通过杂交实验探究褐色和黑色的显隐性关系,采取的方法最好是让褐色鼠和黑色鼠分开圈养,看谁能发生性状分离,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是隐性性状;要通过杂交实验探究控制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或是常染色体上,应该选择的杂交组合是母本为隐性性状,父本为显性性状,即♀黑色×♂褐色,若后代雌性全部是褐色,雄性全部是黑色,则控制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雌雄全为褐色,或雌雄中均既有褐色,又有黑色,则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查统计雌雄不同性别中的性状表现比例进行判断.

故答案为:

(1)YyDd      

(2)3 AaBB 2:9:3

(3)①分开圈养褐色鼠和黑色鼠,观察哪种鼠能发生性状分离

②♀黑色×♂褐色    调查统计雌雄不同性别中的性状表现比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果蝇是一种非常小的蝇类,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果蝇的灰身(B)和黑身(b),长翅(V)和残翅(v),红眼(R)和白眼(r)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与V、v位于常染色体上,R、r位于X染色体上.在研究过程中摩尔根将发现汇成下表:

(1)以上表格中的两对相对性状中,如果进行正交与反交,产生的F1、F2结果不一致的是______.一般情况下,用一对相对性状的真核生物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如果结果一致,可说明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

(2)实验一:现有纯种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果蝇,请设计实验探究灰身、黑身和长翅、残翅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一步:取纯种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果蝇杂交,得F1

第二步:______

第三步: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如果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灰长:黑长:灰残:黑残=______,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反之,则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实验二:已知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______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

①子代中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全部为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②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③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1)表格中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正交组合红眼♀×白眼♂的后代红眼:白眼=3:1,而反交组合红眼♂×白眼♀的后代红眼:白眼=1:1;控制灰身、黑身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都是3:1.

(2)由题意可知控制灰身、黑身和长翅、残翅这两对性状的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如果取纯种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果蝇杂交,则F1全是灰身长翅(两对基因都杂合);再让F1与黑身残翅果蝇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黑残翅、黑身残翅=1:1:1:1,说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不是1:1:1:1,则说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也可以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若后代性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黑残翅、黑身残翅=9:3:3:1,说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不是9:3:3:1,则说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在伴X遗传中,母亲是隐性纯合子时,儿子肯定是隐性形状;当父亲是显性个体时,儿子肯定是显性性状(至少是显性杂合子),故题目中要求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可以选择白眼雌果蝇(隐性性状)×红眼雄果蝇(显性性状).

如果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如果子代中雌雄果蝇全为红眼,说明跟性别无关,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基因组合为:RR×rr;

如果子代中雌雄果蝇全为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也说明跟性别无关,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基因组合为:Rr×rr.

故答案为:

(1)红眼和白眼(R、r)         常染色体上

(2)让F1与黑身残翅果蝇测交(或让F1相互交配)         1:1:1:1(或9:3:3:1)

(3)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①X      ②常     ③常

解析

解:(1)表格中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正交组合红眼♀×白眼♂的后代红眼:白眼=3:1,而反交组合红眼♂×白眼♀的后代红眼:白眼=1:1;控制灰身、黑身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都是3:1.

(2)由题意可知控制灰身、黑身和长翅、残翅这两对性状的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如果取纯种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果蝇杂交,则F1全是灰身长翅(两对基因都杂合);再让F1与黑身残翅果蝇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黑残翅、黑身残翅=1:1:1:1,说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不是1:1:1:1,则说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也可以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若后代性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黑残翅、黑身残翅=9:3:3:1,说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不是9:3:3:1,则说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在伴X遗传中,母亲是隐性纯合子时,儿子肯定是隐性形状;当父亲是显性个体时,儿子肯定是显性性状(至少是显性杂合子),故题目中要求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可以选择白眼雌果蝇(隐性性状)×红眼雄果蝇(显性性状).

如果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如果子代中雌雄果蝇全为红眼,说明跟性别无关,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基因组合为:RR×rr;

如果子代中雌雄果蝇全为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也说明跟性别无关,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基因组合为:Rr×rr.

故答案为:

(1)红眼和白眼(R、r)         常染色体上

(2)让F1与黑身残翅果蝇测交(或让F1相互交配)         1:1:1:1(或9:3:3:1)

(3)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①X      ②常     ③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狗的毛色受两对基因控制(B、b和I、i).具有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黑色,具有b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褐色,I基因抑制皮毛细胞色素的合成,以下是一个有关狗毛色的遗传实验:

(1)该遗传实验中,亲代褐毛狗和白毛狗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2)F2中白毛狗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纯合子的几率是______

(3)欲鉴定F2中一只雄性黑毛狗是否为纯合子,可选择______个体与之测交.

(4)该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5)如果让F2中褐毛狗与F1白毛狗回交,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数量比.

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该遗传实验中,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白毛:黑毛:褐毛=12:3:1,说明F1是BbIi,则亲代褐毛狗(bbii)和白毛狗(--I-)的基因型分别是:bbii、BBII.

(2)已知F1是BbIi,则F2中白毛狗的基因型有BBII、BbII、BBIi、BbIi、bbII、bbIi共6种,其中纯合子BBII、bbII的几率是=

(3)欲鉴定F2中一只雄性黑毛狗是否为纯合子,可选择异性隐性个体,即雌性褐毛狗个体与之测交.

(4)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5)如果让F2中褐毛狗(bbii)与F1(BbIi回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Ii:Bbii:bbIi:bbii=1:1:1:1,所以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应为白毛狗:黑毛狗:褐毛狗=2:1:1.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bbii   BBII   

(2)6   

(3)雌性褐毛狗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5)

解析

解:(1)该遗传实验中,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白毛:黑毛:褐毛=12:3:1,说明F1是BbIi,则亲代褐毛狗(bbii)和白毛狗(--I-)的基因型分别是:bbii、BBII.

(2)已知F1是BbIi,则F2中白毛狗的基因型有BBII、BbII、BBIi、BbIi、bbII、bbIi共6种,其中纯合子BBII、bbII的几率是=

(3)欲鉴定F2中一只雄性黑毛狗是否为纯合子,可选择异性隐性个体,即雌性褐毛狗个体与之测交.

(4)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5)如果让F2中褐毛狗(bbii)与F1(BbIi回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Ii:Bbii:bbIi:bbii=1:1:1:1,所以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应为白毛狗:黑毛狗:褐毛狗=2:1:1.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bbii   BBII   

(2)6   

(3)雌性褐毛狗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研究人员对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诱变处理,培育出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品系乙).如图是对其遗传特性的研究实验:

多次重复实验均获得相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可以推测:品系甲与品系乙存在______对等位基因的差异.品系甲和品系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若一对等位基因差异,基因用A、a表示,若两对等位基因差异,基因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实验一中F2出现所示性状及其比例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______

(2)现要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请利用上述实验中的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予以验证,要求简要写出杂交实验的过程并预期实验结果.

过程:______

结果: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实验一中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是9:3:3:1的变形,所以可以推测:品系甲与品系乙存在两对等位基因的差异,F1为AaBb.根据假设,豌豆素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又由于甲、乙是纯系品种,所以基因型为AABB或aabb,再结合实验二可知品系甲为AABB,乙为aabb,野生型为AAbb.实验一中F2出现所示性状及其比例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为验证上述假设和推测,可采用测交法,即选用实验一的F1与品系乙杂交,如果后代表现为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说明推测正确.

故答案为:

(1)两    AABB    aabb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选用实验一的F1与品系乙杂交     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

解析

解:(1)根据实验一中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是9:3:3:1的变形,所以可以推测:品系甲与品系乙存在两对等位基因的差异,F1为AaBb.根据假设,豌豆素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又由于甲、乙是纯系品种,所以基因型为AABB或aabb,再结合实验二可知品系甲为AABB,乙为aabb,野生型为AAbb.实验一中F2出现所示性状及其比例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为验证上述假设和推测,可采用测交法,即选用实验一的F1与品系乙杂交,如果后代表现为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说明推测正确.

故答案为:

(1)两    AABB    aabb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选用实验一的F1与品系乙杂交     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