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Ⅰ.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

某研究小组用甲乙两个不产氰的牧草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将F2植株的叶片提取液进行了生化研究,发现F2植株有四种品系,如下表所示:

(1)由生化途径可以看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是基因通过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根据研究结果判断,D基因和H基因位于______(填同一或不同)对染色体上,品系Ⅱ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

(3)该杂交方案的F2植株中,约有______的植株自交后代都能产氢,约有______的植株自交后代都不能产氢.

(4)如果将F2中品系Ⅱ和品系Ⅲ杂交,子代的产氢植株占______

Ⅱ.为提高该牧草的抗旱性,拟采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改良.

(1)若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其理论依据在于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植物细胞,并且整合到植物细胞的______上,能遵循基因分离或自由自合定律.根据这种特点,如果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插入到T-DNA中,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然后采用______技术可获得抗旱转基因牧草植株.

(2)某些转基因牧草体细胞只含有一个HVA基因,让该牧草自交,在所得子代中含有HVA基因个体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Ⅰ(1)图示表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两个不产氰的牧草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F2植株有四种品系,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品系Ⅱ的提取液中不含氰,在提取液中加入含糖苷也不能产生氰,但加入酸酶后能产生氰,说明品系Ⅱ能合成糖苷,但不能合成酸酶,因此其基因型为DDhh或Ddhh.

(3)由以上分析可知,能产生氰化物的个体的基因型为D_H_.两个不产氰的牧草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则这两个牧草品种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F1的基因型为DdHh,F1自交得F2,F2植株中D_H_(产氰):D_hh(不产氰):ddH_(不产氰):ddhh(不产氰)=9:3:3:1,其中DDHH自交后代均能产氰,占F2的比例为;D_hh、ddH_、ddhh的后代均不产氰,占F2的比例为=

(4)品系Ⅱ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hh、Ddhh,品系Ⅱ的基因型为ddHH()、ddHh(),它们杂交后代产氰(D_H_)的比例为(+)×(+)=

Ⅱ(1)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抗旱基因HVA)插入到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再利用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去侵染受体细胞,从而将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最后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转基因细胞培养成抗旱牧草植株.

(2)某些转基因牧草体细胞只含有一个HVA基因,可视为杂合子,让该牧草自交,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子代中含有HVA基因个体的比例为

故答案为:

Ⅰ(1)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

(2)不同      DDhh或Ddhh

(3)    

(4)

Ⅱ(1)染色体DNA  植物组织培养

(2)

解析

解:Ⅰ(1)图示表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两个不产氰的牧草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F2植株有四种品系,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品系Ⅱ的提取液中不含氰,在提取液中加入含糖苷也不能产生氰,但加入酸酶后能产生氰,说明品系Ⅱ能合成糖苷,但不能合成酸酶,因此其基因型为DDhh或Ddhh.

(3)由以上分析可知,能产生氰化物的个体的基因型为D_H_.两个不产氰的牧草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则这两个牧草品种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F1的基因型为DdHh,F1自交得F2,F2植株中D_H_(产氰):D_hh(不产氰):ddH_(不产氰):ddhh(不产氰)=9:3:3:1,其中DDHH自交后代均能产氰,占F2的比例为;D_hh、ddH_、ddhh的后代均不产氰,占F2的比例为=

(4)品系Ⅱ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hh、Ddhh,品系Ⅱ的基因型为ddHH()、ddHh(),它们杂交后代产氰(D_H_)的比例为(+)×(+)=

Ⅱ(1)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抗旱基因HVA)插入到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再利用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去侵染受体细胞,从而将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最后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转基因细胞培养成抗旱牧草植株.

(2)某些转基因牧草体细胞只含有一个HVA基因,可视为杂合子,让该牧草自交,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子代中含有HVA基因个体的比例为

故答案为:

Ⅰ(1)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

(2)不同      DDhh或Ddhh

(3)    

(4)

Ⅱ(1)染色体DNA  植物组织培养

(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对其子代的表现型按每对相对性状逐对进行分析和统计,其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1)子代中圆粒与皱粒的比例为______,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______

(2)亲本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3)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可知,子代中圆粒:皱粒=3:1,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

(2)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中黄色圆粒与绿色圆粒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

(3)杂交后代黄色:绿色=1:1,圆粒:皱粒=3:1,因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

故答案为:

(1)3:1 YyRR或YyRr 

(2)YyRr yyRr

(3)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

解析

解:(1)由图可知,子代中圆粒:皱粒=3:1,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

(2)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中黄色圆粒与绿色圆粒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

(3)杂交后代黄色:绿色=1:1,圆粒:皱粒=3:1,因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

故答案为:

(1)3:1 YyRR或YyRr 

(2)YyRr yyRr

(3)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保加利亚玫瑰有淡粉色、粉红色和白色三个品种,其花色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现有某科学兴趣小组,将白甲、白乙、淡粉色和粉红色4个纯合品种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其中实验3由于相关记录资料丢失,导致表现型比例缺失):

实验1:淡粉色×粉红色,F1表现为淡粉色,F1自交,F2表现为3淡粉:1粉红.

实验2:白甲×淡粉色,F1表现为白,F1自交,F2表现为12白:3淡粉:1粉红.

实验3:白乙×粉红,F1表现为白,F1×粉红,F2表现为白、淡粉、粉红.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保加利亚玫瑰的花色遗传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根据理论推算,实验3的F2表现型中白:淡粉:粉红=______

(2)保加利亚玫瑰的色素、酶和基因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图中显示出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是______

②上述基因在控制相关酶的合成过程中,前体mRNA的加工场所位于______

③若A基因使酶1失去活性,则控制酶2的基因是______,实验中所用的白甲、白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3)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实验3中F1与粉红植株杂交产生子代的过程(要求写出配子).

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实验2,F1自交,F2表现为12白:3淡粉:1粉红,符合含2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的子代比例9:3:3:1,故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为AaBb,自交得到F2,为9A_B_:3A_bb:3aaB_:1aabb.故粉红为aabb,淡粉为3aaB_或3A_bb,白色为9A_B_和3A_bb或3aaB_.

实验3中,白乙×粉红(aabb),F1表现为白(基因型为_a_b),又由于F1×粉红(aabb),F2表现型有三种,因此可以确定F1肯定为双杂合子AaBb,进而确定白乙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F2表现为:1 AaBb:1Aabb:1aaBb:1aabb,即白:淡粉:粉红=2:1:1.

(2)①图中显示出花色受多对基因控制,即一种性状可受多个基因控制.

②位于细胞核的DNA转录生成信使RNA来指导细胞质中蛋白质合成.

③A基因使酶1失去活性,则A_ _ _表现为白色,则控制酶2的基因是B,即aaB_表现为两种酶都能合成,表现为淡粉.实验中所用的白甲、白乙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

(3)F1与粉红植株杂交为AaBb×aabb,F2表现为:1 A_B_:1A_bb:1aaB_:1aabb,即白:淡粉:粉红=2:1:1.遗传图解注意写出F14种配子,以及配子间的自由组合,表现型和比例,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遵循        2:1:1

(2)①一种性状可受多对基因控制②细胞核③B    AAbb   AABB

(3)

解析

解:(1)由实验2,F1自交,F2表现为12白:3淡粉:1粉红,符合含2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的子代比例9:3:3:1,故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为AaBb,自交得到F2,为9A_B_:3A_bb:3aaB_:1aabb.故粉红为aabb,淡粉为3aaB_或3A_bb,白色为9A_B_和3A_bb或3aaB_.

实验3中,白乙×粉红(aabb),F1表现为白(基因型为_a_b),又由于F1×粉红(aabb),F2表现型有三种,因此可以确定F1肯定为双杂合子AaBb,进而确定白乙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F2表现为:1 AaBb:1Aabb:1aaBb:1aabb,即白:淡粉:粉红=2:1:1.

(2)①图中显示出花色受多对基因控制,即一种性状可受多个基因控制.

②位于细胞核的DNA转录生成信使RNA来指导细胞质中蛋白质合成.

③A基因使酶1失去活性,则A_ _ _表现为白色,则控制酶2的基因是B,即aaB_表现为两种酶都能合成,表现为淡粉.实验中所用的白甲、白乙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

(3)F1与粉红植株杂交为AaBb×aabb,F2表现为:1 A_B_:1A_bb:1aaB_:1aabb,即白:淡粉:粉红=2:1:1.遗传图解注意写出F14种配子,以及配子间的自由组合,表现型和比例,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遵循        2:1:1

(2)①一种性状可受多对基因控制②细胞核③B    AAbb   AABB

(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果皮色泽是柑桔果实外观的主要性状之一.现有三株柑桔,其果皮颜色分别    为:植株l黄色、植株2橙色、植株3红色.为探明柑桔果皮色泽的遗传特点,科研人员利用三株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并对子代果皮颜色进行了调查测定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甲:植株1自交→黄色

实验乙:植株2自交→橙色:黄色=3:1

实验丙:植株1×植株3→红色:橙色:黄色=1:2:1

实验丁:植株2×植株3→红色:橙色:黄色=3:4:1

分析并回答:

(1)根据实验______可以判断出______色是隐性性状.

(2)若柑桔的果皮色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植株3的基因型是______,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

(3)植株2的基因型是______,橙色柑桔还有哪些基因型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同一性状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根据实验乙或丁可以判断出黄色是隐性性状.

(2)实验丙代表测交实验,如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测交后代性状之比为1:1,而根据题干信息红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1:2:1,说明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即AB基因同时存在时为红色,没有A合B基因就为黄色,只有A或B就为橙色;丙中亲代红色柑桔的基因型是AaBb,而AaBb→9A_B_(红色):3A_bb(橙色):3aaB_(橙色):1aabb(黄色),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橙:黄=9:6:1.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丁中亲代植株2橙色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根据分析中“只有A或B就为橙色”可以推知,橙色柑桔的基因型还有AAbb、aaBB.

故答案为:

(1)乙(或丁)               黄

(2)AaBb           红色:橙色:黄色=9:6:1

(3)Aabb或aaBb          AAbb、aaBB

解析

解:(1)同一性状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根据实验乙或丁可以判断出黄色是隐性性状.

(2)实验丙代表测交实验,如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测交后代性状之比为1:1,而根据题干信息红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1:2:1,说明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即AB基因同时存在时为红色,没有A合B基因就为黄色,只有A或B就为橙色;丙中亲代红色柑桔的基因型是AaBb,而AaBb→9A_B_(红色):3A_bb(橙色):3aaB_(橙色):1aabb(黄色),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橙:黄=9:6:1.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丁中亲代植株2橙色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根据分析中“只有A或B就为橙色”可以推知,橙色柑桔的基因型还有AAbb、aaBB.

故答案为:

(1)乙(或丁)               黄

(2)AaBb           红色:橙色:黄色=9:6:1

(3)Aabb或aaBb          AAbb、aaB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人体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据此推测①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______.②“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碱基对”所属的变异类型是______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______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_____种配子.若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______”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S、S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______,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______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______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正确答案

解:(1)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F2中黄色皱粒为YYrr和Yyrr,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只有Yyrr自交才会长生绿色皱粒(yyrr),因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yyrr)的个体占×=.若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是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碱基对”属于 基因突变.由于 隐性基因不表达,所以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

(2)根据题意,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连锁与交换现象,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利用加热杀死的S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的S型菌全为S,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碱基互补配对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故答案为:

(1) 终止密码基因突变隐性基因不表达(或隐性基因不转录、隐性基因转录的mRNA不翻译、隐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任一方面均得分)

(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3)S

(4)碱基(或碱基对、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

解:(1)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F2中黄色皱粒为YYrr和Yyrr,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只有Yyrr自交才会长生绿色皱粒(yyrr),因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yyrr)的个体占×=.若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是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碱基对”属于 基因突变.由于 隐性基因不表达,所以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

(2)根据题意,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连锁与交换现象,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利用加热杀死的S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的S型菌全为S,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碱基互补配对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故答案为:

(1) 终止密码基因突变隐性基因不表达(或隐性基因不转录、隐性基因转录的mRNA不翻译、隐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任一方面均得分)

(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3)S

(4)碱基(或碱基对、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碱基互补配对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