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果蝇的翅形、体色和眼色(红眼和白眼)是三对相对性状.翻翅和正常翅(A、a)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灰体和黑檀体(B、b)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请根据下面信息回答:

(1)现有翻翅果蝇和纯合正常翅果蝇做了下表中的杂交实验:

①据表可知,正常翅为______性性状.

②在组合二的子代中,出现翻翅:正常翅=2:1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用翻翅灰体果蝇与正常翅黑檀体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有翻翅灰体果蝇和正常翅灰体果蝇两种表现型,请分析回答:

①亲本基因型为______

②若让F1中翻翅灰体果蝇相互交配,则其后代中翻翅灰体:翻翅黑檀体: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黑檀体比例为______

(3)果蝇的红眼(R)和白眼(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雌雄果蝇各50只,其中红眼雄果蝇为45只,红眼雌果蝇为40只.已知红眼雌果蝇中50%为杂合子,则r的基因频率为______

(4)用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作亲本杂交,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XrXrY的白眼果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父本”或“母本”)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______次分裂时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正确答案

解:(1)据表可知,正常翅为隐性性状.在组合二的子代中,出现翻翅:正常翅=2:1现象的原因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致死,即Aa:aa=2:1.

(2)用翻翅灰体果蝇与正常翅黑檀体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有翻翅灰体果蝇和正常翅灰体果蝇两种表现型,说明灰体对黑檀体为显性.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中翻翅灰体果蝇基因为AaBb.让F1中翻翅灰体果蝇相互交配,由于AA纯合致死,即AABB、AABb、AAbb个体致死,则其后代中翻翅灰体:翻翅黑檀体:正常翅灰体:正常州黑檀体比例为6:2:3:1.

(3)在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雌雄果蝇各50只,红眼雄果蝇XRY为45只,则白眼雄果蝇XrY为5只;红眼雌果蝇为40只,其中XRXR为20只,XRXr为20只,则白眼雌果蝇XrXr为10只.因此,r的基因倾率为(5+20+10×2)÷(50+50×2)=0.3.

(4)用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作亲本杂交,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XrXrY的白眼果蝇.说明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因此,产生XrXrY的白眼果蝇的最可能的原因是母本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故答案为:

(1)①隐       

②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致死

(2)①AaBB和aabb    

 ②6:2:3:1

(3)0.3(30%)    

(4)母本    二

解析

解:(1)据表可知,正常翅为隐性性状.在组合二的子代中,出现翻翅:正常翅=2:1现象的原因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致死,即Aa:aa=2:1.

(2)用翻翅灰体果蝇与正常翅黑檀体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有翻翅灰体果蝇和正常翅灰体果蝇两种表现型,说明灰体对黑檀体为显性.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中翻翅灰体果蝇基因为AaBb.让F1中翻翅灰体果蝇相互交配,由于AA纯合致死,即AABB、AABb、AAbb个体致死,则其后代中翻翅灰体:翻翅黑檀体:正常翅灰体:正常州黑檀体比例为6:2:3:1.

(3)在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雌雄果蝇各50只,红眼雄果蝇XRY为45只,则白眼雄果蝇XrY为5只;红眼雌果蝇为40只,其中XRXR为20只,XRXr为20只,则白眼雌果蝇XrXr为10只.因此,r的基因倾率为(5+20+10×2)÷(50+50×2)=0.3.

(4)用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作亲本杂交,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XrXrY的白眼果蝇.说明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因此,产生XrXrY的白眼果蝇的最可能的原因是母本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故答案为:

(1)①隐       

②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致死

(2)①AaBB和aabb    

 ②6:2:3:1

(3)0.3(30%)    

(4)母本    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现有亲代亲代P1(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杂交实验如图:

(1)若对粉红色的F1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那么育出的植株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纯合体在F2中大约占______

(3)F2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______.若对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______  倍体.

(4)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F2中粉红色花植株自交,单株收获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______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与题中F2相同;其余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亲代P1(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AaBb,所以在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进行自由组合,故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单倍体育种得到:AAbb、AABB、aaBB、aabb四种比例相等的基因型,表现型分别为:红色、白色、白色、白色,故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白色=1:3.

(2)由图示中3:6:7可知,F1是AaBb,F1AaBb自交得F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aaBB或2aaBb或1aabb或1AABB或2AaBB(自己不能产生色素或者有A但有BB淡化),共有5种,其中纯合体占

(3)F2中粉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比例为1:2,因此F2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该植物为二倍体生物,若对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四倍体.

(4)F2中粉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比例为1:2,所以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AaBb)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与题中F2相同;其余的株系(AABb)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红色(A_bb):粉红色(A_Bb):白色(aa__和A_BB)=1:2:1.

故答案为:

(1)红色:白色=1:3   

(2)5        

(3)      四

(4)    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解析

解:(1)亲代P1(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AaBb,所以在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进行自由组合,故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单倍体育种得到:AAbb、AABB、aaBB、aabb四种比例相等的基因型,表现型分别为:红色、白色、白色、白色,故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白色=1:3.

(2)由图示中3:6:7可知,F1是AaBb,F1AaBb自交得F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aaBB或2aaBb或1aabb或1AABB或2AaBB(自己不能产生色素或者有A但有BB淡化),共有5种,其中纯合体占

(3)F2中粉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比例为1:2,因此F2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该植物为二倍体生物,若对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四倍体.

(4)F2中粉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比例为1:2,所以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AaBb)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与题中F2相同;其余的株系(AABb)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红色(A_bb):粉红色(A_Bb):白色(aa__和A_BB)=1:2:1.

故答案为:

(1)红色:白色=1:3   

(2)5        

(3)      四

(4)    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玉米子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今有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其表现型为:黄色非糯、白色糯.

(1)用以上两种玉米子粒作为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4种子粒,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若亲本不变,要获得上述4种子粒,但比例接近9:3:3:1,则这个杂交试验与前一个杂交试验的主要区别是:前一个实验是______,后一个实验是______

(2)现有多株白色糯玉米,对其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再进行自交.另一些白色糯玉米植株,花粉不经射线处理,进行自交.结果,前者出现黄色糯子粒,后者全部结白色糯子粒.由此可推测,黄色子粒的出现是基因发生______的结果,其实质是射线诱发______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3)在适宜时期,取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个体称为______,基因型为______;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子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一致、不一致),在植株群体中表现______(一致、不一致).

正确答案

解:(1)由于亲本是纯合子,表现型为黄色非糯、白色糯,故基因型为AABB和aabb,由于后代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说明利用的是F1进行测交,而后者比例接近9:3:3:1,说明为F1双杂进行自交.

(2)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再进行自交,出现黄色糯子粒,白色糯玉米植株,花粉不经射线处理,进行自交,全部结白色糯子粒,说明不是环境在影响生物体表现型,前者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基因突变的实质是DNA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3)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植株(AaBb)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代花粉的基因型有AB、Ab、Ab和ab,而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基因型为配子的基因型,对获得的植株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正常的植株,由于都是纯合子,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在同一植株上表现一致,而在植株群体中表现不一致.

故答案为:

(1)AABB    aabb     F1进行测交   F1进行自交

(2)基因突变   DNA

(3)单倍体   AB   Ab   Ab  ab    秋水仙素   一致   不一致

解析

解:(1)由于亲本是纯合子,表现型为黄色非糯、白色糯,故基因型为AABB和aabb,由于后代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说明利用的是F1进行测交,而后者比例接近9:3:3:1,说明为F1双杂进行自交.

(2)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再进行自交,出现黄色糯子粒,白色糯玉米植株,花粉不经射线处理,进行自交,全部结白色糯子粒,说明不是环境在影响生物体表现型,前者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基因突变的实质是DNA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3)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植株(AaBb)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代花粉的基因型有AB、Ab、Ab和ab,而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基因型为配子的基因型,对获得的植株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正常的植株,由于都是纯合子,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在同一植株上表现一致,而在植株群体中表现不一致.

故答案为:

(1)AABB    aabb     F1进行测交   F1进行自交

(2)基因突变   DNA

(3)单倍体   AB   Ab   Ab  ab    秋水仙素   一致   不一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油菜的花色有黄、白之分(用A、a表示),种子中芥酸含量有高、低之分(用B、b表示).黄花低芥酸和白花高芥酸油菜杂交,F1全部为白花高芥酸,F1自交得到的F2有白花高芥酸和黄花低芥酸两种,比例约为3:1.

①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______

②请在右侧圆圈中画出F1的染色体组成并标出基因的位置.

______

③若要研究控制花色与芥酸含量的基因在遗传时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让F1的白花高芥酸植株与______植株杂交,如果子代______,则说明与芥酸含量的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正确答案

解:(1)油菜黄花低芥酸和白花高芥酸油菜杂交,F1全部为白花高芥酸,说明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白花和高芥酸.

(2)F1自交得到的F2有白花高芥酸和黄花低芥酸两种,比例约为3:1,说明两对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且A与B连锁,如下图所示:

 

(3)有上述分析已知两对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所以它们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让F1的白花高芥酸植株与黄花低芥酸植株杂交,如果子代只有白花高芥酸、黄花低芥酸,则说明该解释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1)白花和高芥酸  

(2)

(3)黄花低芥酸 只有白花高芥酸、黄花低芥酸

解析

解:(1)油菜黄花低芥酸和白花高芥酸油菜杂交,F1全部为白花高芥酸,说明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白花和高芥酸.

(2)F1自交得到的F2有白花高芥酸和黄花低芥酸两种,比例约为3:1,说明两对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且A与B连锁,如下图所示:

 

(3)有上述分析已知两对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所以它们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让F1的白花高芥酸植株与黄花低芥酸植株杂交,如果子代只有白花高芥酸、黄花低芥酸,则说明该解释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1)白花和高芥酸  

(2)

(3)黄花低芥酸 只有白花高芥酸、黄花低芥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三种.为了解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以下6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根据第四、五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F1出现了______现象.根据前四组的实验结果______(能,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由几对基因控制.

(2)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9:3:4,据此推测F1籽粒的颜色由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F1白色籽粒的基因型有______种;F1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黄色籽粒的比例应是______;第四组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______

(3)玉米植株的叶片伸展度较大,易造成叶片间的相互遮挡.在玉米田中,偶然发现一株叶片生长紧凑的植株,“紧凑型”玉米有利于增产,原因是______.若此性状可遗传,则最初“紧凑型”性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区分这两种变异类型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观察表中信息,可发现第四的中F1除了出现黄色外,还出现也白色,而第五组中F1中除了出现紫色外,还出现了黄色和白色,这些现象叫性状分离.根据前四组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是由几对基因控制的.

(2)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9:3:4,则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即9:3:(3:1),因此可据此推测F1籽粒的颜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F1代中白色的基因型有3种.F1中黄色籽粒的玉米有两种,一种是纯合子,占1/3,另一种是单杂合子,占2/3,它们分别自交后,后代中黄色籽粒所占的比例是1-2/3×1/4=5/6.第四组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为杂合子,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3:1.

(3)“紧凑型”玉米的叶片可避免相互遮挡阳光,因此可以增大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根据题中信息“偶然”出现了紧凑型”,因此该性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区分二者可直接利用显微镜观察,因为染色体在显微镜下是可以看得见.

答案:(1)性状分离  不能

(2)两    3    5/6     3:1

(3)可以增大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

解析

解:(1)观察表中信息,可发现第四的中F1除了出现黄色外,还出现也白色,而第五组中F1中除了出现紫色外,还出现了黄色和白色,这些现象叫性状分离.根据前四组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是由几对基因控制的.

(2)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9:3:4,则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即9:3:(3:1),因此可据此推测F1籽粒的颜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F1代中白色的基因型有3种.F1中黄色籽粒的玉米有两种,一种是纯合子,占1/3,另一种是单杂合子,占2/3,它们分别自交后,后代中黄色籽粒所占的比例是1-2/3×1/4=5/6.第四组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为杂合子,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3:1.

(3)“紧凑型”玉米的叶片可避免相互遮挡阳光,因此可以增大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根据题中信息“偶然”出现了紧凑型”,因此该性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区分二者可直接利用显微镜观察,因为染色体在显微镜下是可以看得见.

答案:(1)性状分离  不能

(2)两    3    5/6     3:1

(3)可以增大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