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的垂花是雄花序,侧生的穗是雌花序.已知玉米中有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T对t,B对b)可以改变玉米的性别,即把雌雄同株转变为雌株或雄株.当基因b纯合且t不纯合时,使植株没有雌花序成为雄株;当基因t纯合时,使垂花序为雌花序,不产生花粉,如图所示.

(1)雄株的基因型为______,雌株的基因 型有______种.

(2)将基因型为BBTT植株与bbtt植株相间种植,子代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将上述F1代中不同株间杂交的种子种植让其自花传粉,F2有几种表现型,其比例如何?______

(4)如果使后代中只含有雌株和雄株且比值相等,在F2 代中应选择怎样的基因型个体作亲本?试用图解说明.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当基因b纯合且t不纯合时为雄株,即雄株的基因型为bbT_,包括bbTT、bbTt;当基因t纯合时,即__tt使垂花序为雌花序,不产生花粉(基因型包括BBtt、Bbtt、bbtt).

(2)将基因型为BBTT植株与bbtt植株相间种植,由于BBTT是雌雄同株,可以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BBTT;bbtt是雌株,不能进行自交,只能与BBTT杂交,杂交后的基因型为BbTt.

(3)由(2)小题可知,杂交的种子F1的基因型是BbTt,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异花.自交产生的F2有BT、bbT、Btt和bbtt,比例为9:3:3:1,由以上分析可推知,F2表现型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其分离比为9:3:4.

(4)如果使后代中只含有雌株和雄株且比值相等,选择bbTt作父本,bbtt作母本选择bbTt、bbtt基因型个体作亲本,后代中只含雌株和雄株且比例相等.

故答案为:

(1)bbTT、bbTt     3

(2)BBTT     BbTt

(3)三种.雌雄同株:雌株:雄株=9:4:3

(4)选择bbTt作父本,bbtt作母本选择bbTt、bbtt基因型个体作亲本,后代中只含雌株和雄株且比例相等

解析

解:(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当基因b纯合且t不纯合时为雄株,即雄株的基因型为bbT_,包括bbTT、bbTt;当基因t纯合时,即__tt使垂花序为雌花序,不产生花粉(基因型包括BBtt、Bbtt、bbtt).

(2)将基因型为BBTT植株与bbtt植株相间种植,由于BBTT是雌雄同株,可以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BBTT;bbtt是雌株,不能进行自交,只能与BBTT杂交,杂交后的基因型为BbTt.

(3)由(2)小题可知,杂交的种子F1的基因型是BbTt,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异花.自交产生的F2有BT、bbT、Btt和bbtt,比例为9:3:3:1,由以上分析可推知,F2表现型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其分离比为9:3:4.

(4)如果使后代中只含有雌株和雄株且比值相等,选择bbTt作父本,bbtt作母本选择bbTt、bbtt基因型个体作亲本,后代中只含雌株和雄株且比例相等.

故答案为:

(1)bbTT、bbTt     3

(2)BBTT     BbTt

(3)三种.雌雄同株:雌株:雄株=9:4:3

(4)选择bbTt作父本,bbtt作母本选择bbTt、bbtt基因型个体作亲本,后代中只含雌株和雄株且比例相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家蚕蚕体有斑纹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控制,基因型aa表现为无斑纹.斑纹颜色由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B/b)控制,BB或Bb为黑色,bb为灰色.

(1)现选用两纯合亲本甲,乙杂交得到F1,F1测交结果如下表:

亲本甲的性状为无斑纹,乙的基因型为______

(2)F1雌雄交配所得F2的性状和分离比为______.F2中自交不发生上述性状分离的个体占______

(3)A/a所在染色体偶见缺失现象,如图所示.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育,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可育.基因型为A0a的蚕雌雄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______

(4)家蚕中,雌性性染色体为ZW,雄性性染色体为ZZ.家蚕体壁正常基因(T)与体壁透 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现用有斑纹体壁透明雌蚕(A0aZtW)与 有斑纹体壁正常雄蚕(A0aZTZT)杂交得到F1,将其中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有斑纹体壁正常雄性个体和有斑纹体壁正常雌性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F1测交结果为黑色斑纹:灰色斑纹:无斑纹=1:1:2,所以F1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亲本甲性状为无斑纹的纯合体,所以其基因型为aaBB或aabb,因此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2)F1雌雄交配所得F2的性状和分离比为黑色斑纹(A-B-):灰色斑纹(A-bb):无斑纹(aaB-和aabb)=9:3:4.F2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占++=

(3)由于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育,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可育.所以基因型为A0a的蚕中,雌性个体只能产生a一种卵细胞,而雄性个体能产生2种精子,比例为1:1.因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有斑纹:无斑纹=1:1.

(4)有斑纹体壁透明雌蚕(A0aZtW)产生的卵细胞为aZt和aW,有斑纹体壁正常雄蚕(A0aZTZT)产生的精子为A0ZT和aZT.则杂交所得F1中有斑纹个体的基因型为A0aZTZt和A0aZTW.因此,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有斑纹体壁正常雄性个体(A0aZTZT、A0aZTZt)占×+×=;有斑纹体壁正常雌性个体(A0aZTW)占×=

故答案为:

(1)AABB或AAbb

(2)黑色斑纹:灰色斑纹:无斑纹=9:3:4 

(3)有斑纹:无斑纹=1:1

(4) 

解析

解:(1)由于F1测交结果为黑色斑纹:灰色斑纹:无斑纹=1:1:2,所以F1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亲本甲性状为无斑纹的纯合体,所以其基因型为aaBB或aabb,因此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2)F1雌雄交配所得F2的性状和分离比为黑色斑纹(A-B-):灰色斑纹(A-bb):无斑纹(aaB-和aabb)=9:3:4.F2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占++=

(3)由于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育,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可育.所以基因型为A0a的蚕中,雌性个体只能产生a一种卵细胞,而雄性个体能产生2种精子,比例为1:1.因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有斑纹:无斑纹=1:1.

(4)有斑纹体壁透明雌蚕(A0aZtW)产生的卵细胞为aZt和aW,有斑纹体壁正常雄蚕(A0aZTZT)产生的精子为A0ZT和aZT.则杂交所得F1中有斑纹个体的基因型为A0aZTZt和A0aZTW.因此,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有斑纹体壁正常雄性个体(A0aZTZT、A0aZTZt)占×+×=;有斑纹体壁正常雌性个体(A0aZTW)占×=

故答案为:

(1)AABB或AAbb

(2)黑色斑纹:灰色斑纹:无斑纹=9:3:4 

(3)有斑纹:无斑纹=1:1

(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对其子一代的表现型按每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和统计,其结果如图.其中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亲本中黄色圆粒与绿色圆粒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2)F1中表现型有______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

(3)F1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______.让F1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

A.9:3:3:1 B.3:1:3:1 C.1:1:1:1 D.2:2:1:1.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中黄色圆粒与绿色圆粒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

(2)杂交后代黄色:绿色=1:1,圆粒:皱粒=3:1,因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yyRR、yyrr)所占比例为

(3)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所以F1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比例为1:2.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杂交,F2绿色的出现的概率为,皱粒出现的概率为×=,所以F2的圆粒:皱粒=2:1,黄色:绿色=1:1,故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1:2:1.

故答案为:

(1)YyRr yyRr

(2)4  

(3)YyRR或YyRr   D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中黄色圆粒与绿色圆粒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

(2)杂交后代黄色:绿色=1:1,圆粒:皱粒=3:1,因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yyRR、yyrr)所占比例为

(3)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所以F1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比例为1:2.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杂交,F2绿色的出现的概率为,皱粒出现的概率为×=,所以F2的圆粒:皱粒=2:1,黄色:绿色=1:1,故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1:2:1.

故答案为:

(1)YyRr yyRr

(2)4  

(3)YyRR或YyRr   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如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1)根据组别_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_____(是/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种表现型.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②如果子代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正确答案

解:(1)由于乙组实验中,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乔化相对于矮化是显性性状.

(2)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乔化对矮化为显性,则甲组中亲本乔化蟠桃×矮化圆桃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_H_×ddhh,又由于后代中乔化:矮化=1:1,蟠桃:圆桃=1:1,均属于测交,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ddhh.

(3)若甲组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其杂交后代应出现乔化蟠桃、矮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圆桃四种表现型,并且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而甲组的杂交结果只有两种表现型,所以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实验方案:让杂合蟠桃与杂合蟠桃杂交,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故答案为:

(1)乙    乔化

(2)DdHh、ddhh

(3)不   4

(4)蟠桃(Hh)自交(蟠桃与蟠桃杂交) 

①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

②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

解析

解:(1)由于乙组实验中,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乔化相对于矮化是显性性状.

(2)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乔化对矮化为显性,则甲组中亲本乔化蟠桃×矮化圆桃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_H_×ddhh,又由于后代中乔化:矮化=1:1,蟠桃:圆桃=1:1,均属于测交,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ddhh.

(3)若甲组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其杂交后代应出现乔化蟠桃、矮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圆桃四种表现型,并且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而甲组的杂交结果只有两种表现型,所以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实验方案:让杂合蟠桃与杂合蟠桃杂交,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故答案为:

(1)乙    乔化

(2)DdHh、ddhh

(3)不   4

(4)蟠桃(Hh)自交(蟠桃与蟠桃杂交) 

①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

②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下面有关遗传和变异问题.

某种牧草体内形成氰的途径为:前体物质→产氰糖苷→氰.基因A控制前体物质生成产氰糖苷,基因B控制产氰糖苷生成氰.与氰形成有关的二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

(1)若两个无氰的亲本杂交,F1均表现为有氰,则F1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下面是甲、乙和血友病三种遗传病系谱图(与甲病有关的基因为A、a,与乙病有关的基因为B、b,与血友病有关的基因为H、h).经调查在自然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19%.

(2)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仅考虑甲病,在患病人群中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__

(3)乙病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要确定其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最好对家族中的______ 个体进行基因检测.

(4)若只考虑甲病与血友病,则Ⅱ3与Ⅱ4婚配生一个既患甲病又患血友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

(5)若只考虑乙病和血友病,假设乙病是红绿色盲,Ⅱ3与Ⅱ4婚配后生出III1儿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依题意,两个无氰亲本杂交,F1全为有氰(A_B_),可判断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F1为AaBb,AaBb与aabb杂交得1AaBb,1aaBb,1Aabb,1aabb,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氰:无氰=1:3(或有氰:有产氰糖苷、无氰:无产氰糖苷、无氰=1:1:2).

(2)分析甲病情况,因为Ⅱ-5为女性患病,而其父母都正常,则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19%,说明甲病已达到遗传平衡状态,根据AA+Aa=19%,利用数学集合思想,aa=81%,结合遗传平衡公式,可推知a的基因频率=0.9,A的基因频率=0.1,AA=1%,Aa=18%,则患病人群中纯合子的比例=1%/19%=1/19.

(3)由于乙病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又其父母正常,所以无法直接确定致病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只有对Ⅰ家族中的Ⅰ1个体进行基因检测,才可确定.

(4)只考虑甲病,Ⅱ3与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1/3AA、2/3Aa,后代发病率为1-2/3×1/2=2/3.只考虑血友病,则Ⅱ3与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1/2XHXH、1/2XHXh和XHY,后代发病率为1/2×1/4=1/8.因此Ⅱ3与Ⅱ4婚配生一个既患甲病又患血友病孩子的概率是2/3××1/8=1/12.

(5)由于乙病是红绿色盲,其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血友病的致病基因也在X染色体上,而Ⅱ3又不患病,说明她是携带者,所以婚配后生出两病兼患儿子的原因最可能是在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答案:(1)有氰:无氰=1:3(或有氰:有产氰糖苷、无氰:无产氰糖苷、无氰=1:1:2)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1/19

(3)Ⅰ1

(4)1/12

(5)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解析

解:(1)依题意,两个无氰亲本杂交,F1全为有氰(A_B_),可判断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F1为AaBb,AaBb与aabb杂交得1AaBb,1aaBb,1Aabb,1aabb,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氰:无氰=1:3(或有氰:有产氰糖苷、无氰:无产氰糖苷、无氰=1:1:2).

(2)分析甲病情况,因为Ⅱ-5为女性患病,而其父母都正常,则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19%,说明甲病已达到遗传平衡状态,根据AA+Aa=19%,利用数学集合思想,aa=81%,结合遗传平衡公式,可推知a的基因频率=0.9,A的基因频率=0.1,AA=1%,Aa=18%,则患病人群中纯合子的比例=1%/19%=1/19.

(3)由于乙病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又其父母正常,所以无法直接确定致病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只有对Ⅰ家族中的Ⅰ1个体进行基因检测,才可确定.

(4)只考虑甲病,Ⅱ3与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1/3AA、2/3Aa,后代发病率为1-2/3×1/2=2/3.只考虑血友病,则Ⅱ3与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1/2XHXH、1/2XHXh和XHY,后代发病率为1/2×1/4=1/8.因此Ⅱ3与Ⅱ4婚配生一个既患甲病又患血友病孩子的概率是2/3××1/8=1/12.

(5)由于乙病是红绿色盲,其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血友病的致病基因也在X染色体上,而Ⅱ3又不患病,说明她是携带者,所以婚配后生出两病兼患儿子的原因最可能是在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答案:(1)有氰:无氰=1:3(或有氰:有产氰糖苷、无氰:无产氰糖苷、无氰=1:1:2)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1/19

(3)Ⅰ1

(4)1/12

(5)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