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吉林校级月考)果蝇的杏红眼与白眼、黄身与黑身两对相对性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一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另一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均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现让一只甲果蝇(杏红眼黄身♂)与一只乙果蝇(杏红眼黑身♀)单对多次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为杏红眼黄身(178只)、白眼黄身(143只):杏红眼黑身(182只)、白眼黑身(139只).请根据该杂交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杂交实验后代中杏红眼与白眼这对相对性状受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甲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

(2)杂交实验后代中出现的黄身雌果蝇与甲果蝇有关身色的基因型是否相同?______.只考虑该对相对性状,若想判断出身色的显隐关系,可采用的交配组合方式为______与甲果蝇杂交.如果后代______,则黄身为显性;如果______,则黑身为显性.

(3)在实验室中利用定量培养基来培养果蝇时,其幼虫数目与羽化为成蝇数目的关系如图.试问在培养基中放养多少只幼虫时,其存活率超过50%?______

(A) 30只       (B) 40只     (C) 50只       (D) 60只.

正确答案

解:(1)由题意知:杏红眼:白眼=(178+182):(143+139)=9:7,是9:3:3:1的特殊情况,所以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又黑身:黄身=(182+139):(178+143)=1:1,所以果蝇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甲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Dd或aaBbDd.

(2)杂交实验后代中出现的黄身雌果蝇与甲果蝇有关身色的基因型相同.要想判断出身色的显隐关系,可采用的交配组合方式为甲果蝇与子代黄身雌果蝇杂交,如果后代有性状分离,则黄身为显性;如果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黑身为显性.

(3)当幼虫数量为30只时,成虫数量大于15只,所以存活率超过50%.

故答案为:

(1)两    AaBbDd或aaBbDd

(2)是    子代黄身雌果蝇      有性状分离     后代性状不分离

(3)A

解析

解:(1)由题意知:杏红眼:白眼=(178+182):(143+139)=9:7,是9:3:3:1的特殊情况,所以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又黑身:黄身=(182+139):(178+143)=1:1,所以果蝇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甲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Dd或aaBbDd.

(2)杂交实验后代中出现的黄身雌果蝇与甲果蝇有关身色的基因型相同.要想判断出身色的显隐关系,可采用的交配组合方式为甲果蝇与子代黄身雌果蝇杂交,如果后代有性状分离,则黄身为显性;如果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黑身为显性.

(3)当幼虫数量为30只时,成虫数量大于15只,所以存活率超过50%.

故答案为:

(1)两    AaBbDd或aaBbDd

(2)是    子代黄身雌果蝇      有性状分离     后代性状不分离

(3)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钓鱼爱好者偶然获得两条无磷的草鱼,对鳞片性状的遗传非常感兴趣,因此他做了以下杂交实验,首先让捕获的无磷草鱼和纯合体野生型草鱼杂交,发现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磷鱼占50%,另50%的与为单列磷(在两侧各有一列鳞片).然后让F1中的单列磷草鱼进行互交,在F2中出现了四种性状:单列磷、野生型磷、无磷和散磷(鳞片不规则覆盖于一部分表皮上),比例为6:3:2:1.已知控制草鱼鳞片性状的遗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基因AaBbCcDd…表示,依此类推,请根据以上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鳞片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定律.

(2)F1中的野生型磷鱼的基因型为______,单列磷草鱼的基因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分析可知,草鱼鳞片表现型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因为F1中的单列鳞鱼相互交配能产生4种表现型的个体,可推测F1中的单列鳞鱼的基因型为双杂合AaBb.又因为无磷草鱼(Aabb)和纯合体野生型(aaBB)草鱼杂交,发现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磷鱼(aaB_)占50%,另50%的与为单列磷(AaBb),所以F1中的野生型磷鱼的基因型为aaBb.

故答案为:

(1)自由组合

(2)aaBb   AaBb

解析

解:(1)由分析可知,草鱼鳞片表现型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因为F1中的单列鳞鱼相互交配能产生4种表现型的个体,可推测F1中的单列鳞鱼的基因型为双杂合AaBb.又因为无磷草鱼(Aabb)和纯合体野生型(aaBB)草鱼杂交,发现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磷鱼(aaB_)占50%,另50%的与为单列磷(AaBb),所以F1中的野生型磷鱼的基因型为aaBb.

故答案为:

(1)自由组合

(2)aaBb   AaB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1)根据组别_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2果子代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正确答案

解:(1)由于乙组实验中,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乔化相对于矮化是显性性状.

(2)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乔化对矮化为显性,则甲组中亲本乔化蟠桃×矮化圆桃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_H_×ddhh,又由于后代中乔化:矮化=1:1,蟠桃:圆桃=1:1,均属于测交,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ddhh.

(3)若甲组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其杂交后代应出现乔化蟠桃、矮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圆桃四种表现型,并且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4)实验方案:让杂合蟠桃与杂合蟠桃杂交,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故答案为:

(1)乙 乔化 

(2)DdHh、ddhh 

(3)4 1:1:1:1

(4)蟠桃(Hh)自交(蟠桃与蟠桃杂交)     

①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       

②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

解析

解:(1)由于乙组实验中,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乔化相对于矮化是显性性状.

(2)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乔化对矮化为显性,则甲组中亲本乔化蟠桃×矮化圆桃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_H_×ddhh,又由于后代中乔化:矮化=1:1,蟠桃:圆桃=1:1,均属于测交,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ddhh.

(3)若甲组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其杂交后代应出现乔化蟠桃、矮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圆桃四种表现型,并且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4)实验方案:让杂合蟠桃与杂合蟠桃杂交,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故答案为:

(1)乙 乔化 

(2)DdHh、ddhh 

(3)4 1:1:1:1

(4)蟠桃(Hh)自交(蟠桃与蟠桃杂交)     

①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       

②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为牵牛花花瓣中存在的生化途径,两种色素均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色,仅有花青素时,颜色受PH的影响,晴朗的早晨为红色,中午为紫色.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牵牛花颜色体现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另外还受______的影响.

(2)花青素颜色随pH值发生变化,牵牛花在晴朗的中午为紫色的原因是______

(3)为探究两对基因(B、b和D、d)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选用基因型为AABbDd的蓝紫色植株进行自交,若子代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4)若三对基因独立遗传,某牵牛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让该植株进行自交,后代中粉红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白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取该植株的花粉进行多倍体植物的培养,则所获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据图可知,牵牛花颜色体现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由于仅有花青素时,颜色受PH的影响,晴朗的早晨为红色,中午为紫色,可见性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花青素颜色随pH值发生变化,牵牛花在晴朗的中午为紫色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CO2,细胞液的pH值上升.

(3)为探究两对基因(B、b和D、d)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选用基因型为AABbDd的蓝紫色植株进行自交,若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子代植株花色及比例为蓝紫色(AAB_D_):粉红色(AAB_dd):红色(紫色)(AAbbD_):白色(AAbbdd)=9:3:3:1.

(4)若三对基因独立遗传,某牵牛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让该植株进行自交,后代中粉红色个体(A_B_dd)所占的比例为,蓝紫色(A_B_D_)所占的比例为,红色(紫色)(A_bbD_)所占的比例为:,白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该植株能产生8种比例相等的花粉,即ABD、ABd、AbD、Abd、aBD、abD、aBd、abd,因此取该植株的花粉进行多倍体植物的培养,则所获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蓝紫色(ABD):粉红色(ABd):红色(紫色)(AbD):白色(Abd、aBD、abD、aBd、abd)=1:1:1:5.

故答案为: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环境(因素)

(2)光照强度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CO2,细胞液的PH值上升

(3)蓝紫色:粉红色:红色(紫色):白色=9:3:3:1

(4)      蓝紫色:粉红色:红色(紫色):白色=1:1:1:5

解析

解:(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据图可知,牵牛花颜色体现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由于仅有花青素时,颜色受PH的影响,晴朗的早晨为红色,中午为紫色,可见性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花青素颜色随pH值发生变化,牵牛花在晴朗的中午为紫色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CO2,细胞液的pH值上升.

(3)为探究两对基因(B、b和D、d)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选用基因型为AABbDd的蓝紫色植株进行自交,若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子代植株花色及比例为蓝紫色(AAB_D_):粉红色(AAB_dd):红色(紫色)(AAbbD_):白色(AAbbdd)=9:3:3:1.

(4)若三对基因独立遗传,某牵牛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让该植株进行自交,后代中粉红色个体(A_B_dd)所占的比例为,蓝紫色(A_B_D_)所占的比例为,红色(紫色)(A_bbD_)所占的比例为:,白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该植株能产生8种比例相等的花粉,即ABD、ABd、AbD、Abd、aBD、abD、aBd、abd,因此取该植株的花粉进行多倍体植物的培养,则所获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蓝紫色(ABD):粉红色(ABd):红色(紫色)(AbD):白色(Abd、aBD、abD、aBd、abd)=1:1:1:5.

故答案为: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环境(因素)

(2)光照强度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CO2,细胞液的PH值上升

(3)蓝紫色:粉红色:红色(紫色):白色=9:3:3:1

(4)      蓝紫色:粉红色:红色(紫色):白色=1:1:1: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进一步研究发现,A基因存在时花瓣细胞中的大液泡中会产生一种无色小分子有机物,当存在B基因时则会产生一种红色小分子有机物,若这两种小分子物质同时存在则会生成一种紫色小分子有机物.现有4个纯合品种:1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紫×红,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实验3:白乙×紫,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该定律的实质所对应的事件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______(填写具体时期).

(2)根据题意分析,这两对等位基因通过______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在实验2中,F1的基因型为______,让F2中的所有红花植株继续自然繁殖一代得F3,F3中白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4)根据题意,在答题卡对应位置画出实验1的遗传图解.(不用写出配子)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实验2或实验4中F2代的性状分离比9:3:4可以判断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该定律的实质所对应的事件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或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细胞的代谢过程.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花色的控制属于第二种,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该植物的花色的性状.

(3)在实验2中,F2表现为9紫:3红:4白,所以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的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自然繁殖一代得F3,由于是自花受粉植物,所以F3中白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4)有题意可知,实验1中紫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红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所以F1基因型为AaBB,F1AABB、AaBB、aaBB.所以实验1的遗传图解可如下: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

(3)AaBb   

(4)

解析

解:(1)根据实验2或实验4中F2代的性状分离比9:3:4可以判断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该定律的实质所对应的事件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或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细胞的代谢过程.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花色的控制属于第二种,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该植物的花色的性状.

(3)在实验2中,F2表现为9紫:3红:4白,所以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的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自然繁殖一代得F3,由于是自花受粉植物,所以F3中白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4)有题意可知,实验1中紫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红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所以F1基因型为AaBB,F1AABB、AaBB、aaBB.所以实验1的遗传图解可如下: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

(3)AaBb   

(4)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