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 共5666题
水韭的黄绿茎和深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基因控制),宽叶和窄叶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B、b基因控制),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深绿茎宽叶甲与乙株进行杂交,F1性状表现如下表,如果让乙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3:1.请分析回答:
(1)亲本甲的基因型是______,亲本乙的表现型是______.
(2)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F1中黄绿茎宽叶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3)在F1中发现一株深绿茎宽叶水韭,某学习小组想鉴定该株水韭的茎色与叶型的基因型,请你帮助该小组完善下列试验方案:
①选取多株表现为______的水韭与其进行杂交,试验时,最好选取______的水韭作母本.
②请预测该试验可能得到的试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甲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乙的基因型是aaBb,表现型是黄绿茎宽叶.
(2)根据亲本AaBb和aaBb可知,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
=
,F1中黄绿茎宽叶(aaBB、aaBb)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3)①在F1中发现一株深绿茎宽叶水韭(A_B_),两对基因都有可能是纯合子或杂合子,为了确定其基因型可以选择双隐性个体aabb(黄绿茎窄叶)与之进行测交,并将黄绿茎窄叶作为母本,观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深绿茎宽叶:深绿茎窄叶:黄绿茎宽叶:黄绿茎窄叶为1:1:1:1,则该变异水韭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深绿茎宽叶:黄绿茎宽叶为1:1,则其基因型为AaBB.
故答案为:
(1)AaBb 黄绿茎宽叶
(2)
(3)①黄绿茎窄叶 黄绿茎窄叶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深绿茎宽叶:深绿茎窄叶:黄绿茎宽叶:黄绿茎窄叶=1:1:1:1,则该水韭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深绿茎宽叶:黄绿茎宽叶=1:1,则该水韭的基因型为AaBB
解析
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甲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乙的基因型是aaBb,表现型是黄绿茎宽叶.
(2)根据亲本AaBb和aaBb可知,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
=
,F1中黄绿茎宽叶(aaBB、aaBb)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3)①在F1中发现一株深绿茎宽叶水韭(A_B_),两对基因都有可能是纯合子或杂合子,为了确定其基因型可以选择双隐性个体aabb(黄绿茎窄叶)与之进行测交,并将黄绿茎窄叶作为母本,观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深绿茎宽叶:深绿茎窄叶:黄绿茎宽叶:黄绿茎窄叶为1:1:1:1,则该变异水韭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深绿茎宽叶:黄绿茎宽叶为1:1,则其基因型为AaBB.
故答案为:
(1)AaBb 黄绿茎宽叶
(2)
(3)①黄绿茎窄叶 黄绿茎窄叶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深绿茎宽叶:深绿茎窄叶:黄绿茎宽叶:黄绿茎窄叶=1:1:1:1,则该水韭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深绿茎宽叶:黄绿茎宽叶=1:1,则该水韭的基因型为AaBB
已知玉米子粒的有色与无色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两种纯合类型的玉米杂交,F1子粒全为有色,用F1与纯合子粒无色品种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1:F1×纯合子粒无色,F2的子粒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有色:无色=3:1;
实验2:F1自交,F2的子粒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有色:无色=15:1.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可推知,与玉米子粒有关的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2)实验2的F2中有色子粒玉米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让实验1的全部F2植株继续与无色品种杂交,假设每株F2植株产生的子代数量相同,则F3的表现型及数量之比为______.
(4)从实验2得到的子粒有色玉米中任取一株,用子粒无色玉米的花粉对其授粉,收获所有种子并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统计这个株系的子粒颜色及数量,理论上可能有种情况,其中为子粒有色:子粒无色=1:1的概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实验2的结果是有色:无色=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与玉米子粒有关的基因A、a和B、b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实验2:AABB×aabb→AaBb→9A_B_:3A_bb:3aaB__:1aabb,则有色(9A_B_、3A_bb、3aaB_):无色(1aabb)=15:1,F2中有色荠菜的基因型有8种,其中纯合子为AABB、AAbb、aaBB,占的比例为.
(3)实验1:F1有色(AaBb)×无色(aabb),得到F2全部植株是1AaBb、1Aabb、1aaBb、1aabb,F2产生的配子AB、
aB、
Ab、
ab,无色品种产生的配子都是a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数量比为
AaBb、
Aabb、
aaBb、
aabb,后代表现型及其数量比有色:无色=7:9.
(4)实验2的F2中有色共有1AABB、2AABb、1AAbb、2AaBB、4AaBb、2Aabb、1aaBB、2aaBb8种基因型,任取一株,用白皮小麦的花粉对其授粉,则①1AABB×aabbr→有色,②2AABb×aabb→有色,③1AAbb×aabb→有色,④2AaBB×aabb→有色,⑤4AaBb×aabb→有色:无色=3:1,⑥2Aabb×aabb→有色:无色=1:1,⑦1aaBB×aabb→有色,⑧2aaBb×aabb→有色:无色=1:1,故F3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可能有3种情况,其中皮色为红皮:白皮=1:1的情况出现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2 两(不同)
(2)8
(3)子粒有色:子粒无色=7:9
(4)3
解析
解:(1)实验2的结果是有色:无色=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与玉米子粒有关的基因A、a和B、b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实验2:AABB×aabb→AaBb→9A_B_:3A_bb:3aaB__:1aabb,则有色(9A_B_、3A_bb、3aaB_):无色(1aabb)=15:1,F2中有色荠菜的基因型有8种,其中纯合子为AABB、AAbb、aaBB,占的比例为.
(3)实验1:F1有色(AaBb)×无色(aabb),得到F2全部植株是1AaBb、1Aabb、1aaBb、1aabb,F2产生的配子AB、
aB、
Ab、
ab,无色品种产生的配子都是a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数量比为
AaBb、
Aabb、
aaBb、
aabb,后代表现型及其数量比有色:无色=7:9.
(4)实验2的F2中有色共有1AABB、2AABb、1AAbb、2AaBB、4AaBb、2Aabb、1aaBB、2aaBb8种基因型,任取一株,用白皮小麦的花粉对其授粉,则①1AABB×aabbr→有色,②2AABb×aabb→有色,③1AAbb×aabb→有色,④2AaBB×aabb→有色,⑤4AaBb×aabb→有色:无色=3:1,⑥2Aabb×aabb→有色:无色=1:1,⑦1aaBB×aabb→有色,⑧2aaBb×aabb→有色:无色=1:1,故F3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可能有3种情况,其中皮色为红皮:白皮=1:1的情况出现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2 两(不同)
(2)8
(3)子粒有色:子粒无色=7:9
(4)3
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的表现型比例为______,翅脉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
(2)两个亲本中,雄蝇的基因型为______;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
(3)亲本雌蝇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情况为______.
(4)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雌雄随机交配,后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雌蝇的几率为______,后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中雌性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题中数据可知灰身:黑身=(47+49):(17+15)≈3:1,大翅脉:小翅脉=(47+17):(49+15)≈1:1.由于亲本翅脉的表现型为大翅脉(E_)和小翅脉(ee),而杂交后代符合测交后代的比例,因此亲本基因型为Ee×ee,则后代翅脉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1:1.
(2)子代灰身:黑身=3: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是Bb和Bb;子代大翅脉:小翅脉=1: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是Ee和ee,所以亲本灰身大翅脉雌蝇基因型是BbEe,灰身小翅脉雄蝇基因型是Bbee.则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BbEe.
(3)因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亲本雌蝇(基因型为BbEe)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有BE、Be、bE、be4种,比例为1:1:1:1.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灰身大翅脉雌蝇基因型是BbEe,灰身小翅脉雄蝇基因型是Bbee,因此产生的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
BbEe,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B_E_)雌蝇的几率=(1-
)×
×
=
.后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几率=(1-
)×
=
,而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雌性纯合子(BBEE)的比例=
,因此后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中雌性纯合子的比例为
.
故答案为:
(1)灰身:黑身=3:1 Ee:ee=1:1
(2)Bbee BBEe、BbEe
(3)BE或Be或bE或be
(4)
解析
解:(1)由题中数据可知灰身:黑身=(47+49):(17+15)≈3:1,大翅脉:小翅脉=(47+17):(49+15)≈1:1.由于亲本翅脉的表现型为大翅脉(E_)和小翅脉(ee),而杂交后代符合测交后代的比例,因此亲本基因型为Ee×ee,则后代翅脉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1:1.
(2)子代灰身:黑身=3: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是Bb和Bb;子代大翅脉:小翅脉=1: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是Ee和ee,所以亲本灰身大翅脉雌蝇基因型是BbEe,灰身小翅脉雄蝇基因型是Bbee.则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BbEe.
(3)因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亲本雌蝇(基因型为BbEe)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有BE、Be、bE、be4种,比例为1:1:1:1.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灰身大翅脉雌蝇基因型是BbEe,灰身小翅脉雄蝇基因型是Bbee,因此产生的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
BbEe,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B_E_)雌蝇的几率=(1-
)×
×
=
.后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几率=(1-
)×
=
,而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雌性纯合子(BBEE)的比例=
,因此后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中雌性纯合子的比例为
.
故答案为:
(1)灰身:黑身=3:1 Ee:ee=1:1
(2)Bbee BBEe、BbEe
(3)BE或Be或bE或be
(4)
在一批野生正常翅(h)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H)的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因某种原因而恢复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体称为回复体.回复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因为基因H又突变为h;二是由于体内另一对基因RR突变为rr,从而抑制H基因的表达(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其中RR、Rr基因组合不影响H、h基因的表达,只有出现rr基因组合时才会抑制H基因的表达).因第一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真回复体”,第二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假回复体”.请分析回答:
(1)表现正常翅果蝇(包括真、假回复体)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以及hhRR、hhRr、hhrr;表现毛翅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以及HHRr、HhRR、HHRR.
(2)现获得一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欲判断其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现有三种基因型hhrr、HHRR、hhRR的个体,请从中选择进行杂交实验(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①实验思路:让这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与______一次杂交,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若子代果蝇______,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若子代果蝇______,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
(3)实验结果表明这批果蝇属于纯合的假回复体,现用这些果蝇及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获得
F1,让F1果蝇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获得F2,观察F2果蝇的性状表现并统计其性状分离比.请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若______,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若______,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rr抑制基因H的表达,因此只有在同时具备基因R和基因H时,果蝇才表现毛翅,其余情况下为正常翅.果蝇的9种基因型中表现为正常翅的有hhRr、hhrr、hhRR、HHrr、Hhrr,表现为毛翅的有HHRr、HHRR、HhRR、HhRr.
(2)欲判断回复体果蝇的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则需要让基因型为HHrr的后代和基因型为hhRR的后代两者性状表现不同而加以区别.由于果蝇只有在同时具备基因R和基因H时才表现毛翅,其余情况下为正常翅,因此应选择基因型为hhRR的果蝇进行杂交.若此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则子代果蝇应全为正常翅;若此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则子代果蝇应全为毛翅.
(3)属于纯合假回复体的果蝇的基因型应为HHrr,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基因型应为hhRR,两者进行杂交得到基因型为HhRr的F1,让F1果蝇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获得F2 ,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9: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HHrr Hhrr HhRr
(2)①hhRR ②若子代果蝇全为正常翅 若子代果蝇全为毛翅
(3)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9:7 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7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rr抑制基因H的表达,因此只有在同时具备基因R和基因H时,果蝇才表现毛翅,其余情况下为正常翅.果蝇的9种基因型中表现为正常翅的有hhRr、hhrr、hhRR、HHrr、Hhrr,表现为毛翅的有HHRr、HHRR、HhRR、HhRr.
(2)欲判断回复体果蝇的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则需要让基因型为HHrr的后代和基因型为hhRR的后代两者性状表现不同而加以区别.由于果蝇只有在同时具备基因R和基因H时才表现毛翅,其余情况下为正常翅,因此应选择基因型为hhRR的果蝇进行杂交.若此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则子代果蝇应全为正常翅;若此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则子代果蝇应全为毛翅.
(3)属于纯合假回复体的果蝇的基因型应为HHrr,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基因型应为hhRR,两者进行杂交得到基因型为HhRr的F1,让F1果蝇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获得F2 ,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9: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HHrr Hhrr HhRr
(2)①hhRR ②若子代果蝇全为正常翅 若子代果蝇全为毛翅
(3)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9:7 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7
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图: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一灰鼠,乙一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表:
请根据以上材料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①A/a和B/b这两对基因位于______对染色体上;甲、乙两亲本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
②“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_色物质.
③在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与乙亲本不同的占的比例为______,这些小鼠的基因型虽与乙亲本不同,但仍都表现出白色的性状,其原因是______.
(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经实验证实,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A突变产生的.现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由此推测,相应的精原细胞在______时发生了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实验一的F2中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色,只有B时表现为黑色,因此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黑色物质.
③实验一中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2代情况为灰鼠(1AABB、2AABb、2AaBB、4AaBb):黑鼠(1aaBB、2aaBb):白鼠(1AAbb、2Aabb、1aabb)=9:3:4,其中白鼠共有3种基因型,其中与乙亲本不同的(AAbb、Aabb)占的比例为.具有AAbb、Aabb基因型的小鼠,因没有控制黑色物质(有色物质1)合成的基因B,故不会呈现黑色;虽有控制灰色物质(有色物质2)合成的基因A,但由于没有B而不能合成黑色物质(有色物质1),从而不能合成灰色物质(有色物质2),故也不会呈现灰色.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后,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由于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通过复制而来的,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两两相同,应该是4个荧光点,2种颜色.因此出现第三种颜色应该是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故答案为:
(1)两 AABB、aabb 黑
三 具有AAbb、Aabb基因型的小鼠,因没有控制黑色物质(有色物质1)合成的基因B,故不会呈现黑色;虽有控制灰色物质(有色物质2)合成的基因A,但由于没有B而不能合成黑色物质(有色物质1),从而不能合成灰色物质(有色物质2),故也不会呈现灰色.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 交叉互换(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上A和新基因间的交叉互换)
解析
解:(1)①实验一的F2中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色,只有B时表现为黑色,因此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黑色物质.
③实验一中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2代情况为灰鼠(1AABB、2AABb、2AaBB、4AaBb):黑鼠(1aaBB、2aaBb):白鼠(1AAbb、2Aabb、1aabb)=9:3:4,其中白鼠共有3种基因型,其中与乙亲本不同的(AAbb、Aabb)占的比例为.具有AAbb、Aabb基因型的小鼠,因没有控制黑色物质(有色物质1)合成的基因B,故不会呈现黑色;虽有控制灰色物质(有色物质2)合成的基因A,但由于没有B而不能合成黑色物质(有色物质1),从而不能合成灰色物质(有色物质2),故也不会呈现灰色.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后,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由于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通过复制而来的,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两两相同,应该是4个荧光点,2种颜色.因此出现第三种颜色应该是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故答案为:
(1)两 AABB、aabb 黑
三 具有AAbb、Aabb基因型的小鼠,因没有控制黑色物质(有色物质1)合成的基因B,故不会呈现黑色;虽有控制灰色物质(有色物质2)合成的基因A,但由于没有B而不能合成黑色物质(有色物质1),从而不能合成灰色物质(有色物质2),故也不会呈现灰色.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 交叉互换(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上A和新基因间的交叉互换)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