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量守恒定律
- 共5880题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置两物体A、B,mA=1kg,mB=2kg.现对A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3N,经时间t=3s后撤去该力.A继续运动一段时间后,与B发生正碰,碰后A、B粘在一起以共同的速度向右运动.求:
(1)撤去拉力F时物体A的速度
(2)碰后A、B物体的共同速度
(3)碰撞过程中物体B对A做的功.
正确答案
解:(1)对F作用在A上的过程中,根据动量定理得:
Ft=mAvA
解得:
(2)碰撞过程,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AvA=(mA+mB)v共
解得:v共=3m/s
(3)由动能定理得:.
答:(1)撤去拉力F时物体A的速度为9m/s;
(2)碰后A、B物体的共同速度为3m/s;
(3)碰撞过程中物体B对A做的功为-36J.
解析
解:(1)对F作用在A上的过程中,根据动量定理得:
Ft=mAvA
解得:
(2)碰撞过程,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AvA=(mA+mB)v共
解得:v共=3m/s
(3)由动能定理得:.
答:(1)撤去拉力F时物体A的速度为9m/s;
(2)碰后A、B物体的共同速度为3m/s;
(3)碰撞过程中物体B对A做的功为-36J.
如图所示,小车B静止于光滑的水平轨道上,其左端固定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小车B及弹簧的总质量为m2,小车A的质量为m1,从高出水平轨道h处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曲轨道滑下,在水平轨道上与小车B发生相互作用.则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设A小车到达圆弧底端时的速度为v0,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①,
当A、B两小车速度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共同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1v0=(m1+m2)v ②,
所以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
故答案为:
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分开后,两人受到的合力都是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所以甲乙的加速度大小相等,由运动学公式-2μgx=0-v2知,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故A正确,D错误.
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和乙推甲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的作用时间相等,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D错误.
故选:A.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并排放置质量均为M=2.0kg的甲、乙两辆小车.两车的上表面水平光滑且是够长.一根被压缩并锁定的轻质弹簧的一端与甲车的右端连接,质量为m=1.0kg的滑块P(可视为质点)与弹簧的左端连接,此时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E0=10J,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弹簧解除锁定,求:
①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乙车的速度;
②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正确答案
解:①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过程甲、乙和P系统动量守恒:
0=2Mv1+mv2
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
E0=+
联立解得:
v1=1.0m/s,方向向右.
②在之后的运动中,乙车向右匀速运动,甲车开始减速,甲乙分离,甲车和P的动量守恒,当它们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Mv1+mv2=(M+m)v3
E′=(+
)-
解得:E′=J
答:
①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乙车的速度为1.0m/s;
②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J.
解析
解:①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过程甲、乙和P系统动量守恒:
0=2Mv1+mv2
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
E0=+
联立解得:
v1=1.0m/s,方向向右.
②在之后的运动中,乙车向右匀速运动,甲车开始减速,甲乙分离,甲车和P的动量守恒,当它们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Mv1+mv2=(M+m)v3
E′=(+
)-
解得:E′=J
答:
①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乙车的速度为1.0m/s;
②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J.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kg的足够长的木板C,在C上放置有A、B两物体,A的质量mA=1kg,B的质量为mB=2kg.A、B之间锁定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Ep=3J,现突然给A、B一瞬时冲量作用,使A、B同时获得v0=2m/s的初速度,且同时弹簧由于受到扰动而解除锁定,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原长,之后与A、B分离.已知A和C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1=0.2,B、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且滑动摩擦力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求:
(1)弹簧与A、B分离的瞬间,A、B的速度分别是多大?
(2)已知在C第一次碰到右边的固定挡板之前,A、B和C已经达到了共同速度,求在到达共同速度之前A、B、C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大及该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多少?
(3)已知C与挡板的碰撞的碰撞无机械能损失,求在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A在C上滑行的距离?
正确答案
解:(1)在弹簧弹开两物体的过程中,由于作用时间极短,对AB弹簧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可得:
(mA+mB)v0=mAvA+mBvB
EP+(mA+mB)v02=
mAvA2+
mBvB2
联立得:vA=0,vB=3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对B:aB=μ2g=1m/s2
对AC:μ2mBg=(mA+m)a
又因:mAa<μ1mAg
故AC的共同加速度均为1m/s2
对ABC整体来说,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可得:
mBvB=(mA+mB+m)v
Q=mBvB2-
(mA+mB+m)v2
得:Q=4.5J,v=1.5m/s
(3)C和挡板碰后,先向左匀减速运动,速度减至0后向右匀加速运动,分析可知,在向右加速过程中先和A达到共同速度v1,之后AC再以共同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B一直向右匀减速,最后三者达到共同速度v2后做匀速运动.在此过程中由于摩擦力做负功,故C向右不能一直匀加速到挡板处,所以挡板再次碰撞前三者已经达到共同速度.
aA=μ1g=2m/s2,aB=μ2g=1m/s2
μ1mAg+μ2mBg=mac
ac=4m/s2
v1=v-aAt=-v+act
v1=0.5m/s t=0.5s
xA1=t=0.5m
xc1=t=-0.25m
AC间的相对运动距离为:xAC=0.5+0.25=0.75m.
答:(1)弹簧与A、B分离的瞬间,A、B的速度分别是vA=0,vB=3m/s;
(2)已知在C第一次碰到右边的固定挡板之前,A、B和C已经达到了共同速度,在到达共同速度之前A、B、C的加速度均为1m/s2;
该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4.5J;
(3)已知C与挡板的碰撞的碰撞无机械能损失,在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A在C上滑行的距离为0.75m.
解析
解:(1)在弹簧弹开两物体的过程中,由于作用时间极短,对AB弹簧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可得:
(mA+mB)v0=mAvA+mBvB
EP+(mA+mB)v02=
mAvA2+
mBvB2
联立得:vA=0,vB=3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对B:aB=μ2g=1m/s2
对AC:μ2mBg=(mA+m)a
又因:mAa<μ1mAg
故AC的共同加速度均为1m/s2
对ABC整体来说,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可得:
mBvB=(mA+mB+m)v
Q=mBvB2-
(mA+mB+m)v2
得:Q=4.5J,v=1.5m/s
(3)C和挡板碰后,先向左匀减速运动,速度减至0后向右匀加速运动,分析可知,在向右加速过程中先和A达到共同速度v1,之后AC再以共同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B一直向右匀减速,最后三者达到共同速度v2后做匀速运动.在此过程中由于摩擦力做负功,故C向右不能一直匀加速到挡板处,所以挡板再次碰撞前三者已经达到共同速度.
aA=μ1g=2m/s2,aB=μ2g=1m/s2
μ1mAg+μ2mBg=mac
ac=4m/s2
v1=v-aAt=-v+act
v1=0.5m/s t=0.5s
xA1=t=0.5m
xc1=t=-0.25m
AC间的相对运动距离为:xAC=0.5+0.25=0.75m.
答:(1)弹簧与A、B分离的瞬间,A、B的速度分别是vA=0,vB=3m/s;
(2)已知在C第一次碰到右边的固定挡板之前,A、B和C已经达到了共同速度,在到达共同速度之前A、B、C的加速度均为1m/s2;
该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4.5J;
(3)已知C与挡板的碰撞的碰撞无机械能损失,在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A在C上滑行的距离为0.75m.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