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共681题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共681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5分)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中铁路沿线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相映成趣。近年来,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甲市政府提出了在非耕地(戈壁石滩)上建日光温室,生产反季节葡萄(元旦、春节上市)。

(1)简析 “沙漠、雪山、碧水、草原”景观形成的原因。(8分)

(2)简述R河上游来水量减少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8分)

(3)阐述甲市利用日光温室生产反季节葡萄的有利条件。(9分)

正确答案

(1)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2分);有众多海拔超过5000m的高山,夏季气温低于0℃,有冰川分布,形成雪山景观(2分);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发育成河流湖泊(2分),河流沿线绿洲(草原)广布(2分)。

(2)导致气候更加干旱,风沙危害频发;(2分)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2分)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沙漠化面积扩大。(2分)     

(3)多晴天,光照充足;(2分)戈壁石滩等未利用土地多,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或土地成本低);(2分)有铁路和国道等经过,交通便利,便于瓜果的外运;(2分)春节上市,市场需求量大,竞争力强;(2分)非耕地远离居住区和工业区,环境洁净,葡萄质量好。(1分)

试题分析:

(1)由图中可知,该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形成沙漠;有很多海拔较高的山脉,夏季气温低,山顶上有冰川分布,形成雪山景观;因为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发育成河湖,形成碧水、草原景观。

(2)上游河流来水减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风沙频繁,地下水水位下降,植被退化,沙漠化面积扩大等。

(3)发展反季节葡萄有利条件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来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4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示半岛的地形特征(8分)

(2)该地区农业结构种植业比重小,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6分)

(3)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分析该地区的优势工业部门并说明理由。(10分)

正确答案

(24分)

(1)(8分)

地势西高东低(2分);以山地为主(2分);较高山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2分);西部海岸曲折(2分)。

(2)(6分)

平原面积小,耕地比重小(2分);纬度较高,热量不足(2分);气候海洋性强,阴雨天多,日照不足(2分)。

(3)(10分)

钢铁工业(2分)。该地区铁矿丰富(2分),水能丰富(2分)。

造纸工业(木材加工业)(2分)。地处亚寒带针叶林带,森林资源丰富(2分)。

试题分析:。

(1)从图中河流分布与特征可以看出,西部河流短小,东部河流较长,分水岭山脉(河流发源地)位于中西部,可以得出该半岛的地形特征,地势西高东低,以山地为主,较高山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西部海岸曲折。

(2)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主要从地形和气候两大方面来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耕地比重小,加之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较小,气候海洋性强,阴雨天多,日照和热量不足,限制了该地区种植业的发展。

(3)图示信息显示,该半岛铁矿资源丰富,河流流经山地,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钢铁工业;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降水丰富,山地上广泛分布着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森林资源丰富,给造纸工业、木材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呼伦贝尔大草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如今,地下丰富的矿产成了呼伦贝尔大草原财富的重要来源。草原牧区究竟该不该工业化,业界争论不休。要摆脱贫困还是死守生态,看起来是个两难,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未来如同那曾经美丽的草原一样茫茫无边。

材料二:我国东北地区图

(1)对于材料一中所提出"呼伦贝尔草原该不该工业化"的问题,如果要对其利与弊进行探究,请设计一个研究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3℃等温线有一段明显的向南弯曲,试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中49°N沿线的农业生产类型及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查阅资料了解呼伦贝尔草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搜集资料,了解工业化的利与弊;比较利弊,对草原区工业化提出建议。(任答2点即可)

(2)等温线向南弯曲,表明气温比东西两侧低,是由于该地是大兴安岭(或答受地形影响),海拔高。

(3)农业类型:畜牧业、林业、种植业。原因:西部降水较少,(主要植被是草原,)适合发展畜牧业;(大、小兴安岭,)山地丘陵地区,适合发展林业;中部为松嫩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0分)2014年02月07日至23日,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俄罗斯联邦著名疗养胜地索契市举行。读世界某区域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基辅和索契两城市气候数据统计

材料二:乌克兰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享有“欧洲粮仓“的美称。据路透社报道称,中国计划在乌克兰购买300万公顷的农田,发展作物种植和养猪。如果这一投资最终成功,乌克兰将成为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农业中心。

(1)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简述中国在乌克兰投资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8分)

(2)比较分析索契和基辅的气温差异并说明索契成为俄罗斯著名疗养胜地的自然原因。(16分)

(3)分析第聂伯河径流量春季比夏季大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昼夜温差大,有利粮食作物高产稳产(2分);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2分);地广人稀,地价低廉(2分);黑土广布,土壤肥沃(2分)。

(2)差异:索契年平均气温比基辅高(2分);年较差小(2分)。原因:索契纬度低,气温高(2分);大高加索山脉阻挡冬季风的侵入,受冬季风影响小(2分)。濒临黑海,海洋热容量大,温差小(2分)。

气候温和,阳光充足(2分);背山面海,风景秀丽(2分);板块交界附近,温泉众多(2分)。

(3)纬度高,冬季气温低(2分);冬季降水(雪)多,地面积雪量大(2分);春季气温迅速回升,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径流量大(2分)。

试题分析:

(1)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乌克兰纬度高,降水少,昼夜温差大,有利粮食作物高产稳产。乌克兰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长江流域丘陵多,平原面积小,不利于机械化生产。乌克兰地广人稀,地价低廉,且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有利于种植业发展。

(2)根据表格分析,索契年平均气温比基辅高,气温年较差小。读图分析,索契比基辅纬度较低,所以气温较高。索契北部的大高加索山脉阻挡冬季风的侵入,受冬季风影响小。基辅北部没有山脉阻挡冬季风的影响,受冬季风影响大。索契濒临黑海,海洋热容量大,受海洋影响气温年较差小。气候温和,阳光充足,背山面海,风景秀丽。位于板块交界附近,温泉众多。所以成为俄罗斯不可多得的,著名疗养胜地。

(3)读图,第聂伯河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冬季降雪多,地面积雪量大。春季气温迅速回升,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所以河流径流量大。夏季西风影响比冬季弱,降水较少,且分布均匀,径流量不会太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该省喀斯特地貌发育非常典型,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2%,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该省资源丰富,经济较为落后但发展潜力巨大。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1)-(5)题。

材料一:贵州省简图。

材料二:贵州省农业用地类型的变化。

材料三:2014年1月,国家级开发区贵安新区在贵阳和安顺之间正式成立,将重点打造大数据、高端电子信息制造等产业集群。大数据中心位于贵安新区,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均在此设立云计算中心,中关村科技园、搜狐、百度等企业也都落户此地,贵安大数据产业基础初具雏形。

(1)贵州省所处的地形区为           ,该省石林等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4分)

(2)根据材料三,2010年与1996年相比,农业用地面积减少最多的是        ,主要原因是                     。(4分)

(3)分析贵州省农业发展中土地利用主要的不利因素。(4分)

(4)乌江流域资源丰富,除了图中煤炭外还蕴藏着丰富的能源是       ;结合材料,分析乌江流域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8分)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贵安大数据产业基础为吸引企业入驻应进一步采取的措施。(8分)

正确答案

(1)云贵高原  流水侵蚀(流水溶蚀)

(2)耕地  退耕还林

(3)①山地多,平地少,耕地面积少;②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浅薄,土壤贫瘠;③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

(4)水能资源  ①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②破坏山体的稳定结构,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5)①加强航空、高速公路、高铁等交通设施建设;②加强电力(能源)基地建设;③加强环境治理;④加大劳动力的技术培训;⑤提高行政办事效率(降低内部交易成本);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⑦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试题分析:

(1)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主要是由于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受到流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形成的。

(2)农业用地面积的变化可直接从图中读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不平,降水较多,又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极易导致水土流失,故耕地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态退耕造成的。

(3)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耕地面积少;土层浅薄,土壤贫瘠;由于植被遭到破坏,产生水土流失,土壤被冲刷掉,底部岩层裸露,形成石漠化。

(4)乌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落差大,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会破坏植被,由于该地地形崎岖,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并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极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5)该地吸引企业入驻采取的措施应从交通、基础设施、技术、环境、社会协作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 “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示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该类农业主要分布在图示区域的         平原和          平原。(3分)

(2)在世界农业分布中,该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典型代表是       (填国家),该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其农产品商品率远高于我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该国占世界比重最大的粮食作物是         。(3分)

(3)试分析图示区域发展该类农业地域类型的自然区位优势?(4分)

                                                                

                                                                

正确答案

1)、商品谷物农业;三江平原,松嫩平原。(3分)   

2)、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玉米(3分)  

3)、雨热同期,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深厚;水源丰富。(4分)

(1)东北地区由于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其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2)美国是世界上商品谷物农业最典型的国家。科技、机械化等水平高。其中玉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3)农业生产的区位自然条件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

材料二   某河段地区图及图中M地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前后冬春季节的有关实验资料。

图4一9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物

大气水分

实施前

6.3%

25.5%

0.7%

14.6%

18.6%

实施后

23.5%

16.7%

3.2%

3.4%

34.5%

(l)M所在地形区是________,其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数据,概括M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法”后,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哪些改善?

(3)M地推广“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缓解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积极作用?

正确答案

(l)河套平原       灌溉水源             土地沙化(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

(2)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局部气候(增加大气湿度、减少空气污染)。

(3)可减少灌溉用水量,减轻土壤盐碱化的程度;可增加土壤湿度,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遏制土壤沙化。

第(1)题,由图中经纬度、河流及省区轮廓等判断M区为河套平原,由于该地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水源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过度开垦会使土地沙化,而不合理灌溉会造成土壤盐碱化。第(2)题,由材料二分析可知,“保护性耕作法”实施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增加,大气环境改善(大气悬浮物减少,水分含量增加)。第(3)题,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沙化和盐碱化分析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5分)下图示意北京市某县地形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1)R河的流向为          ,城镇多分布在                    地区。(6分)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4分)

丙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等。(6分)

(4)近年来,水库以北的丘陵地区由粮食种植调整为特色林果、特色养殖业。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促使水库以北的丘陵地区种植结构发生转变的原因。(9分)

正确答案

(1)自东北向西南(2分); 平原;河谷(或河流沿岸)(每个2分,顺序可对调,共4分。) 

(2)A(4分。漏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3)地形平坦;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或夏季水热充足等);土壤肥沃(每个2分,顺序可对调,共6分。)

(4)北京城市化进程快,城市用地面积扩大;(林果产品、水产品等)市场需求增加(或“农产品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任答3点,每点3分,共9分。若没答出动态词语“增加”、“改善”等,每点只得1分。)

试题分析:

(1)由图中海拔高度的分布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和河谷地区。

(2)甲地由于地势较高,适宜发展林业生产;乙地位于水库,适宜发展水产养殖;该地区位于华北地区,缺少水资源,不适宜发展水田农业;丁地远离河流和水库,不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3)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要从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

(4)由于北京城市化发展,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减少;城市对肉禽蛋奶等的需求不断增加;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等因素,导致农业种植结构的转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沙湖位于银川市的北面,西依贺兰山,当地盛行东北风,其北面是大片灌溉农业区。沙湖原本是一片湿地,上世纪50年代,一场罕见的暴雨侵袭了贺兰山脉,暴雨引发山洪,顺着山势呼啸而下,倾泄进贺兰山脚下的一处低洼地,雨过天晴,一汪湖泊赫然出现在人们面前。沙湖位于宁夏平原的沉降中心,至今地势仍然在不断下沉。材料三银川市历史悠久,在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是和北宋同时代的国家——西夏的都城,有“塞上江南”之称。这个美丽的名字是从何而来的呢?说法不一,目前仍无定论。有一种流传很广泛的说法是,宁夏土质碱性最重,地面常常像银子撒满了一地,呈白色,故名“银川”。因为银川平原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洪水漫流,若排水不畅,形成的湖泊、湿地在干旱气候条件下,风沙狂吹,水气蒸发,湖泊、湿地很快挥发留下大片的盐碱滩地,导致银川地区土质碱性重、盐碱地众多。

(1)分析银川附近耕作区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说明宁夏沙湖的成因。近年来,宁夏沙湖周围的一些湖泊均已干涸,而沙湖能在一片沙漠广布区历经几十年仍没有消亡,且其面积还有扩大的趋势,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银川名称由来分析其盐碱化严重的成因,并简述防治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银川市决定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计划在市郊建立一个面积大约是西湖5倍的人工湖。是否合理?试从地理学的角度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位于宁夏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云量少,光照充足;黄河流经,灌溉便利。

(2)成因:地势低洼,山洪冲蚀积水而成。原因:地面沉降,黄河水下渗,利于地下水汇集;北面是大片灌溉农业区,给沙湖补给水源;贺兰山阻挡了西北风携带的风沙蔓延。

(3)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等;土壤疏松,孔隙多,蒸发旺盛。地势低洼,河川较多,地下水位较高,矿化度高。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修建蓄水工程等措施。水利改良措施: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农田覆盖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4)合理。有河流流经,可以保证湖水的补给与更新;当地气候干旱,可以调节小气候。 不合理。会占用大量耕地;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不可仅答合理或不合理不作解释,其他答案如言之有理也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的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32°N四川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 四川省气候及水系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四川省一月气温分布图。(单位℃)

材料四  宜宾,位于四川省东南,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长江零公里处。别称“酒都”,地处“宜泸仁”(四川宜宾,四川泸州、贵州仁怀)——“中国白酒金三角”国家级名酒产地核心区。她也是著名的,自古就是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物资集散地和川南经济文化中心。

1.读材料三的气温分布图,描述一月气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四川盆地东、西部河流水文特征的显著差异,并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的分布图中所示圆圈内种植业发达,“水旱从人,不知饥谨”,被誉为“天府之国”。试结合图与材料,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宜宾发展酿酒工业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气温的分布特点:①自东南向西北递减;②东南部气温变化小;西北部气温变化大;原因:①自东南向西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变低;②东南部为四川盆地,地势低且地形封闭,受冬季风影响小;  ③西北部为川西高原,地势高且地势起伏大,气温变化大。

(2)显著差异:①径流量:东部大、西部小;②流速:西部大、东部小;形成差异的原因:①东部为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流域面积大; 西部为高原气候,降水少,且流域面积小;②西部多山地,地势起伏大;东部多丘陵和平原,地势起伏小。

(3)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②成都平原地形平坦,地势开阔;  ③河网密集,人工灌渠纵横,水系发达,水源充足;④肥沃的紫色土,生产能力强。

(4)①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国家级名酒产地核心区,地理位置优越; ②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接近粮食产区,为酿酒提供了丰富的原料;③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物资集散地,交通便利,有利于白酒的向外输送;④地处川南经济文化中心,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⑤白酒酿造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

下一知识点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