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下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无性繁殖过程中,变异来自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或基因重组

B在没有射线等外来因素影响时,基因突变也可能自发产生

C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异会导致性状变化,其原因都是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

D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因为基因重组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植物无性繁殖过程中不进行减数分裂,只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B、基因突变的因素可以来自外界的因素,也可以是自身的因素引起的,B正确;

C、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异会导致性状变化,其原因是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错误;

D、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基因重组至少要有两对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生活环境的改变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基因重组属于生物变异,但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错误;

B、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正确;

C、染色体变异属于生物变异,但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错误;

D、生活环境的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1)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见图甲.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

(2)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和SGRy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图乙.据图乙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R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可推测,位点______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

(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也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为验证水稻Y基因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

(一)培育转基因植株:

Ⅰ植株甲: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______的细胞,培育并获得纯合植株.

Ⅱ植株乙:______,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

(二)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

植株甲:______维持“常绿”;

植株乙:______

(三)推测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干所给信息“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可推测出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发育成的叶片中叶绿素含重降低.分析图,B从第六天开始总叶绿素含重明显下降,因此B代表野生型豌豆,A为突变型豌豆.

(2)根据图可以看出,突变型的SGRy蛋白和野生型的SGRY有3处変异,①处氨基酸由T变成S,②处氨基酸由N变成K,可以确定是基因相应的喊基对发生了替换,③处多了一个氨基酸,所以可以确定是发生了喊基对的增添;从图中可以看出SGRY蛋白的第12和38个氨基酸所在的区域的功能是引导该蛋白进入叶绿体,根据题意,SGRy和SGRY都能进入叶绿体,说明①、②处的变异没有改变其功能;所以突变型的SGRy蛋白功能的改变,就是由③处变异引起的.

(3)本实验通过具体情景考查对照实验设计能力.欲通过转基因实验验证Y基因“能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的功能,首先应培育纯合的常绿突变植株y2,然后用含有Y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纯合的常绿突变植株y2,培育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观察其叶片颜色変化.为了排除农杆菌感染对植株的影响,应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常绿突变植株y2作为对照.

故答案为:

(1)A 

(2)替换    增添    ③

(3)y2      获取Y基因,构建Y基因的表达载体,用含有该表达载体的农杆菌感染y2的细胞

叶片衰老后    叶片衰老后由绿变黄    水稻Y基因通过调控叶绿素降解,使叶片衰老后由绿变黄

解析

解:(1)根据题干所给信息“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可推测出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发育成的叶片中叶绿素含重降低.分析图,B从第六天开始总叶绿素含重明显下降,因此B代表野生型豌豆,A为突变型豌豆.

(2)根据图可以看出,突变型的SGRy蛋白和野生型的SGRY有3处変异,①处氨基酸由T变成S,②处氨基酸由N变成K,可以确定是基因相应的喊基对发生了替换,③处多了一个氨基酸,所以可以确定是发生了喊基对的增添;从图中可以看出SGRY蛋白的第12和38个氨基酸所在的区域的功能是引导该蛋白进入叶绿体,根据题意,SGRy和SGRY都能进入叶绿体,说明①、②处的变异没有改变其功能;所以突变型的SGRy蛋白功能的改变,就是由③处变异引起的.

(3)本实验通过具体情景考查对照实验设计能力.欲通过转基因实验验证Y基因“能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的功能,首先应培育纯合的常绿突变植株y2,然后用含有Y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纯合的常绿突变植株y2,培育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观察其叶片颜色変化.为了排除农杆菌感染对植株的影响,应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常绿突变植株y2作为对照.

故答案为:

(1)A 

(2)替换    增添    ③

(3)y2      获取Y基因,构建Y基因的表达载体,用含有该表达载体的农杆菌感染y2的细胞

叶片衰老后    叶片衰老后由绿变黄    水稻Y基因通过调控叶绿素降解,使叶片衰老后由绿变黄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一头鹿刚出生时是正常的,但由于某种原因,其视网膜某细胞内发生了基因突变,该突变(  )

A导致细胞内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B可能会导致该细胞发生癌变

C可能会影响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D通常会遗传给这头鹿的后代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A、由于某种原因,其视网膜某细胞内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内遗传信息发生改变,A正确;

B、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内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如果突变的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会导致该细胞发生癌变,正确;

C、基因改变决定的性状改变,可能会影响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C正确;

D、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D错误.

故选:AB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和③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③表示______;①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

(2)从图中可推知,缬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

(3)导致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析题图可知,③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肽链的过程,是翻译过程,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①是以DNA为模板形成mRNA的过程,是转录过程,人类血红蛋白基因位于细胞核内,因此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

(2)据图分析,决定缬氨酸的密码子是GUA;

(3)导致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故答案为:

(1)翻译   细胞核  

(2)GUA

(3)发生了基因突变

解析

解:(1)分析题图可知,③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肽链的过程,是翻译过程,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①是以DNA为模板形成mRNA的过程,是转录过程,人类血红蛋白基因位于细胞核内,因此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

(2)据图分析,决定缬氨酸的密码子是GUA;

(3)导致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故答案为:

(1)翻译   细胞核  

(2)GUA

(3)发生了基因突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关于这种改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将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②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定不能遗传;

③若发生在人的体细胞中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④都是外来因素影响引起的.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①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将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①正确;

②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基因突变,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但植物可通过无性繁殖将突变基因传递给后代,②错误;

③正常细胞中原癌细胞和抑癌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正常细胞癌变成为癌细胞,③正确;

④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既有外界因素,也有生物个体内部因素,④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6•苏州模拟)下列说法不属于基因突变特点的是(  )

A突变是不定向的

B突变后性状一般对生物有利

C突变频率一般较低

D突变是随机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突变后的基因是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B正确;

C、自然情况下,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C错误;

D、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按教材内容填空

(1)萨顿的假说的研究方法是:______

(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______

(3)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固定细胞的形态所用试剂是:______

(4)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属于______(变异类型)

(5)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萨顿的假说的研究方法是类比推理法.

(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

(3)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固定细胞的形态所用试剂是卡诺氏液.

(4)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5)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故答案为:

(1)类比推理法

(2)基因突变

(3)卡诺氏液

(4)基因重组

(5)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

解:(1)萨顿的假说的研究方法是类比推理法.

(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

(3)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固定细胞的形态所用试剂是卡诺氏液.

(4)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5)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故答案为:

(1)类比推理法

(2)基因突变

(3)卡诺氏液

(4)基因重组

(5)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些人在口服氧化剂药物、食用生蚕豆等情况下会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症状.现已证明这是一种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右图中箭头所示.请回答:

(1)人群中出现该遗传病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______.若需调查某地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最简单的方法是调查该地区______人群的发病率.

(2)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患者出现溶血性贫血是因为红细胞内缺乏了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这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将患病基因和正常基因经生物技术扩增后,再用______标记可制成两种DNA探针.将这两种DNA探针与某受检者的DNA杂交,如果受检者的基因与两种探针均可杂交,则表明此受检者的性别为______性.

(4)某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理论上其后代获得致病基因的几率为______,请利用遗传图解加以说明(用A-a表示相关基因).

正确答案

解:(1)单基因遗传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由于这种遗传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男性的基因型只有两种(XAY、XaY),因此若需调查某地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只要调查该地区男性人群的发病率即可.

(2)患者出现溶血性贫血是因为红细胞内缺乏了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这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再通过酶来影响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DNA探针一般用荧光分子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制成,因此可制成检测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的两种探针.如果受检者的基因与两种探针均可杂交,说明此受检者既有一个正常基因,又有一个致病基因,则该受检者肯定为女性,因为只有女性的基因型可为杂合子.

(4)某女性携带者(XAXa)与正常男性(XAY)婚配,后代基因型有:XAXA、XAXa、XAY、XaY四种,因此其后代获得致病基因的几率为50%.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男性

(2)酶的合成,(从而影响代谢)

(3)荧光分子或放射性同位素    女

(4)50%

如图

解析

解:(1)单基因遗传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由于这种遗传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男性的基因型只有两种(XAY、XaY),因此若需调查某地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只要调查该地区男性人群的发病率即可.

(2)患者出现溶血性贫血是因为红细胞内缺乏了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这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再通过酶来影响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DNA探针一般用荧光分子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制成,因此可制成检测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的两种探针.如果受检者的基因与两种探针均可杂交,说明此受检者既有一个正常基因,又有一个致病基因,则该受检者肯定为女性,因为只有女性的基因型可为杂合子.

(4)某女性携带者(XAXa)与正常男性(XAY)婚配,后代基因型有:XAXA、XAXa、XAY、XaY四种,因此其后代获得致病基因的几率为50%.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男性

(2)酶的合成,(从而影响代谢)

(3)荧光分子或放射性同位素    女

(4)50%

如图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果蝇某隐形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隐形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形致死突变,让这只雄蝇与正常雌蝇杂交,所得F1互交,统计F2中雌雄个体数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F2中全为雌性个体,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

B如果F2中雄蝇所占比例在之间,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

C如果F2中雄蝇所占比例,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

D如果F2中雄蝇所占比例,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形致死突变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由分析可知,F2中不会全为雌性个体,A错误;

B、如果F2中雄蝇所占比例在之间,即F2中雌:雄在1:1~2:1之间,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B正确;

C、如果F2中雄蝇所占比例,即F2中雌:雄=2:1,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C正确;

D、如果F2中雄蝇所占比例,即F2中雌雄比例为1:1,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形致死突变,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丰城市校级月考)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DNA修复细胞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纳米科技是跨世纪新科技,将激光束的宽度聚焦到纳米范围内,可对人体细胞内的DNA分子进行超微型基因修复,有望把尚令人类无奈的癌症、遗传疾病彻底根除,这种对DNA进行的修复属于(  )

A基因重组

B基因互换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畸变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癌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这种DNA进行的修复能将癌症彻底根除,说明这种对DNA进行的修复属于基因突变.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  )

A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只有生殖细胞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DDNA复制、转录、翻译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

C、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C错误;

D、DNA复制、转录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翻译过程不会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B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的改变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

B、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B正确;

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的表现型,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水肥充足的条件下玉米会出现穗大粒足的现象,引起这种变异的原因是(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条件的改变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在肥料充足的外界条件下引起的穗大粒多的性状,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而这种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4秋•长春校级月考)如图表示某正常基因及其指导合成的多肽序列.甲~丙三个位点发生了如下突变,其中能导致肽链合成停止的是:[除图中密码子外,已知GAC(天冬氨酸)GGU(甘氨酸)、GGG(甘氨酸)、AUG(甲硫氨酸)、UAG(终止子)](  )

A甲位点G/C→A/T

B乙位点T/A→G/C

C丙位点T/A→c/G

D丙位点丢失T/A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甲位点时,密码子由UGG(色氨酸)变成UAG(终止密码子),这会导致肽链延长停止,A正确;

B、乙位点时,密码子由UGG(色氨酸)变成GGG(甘氨酸),这不会导致肽链延长停止,B错误;

C、丙位点时,密码子由GAU(天冬氨酸)变成GAC(天冬氨酸),这不会导致肽链延长停止,C错误;

D、丙位点丢失,密码子由GAU(天冬氨酸)变成GAC(天冬氨酸),之后的密码子都发生改变,但没有导致肽链延长停止,D错误.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