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人类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目前该病有20多种类型,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

A多方向性(不定向性)

B可逆性

C随机性

D普遍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由题意可知,人类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该病目前有20多种类型,说明该位点上的基因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产生多个等位基因,A正确;

B、基因突变具有不可逆性,B错误;

C、基因突变的随机性会使其他的基因也发生突变,C错误;

D、基因突变的普遍性指的是基因突变普遍发生在所有生物,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是: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对这段话蕴含的科学道理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种育种方法属于选择育种

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

C“分数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

D“自然奇品悉具”的根本原因是在人工选择条件下,金鱼发生了定向变异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根据题干信息“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可知这种育种方法属于选择育种,A正确;

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人为选择去除生长状态不好的个体,属于人工选择,B正确;

C、“分数缸饲养”是指利用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属于地理隔离,C正确;

D、“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自然奇品悉具”的根本原因是在人工选择条件下,把人们不喜欢的变异个体进行了淘汰,保留符合人们需求的变异个体,而不是发生了定向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发生重组

C基因突变即可由环境因素诱发,又可自发产生

D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部分片段移接属于基因重组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以发生重组,B错误;

C、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时期,既可由环境因素诱发,又可自发产生,C正确;

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西城区期末)原核生物中编码某一蛋白质的基因的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下列在插入位点附近再发生的情况中,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造成影响最小的是(  )

A置换单个碱基对

B增加4个碱基对

C缺失4个碱基对

D缺失3个碱基对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基因中三个相邻的碱基对决定mRNA中三个相邻的碱基,mRNA中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若基因的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必然会引起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但如果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增加2个碱基对或再缺失4个碱基对,那么只会影响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中最初的几个氨基酸,而不会影响后面的氨基酸序列,这样可以减小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

A前者在光镜下看不见

B前者是可遗传的

C后者是不可遗传的

D染色体是定向变异,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而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A正确;

B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C错误;

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是不定向的,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是基因突变的特点(  )

A普遍存在

B频率很高

C随机发生

D不定向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A正确;

B、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B错误;

C、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C正确;

D、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细菌的可遗传变异来源于(  )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

A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①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可以发生在任何生物体内,①正确;

②细菌为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故不能发生基因重组,②错误;

③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不发生染色体变异,③错误;A正确.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科学家用诱变技术处理某种雌雄同花的纯种植物后,甲株的一个A基因和乙植株的一个B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的共同点是:DNA分子都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a基因与B基因分别是什么关系?______

(3)若a基因、b基因分别控制甜粒和矮秆两种优良性状,科学家发现,发生突变的甲株和乙株自交后,后代分别出现了甜粒和矮秆性状,则发生基因突变后,甲植株基因型为______,乙植株基因型为______.请你利用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作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培育出同时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植株 (只需用文字简要叙述育种过程.

正确答案

解:(1)据图分析,两个基因都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为等位基因,a基因与B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3)根据题干信息,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突变的甲株自交后代出现了甜粒,说明甲植株基因型为AaBB;乙株自交后代分别出现了矮秆性状,说明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利用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作为实验材料,培育出同时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植株,过程为:

①将这两株植株分别自交产生F1

②从F1中选择具有甜粒和矮秆的植株杂交,得到F2

③种植F2,让其自交,得到F3

④种植F3,从中选择同时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植株.

故答案为:

(1)替换

(2)a基因和A基因为等位基因,a基因和B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3)AaBB     AABb    

育种过程:

①将这两株植株分别自交产生F1

②从F1中选择具有甜粒和矮秆的植株杂交,得到F2

③种植F2,让其自交,得到F3

④种植F3,从中选择同时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植株.

(或者:①将这两株植株杂交产生F1; ②种植F1,让F1自交得到F2; ③种植F2,从中选择同时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植株.)

解析

解:(1)据图分析,两个基因都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为等位基因,a基因与B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3)根据题干信息,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突变的甲株自交后代出现了甜粒,说明甲植株基因型为AaBB;乙株自交后代分别出现了矮秆性状,说明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利用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作为实验材料,培育出同时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植株,过程为:

①将这两株植株分别自交产生F1

②从F1中选择具有甜粒和矮秆的植株杂交,得到F2

③种植F2,让其自交,得到F3

④种植F3,从中选择同时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植株.

故答案为:

(1)替换

(2)a基因和A基因为等位基因,a基因和B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3)AaBB     AABb    

育种过程:

①将这两株植株分别自交产生F1

②从F1中选择具有甜粒和矮秆的植株杂交,得到F2

③种植F2,让其自交,得到F3

④种植F3,从中选择同时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植株.

(或者:①将这两株植株杂交产生F1; ②种植F1,让F1自交得到F2; ③种植F2,从中选择同时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植株.)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丰城市校级月考)现有一种常见遗传病,某正常人无致病基因,甲、乙、丙三人均表现正常.这四人的3号和18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对应部分的碱基排列顺序如表所示.

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丙三人表现正常的原因可能有:

①突变后的基因为______基因;

②突变后的基因______不变.

(2)若表中标明碱基的那条链为非模板链,请写出乙个体第18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片段转录成的密码子为______

(3)若甲、乙、丙体内变化的基因均为致病基因,且甲为女性,乙、丙为男性,则甲不宜和______组成家庭,因为他们所生的后代患相关遗传病的几率为______

(4)如果某人3号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转移到了18号染色体上,则这种变异类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表中甲、乙、丙三人均发生基因突变,但他们均表现正常,其原因可能有:①突变后的基因为隐性基因;②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突变后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变.

(2)若表中标明碱基的那条链为非模板链,则乙个体第18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片段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GTT,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转录成的密码子为CAA.

(3)若甲、乙、丙体内变化的基因均为致病基因,且3号上的基因用A、a表示,18号上的基因用B、b表示,则甲的基因型为Aa,乙的基因型为Bb,丙的基因型为Aa,且其中甲为女性,乙、丙为男性,则甲不宜和丙组成家庭,因为他们所生后代患相关遗传病的几率为

(4)3号和18号为非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转移片段属于染色体变异(易位).

故答案为:

(1)①隐性  ②控制合的蛋白质   

(2)CAA  

(3)丙   

(4)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易位)

解析

解:(1)表中甲、乙、丙三人均发生基因突变,但他们均表现正常,其原因可能有:①突变后的基因为隐性基因;②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突变后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变.

(2)若表中标明碱基的那条链为非模板链,则乙个体第18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片段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GTT,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转录成的密码子为CAA.

(3)若甲、乙、丙体内变化的基因均为致病基因,且3号上的基因用A、a表示,18号上的基因用B、b表示,则甲的基因型为Aa,乙的基因型为Bb,丙的基因型为Aa,且其中甲为女性,乙、丙为男性,则甲不宜和丙组成家庭,因为他们所生后代患相关遗传病的几率为

(4)3号和18号为非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转移片段属于染色体变异(易位).

故答案为:

(1)①隐性  ②控制合的蛋白质   

(2)CAA  

(3)丙   

(4)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易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白化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近亲结婚

B致病基因成对

C基因突变

D双亲都是杂合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白化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导致患者不能正常合成酪氨酸酶,因而不能将酪氨酸合成为黑色素.可见产生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种群每代突变的基因数不一定很少

C基因只要发生突变,生物的表现型就一定改变

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

B、基因突变频率很低,但由于种群数量大,因此种群每代突变的基因数不少,B正确;

C、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发生后,生物的表现型可能不改变,C错误;

D、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其方向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基因突变发生在(  )

A受精作用过程中

B胚胎发育过程中

CDNA复制过程中

D蛋白质合成过程中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在没有外界因素影响时,基因突变会由于DNA分子复制发生错误,而发生基因突变.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JH是一位52岁的男性,患有血中丙种球蛋白缺乏症(XLA),这是一种B淋巴细胞缺失所造成的免疫缺陷性疾病.据调查,JH的前辈正常,从JH这一代起出现患者,且均为男性,JH这一代的配偶均不携带致病基因,JH的兄弟在41岁时因该病去世.JH的姐姐生育了4子1女,儿子中3个患有该病,其中2个儿子在幼年时因该病夭折.XLA的发生是因为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下列对该可遗传突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该突变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相关

B该突变基因可能源于JH的父亲

C最初发生该突变的生殖细胞参与了受精

DJH的直系血亲均可能存在该突变基因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该突变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无关,A错误;

B、由于该病为X隐性遗传,该突变基因不可能源于JH的父亲,所以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B错误;

C、最初发生该突变的生殖细胞参与了受精,C正确;

D、由于JH的前辈正常,从JH这一代起出现患者,所以JH的直系血亲中其前辈不可能存在该突变基因,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自然界中,生物变异处处发生.下面是几个变异的例子:

①动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突破“死亡”的界限成为不死性的癌细胞;

②杂合体(Rr)的红花豌豆植株,产生了基因型为rr的白花植株后代;

③R型活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转化为S型活细菌;

④某同卵双胞胎兄弟,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与弟弟相比脸色较黑.

上述四种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

A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环境改变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环境改变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环境改变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①细胞成为不死性细胞即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①属于基因突变.

②基因型为Rr的植株产生基因型为rr的白花植株后代,其变异的来源仍然是基因突变,②属于基因突变.

③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是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活细菌,并与其DNA发生重组,③属于基因重组.

④同卵双胞胎兄弟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其变异只是由外界环境的影响引起的,④属于环境改变.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叫做基因突变

B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和a基因互换一般属于基因重组

C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

D采用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可获得茎秆粗壮的植株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DNA分子是由基因部分和非基因部分组成的,如果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则会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

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和a基因互换一般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

C、单倍体育种获得的品种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

D、采用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茎秆粗壮的多倍体植株,D正确.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