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种植白花豌豆的大田中,发现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含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若发生了基因突变,它们的碱基排列顺序必然改变.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B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隔离

C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

D突变能改变核苷酸序列,不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是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化,A正确;

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

C、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正确;

D、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可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

C等位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替换成A-T可导致基因突变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改变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A正确;

B、X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子,会提高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B错误;

C、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C正确;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则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即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梨树通常情况下都开白花,偶尔发现一枝条上全开红花,所结果实大而香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此枝条全开红花是芽在萌发成该枝条时产生了______的结果,它发生在______期.

(2)如果用人工诱导的方法产生这种类型的变异,可用______等处理枝条的芽.

(3)开红花,果实大而香甜,这些性状主要由______来体现,从遗传物质到性状的体现,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简式是______

(4)如果要使该性状得以保存和扩展,常采用______方法繁殖,若要大面积扩展该性状,可用______等先进科技手段来繁殖.

(5)如果采用扦插的方式繁殖,对于梨树来说,较难成活,为提高成活率,常需用一种化学物质来处理扦插枝条,该化学物质的化学名称是______,除该物质外,还有____________等也有类似功能.

正确答案

解:(1)白花植株上的某枝条上全开红花,说明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发生的时期是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

(2)如果用人工诱导的方法即人工诱变育种,可用射线或化学药剂处理.

(3)从遗传物质到性状的体现,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要经过复制、转录和翻译.

(4)如果要使该性状得以保存和扩展,必须用无性繁殖,常用扦插方法,若要大面积扩展该性状,快速获得大量幼苗,可用植物组织培养.

(5)扦插时为提高成活率,常用生长素或类似物来处理扦插枝条,促进生根.

故答案为;(1)基因突变   细胞分裂间期

(2)射线或化学药剂   

(3)蛋白质

(4)嫁接    组织培养

(5)吲哚乙酸   萘乙酸  2、4一D

解析

解:(1)白花植株上的某枝条上全开红花,说明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发生的时期是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

(2)如果用人工诱导的方法即人工诱变育种,可用射线或化学药剂处理.

(3)从遗传物质到性状的体现,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要经过复制、转录和翻译.

(4)如果要使该性状得以保存和扩展,必须用无性繁殖,常用扦插方法,若要大面积扩展该性状,快速获得大量幼苗,可用植物组织培养.

(5)扦插时为提高成活率,常用生长素或类似物来处理扦插枝条,促进生根.

故答案为;(1)基因突变   细胞分裂间期

(2)射线或化学药剂   

(3)蛋白质

(4)嫁接    组织培养

(5)吲哚乙酸   萘乙酸  2、4一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的碘-131,可产生β射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细胞,合成原料可以有碘-131

B甲状腺吸收碘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故甲状腺中碘含量高

C若环境受到碘-131的污染,可以服用碘丸,从而减少甲状腺对碘-131的吸收

D过量吸收碘-131易导致细胞分裂期发生突变,增加甲状腺癌发病率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内物质氧化分解,所以其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细胞,合成原料可以有碘-131,A正确;

B、甲状腺吸收碘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故甲状腺细胞中碘含量高,B正确;

C、若环境受到碘-131的污染,可以服用碘丸,使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产生负反馈,从而减少甲状腺对碘-131的吸收,C正确;

D、过量吸收碘-131易导致细胞分裂间期发生突变,增加甲状腺癌发病率,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的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

B突变体Ⅰ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基因发生了突变

C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D突变体Ⅲ中基因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即AX、AY、aX、aY,A正确;

B、突变体Ⅰ中A基因变成a基因,其形成可能是基因突变,B正确;

C、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C正确;

D、突变体Ⅲ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导致基因A和a不再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分离不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自然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突变的频率低

B自然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自然突变是不定向的

D自然突变只产生在个别生物个别基因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自然突变的频率低,具有低频性,A正确;

B、自然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具有随机性,B正确;

C、自然突变是不定向的,具有不定向性,C正确;

D、自然突变能发生在所有生物的所有基因,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是因为产生了染色体变异

D基因突变频率很低,是定向发生变化的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解:A、基因突变指的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

B、基因重组指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自由组合,B正确;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错误;

D、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性、普遍性等特点,D错误.

故选: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B子代获得突变基因后一定能改变性状

C突变基因一定由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

D突变基因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亲代的突变基因不一定能传递给子代,只有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才能传递给子代,A错误;

B、子代获得突变基因后不一定能改变性状,如果是隐性基因时需纯合子时才会改变性状,B错误;

C、突变基因也可能有生物病毒诱发形成,C错误;

D、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故突变基因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果基因中的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改变,那么这种变化最终可能引起(  )

A遗传性状改变

B遗传密码改变

C遗传信息改变

D遗传规律改变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基因中的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改变,最终可能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A正确;

B、基因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改变,会引起遗传密码改变,但不是最终的结果,B错误;

C、基因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改变,会引起遗传信息改变,这是最初的结果,不是最终的结果,C错误;

D、基因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改变,不会改变遗传规律,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如图所示,该实例可以说明(  )

A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基因能通过控制激素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DNA中部分某个碱基发生改变,相应的蛋白质结构必然改变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分析题图可知,该题可以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A错误;

B、由A分析知,B错误;

C、由A分析知,C正确;

D、由于DNA分子存在非编码区,且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DNA中部分某个碱基发生改变,相应的蛋白质结构不一定改变,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德州校级月考)依据人类基因组计划,人有31.6亿碱基对,DNA复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但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碱基突变率为10‑9.则大约产生(  )个错误.

A3

B6

C10

D46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根据题中已知条件,DNA复制的错误率为10-9,而人类基因组中有约为31.6亿个碱基对,即31.6×2=63.2亿个碱基,因此人类基因组复制一次产生的错误个数=63.2×108×10-9=6.32,即约6个.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是基因突变的特点(  )

A普遍性

B随机性

C不定向性

D高频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A正确;

B、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B正确;

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正确;

D、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的后果是(  )

A没有蛋白质产物

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字列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解:A、基因中缺少1个核苷酸对,在缺失点之前的部分可以合成蛋白质产物,故A错误;

B、基因中能编码蛋白质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若在其中部缺失1个核苷酸对,经转录后,在信使RNA上可能提前形成终止密码子,使翻译过程在基因缺失位置终止,故B正确;

C、信使RNA上可能提前形成终止密码子,使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故C正确;

D、基因中部缺失1个核苷酸对,使信使RNA上从缺失部位开始向后的密码子都发生改变,从而使合成的蛋白质中,在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都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B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诱变能提高突变的频率,但由于变异多数是有害的,因而获得的突变体只有少数会表现出优良性状,A错误;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环境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B错误;

C、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都发生DNA分子复制,所以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

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时能看清染色体形态,但基因属于分子结构水平,因而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来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D错误.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