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对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变异

B无子番茄是由秋水仙素处理番茄幼苗而形成,属于染色体变异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局部交叉互换不属于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两者都能够丰富种群的基因库并改变基因频率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真核细胞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对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变异,A正确;

B、无子番茄是由生长素处理番茄幼苗而形成,不属于可遗传变异,B错误;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局部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故能够丰富种群的基因库并改变基因频率;而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故不能丰富种群的基因库和改变基因频率,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安阳月考)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E2发生了基因突变,形成了它的等位基因E1,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E2形成E1时,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其上的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

B基因E2突变形成E1,该变化是由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导致的

C基因E2形成E1时,定会使代谢加快,细胞中含糖量增加,采摘的果实更加香甜

D在自然选择作用下,该种群基因库中基因E2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基因E2形成E1时,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但其上的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A错误;

B、基因E2突变形成E1,该变化是由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的,B错误;

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基因E2形成E1时,不一定会使代谢加快,细胞中含糖量增加,采摘的果实更加香甜,C错误;

D、由于该基因突变为其等位基因,故该基因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婴儿不能消化乳糖,经检测发现他的半乳糖苷酶分子中有一个氨基酸替换为另一个氨基酸,而导致半乳糖苷酶失去功能,其原因是半乳糖苷酶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了(  )

A缺失

B增添

C替换

D插入和缺失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半乳糖苷酶基因中缺失一个碱基对会导致该突变位点之后的氨基酸序列全部改变,与题意不符,A错误;

B、半乳糖苷酶基因中增添一个碱基对会导致该突变位点之后的氨基酸序列全部改变,与题意不符,B错误;

C、半乳糖苷酶基因中替换一个碱基对,一般只会改变一个氨基酸,与题意相符,C正确.

D、半乳糖苷酶基因中插入和缺少一个碱基对会导致该突变位点之后的氨基酸序列全部改变,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A黄色非甜玉米与白色甜玉米杂交,F2中出现黄色甜籽粒与白色非甜籽粒

B玉米籽粒播于肥沃土壤,植株穗大粒饱;播于贫瘠土壤,植株穗小粒瘪

C小明患21-三体综合征

D在野外的棕色猕猴中出现了白色猕猴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黄色非甜玉米与白色甜玉米杂交,F2中出现黄色甜籽粒与白色非甜籽粒,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B、玉米子粒播于肥沃土壤,植株穗大粒饱;而播于贫瘠土壤,植株穗小粒瘪,属于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B错误;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第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错误;

D、在野外的棕色猕猴中出现了白色猕猴,属于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有利的变异对生物是有利的、而且是定向的变异

B如果植物的枝芽在发育早期发生基因突变,可以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

C如果显性基因A发生突变,只能产生其等位隐性基因a

D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人们能培育出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有利的变异对生物是有利的、但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在枝芽早期发生基因突变,发育成的整枝花的遗传物质都可能改变,因此该突变基因可能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B正确;

C、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显性基因A如果发生突变,可能产生其等位隐性基因a,也可能产生其它复等位基因,C错误;

D、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人们不能培育出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需要通过转基因技术,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裂间期基因突变发生的概率大于分裂期

B杂合子AaBb自交会发生基因重组

C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单体的交叉互换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突变可以丰富种群的基因库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由于分裂间期进行DNA分子复制,所以基因突变发生的概率大于分裂期,A正确;

B、杂合子AaB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

C、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由于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所以基因突变可以丰富种群的基因库,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群体中,位于某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两个以上,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基因.已知紫色企鹅的常染色体上也有一系列决定羽毛颜色的复等位基因:G、gch、gh、g.该基因系列在决定羽毛颜色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特点,企鹅羽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______种.

(2)若一只深紫色企鹅和一只浅紫色企鹅交配后,生下的小企鹅羽毛颜色为深紫色:中紫色=1:1,则两只亲本企鹅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3)若中紫色雌雄企鹅交配后,后代出现中紫色和白色企鹅,现让子代中的中紫色与浅紫色杂合体交配,请用柱状图表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

(4)基因型Gg的个体是深紫色的,研究发现由于臭氧层“空洞”,近年来在紫外线的辐射增强的地区,某些基因型Gg个体的背部也会长出白色羽毛,产生这种变异的原因可能是某些细胞在有丝分裂的______期发生了基因中______序列的改变;也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发生______变异.

(5)现有一只浅紫色雄企鹅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企鹅,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企鹅的基因型?(简述实验步骤和预期实验结果即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以上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特点,企鹅羽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4+3+2+1=10种.

(2)由于一只深紫色企鹅G-和一只浅紫色企鹅gh-交配后,生下的小企鹅羽毛颜色为深紫色:中紫色=1:1.所以深紫色企鹅的基因型为Ggch,而浅紫色企鹅的基因型为ghgh或ghg.

(3)若中紫色雌雄企鹅交配(gch_×gch_),后代出现中紫色(gch_)和白色(gg)企鹅,说明亲代中紫色企鹅的基因型均为gchg,它们所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gchgch(中紫色):gchg(中紫色):gg(紫色)=1:2:1.后代中紫色企鹅中,两种基因型及比例为gchgch、gchg,它们与群体中的浅紫色杂合体(ghg)交配,其中gchgch交配后代均为中紫色,gchg交配后代为中紫色、浅紫色、白色),因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中紫:浅紫:白=(+×):××=4:1:1,图解如下:

(4)在紫外线的辐射增强的地区,某些基因型Gg个体的背部也会长出白色羽毛,说明G基因突变为g基因或G基因因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而缺失了.

(5)选用多只白色的雌企鹅,与该浅紫色雄企鹅交配,若后代均为浅紫色企鹅,则该浅紫色雄企鹅的基因型为ghgh;若后代出现了白色企鹅,则该浅紫色雄企鹅的基因型为ghg.

故答案为:

(1)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   10 

(2)Ggch   ghgh或ghg

(3)

(4)间    碱基序列(核苷酸序列、脱氧核苷酸序列)   片段缺失

(5)选用多只白色雌企鹅与该浅紫色雄企鹅交配,若后代均为浅紫色企鹅,则该浅紫色雄企鹅的基因型为ghgh;若后代出现了白色企鹅,则该浅紫色雄企鹅的基因型为ghg

解析

解:(1)以上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特点,企鹅羽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4+3+2+1=10种.

(2)由于一只深紫色企鹅G-和一只浅紫色企鹅gh-交配后,生下的小企鹅羽毛颜色为深紫色:中紫色=1:1.所以深紫色企鹅的基因型为Ggch,而浅紫色企鹅的基因型为ghgh或ghg.

(3)若中紫色雌雄企鹅交配(gch_×gch_),后代出现中紫色(gch_)和白色(gg)企鹅,说明亲代中紫色企鹅的基因型均为gchg,它们所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gchgch(中紫色):gchg(中紫色):gg(紫色)=1:2:1.后代中紫色企鹅中,两种基因型及比例为gchgch、gchg,它们与群体中的浅紫色杂合体(ghg)交配,其中gchgch交配后代均为中紫色,gchg交配后代为中紫色、浅紫色、白色),因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中紫:浅紫:白=(+×):××=4:1:1,图解如下:

(4)在紫外线的辐射增强的地区,某些基因型Gg个体的背部也会长出白色羽毛,说明G基因突变为g基因或G基因因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而缺失了.

(5)选用多只白色的雌企鹅,与该浅紫色雄企鹅交配,若后代均为浅紫色企鹅,则该浅紫色雄企鹅的基因型为ghgh;若后代出现了白色企鹅,则该浅紫色雄企鹅的基因型为ghg.

故答案为:

(1)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   10 

(2)Ggch   ghgh或ghg

(3)

(4)间    碱基序列(核苷酸序列、脱氧核苷酸序列)   片段缺失

(5)选用多只白色雌企鹅与该浅紫色雄企鹅交配,若后代均为浅紫色企鹅,则该浅紫色雄企鹅的基因型为ghgh;若后代出现了白色企鹅,则该浅紫色雄企鹅的基因型为ghg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左右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

A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

B突变是不定向的

C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是有害的

D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同一突变体在不同环境中生存能力不同,说明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A正确;

B、突变是不定向的,但本题没有涉及多种变异个体,B错误;

C、环境的变化对突变体有的有利,有的不利,C错误;

D、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但无法从题干中去说明,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植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可遗传变异是(  )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重组  ③染色体变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其中①基因突变、③染色体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②基因重组发生减数分裂过程,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下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它与二倍体西瓜属同一物种

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均可引起DNA碱基序列的改变

C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产生新的基因

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三倍体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三倍体西瓜不可育,与二倍体不是同一个物种,A错误;

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使DNA分子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故整个DNA中碱基序列可发生改变,B正确;

C、杂合子Aa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基因重组至少要有两对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并未产生新基因,C错误;

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没有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刺毛鼠(2n=16)背上有硬棘毛,体浅灰色或沙色,佟教授在一封闭饲养的刺毛鼠中,偶然发现一只无刺雄鼠(浅灰色),全身无棘毛,并终身保留无刺状态.张教授为了研究无刺小鼠的遗传特性,让这只无刺雄鼠与雌性刺毛鼠交配,结果F1全是刺毛鼠;再让F1刺毛鼠雌雄交配,生产出8只无刺小鼠和25只刺毛鼠,其中无刺小鼠全为雄性.

(1)佟教授初步判断:

①该雄鼠无刺的原因是种群中基因突变造成的,而不是营养不良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的.

②控制无刺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写出佟教授作出上述两项判断的理由:

判断①的理由______

判断②的理由______

(2)若该浅灰色无刺雄鼠基因型为BbXaY(基因独立遗传),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可用来与该鼠进行交配的个体基因型分别为______

(3)若该浅灰色无刺雄鼠的某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BbbXa的精子,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Y、Y,这四个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______,这些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会引起后代发生变异,这种变异属于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由于无刺的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说明不是由于环境引起的;并且在有刺的种群中出现无刺(新性状),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②由于无刺都是雄性,雌性没有,说明无刺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因此位于X染色体中.

(2)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常用的方法是自交或测交,因此与之交配的雌鼠基因型为bbXaXa、BbXAXa、bbXAXa、BbXaXa

(3)根据异常精子的基因型BbbXa可知,减数分裂时发生两次异常: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时,BbXa进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Y则进入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时,两个b移向一极则另一极为BXa,含有Y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产生两个Y的精子;正常的精子含有8条染色体,BbbXa的精子多2条染色体,即10条染色体,而Y的精子少一条染色体,即7条染色体;异常的精子和正常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异常,这种变异为染色体数目变异.

故答案为:

(1)①因为无刺的性状可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种群中常见种为刺毛鼠,出现无刺性状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②因为F1刺毛鼠雌雄交配后代无刺性状和性别相关连,故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2)bbXaXa、BbXAXa、bbXAXa、BbXaXa

(3)BXa  10、8、7、7     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析

解:(1)①由于无刺的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说明不是由于环境引起的;并且在有刺的种群中出现无刺(新性状),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②由于无刺都是雄性,雌性没有,说明无刺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因此位于X染色体中.

(2)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常用的方法是自交或测交,因此与之交配的雌鼠基因型为bbXaXa、BbXAXa、bbXAXa、BbXaXa

(3)根据异常精子的基因型BbbXa可知,减数分裂时发生两次异常: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时,BbXa进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Y则进入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时,两个b移向一极则另一极为BXa,含有Y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产生两个Y的精子;正常的精子含有8条染色体,BbbXa的精子多2条染色体,即10条染色体,而Y的精子少一条染色体,即7条染色体;异常的精子和正常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异常,这种变异为染色体数目变异.

故答案为:

(1)①因为无刺的性状可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种群中常见种为刺毛鼠,出现无刺性状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②因为F1刺毛鼠雌雄交配后代无刺性状和性别相关连,故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2)bbXaXa、BbXAXa、bbXAXa、BbXaXa

(3)BXa  10、8、7、7     染色体(数目)变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河南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上DNA中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增添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C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均不会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染色体上DNA中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增添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染色体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而基因突变属于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B错误;

C、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均不会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人类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目前该病有20多种类型,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

A可逆性

B不定向性

C普遍性

D低频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人类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控制的疾病有20多种类型,这说明该基因可突变形成多种等位基因,即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指mRNA上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B人工诱导产生的基因突变一定对生物生存有利

C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较高

D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基因突变是指DNA上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A错误;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人工诱导只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但方向仍是不定向的,因而不一定是有利的,B错误;

C、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C错误;

D、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白化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基因突变

B近亲结婚

C双亲都是杂合子

D致病基因成对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