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 共7340题
下面是有关果蝇的培养记录.通过本实验可说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该实验只能证明在25℃时突变率高于19℃,但不能说明果蝇在25℃时突变率最高,A错误;
B、在相同的海拔高度下,培养的温度条件不同,果蝇的突变率具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果蝇的突变率与培养温度有关,B正确;
C、通过该实验只能证明温度影响果蝇的突变率,但不能证明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果蝇的突变率,C错误;
D、在同一培养温度条件下,不同海拔高度,果蝇的突变率无显著差异,这果蝇的突变率与培养地点所处的海拔高度无关,D错误.
故选:B.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出现了多种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请回答下列一组有关癌症及其治疗的问题.
(1)通常能够引起基因改变的因素可能有______.(填写序号)
A.紫外线 B.甘油 C.肝炎病毒 D.煤焦油及其衍生物苯E、葡萄糖 F、尼古丁 G、丙酮酸 H、核辐射
(2)化疗时采用的烷化剂如二氯甲二乙胺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分子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______期.
正确答案
ACDFH
间
解析
解:(1)通常能够引起基因改变的因素可能有A紫外线(物理因素)、C肝炎病毒(生物因素)、D煤焦油及其衍生物苯(化学因素)、F尼古丁(化学因素)、H核辐射(物理因素).
(2)DNA分子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故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间期,从而阻止参与DNA分子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
故答案为:
(1)ACDFH
(2)间
长期接触X射线的人群,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题意可知长期接触到X射线的人群所生的后代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X射线作为物理诱变因素很容易诱发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而这种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是不遗传的,必须是发生在生殖细胞才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的,所以长期接触X射线的人群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
人类的局部肿瘤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在病毒、致癌物质、有害射线等影响下,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的.这种变化往往发生在(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分裂间期,因为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双链解旋,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A、C、D三个选项都处于分裂期,DNA复制结束并且染色质螺旋缩短变粗变成染色体,结构更加稳定,更不易发生基因突变,故可以排除A、C、D选项.
故选B.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同时引起了位于日本福岛县的核电站的核泄漏,引起了对东京等地的核辐射,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不包括(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核辐射属于引发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A正确;
B、核辐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能诱发癌变,B正确;
C、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生基因重组,不需要诱导因素,C错误;
D、核辐射可能会引发染色体变异,D正确.
故选:C.
去年有一批次蒙牛纯牛奶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140%.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会导致p53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的基因)失去正常功能,导致肝癌的发生.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癌细胞的出现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A正确;
B、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抑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过程,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因此p53为抑癌基因,B错误;
C、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细胞彼此之间的粘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易移动和扩散,C正确;
D、对于肝癌晚期的病人,首先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再结合放疗或化疗的方法进行有效治疗,D正确.
故选:B.
对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错误;
B、基因突变能产生等位基因并通过基因重组提高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为选择提供更多的原材料,B正确;
C、自然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由于个体数目多,因而对种群基因库的影响较大,C错误;
D、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当发生基因突变后,出现新的生物体性状往往与环境是不相适应的,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但是有的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D错误.
故选:B.
若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基因就不会发生突变.______. (判断对错)
正确答案
错误
解析
解:引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包括外因和内因,在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生物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故答案为:
错误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③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O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机体重要的______器官.
(2)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从_____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______.
(4)在作物育种中,可用60Co放出的γ涉嫌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______育种,其特点是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正确答案
解:(1)动物体的免疫器官有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因此常被称为“细胞的编程性死亡”.依据单一变量来分析:②③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IL18;①②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辐射损伤.结合变量及实验结果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少;从②③(组别)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③④组的单一变量是IL18的注射的时段不同,因此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4)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因此由“在作物育种中,可用60Co放出的γ射线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可知该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诱变育种的优点: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
答案:(1)免疫
(2)少 ②③
(3)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4)诱变(辐射) 提高变异频率,加快育种进程;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解:(1)动物体的免疫器官有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因此常被称为“细胞的编程性死亡”.依据单一变量来分析:②③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IL18;①②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辐射损伤.结合变量及实验结果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少;从②③(组别)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③④组的单一变量是IL18的注射的时段不同,因此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4)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因此由“在作物育种中,可用60Co放出的γ射线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可知该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诱变育种的优点: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
答案:(1)免疫
(2)少 ②③
(3)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4)诱变(辐射) 提高变异频率,加快育种进程;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答出两点即可)
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转变成7一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育种专家用适宜浓度的EMS溶液浸泡小麦种子,可以(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题意可知,用适宜浓度的EMS溶液浸泡小麦种子,会使基因中碱基对发生改变(基因突变中的一种),从而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
B、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改变并不影响双螺旋结构的形成,B错误;
C、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所以EMS能使DNA序列中G-C转换成A-T,C正确;
D、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嘌呤总是与嘧啶配对,所以嘌呤含量等于嘧啶,D错误.
故选:C.
空间诱变育种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环境的诱变作用,使种子或试管苗产生变异,培育新品种.空间诱变育种(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空间诱变育种能培育出带有新性状的新品种,但不能产生新物种,故A错误;
B、空间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诱变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缩短育种年限,故B正确;
C、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需进行人工筛选;若发生的是显性突变,则获得的优良性状不一定能稳定遗传,故C错误;
D、空间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转基因作物的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组,两者原理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青少年上网时间占比越来越大.电脑所散发出的辐射电波往往为人们所忽视.辐射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有( )
①细胞癌化促进作用 ②荷尔蒙不正常
③钙离子激烈流失 ④痴呆症的引发
⑤异常妊娠异常生产 ⑥高血压心脏病
⑦电磁波过敏症 ⑧自杀者的增加.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辐射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有:细胞癌化促进作用;荷尔蒙不正常;钙离子激烈流失;痴呆症的引发;异常妊娠异常生产;高血压心脏病;电磁波过敏症;自杀者的增加.综上所述,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故选:D.
下面列举了几种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其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射线是一种物理因素,其辐射作用可能会诱发基因突变,A正确;
B、杂交能导致基因重组,但不能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
C、激光是一种物理因素,可能会诱发基因突变,C正确;
D、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化学物质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化学因素,D正确.
故选:B.
稻瘟病严重影响水稻的髙产稳产.为选育抗稻疽病品种,研究人员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 易感稻瘟病的水稻种子(基因型为aabb),在太空运行18天后返回.由这批种子长成的植 株中有少数出现抗稻瘟病性状,这些抗病植株的自交后代均出现性状分离,但分离情况不 同,其中甲、乙两植株自交后代的分离情况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1)甲、乙植株出现抗稻瘟病性状最可能是______的结果.在处理过的种子长成的植株中,只有少数植株出现抗病性状,而且其自交后代的分离情况存在差异,这分别体现了 该变异类型具有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2)甲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接近于______,由此可推断甲的基因型为______.
(3)根据乙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的性状分离情况,可推知乙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______
(4)在乙植株子代的抗病个体中,其自交后代依然保持抗病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这些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正确答案
解:(1)太空育种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所以甲、乙植株出现抗稻瘟病性状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和低频性等特点.题干信息“处理过的种子长成的植株中,只有少数植株出现抗病性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自交后代的分离情况存在差异”,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2)由表中数据可知甲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79:26≈3:1,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推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3)由表中数据可知甲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136:9≈15:1,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1:1:1:1.
(4)由以上分析可知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1/16AABB、2/16AaBB、2/16AABb、4/16AaBb):A_bb(2/16Aabb、1/16AAbb):aaB_(1/16aaBB、2/16aaBb):1/16aabb=9:3:3:1,子代中抗病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5/16,其中自交后代依然保持抗病性状的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7/16(1/16AABB、2/16AaBB、2/16AABb、1/16AAbb、1/16aaBB).所以乙植株子代的抗病个体中,其自交后代依然保持抗病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为7/15,基因型有5种.
故答案:(1)基因突变 低频性 随机性 (2)3:1 Aabb或aaBb (3)AB:Ab:aB:ab=1:1:1:1 (4)7/15 5
解析
解:(1)太空育种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所以甲、乙植株出现抗稻瘟病性状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和低频性等特点.题干信息“处理过的种子长成的植株中,只有少数植株出现抗病性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自交后代的分离情况存在差异”,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2)由表中数据可知甲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79:26≈3:1,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推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3)由表中数据可知甲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136:9≈15:1,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1:1:1:1.
(4)由以上分析可知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1/16AABB、2/16AaBB、2/16AABb、4/16AaBb):A_bb(2/16Aabb、1/16AAbb):aaB_(1/16aaBB、2/16aaBb):1/16aabb=9:3:3:1,子代中抗病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5/16,其中自交后代依然保持抗病性状的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7/16(1/16AABB、2/16AaBB、2/16AABb、1/16AAbb、1/16aaBB).所以乙植株子代的抗病个体中,其自交后代依然保持抗病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为7/15,基因型有5种.
故答案:(1)基因突变 低频性 随机性 (2)3:1 Aabb或aaBb (3)AB:Ab:aB:ab=1:1:1:1 (4)7/15 5
如图中a、b、c、d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基因突变可发生在图(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图中a、d过程会发生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间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b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能发生基因突变.所以能发生基因突变的过程有a、b和d.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