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断推理
- 共224题
虚数:复数
正确答案
解析
题干逻辑关系:在复数a+bi中,a称为复数的实部,b称为复数的虚部,i称为虚数单位。当虚部等于零时,这个复数就是实数;当虚部不等于零时,这个复数称为虚数,所以复数包含虚数,二者属于包含关系中的组成关系。
A项中,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种法律,二者为包含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且两词位置相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中,麦子和水稻是两种不同的农作物,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中,祥林嫂是《祝福》中的一个人物,而《祝福》是一个著作,二者为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中,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计算机科学包含人工智能,二者为包含关系中的组成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易错点
B
注意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内源性注意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目标或意图来分配注意支配行为,是主动注意;外源性注意是指由个体外部信息引起的个体注意,是被动注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内源性注意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根据自己的目标或意图来分配注意、支配行为;主动注意。
A项中,大家回头看的原因是“轰”的一声,是被外界刺激吸引,不是主动注意,排除;
B项中,小朋友和家长喜欢魔术表演,是被魔术表演吸引,不是主动注意,排除;
C项中,人们被商品包装吸,不是主动注意,排除;
D项中,广告设计师关注售楼广告素材是因为自己特定的工作需求而产生的,属于主动注意,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易错点
A
职业认同是指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主观建构的、与职业特征联系在一起的认知和感受,常常包括职业角色的意义感和价值感、职业是否有乐趣和吸引力等。职业认同分为过程性职业认同和状态性职业认同。其中过程性职业认同是指个体从自己经历中逐渐发展出的认同自己职业角色的过程;状态性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当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程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过程性职业认同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逐渐发展出,认同自己职业角色的过程。
A项中,老张几十年如一日,“没有逐渐发展”的过程,排除;
B项中,李老师感到自豪的是自己赢得最佳教师奖,而不是为身为老师感到自豪,不是认同自己的“职业角色”,排除;
C项中,“党员”身份不是“职业角色”,排除;
D项中,“从字面意思转变为人生追求”,可见,陈医生认同自己职业角色的过程是逐渐发展的,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易错点
B
求助者有两种求助动机:执行性求助和工具性求助。前者是自己不作任何尝试或努力,只想知道答案或让他人代自己完成任务;后者是借助其他人的力量以达到自己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目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工具性求助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借助其他人的力量”,“自己解决”。
A项中,妈妈为小明报兴趣班,没有体现求助,不符合定义;
B项中,小文遇到生词会查阅电子词典,并不是借助其他人的力量,不符合定义;
C项中,小斌请老师直接给出答案,不是最终达到“自己解决”的目的,不符合定义;
D项中,小峰借助多家咨询机构提供的意见,自己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出国学习计划,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易错点
B
生态演替是指在同一地段上生物群落有规律的更替过程,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类。在过去从未有过植被,或者原来有过植被但被彻底破坏,原有植被下的土壤已不复存在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被破坏,但仍保持着土壤和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开始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发生次生演替的生物群落趋向于恢复到破坏前的形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可能导致次生演替的情形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原有植被已被破坏”,“保持着土壤和植物繁殖体”。
A项中,没有涉及到原有植被的破坏,没有生物群落更替,不符合定义;
B项中,火山喷发后,原有植被已彻底破坏,原来的土壤和植被繁殖体也被破坏,属于原生演替,排除;
C项中,森林被反复砍伐,“已”变成稀疏的草原,即“次生演替”过程已经完成,不符合“可能导致次生演替的情形”,排除;
D项中,水坝建成后沿湖植被大多枯死,但植物繁殖体仍存在,若保证一定的生存环境,植物可以恢复,属于次生演替,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易错点
C
扩大论题和缩小论题在辩论赛中很常见。在相互的辩驳中,辩手们常常故意扩大对方的论题,将对方的论题推到荒谬的地步,以利于本方的反驳和进攻;同时为了利于本方立论与防守,辩手们又常常故意缩小本方的论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扩大论题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将对方的论题推到荒谬的地步。
A项中,将“异性交往”解释成“异性过分密切交往”,属于缩小论题,排除;
B项中,第二句仅仅是对“人性本恶”的解释,不存在扩大论题,排除;
C项中,“德国人很严谨”是整体概念, “所有德国人都很严谨” 是个体概念,二者之间不存在扩大论题,排除;
D项中,“人性本善”说的是人性本源是善良的,而“没有人不是善的”强调所有人都善良,“人”是对“人性”的扩大,属于扩大论题。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易错点
C
“翻异别勘”是宋代为防止冤假错案而规定的复审制度,是指犯人如果在录问或行刑时提出申诉,案件必须重新审理。宋代的“翻异别勘”分为原审机关的“移司别勘”和“差官别推”两种形式。“移司别勘”是指由原审机关将案子交给另一个同级的司法机关复审。“差官别推”是指原审机关将案子申报到上级机关,由上级机关负责差派与原审机关不相干的另外一个机关的官员重新审理。这种情况下,往往或者是差派上级机关的官员前往原审机关主审,或者将案子移往上级机关复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翻异别勘”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包括“移司别勘”和“差官别推”,“移司别勘”强调“交给另一个同级的司法机关复审”;“差官别推”强调“申报到上级机关”后,采取“差派官员前往原审机关主审”和“移往上级机关复审”中的一种形式。
A项中,符合“交给另一个同级司法机关复审”,属于“移司别勘”;
B项中,虽然提到了“申报到上级机关”,但最终是“发回州县重审”不是“差派官员前往原审机关主审”和“移往上级机关复审”中的任何一个,故不属于“差官别推”;
C项中,符合“申报到上级机关”,且最终是“移往上级机关复审”,属于“差官别推”;
D项中,符合“申报到上级机关”,且最终“差派官员前往原审机关主审”,属于“差官别推”。
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易错点
A
顺从是指互动中的一方自愿或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按另一方的行为行事,即一方服从另一方。顺应的含义比顺从更广泛,除了有顺从的含义外,他还指互动的双方或各方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相互适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顺应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①自愿或主动调整行为;②互动各方相互适应。
A项中,王某虽调整了自己的行为,但只是王某一方的行为,不是互动双方的行为,不符合定义;
B项中,小艳经常出色地完成工作,没有体现调整行为,不符合定义;
C项中,上级工商部门虽然调整了罚款金额,但也不是自愿或主动的,不符合定义;
D项中,两公司都主动降低自己的条件,以相互适应从而实现合作,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补充:面对相似定义,要格外注意相似定义间的差异性,即要关注顺应独有的特点,即“指互动的双方或各方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相互适应”,所以优选D项。
易错点
A
仿生设计学以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形”“色”“音”“功能”“结构”等为研究对象,有选择地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这些特征原理,同时结合仿生学的研究成果,为设计提供新的思想、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其中,结构仿生设计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和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内部结构原理在设计中的应用问题,适用于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结构仿生设计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内部结构原理在设计中的应用。
A项中,设计师根据鱼鳔的作用原理发明潜艇,即根据鱼鳔的“功能”而非“内部结构”发明潜艇,不符合定义;
B项中,科学家模仿的是鱼类的声音,对应“音”而非“内部结构”,不符合定义;
C项中,军方利用的是变色龙变色隐藏的特点,对应“色”而非“内部结构”,不符合定义;
D项中,我们的祖先受筑巢的启发发明“巢居”,是“内部结构”原理在设计中的应用,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易错点
A
差别比例税率是指一种税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税率,不同纳税人按不同比例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累进税率是指随着征税对象的数额由低到高逐级累进,所适用的税率也随之逐级提高的税率。
下列各项中所提到的税率,属于差别比例税率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①一种税;②两个或两个以上税率;③不同纳税人。
A项中,“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属于两种税,不符合定义;
B项中,个人所得税是同一个人按工资薪金不同,按不同税率征税征,不符合定义;
C项中,“车辆购置税”是一种税,且包含5%和10%两个税率,并根据乘用车的不同排量征收不同比例的税,符合定义;
D项中,“成品油税费改革”是对所有人提升税率,没有不同纳税人之间的差别,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易错点
B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将社会功能划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两个层次。显功能是有助于系统的调整和适应的客观后果,这种适应和调整是系统中的参与者所期望达到或能预料、认识到的。潜功能是没有被预料也没有被认识的客观后果。
下列选项不包含对潜功能描述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①社会功能;②没有被预料也没有被认识。
A项中,“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是在电视剧播出时没有被预料和认识到的,符合定义;
B项中,房贷利率调整对张某生活的影响,并非是社会性的影响和功能,不符合定义;
C项中,“促进了我国民间建筑工艺的发展”,是在秦始皇修建长城时没有被预料和认识到的,符合定义;
D项中,“成为家乡父老教育孩子的榜样”,是在小刘努力奋斗时没有被预料和认识到的,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易错点
D
蓄积器官是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部位。毒物在蓄积器官内的浓度高于其他器官,但对蓄积器官不一定显示毒作用。这种毒作用也可以通过某种病理生理机制,由另一个器官表现出来,这种器官叫作效应器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①蓄积器官:毒物的蓄积部位;②效应器官:表现出毒作用的器官。
A项中,毒物积存在骨骼中,所以蓄积器官是骨骼,该项说法错误;
B项中,二氧化硫吸入人体,没有说明在特定的器官蓄积,直接刺激上呼吸道和气管,所以上呼吸道和气管是效应器官,该项说法错误;
C项中,表现出毒效应的是口腔和眼睛等,因此口腔和眼睛是效应器官,该项说法错误;
D项中,放射性核素沉积在网状内皮系统,所以网状内皮系统是蓄积器官,该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易错点
A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具有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它是从质的方面反映概念的,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它是从量的方面反映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是指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所具有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它的内涵越少;一个概念外延越小,它的内涵越多。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它的外延越小;一个概念内涵越少,它的外延越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组概念体现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反变关系”,即“外延越大,内涵越少,外延越小,内涵越多;内涵越多,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外延越大”。
A项中,我国最高审判机关就是最高人民法院,二者是全同关系,不符合定义。
B项中,“热水杯”相对“水杯”增加限定条件,即内涵增加,同时符合这个概念本质属性的事物量减少,即外延缩小;“大号热水杯”相对“热水杯”进一步增加限定条件,内涵进一步增加,同时符合这个概念本质属性的事物量进一步减少,体现了反变关系,符合定义。
C项中,三个概念之间内涵在减少,但外延没有增大,不符合定义。
D项中,中国人和文学家是交叉关系,无法判断两个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变化,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易错点
A
赋、比、兴指的是诗歌的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直叙,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比:类比,以彼物比此物,使此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比”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以彼物比此物”。
A项中,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排除;
B项中,是对有关事物的直接叙述,排除;
C项中,“我心匪石”是指“我的心不是石头”,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蝤蛴”喻美人之领(脖子),“瓠犀”喻美人之齿,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易错点
C
正惩罚是指当个体发出某种行为后,引发外部对其行为的某种反应,导致令该个体不愉快的后果,使个体今后发出此行为的可能性降低。负惩罚是指当个体发出某种行为后,撤销令个体愉快的后果,使个体今后发出此行为的可能性降低。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正惩罚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①导致令该个体不愉快的后果,②个体今后发出此行为的可能性降低。
A项中,禁烟标识没有涉及到惩罚,不符合定义;
B项中,“不得出去玩”属于“撤销令个体愉快的后果”,属于负惩罚,不符合定义;
C项中,“因酒驾被处罚”,导致了令该个体不愉快的后果,“再没有酒驾”说明该惩罚使个体今后发出此行为的可能性降低,符合定义;
D项中,不存在惩罚行为,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易错点
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