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共1902题
5.图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
大气中(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0.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图14为1961~ 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图;图15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图14反映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9.北京时间2014年10月28日19时40分,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多台相机对月球、地球进行多次拍摄,获取了清晰的地球、月球和地月合影图像(如图)。
照片中月球表面呈现灰白色,地球表面呈现蓝色,颜色差异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3.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直接减弱的主要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9.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图14为1961~ 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图;图15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与图14中光合有效辐射对应的是图15中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下图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 ,读图分析,7月份,四地中甲地大气上界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下图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 ,读图分析,丁纬度大气上界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5. 城市中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影响大气辐射,进而影响大气边界层结构和局地天气。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辐射特征对城市气候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读“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上海徐家汇通量观测站3种天气型向下短波辐射(a)、向上短波辐射(b)、向下长波辐射(c)、向上长波辐射(d)日变化”图,上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3种不同的天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在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中的霾或者云层等,对太阳短波辐射均表现为削弱作用,云的削弱作用比霾大,所以在晴天因为削弱作用最小,向下段波辐射最多;晴有霾时,削弱作用加强,向下短波辐射居中;而多云天,削弱作用最强,向下短波辐射最少。所以结合第一幅图,可以判断甲为晴天、乙为晴有霾、丙为多云。
知识点
6. 城市中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影响大气辐射,进而影响大气边界层结构和局地天气。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辐射特征对城市气候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读“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上海徐家汇通量观测站3种天气型向下短波辐射(a)、向上短波辐射(b)、向下长波辐射(c)、向上长波辐射(d)日变化”图,有关云和霾对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读图时注意图中纵坐标数值大小的差异。霾和云对太阳短波辐射均表现为衰减作用,云的削弱作用明显大于霾,由于云的高反射率,使到达地表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少,霾对向下的太阳短波辐射具有一定的削弱。由于到达地表的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向上放射的短波辐射也相应减少,综合的作用结果为云和霾减少了太阳净短波辐射,多云天向上长波辐射明显减少,主要是多云天地面和大气温度较低,多云天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向下的长波辐射增大,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云使地表净长波辐射明显减少。霾天气向上和向下的长波辐射小于晴天,主要是由于出现霾天气时温度低于晴天,辐射能力减弱。
知识点
10. 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6.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a、n、b是纬度且a、n,n、b都相差1°,下列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7.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a、n、b是纬度且a、n,n、b都相差1°。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9.下图是“中纬度某地剖面示意图”,此时正经受某天气系统的影响。
观测发现,该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夜晚气温较高,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9.下图为“我国某山1月和7月的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山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九)右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
2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大气较稳定的是
24.在上述时刻,大气较稳定的原因是
25.图中最有利于近地面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近地面5点和20点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出现逆温现象,大气较稳定,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大气运动的状况,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该地近地面5点和20点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出现逆温现象,大气较稳定。
易错点
抓住逆温出现后,空气对流运动受阻,大气稳定这一特点即可解答。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形成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受阻,所以大气较稳定,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大气较稳定的原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所以大气较稳定。
易错点
逆温现象出现后,近地面大气下冷上热,大气的对流运动受阻,水平气压的变化较小,大气比较稳定,本题难度不大。
正确答案
解析
图中12点和15点,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形成对流天气,利于近地面雾霾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时间段,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图中12点和15点,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形成对流天气,利于近地面雾霾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易错点
读图可知,12时、15时近地面大气下热上冷,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其他时间段近地面大气气温差别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