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算法初步
- 共2983题
如图是一个算法的流程图,若输出的结果是63,则判断框中整数的值是
正确答案
5
该程序框图的功能是计算,
,
所以,所以
。
阅读下面的流程图,输出max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a、b、c中的最大值
略
写出通过尺轨作图确定线段AB的一个5等分点的程序框图.
正确答案
解:利用我们学过的顺序结构得程序框图如下:
这个算法步骤具有一般性,对于任意自然数n,都可以按照这个算法的思想,设计出确定线段的n等分点的步骤,解决问题,通过本题学习可以巩固顺序结构的应用.
如图所示,有一城市,市区为半径为15 km的圆形区域,近郊区为距中心15—25 km范围内的环形地带,距中心25 km以外的为远郊区.市区地价每公顷100万元,近郊区地价每公顷60万元,远郊区地价为每公顷20万元,输入某一点的坐标为(x,y),求该点的地价.请设计出相应的程序框图.
正确答案
解:程序框图如图:
由该点坐标(x,y),求其与市中心的距离r=,确定是市区、近郊区还是远郊区,进而确定地价p.p=
已知算法:
S1 输入x;
S2 若x<0,执行S3,否则,执行S6;
S3 y=x+1;
S4 输出y;
S5 结束;
S6 若x=0,执行S7,否则执行S10;
S7 y=0;
S8 输出y;
S9 结束;
S10 y=x;
S11 输出y;
S12 结束.
将该算法用程序框图来描述.
正确答案
解:其程序框图如图:
这是一个输入x的值,求y值的函数的算法.
其中y=
按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63,则判断框中的整数M的值是 .
正确答案
5
由图知运算规则是对S=2S+1,故
第一次进入循环体后S=2×1+1=3,
第二次进入循环体后S=2×3+1=7,
第三次进入循环体后S=2×7+1=15,
第四次进入循环体后S=2×15+1=31,
第五次进入循环体后S=2×31+1=63,
由于A的初值为1,每进入一次循环体其值增大1,第五次进入循环体后A=5,故判断框中H的值应为5,这样就可保证循环体只能被运行五次,答案为5.
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
i=________.
正确答案
5
第一次循环:a=5,i=2;第二次循环:a=16,i=3;第三次循环a=8,i=4;第四次循环:a=4,i=5,循环终止,输出i=5.
画出计算的程序框图,并写出相应的程序.
正确答案
这应该是一个累加求和的程序,然后要引进一个循环变量,然后要用到循环结构,注意退出循环体时的条件,及应该输出的变量.
设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k的值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5
阅读算法中流程图知:
运算规则是S=S×k2故
第一次进入循环体后S=1×32=9,k=3;
第二次进入 循环体后S=9×52=225>100,k=5.
退出循环,其输出结果k=5.
故答案为:5
若下框图所给的程序运行结果为S=20,那么判断框中应填入的关于整数k的条件是 。
正确答案
(或
)
试题分析:当时,得到
.在进入循环可得
.根据题意即退出循环,所以整数k的条件是
(或
).
.执行如右图的程序框图,那么输出的值是 .
正确答案
解:第1次循环,S=-1,K=1,
第2次循环,S= ,K=2,
第3次循环,S=2,K=3,
第4次循环,S=-1,K=4,
…
框图的作用是求周期为3的数列,输出S的值,
不满足2012<2012,退出循环,循环次数是2012次,即输出的结果为,
故答案为
如图,该框图所对应的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的值为 .
正确答案
解:因为S=0,n=0
第一次循环得到:S=0,n=1
第二次循环得到:S=,n=2
第三次循环得到:S=,n=3
第四次循环得到:S=,n=4
第五次循环得到:S=,n=5
第六次循环得到:S=0,n=6
依次构成了周期为5的循环结果,因此当n=2012时,符合题意得到S=,n=2013
此时输出,
运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运算结果是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因为
第一次进入循环,运算后S=,i=1<4
第二次进入循环,运算后S=,i=2<4
第三次进入循环,运算后S=,i=3<4
第四次进入循环,运算后S=,i=4≥4跳出循环
输出S=.
根据如图所示的流程图,则输出的结果T为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第一步:第二步:
第三步:
结束循环,输出
程序框图(即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其输出结果是 .
正确答案
127
试题分析:按照循环依次得到的a值是:3,7,15,31,63,127,此时在进行判定时是“是”,跳出循环,输出a,即127.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