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共2048题
下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基因结构,但不会改变基因间的位置关系,B错误;
C、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C错误;
D、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
故选:A.
用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和诱导多倍体,起作用的时期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用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起作用的时间是有丝分裂间期;由于纺锤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因此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起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
故选:A.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基因交流,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生殖隔离,A正确;
B、DNA分子复制时碱基对的缺失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而其数目的不变,B错误;
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因素使得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错误;
D、突变是不定向的,故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不一定一致,D错误.
故选:A.
(2015秋•济宁期末)如图中图1为等位基因Aa间的转化关系图,图2为黑腹果蝇(2n=8)的单体图,图3为某动物的精原细胞形成的四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则图1、2、3分别发生何种变异(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图1中,基因都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属于基因突变;
(2)图2中,黑腹果蝇(2n=8)的单体中,缺失了一条点状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3)图3中,动物的精原细胞形成的四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表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故选:A.
如图为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某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中甲植株的一个A基因和乙植株的一个B基因分别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甲和乙的原基因型相同,都是纯合子;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且突变发生在营养器官中),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______,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如图为甲植株发生了基因突变的细胞,它的基因型为______,表现型是______,请在图1中标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3)甲、乙发生基因突变后,各自的自交子一代均不能表现突变性状,为什么?______.
(4)a基因和b基因分别控制两种优良性状.请利用已表现出突变性状的植株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通过简易的方法培育出同时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植株(用遗传图解表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图1可知,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是由于一个碱基的替换引起的.
(2)甲植株中一个A基因突变为a基因,因此其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扁茎缺刻叶;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可表示为:.
(3)由图1可知,这两个突变均为隐性突变,且均发生在甲和乙的体细胞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子代,因此甲、乙发生基因突变后,该植株及其子一代均不能表现突变性状;要使其后代表现出突变性状,可取发生基因突变部位的组织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试管苗,让其自交,其子代即可表现突变性状.
(4)已表现出突变性状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若要以它们为实验材料,培育出同时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植株,可采用杂交育种法或单倍体育种法,具体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一个碱基的替换(或碱基对改变或基因结构改变)
(2)AaBB 扁茎缺刻叶
(3)该突变均为隐性突变,且基因突变均发生在甲和乙的体细胞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子代
(4)
解析
解:(1)由图1可知,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是由于一个碱基的替换引起的.
(2)甲植株中一个A基因突变为a基因,因此其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扁茎缺刻叶;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可表示为:.
(3)由图1可知,这两个突变均为隐性突变,且均发生在甲和乙的体细胞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子代,因此甲、乙发生基因突变后,该植株及其子一代均不能表现突变性状;要使其后代表现出突变性状,可取发生基因突变部位的组织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试管苗,让其自交,其子代即可表现突变性状.
(4)已表现出突变性状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若要以它们为实验材料,培育出同时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植株,可采用杂交育种法或单倍体育种法,具体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一个碱基的替换(或碱基对改变或基因结构改变)
(2)AaBB 扁茎缺刻叶
(3)该突变均为隐性突变,且基因突变均发生在甲和乙的体细胞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子代
(4)
科学家将柴油树种苗切割后分别放入无菌的培养皿中,培养皿中的琼脂会先代替土壤,让小苗自然生长.然后让这些柴油树苗乘坐“神六”飞船进行太空旅行,返回后种植,期待它们给世界带来惊喜.由于从这种柴油种子中榨取的油的结构与石油相似,只需稍加提炼和加工就能得到柴油.要是真的能够把产量提高几倍,以后的柴油可以靠树“种”出来,它将成为一个改变世界的树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频率极低的原因是______;同时,基因突变还具有弊多利少的特点,其原因是______.
(2)为了获得高产柴油树品系,以幼苗作为实验材料的理由是______.
(3)试管苗返回地面种植,大部分植物的产油量______(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
(4)柴油树种子含有的“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与其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柴油”的合成最终受______决定.若将培育出的高产、稳产柴油树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可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实现其快速繁殖;其实,也可以尝试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来实现“柴油”的工业化生产,运用此项技术时,对柴油树的细胞培养将进行到(填编号)______(供选内容:①→脱分化→②→再分化→③→④)
正确答案
解:(1)DNA为双链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则在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频率极低;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环境条件已经高度协调,一旦发生突变就有可能破坏这种协调关系,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因此基因突变具有弊多利少的特点.
(2)细胞分裂旺盛,易发生突变,较易获得突变基因,则以幼苗作为实验材料使其基因突变获得高产柴油树品系.
(3)由于基因突变的低频性,使得试管苗返回地面种植,大部分植物的产油量基本不变.
(4)细胞分泌物的形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线粒体;“柴油”的合成最终受遗传物质(或基因) 决定.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①离体的组织、器官和细胞→脱分化→②愈伤组织→再分化→③胚状体→④完整植株,则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来实现“柴油”的工业化生产,柴油树的细胞培养将进行到②,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
故答案为:
(1)DNA为双链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环境条件已经高度协调,一旦发生突变就有可能破坏这种协调关系,对生物的生存不利
(2)细胞分裂旺盛,易发生突变,较易获得突变基因
(3)基本不变
(4)高尔基体、线粒体 遗传物质(或基因) ②
解析
解:(1)DNA为双链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则在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频率极低;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环境条件已经高度协调,一旦发生突变就有可能破坏这种协调关系,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因此基因突变具有弊多利少的特点.
(2)细胞分裂旺盛,易发生突变,较易获得突变基因,则以幼苗作为实验材料使其基因突变获得高产柴油树品系.
(3)由于基因突变的低频性,使得试管苗返回地面种植,大部分植物的产油量基本不变.
(4)细胞分泌物的形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线粒体;“柴油”的合成最终受遗传物质(或基因) 决定.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①离体的组织、器官和细胞→脱分化→②愈伤组织→再分化→③胚状体→④完整植株,则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来实现“柴油”的工业化生产,柴油树的细胞培养将进行到②,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
故答案为:
(1)DNA为双链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环境条件已经高度协调,一旦发生突变就有可能破坏这种协调关系,对生物的生存不利
(2)细胞分裂旺盛,易发生突变,较易获得突变基因
(3)基本不变
(4)高尔基体、线粒体 遗传物质(或基因) ②
有关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正确;
C、羊水检测可以筛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不能通过羊水检查确定胎儿是否患该病,C错误;
D、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以人群为调查对象,且要随机取样,D错误.
故选:B.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基因突变特点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A正确;
B、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B正确;
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正确;
D、自然情况下,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D错误.
故选:D.
睾丸是青春期以后的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科学研究发现,“雄性激素不应症”患者Y染色体上决定睾丸发育的“SRY基因”正常,但位于X染色体上的控制雄性激素受体合成的“AR基因”发生了突变.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雄性激素属于脂质,其合成与细胞中的内质网有关,A正确;
B、雄性激素受体属于蛋白质,其合成需经转录和翻译的过程,B正确;
C、“雄性激素不应症”患者是由于控制雄性激素受体合成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体内雄性激素没有受体识别,而不是雄性激素含量很低,C错误;
D、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所以和正常的“AR基因”相比,发生突变的“AR基因”碱基排列顺序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C.
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致死性较高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原因是正常基因中3个核苷酸的缺失导致了其编码的蛋白质中1个对应氨基酸的缺失.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因此基因中3个核苷酸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的改变会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其功能,B错误;
C、囊性纤维化病形成的原因是正常基因中3个核苷酸的缺失导致了其编码的蛋白质中1个对应氨基酸的缺失,这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
D、基因中碱基数目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蛋白质结构变化,如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等,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