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关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二倍体西瓜培育出的三倍体无籽西瓜属于染色体变异

B基因突变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等特性

C没有环境因素影响,生物也会自发发生基因突变

D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重组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由二倍体西瓜培育出的三倍体无籽西瓜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为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

B、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和多数有害性等特性,B正确;

C、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生物个体仍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正确;

D、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3 年春季,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非典型肺炎在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我国流行.据研究证实,与一般病毒相比,这种病毒非常容易发生变异,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就可以产生新的变种.请分析这种病毒的遗传物质可能是(  )

ADNA

BRNA

CDNA 和 RNA

D蛋白质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SARS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储存在RNA中,RNA比DNA更不稳定,所以很容易发生变异.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人类的正常血红蛋白(HbA)的β链第63位氨基酸为组氨酸(CAU),Hb-M(异常血红蛋白)的β链第63位为酪氨酸(UAU),这种变异的原因在于基因中(  )

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

BCAU变成了UAU

C缺失一个碱基对

D增添一个碱基对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分析题干可知,正常血红蛋白和异常血红蛋白只相差一个氨基酸,并且基因甲和基因乙之间只相差一对碱基.根据题中提供的密码子,可能是正常密码子GAG变为GUG,或GAA变为GUA,导致氨基酸种类改变,由此确定基因甲中转录链的碱基T被乙中的碱基A替换.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验发现山核桃外果皮的提取物中生物活性成分,它们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可能有防护动物辐射损伤的作用.实验动物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是O22-的天然消除剂)的活性可作为确定防护辐射损伤作用的效果标志之一.为探究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是否对接受过辐射的实验小鼠有防护作用,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及试剂: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小鼠若干只、生理盐水、注射器、不同浓度(15g/mL、9g/mL、3g/mL)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SOD活性测定仪器.

(1)实验原理:略.

(2)实验步骤:

①取______的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小鼠1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2只(不考虑性别的影响),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戊.

②甲、乙、丙三组每天分别注射15g/mL、9g/mL、3g/mL三种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10ml,丁、戊两组每天分别注射______

③5组小鼠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15天后,甲、乙、丙、丁4组小鼠分别用相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戊组______,作为阴性对照组.

④辐射后第5天,提取各组实验动物的血液,分别用SOD活性测定仪器测定各组实验动物血液中SOD的活性,记录各组实验数据,计算平均值.

(3)预期的实验结果与结论:

①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平均值甲>乙>丙,且明显高于丁组,与戊组接近,说明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且浓度越大效果越好.

②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平均值差不多,且明显高于丁组,与戊组接近,

说明______

③若______

说明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不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

正确答案

解:(2)①取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小鼠1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2只(不考虑性别的影响),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戊.②甲、乙、丙三组每天分别注射15g/mL、9g/mL、3g/mL三种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10ml,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除自变量外的无关变量要统一,所以要向丁、戊两组每天分别注射等量(10ml)的生理盐水.③作为空白对照,不用射线处理和不加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

(3)②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平均值差不多,且明显高于丁组,与戊组接近,说明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但与浓度无关;

③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与丁组接近,且明显低于戊组,说明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不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

故答案为:

(2)①生长发育状态相似    ②等量生理盐水     ③不作处理

(3)②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但与浓度无关

③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与丁组接近,且明显低于戊组

解析

解:(2)①取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小鼠1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2只(不考虑性别的影响),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戊.②甲、乙、丙三组每天分别注射15g/mL、9g/mL、3g/mL三种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10ml,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除自变量外的无关变量要统一,所以要向丁、戊两组每天分别注射等量(10ml)的生理盐水.③作为空白对照,不用射线处理和不加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

(3)②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平均值差不多,且明显高于丁组,与戊组接近,说明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但与浓度无关;

③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与丁组接近,且明显低于戊组,说明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不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

故答案为:

(2)①生长发育状态相似    ②等量生理盐水     ③不作处理

(3)②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但与浓度无关

③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与丁组接近,且明显低于戊组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居里夫人对核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她在研究工作中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患上了白血病.最可能的病因是放射性物质使细胞发生了(  )

A基因重组

B基因复制

C基因分离

D基因突变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BCD、由题意可知,放射性物质具有放射性,属于物理致癌因子,会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细胞癌变.因此居里夫人患上了白血病可能的病因是放射性物质使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长期接触到X射线的人群,他(她)们的后代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这一人群的生殖细胞很可能发生(  )

A基因重组

B基因分离

C基因互换

D基因突变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X射线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因此长期接触到X射线的人群,他(她)们的后代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这一人群的生殖细胞很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长期接触核辐射的人群,其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该人群生殖细胞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

A基因重组

B基因分离

C染色体数目加倍

D基因突变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核辐射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因此,长期接触核辐射的人群,他(她)们的后代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这一人群的生殖细胞很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从某种微生物种群中分离出5种单基因突变体(1、2、3、4、5),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物质G,在合成G的途径中,A、B、C、D、E都是必须的并按一定先后顺序出现的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G的具体顺序.通过向基本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这几种物质,再检测它们对各种突变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

注:“+”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类型5的基因突变使其丧失合成物质A的能力

B类型5的基因突变使其丧失合成物质B的能力

C类型2的基因突变使其丧失合成物质C的能力

D类型2的基因突变使其丧失合成物质D的能力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由突变型1中单独加入D物质和G物质可以存活,可得D→G;由突变型2中单独加入A、C、E物质可以存活,可得B→D→G;由突变4中单独加入B、C、D可以存活,可得C→B→D;由突变5中单独加入A.、B、C、D可以存活,可得A.→C→B→D;综合四组实验可得E→A→C→B→D→G.

A、类型5的基因突变,不能合成物质E,使其丧失合成物质A的能力,A正确;

B、类型5的基因突变使其丧失合成物质A的能力,B错误;

C、类型2的基因突变,不能合成物质A、C、E,使其丧失合成物质B的能力,C错误;

D、类型2的基因突变使其丧失合成物质B的能力,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乙群体).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  )

A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B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C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D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本方案可以验证变异是由胰岛素引起的,但不能证明是胰岛素引起的基因突变,A不可行;

B、本B方案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没有对照作用,无法证明,B不可行;

C、本方案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没有对照作用,无法证明,C不可行;

D、本方案的杂交可以证明变异是否为基因突变,且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可起对照作用,D可行.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玉米的紫株和绿株由6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N,n)控制,正常情况下紫

株与绿株杂交,子代均为紫株.某科学家用X射线照射紫株A后再与绿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株732株、绿株2株(绿株B).为研究绿株B出现的原因,她让绿株B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杂交,F1再严格自交得F2,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并做相关分析.

(1)假设一: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实质是______改变.如果此假设正确,则F1的基因型为______;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应为______

(2)假设二: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6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N在内的片段丢失(注: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如果此假设正确,则绿株B能产生______种配子,F1的表现型______;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株所占比例应为______

(3)上述杂交实验中玉米植株颜色的遗传遵循______规律.

(4)利用细胞学方法可以验证假设______是否正确.操作时最好选择如图中的______植株,在显微镜下对其______(有丝、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假设一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等,其实质是基因结构的改变.紫株A变异后与绿株(nn)杂交,后代有绿株出现,说明紫株A的基因型为Nn,绿株B的基因型为nn.绿株B(nn)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NN)杂交,F1的基因型为Nn;F1自交得到F2,F2中紫株(N_)所占的比例应为3/4.

(2)假设二是染色体变异,即绿株B的一条染色体缺失含有基因N的片段,因此其能产生2种配子,一种配子含有基因n,另一种配子6号染色体断裂缺失含N的片段.绿株B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NN)杂交,F1有两种基因型(比例相等):Nn和缺失一条染色体片段的紫株,均表现为紫株;F1自交得到的F2,由于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的个体死亡,所以F2中紫株所占比例应为6/7.

(3)玉米植株的颜色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因此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4)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而染色体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所以假设二可以通过细胞学的方法来验证,即在显微镜下观察绿株B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如果观察减数分裂时的细胞,可以观察联会的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如果观察有丝分裂时的细胞,应选择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因为此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然后可以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比较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

故答案:(1)基因结构的改变    Nn(2分)   3/4(2分)

(2)2(2分)    全部为紫株(2分)          6/7(1分)

(3)基因的分离定律(2分)

(4)二(2分)   绿株B(1分)

减数/有丝(1分)

联会的染色体处于配对状态,可以观察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清晰,可以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比较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1分)

解析

解:(1)假设一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等,其实质是基因结构的改变.紫株A变异后与绿株(nn)杂交,后代有绿株出现,说明紫株A的基因型为Nn,绿株B的基因型为nn.绿株B(nn)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NN)杂交,F1的基因型为Nn;F1自交得到F2,F2中紫株(N_)所占的比例应为3/4.

(2)假设二是染色体变异,即绿株B的一条染色体缺失含有基因N的片段,因此其能产生2种配子,一种配子含有基因n,另一种配子6号染色体断裂缺失含N的片段.绿株B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NN)杂交,F1有两种基因型(比例相等):Nn和缺失一条染色体片段的紫株,均表现为紫株;F1自交得到的F2,由于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的个体死亡,所以F2中紫株所占比例应为6/7.

(3)玉米植株的颜色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因此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4)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而染色体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所以假设二可以通过细胞学的方法来验证,即在显微镜下观察绿株B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如果观察减数分裂时的细胞,可以观察联会的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如果观察有丝分裂时的细胞,应选择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因为此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然后可以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比较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

故答案:(1)基因结构的改变    Nn(2分)   3/4(2分)

(2)2(2分)    全部为紫株(2分)          6/7(1分)

(3)基因的分离定律(2分)

(4)二(2分)   绿株B(1分)

减数/有丝(1分)

联会的染色体处于配对状态,可以观察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清晰,可以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比较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1分)

下一知识点 : 染色体变异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