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共2048题
分析实验回答有关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在某类动物中,毛色黑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黑色为显性(R),白色为隐性(r).如图表示两项交配方式,亲代动物A、B、P、Q均为纯合子,子代动物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其毛色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动物C与动物D的基因型______(相同/不相同),表现型存在差异,原因是______.
(2)动物C与动物R交配得到子代:
①若子代在-15℃中成长,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______.
②若子代在30℃中成长,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______.
(3)现有突变体X和Y,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X和Y都是由控制黑色的R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由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X的第三个密码子(甲硫氨酸-AUG)中第二碱基由U变为G,Y的第三个密码子(甲硫氨酸-AUG)的第二碱基前多了一个U.R基因(正常基因)中7、8、9号位置上的碱基序列(决定甲硫氨酸)为______,突变体Y中基因相应部位(7、8、9号位置)的碱基序列为______.如果与正常黑毛动物相比,突变体______(X/Y)的毛色变化可能小些,请从蛋白质水平解释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动物A、B均为纯合子,所以动物C与动物D的基因型均为Rr,但两者的表现型不同,存在差异,原因是成长环境不同,而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①动物C(Rr)与动物R(rr)交配所得子代的基因型为Rr和rr,若子代在-15℃环境中成长,则Rr表现型为黑色,rr表现型为白色,比例是1:1.
②动物C(Rr)与动物R(rr)交配所得子代的基因型为Rr和rr,若子代在30℃环境中成长,则Rr和rr均表现型为白色.
(3)X的第三个密码子(甲硫氨酸-AUG)中第二碱基由U变为G,Y的第三个密码子(甲硫氨酸-AUG)的第二碱基前多了一个U.即X的第三个密码子为AGG,Y的第三个密码子为AUU.所以R基因(正常基因)中7、8、9号位置上的碱基序列(决定甲硫氨酸)为TAC,突变体Y中基因相应部位(7、8、9号位置)的碱基序列为TCC,突变体Y中基因相应部位(7、8、9号位置)的碱基序列为TAA.如果与正常黑毛动物相比,突变体X的毛色变化可能小些,因为突变体X形成的蛋白质可能只有一个氨基酸改变,突变体Y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从第二个氨基酸后都改变了.
故答案为:
(1)相同 成长环境不同,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①黑色:白色=1:1 ②全为白色
(3)TAC TAA X 突变体X形成的蛋白质可能只有一个氨基酸改变,突变体Y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从第二个氨基酸后都改变了
解析
解:(1)动物A、B均为纯合子,所以动物C与动物D的基因型均为Rr,但两者的表现型不同,存在差异,原因是成长环境不同,而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①动物C(Rr)与动物R(rr)交配所得子代的基因型为Rr和rr,若子代在-15℃环境中成长,则Rr表现型为黑色,rr表现型为白色,比例是1:1.
②动物C(Rr)与动物R(rr)交配所得子代的基因型为Rr和rr,若子代在30℃环境中成长,则Rr和rr均表现型为白色.
(3)X的第三个密码子(甲硫氨酸-AUG)中第二碱基由U变为G,Y的第三个密码子(甲硫氨酸-AUG)的第二碱基前多了一个U.即X的第三个密码子为AGG,Y的第三个密码子为AUU.所以R基因(正常基因)中7、8、9号位置上的碱基序列(决定甲硫氨酸)为TAC,突变体Y中基因相应部位(7、8、9号位置)的碱基序列为TCC,突变体Y中基因相应部位(7、8、9号位置)的碱基序列为TAA.如果与正常黑毛动物相比,突变体X的毛色变化可能小些,因为突变体X形成的蛋白质可能只有一个氨基酸改变,突变体Y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从第二个氨基酸后都改变了.
故答案为:
(1)相同 成长环境不同,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①黑色:白色=1:1 ②全为白色
(3)TAC TAA X 突变体X形成的蛋白质可能只有一个氨基酸改变,突变体Y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从第二个氨基酸后都改变了
(2015秋•绵阳校级月考)下面列举几种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其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射线是一种物理因素,其辐射作用可能会诱发基因突变,A正确;
B、杂交能导致基因重组,但不能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
C、激光是一种物理因素,可能会诱发基因突变,C正确;
D、秋水仙素等化学物质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化学因素,D正确.
故选:B.
动态突变是指基因中的3个相邻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发生倍增而产生的变异,这类 变异会导致人类的多种疾病,且重复拷贝数越多,病情越严重.下列关于动态突变的推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A错误;
B、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B错误;
C、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而基因的数量不变,C错误
D、动态突变是指基因中的3个相邻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发生倍增而产生的变异,则其翻译产物中某个氨基酸重复出现,D正确.
故选:D.
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A基因可突变为a1或a2基因,a1或a2基因也可回复突变为A基因,A错误;
B、YY精子一定是MII后期Y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所导致,与联会无关,B正确;
C、Ti质粒的T-DNA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DNA上,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染色体变异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包括有利和不利变异,D错误.
故选:B.
突变是DNA结构的改变,这种改变可以通过复制传递给后代,且一般是不可逆的.______(判断对错)
正确答案
错
解析
解: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DNA上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可通过复制传递给后代,但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突变后的基因可能再次突变为原基因,这种突变称为回复突变.
故答案为:
错
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
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B正确;
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是隐性突变,C正确;
D、通过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D正确.
故选: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多肽链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了变化.下图是该病的病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过程表示DNA碱基序列发生的改变,这种改变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的碱基______.
(2)图中②表示______的过程.此过程首先从A与______、T与______、C与______、G与______分别配对开始.
(3)图中③所示过程称为______,完成该过程的场所是______.
(4)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为GAA或GAG,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U或CAC,天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U或GAC,缬氨酸的密码子为GUA、GUU、GUC或GUG.图中氨基酸甲是______;氨基酸乙是______.
(5)研究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可分为若干种类型.除上述发病原因外,引起基因碱基序列改变的可能原因还有:①碱基______,②碱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①表示基因突变,图中可以看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DNA碱基序列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即A-T变为T-A.
(2)图中②表示转录过程,转录过程同样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是由于RNA中只有U,没有T,因此与DNA分子复制不同的是,A只能与U配对,其它相同.
(3)图中③表示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翻译,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4)图中氨基酸甲对应的密码子为GAA,对应的氨基酸应为谷氨酸;氨基酸乙对应的密码子为GUA,对应的氨基酸应为缬氨酸.
(5)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故答案为:
(1)替换
(2)遗传信息的转录(转录) U A G C
(3)遗传信息的翻译(翻译) 核糖体(细胞质)
(4)谷氨酸 缬氨酸
(5)插入(增添) 缺失
解析
解:(1)图中①表示基因突变,图中可以看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DNA碱基序列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即A-T变为T-A.
(2)图中②表示转录过程,转录过程同样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是由于RNA中只有U,没有T,因此与DNA分子复制不同的是,A只能与U配对,其它相同.
(3)图中③表示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翻译,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4)图中氨基酸甲对应的密码子为GAA,对应的氨基酸应为谷氨酸;氨基酸乙对应的密码子为GUA,对应的氨基酸应为缬氨酸.
(5)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故答案为:
(1)替换
(2)遗传信息的转录(转录) U A G C
(3)遗传信息的翻译(翻译) 核糖体(细胞质)
(4)谷氨酸 缬氨酸
(5)插入(增添) 缺失
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M基因突变后,由于mRNA中A碱基的增加,因而参与基因复制的嘧啶核苷酸数量增加,但由于嘌呤和嘧啶配对,均为50%,突变前后此比例不会发生变化,故嘌呤核苷酸比例不变,A错误;
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B错误;
C、由于插入了3个碱基,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C正确;
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1种tRNA参与,D错误.
故选:C.
科学家通过对线粒体研究发现,线粒体的进化速度很快,线粒体上一个基因的突变速度大约是核基因的6~17倍.对该现象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与能量无关,A错误;
B、线粒体内的DNA也是双链结构,B错误;
C、线粒体中的DNA也控制生物的某些生命活动,C错误;
D、线粒体中的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易受诱变因子的影响而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D.
若某基因原为30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300对碱基对,它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来基因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相比较,差异可能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含有303对碱基的基因,突变成为含300对碱基,若最初3个相邻的碱基对丢失,则只相差一个氨基酸,其他氨基酸不变;
(2)若丢失的碱基对是从中部开始的,则长度相差一个氨基酸外,部分氨基酸也会改变;
(3)若从第一个碱基对开始丢失,则长度相差一个氨基酸外,几乎全部氨基酸都改变.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