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
- 共816题
阅读下段材料和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回答问题。(6分,每题2分)
上海目前每年消耗煤炭4200多万吨,占全市能源总量的70%左右,其煤炭消耗量和消耗密度居全国大城市之首。超大量用煤不仅影响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也给上海及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据有关部门测算,上海每年酸雨发生率为11%,江苏省为21%,杭州等浙江省主要城市高达50%。假如这些地区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为燃料,可减少90%以上的氮氧化物和98%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1)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的环境问题有(2分)____
(2)天然气的使用对上海等地区的主要意义在于(2分):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
(3)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哪些影响?(2分)
。(至少写出二个要点)
正确答案
(1) ①排放酸性气体,形成酸雨、酸雾;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城市热岛、全球变暖;②产生废渣,占用土地,淤塞河道,污染环境;③废弃物污染水源 (任答两点给分 1点1分共两分)
(2)①缓解该地区能源短缺的状况,进一步发挥经济优势 (1分)
②改善能源消费构成,改善大气环境状况(1分)
(3)①加快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③缓和中西部地区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任答两点给分 1点1分共两分)
试题分析:(1)燃煤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方面分析。(2)天然气的使用对上海的意义,主要从经济、能源和环境等方面分析。(3)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主要从促进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利于调整当地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植被的破坏,故利于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西气东输的主要影响,调用课本相关内容。
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
材料二:上图圆内部分为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专家学者提出的“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将联合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1)分析“西三角经济圈” 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在地理位置上最大的不同点。(2分)
(2)从“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产业地带空间分布特点是(4分)① ;
② 。
(3)“西三角经济圈”是西部大开发地带中产业最发达、最集中的地区,简述“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4分)
(4)我国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意义在于 (2分)
E.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基地开发和建设,使西部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基地
正确答案
(1)位于内陆地区(2分)
(2)①以城市为中心(2分);②沿交通线(河流、铁路)呈条带状分布(2分)
(3)有利因素: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资源丰富;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农业基础较好;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享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有重庆、成都、西安等大城市为依托;(任答4点得4分)。
(4)ABCD(全对2分)
试题分析:(1)地理位置应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周边位置等方面分析,注意比较分析。(2)结合图示归纳,图示产业带的分布主要受城市分布和交通线分布的影响。(3)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注意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4)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意义可借鉴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地理的常规考点,学生只要掌握地理位置、区位条件的基本分析思维,能结合图示、借鉴西部大开发的地理意义等课本知识,注意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即可。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重要商业中心,A是 ,B是 ,C是 ,D是 。
(2)D. C. E、F等商业中心城市沿一线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3)图中 (字母)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主要原因是其拥有 和 。
(4)我国东部商业中心密度 (大于或小于)西部,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大连 西安 武汉 重庆 (2)都是长江沿岸的重要港口,交通便利(3)F 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 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4)大于 东部地区多平原,耕地面积广,水热条件丰富,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交通便利
本题要有较高的读图判辨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读图识图,找准商业中心所在地及其城市名。对原因的回答要从三点入手展开:1. 交通;2. 商品生产能力;3. 服务区即腹地。从各城市地区具体情况分析这三点即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图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秘鲁是个多山国家,著名的马赫斯一西瓜斯调水工程建在安第斯山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建的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工程艰巨宏伟,开创了高山地区调水之先河。图是秘鲁东水西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8分)
(2)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黄河以南需要逐级抽水,原因是什么?(2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3分)
正确答案
1.
(2)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河”,地势较高。(2分)
(3)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每点1分,共3分)
试题分析:
第(1)题,结合材料本题应从调水区、调入区的气候差异,地质地形两方面考虑。
第(2)题,根据地势的高低分布,东线工程在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逐级提水;黄河以北,则地势南高北低,可实现水资源的自流。
第(3)题,水资源调配对调入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点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调整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结合题目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秘鲁东水西调工程并参考题目所给图文信息获取回答题目的有效信息进行两个工程的对比很快就能得到正确答案;水资源调配对调入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缓解供水紧张状况的主要措施包括开源、节流两个方面,节流是主要的分析角度,除了产业结构、技术措施外还包含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南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8月正式确定商丘市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商丘市地处河南与山东、江苏、安徽的接合部,农业优势突出,资源禀赋较好,交通区位重要,发展前景广阔,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二 中原经济区范围示意图。
(1)简述产业转移对我国该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述河南省商丘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4分)
正确答案
(1)有利影响:促进该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快了该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增加了就业机会;改变了就业的空间分布 ;促进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不利影响:加快了区域的资源消耗; 可能会加剧该区域的环境污染。(任答一点2分)
(2)地域上接近东部产业转移区;位于陇海线和京九线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有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农业基础较好; 人口众多,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地价水平低; 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每点1分,任答四点4分)
试题分析:
(1)商丘市建设为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有利于促进该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快了该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改变了就业的空间分布,促进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不利因素是经济快速发展,也加快了区域的资源消耗, 可能会加剧该区域的环境污染。
(2)商丘市作为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地域上接近东部产业转移区,便于承接产业转移。位于陇海线和京九线的交汇处,交通便利。有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农业基础较好。人口众多,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地价水平低; 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