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共1379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清)赵翼《檐曝杂记》
(1)材料一反映出清朝设置军机处的原因有哪些?(2分)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何影响?(3分)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2分)它的颁行有什么重大意义?(1分)
正确答案
(1)处理军务,便于皇帝宣召。(2分);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使政治决策封闭性的特征更为明显。(3分)。
(2)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2分) 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1分)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信息“用兵西北”“地近宫廷,便为宣召”等概括即可,再根据军机处设立的影响回答。
(2)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内容:规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其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②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③意义: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障。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点评:读懂材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不看材料,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直接凭感觉答题。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收寻“问题”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与教材结合得出答案打下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表序》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五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古希腊雅典】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请回答:
(1)说出材料一所涉及的重要机构及其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三说出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容的三大制度。(6分)
(3)根据前三则材料概括我国政体的发展趋势。(2分)
(4)古希腊的民主与我国今天的民主有什么本质不同?(4分)
正确答案
(1)军机处(2分);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或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分)
(3)由君主专制向民主政治发展(2分)
(4)古希腊的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少数人的民主。(或建立在奴隶制之上,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以外的本城邦成年男子才享有民主权利。)(2分)
我国今天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2分)
试题分析: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可知,这一机构是指清雍正时期设置的军机处,军机处设置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第(2)小问依据材料三“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知,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之一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除此之外,还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同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容。第三小问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材料一说明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材料二说明中华民国成立后实行的民主政治,材料三说明新中国成立的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的权利,据此可知,我国政体的发展趋势是由专制制度逐渐走向民主政治。第(4)小问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本质”一词,从本质上古希腊的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少数人的民主;我国今天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
点评:关于中国政治文明史,高考命题侧重于考查从其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发展历程,同时还要注意其中涉及的重要概念也是高考命题的方向之一。另外,还要从横向上中西对比把握各自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成因和影响。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吐谷浑曾是我国西北地区颇具神秘色彩的民族,对其记载史书和实物证据都所见不多……1996年在青海都兰县发掘的唐初期的吐谷浑古墓群中,出土了马、牛等700多具动物遗骸、皮靴、古藏文蒙古文木片、金饰、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粮食和大量来自中原和中西亚制造的丝绸,也是唐代丝织品一次难得的集中发现。文物的出土证明,从西宁经都兰,穿越柴达木盆地至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一段重要干线。
一一摘自《神鹰怀抱的古王陵》
(1)据材料概括,唐初期吐谷浑民族的社会生活发展的主要体现。(6分)
材料二 清朝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理藩院。它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将新疆、西藏等地区的事务也纳入其内,凡爵禄、朝贡、定界、贸易、宗教诸政令,并归管辖。前代的类似机构通常为礼部下属,而清朝的这一机构直接受皇帝领导,地位与六部等同,因而在行政上事权专一,对驻边大吏有直接指导的权力,上通下达,效率简捷。驻边大吏统领边区军民政务,其设置名目因地而异。早在入关之前,清已经颁布《蒙古律书》,行用于蒙古地区,入关后不断修订,至乾隆六年修成《蒙古律例》,乾隆末年,其内容已扩充到12卷,209条。嘉庆年间对其又进行大规模增补修订。此外清廷也针对不同边疆地区颁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如《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回疆则例》、《钦定西藏章程》等。
(2)根据材料三指出理藩院与以往类似机构的不同,(2分)概括清朝民族立法的主要特点。(2分)
正确答案
1)畜物业比较发达;与中原和中西亚有较频繁的贸易往来;和其他民族进行文化交流;是古丝绸之路的要道;文明发展程度较高。(6分,任答3点即可)
(2)理藩院职权扩大,地位提高(2分);立法特点:不断修订,因地立法(2分)。
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古代)雅典广场西边矗立着雅典历史上lO位英雄的雕像,雕像基座相当于今天的公告牌,政府的各种政令以及准备提交公民大会审议的法令都要预先在这里公示。
——《古代希腊文明的瑰宝——雅典卫城与市场》
材料二
注:图一中的未央宫是汉朝君臣朝会的地方。图二中的里城是宋朝君臣朝会的地方。
材料三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民间俗称“金銮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殿高35.05米,面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其殿顶为传统的最尊贵、等级最高的五条脊、四大坡的重檐庑殿式,均以光彩夺目的黄色琉璃瓦铺就。
——摘编自互联网资料
材料四 (英国)议会大厦共有14个大厅,600多个房间。中央大厅将议会上下两院分开,南面一半是上议院,北面的一半是下议院。上议院正面坛台上有女王宝座,每年议会开会时,女王身着御袍,头戴王冠,坐在宝座上发表施政演说……下议院议会大厅略小,共有650个座位,大厅正中通道北端是议长座位,通道两旁各有数排长条硬凳,议长右边是执政党议员座席,左边是各在野党座席……1840年,英国决定对华战争的决议就是在这儿获得通过。观看议员开会非常有趣,他们在会议中可以随意叫喊,喝彩或起哄,是一种非常自由的议会形式。开会时可以让人们入内参观旁听。
——摘编自互联网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雅典广场雕像基座的“告示牌”所折射出的政治制度的原则。(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中心位置变迁的趋势,并说明这种趋势的实质。(5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为一国之尊,中英两国元首职权不同的原因。(12分)
正确答案
(1)原则:公开;民主;开放.(4分,打出两点即可)
(2)特点:政治中心在都城的中心位置。(2分)实质:皇权独尊,皇权至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3分)
(3)英王“统而不治”;议会政治;政党政治;权利的制衡.(4分,答出两点即可)
(4)原因:英国有限制权力的传统;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资产阶级力量强大。(6分)
中国:君权至上的历史传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儒教三纲五常思想的影响.(6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特点的认识与理解。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注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益信息,然后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解答。如材料“政府的各种政令以及准备提交公民大会审议的法令都要预先在这里公示”揭示了其特点。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与政治中心变化关系的分析理解。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专制的传统,其政治中心的变化也深受这一思想意识的支配。从图一、图二及图三政治中心的变化可以看出这一点,处处体现君权至高无上、独尊和专制的特点。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掌握立法大权;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迫使政府垮台,内阁首相也可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体现的相互制约、彼此均衡。
(4)本题主要考查中英两国政体的差别。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后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统而不治。究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强大,要确立体现自己利益的政体,再加上英国向来有限制王权的传统。而中国则是专制的国家,君权向来高高在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统治的基础异常坚固,再加上传统思想的影响,致使中英两国在政体上有如此之差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可见,明代的专制主义政治是比较高明的政治,皇帝一方面使内阁“有宰相之实”,把原先宰相的权力巧妙地转移到了内阁的身上,这大大替自己分担了繁忙的政务;另一方面,皇帝又使内阁“无宰相之名”,内阁行政没有法理上的依据,本质上依然是由于皇帝制度外的信任而私授权力的秘书班子,而且官阶比较低,这样就大大防止了内阁专权的可能性。当然,这种内阁体制的作用只能是对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它仍然与官僚政治的制度结构相违背,本质上是帝国政治制度的一种畸变。
——徐晓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材料二:“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来事做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材料三: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百度网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内阁的特点。你如何理解它“本质上是帝国政治制度的一种畸变”?(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内阁的特点。(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西方确立代议制民主的主要原因(6分)列举英、美二国的史实说明其“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2分)
正确答案
(1)特点:“有宰相之实”权力很大,行使宰相职权;“无宰相之名”地位低,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4分)理解:废除丞相设内阁,使皇权缺乏制约因素,与官僚政治的制度结构相违背,容易导致决策失误。(2分)
(2)内阁掌握行政权,内阁对议会负责。(6分)
(3)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6分)
史实:英国确立的是议会主权的君主立宪制,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2分)
试题分析:(1)从材料“有宰相之实”、“无宰相之名”等可以看出,宰相权力很大,但是不是法定的机构。明代内阁制度的确立是由于明初废除了丞相,封建制度沿袭下来的官僚制度发生了巨变,政务无法及时处理而采取的措施。(2)从材料“内阁会议先就来事做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可以看出内阁掌握有行政权。(3)从材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可以看出,西方确立代议制民主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等。可列举英美民主制度说明其“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
点评:明代政治制度需要掌握的重点只有两个: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有关废除丞相的目的和内阁的职责等也需要掌握。近代西方政体均是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近代的民主政体,以代议制为核心,反映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建立资本主义政体的手段有革命的方式,也有改革的方式;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政体的相关内容也需要掌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
——《乾隆实录》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尚忆戊戌之岁,清朝方锐意变法,而廷臣之向背不同。某侍御,主于变法者也,疏论礼部尚书许应揆腹诽新政。上令(许)自陈,以为无罪,而某侍御遂为舆论所不直。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专制乎?……呜呼!
——严复《法意》
材料四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严复对什么现象发出悲叹?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理由:雍正皇帝设置了军机处;从此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2)观点:君主制度导致社会动乱、矛盾激化(或反对君主专制)。产生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儒学的新发展(或理学、心学走向极端)。
(3)现象:维新变法中改革派压制不同政见。根源:专制主义根深蒂固;国人对言论自由缺乏深刻认识。
(4)原因:推翻专制,实现民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孙中山先生是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5)特点: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图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
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正确答案
(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8分)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4分)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图片反映了清朝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太和殿和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从图片可以看出,太和殿高大雄伟,白金汉宫工整威严,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然后再结合中国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相关史实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予以解读,进一步提取出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特点,例如中国的皇权至上,英国国王的统而不治、地位尊贵以及首相的民主政治。中英比较可从中英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乾隆皇帝也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材料二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已经80多岁了,她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材料三《权利法案》: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1)材料一、二反映了中、英两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材料二中女王说“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请举例说明。(8分)
(2)分析材料一、二、三,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何本质不同?从当时的世界潮流的角度分析中国的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8分)
(3)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如何? (4分)
正确答案
(1)特点:中:皇权高度集中;英:国王没有实权、统而不治。(4分)
举例:女王是国家的象征,可以代表国家宣战,任命首相等。(列举两点即可,4分)
(2)中国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国家;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4分)
影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4分)
(3)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4分)
试题分析:(1)分析材料一,康熙和乾隆都强调了国家事务必须由皇帝一人决断,这体现了皇权高度集中的专制特点。材料二中“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说明英国女王没有实权。第二小问可联系教材所学回答,如代表国家宣战、任命首相等。(2)解答此题时要参照第(1)题,由中国的皇帝专断可知中国是封建专制体制,由英王的无权可知它是民主制度。分析第二小问,首先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当时的世界潮流,当时的世界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的封建专制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3)解答此题要宏观分析三段材料,材料一阐述了中国的专制,材料二、三阐述了英国的民主,所以趋势应该是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
点评:此题以清朝封建专制制度和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核心,综合考查了学生对两国政治制度不同特点的掌握和理解,由此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认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概况能力。
(24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五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6分)
(2)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 (6分)
(3)根据材料五,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2分)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3分)体现了什么原则?(3分)
(4)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4分)
正确答案
(1)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的核心是“刑罚”;(3分)
要适时调整刑罚的轻重程度以维护君主权威,保障君主专制统治。(3分)
(2)不同:立法权应归人民大众;主权在民;法律至高无上。(6分)
(3)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或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2分)
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 (答临时大总统亦给分);司法权属于法院。(3分)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或分权制衡的原则)。(3分)
(4)成就:1949年,颁布《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2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
试题分析:(1)考查的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注意法律与君主专制的关系,法律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2)依据材料可直接分析其不同的法制观念在于主权的归属,可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加以说明(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学习的美国的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法治成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个方面是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另一个是1954年宪法。
点评:古代历朝都是重视法律在维护统治中的作用,但是古代的法律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体现的是主权在君;近代中国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颁布了临时约法,学习美国的体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但是最终并未成功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民主与法治建设,建国初期通过了《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是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巨大的成就。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