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 “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  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材料三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2)完美:不流血、妥协。 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3)实行议会制;立法与行政统一;议员没有特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军机处设置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秦朝。三省六部制。

(2)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置殿阁大学士。

(3)清朝。主要职能: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意旨拟写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

(4)皇权不断强化。(或相权逐渐削弱,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古代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制度创新不仅体现在中央行政制度,还体现在地方行政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等各方面的创新。

问题:

(1)仿照样式,完成古代中国“中央行政制度(举措)”创新的历史沿革具体内容。

(2)进一步补充完成古代中国在以下历史时期,作为中央集权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其他领域的制度创新史实。

(3)根据以上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创新视角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影响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内外朝(制度)②内阁制度③军机处。

(2)④行省制度⑤刺史制度。

(3)一方面,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规避了早期政治制度中贵族分封导致国家分裂的弊端,对促进大一统王朝形成和巩固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央集权制度自身历经千年的制度创新和不断完善,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演变的重要环节,也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古代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等;当然,随着专制集权体制的不断强化,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如政权的腐败、思想的专制、文化的催残以及经济发展的束缚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东西方不同的制度下,国家大事的通过与否决、决策机构与程度各国不尽相同,反映了东西方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①中国隋朝时对高丽用兵: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②公元前420年的雅典: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③1840年,英国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④1914年,德国对英法宣战。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⑤1941年,美国对日宣战,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丘吉尔的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并指出英国政体有别于美国政体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皇帝。理由:皇权至高无上,掌握国家一切军政权。

②公民大会。理由: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包括战争在内的一切国家大事。

③议会。理由:议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力中枢,掌握实权。

④皇帝。理由: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元首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权。

⑤国会。理由:按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拥有宣战权。

(2)特征:总统掌握国家行政权,但受到国会的制约;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表现:英国首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有权解散议会。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者。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引自《朱子语类》

材料二 据元史记载,元代开始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行省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和调动军队,并要定期觐见皇帝及述职。

材料三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材料四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摘自《皇明大政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当时中央还采取了哪些监督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永乐帝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四段材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包括了皇帝和三省长官的意见。

(2)一是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二是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3)朱元璋废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明确宣布成为定制,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但也导致丛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明永乐帝设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由官位较低的官员担任。

(4)主要特点是:权利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其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二是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材料二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于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材料四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1)问题:丞相位高权重。根本原因:丞相制度已经成为皇权专制加强的阻碍。

(2)明朝废除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朝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反映的本质问题: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发展到了高峰。

(3)同意。影响: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采用高压独裁手段维护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所说的“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的历史依据。对此你有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雅典公民大会“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清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明清之际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稳定,提高决策效率;但皇权的极度膨胀,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2)梭伦执政时,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克里斯提尼执政时,在每年举行的公民大会上,实行“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五百人议事会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以十个部落为单元选举产生;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向参加公民大会的公职人员发放工资,为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特意发放“观剧津贴”;在公民大会上,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行使表决权,可以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如立法、行政)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1)材料一中的“上”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二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秦始皇。郡县制。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材料二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请回答:

(1)上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

(2)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宦官)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者、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回答军机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措施:废丞相,分散相权。理由:“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2)机构:内阁。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惟恐不符帝意。

(3)变化: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根本原因:皇权专制。

(4)军机处的没置,进一步加强了专制制度。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