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简图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发刊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机构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结合材料二,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社会明代以后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变化:废丞相,设内阁。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政治设想: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

(3)观点:将社会革命融合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之中;以三民主义为武器,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争取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不同:孙中山致力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康有为试图以维新改良的方式改变传统专制政体。

(4)从专制主义向民主政治转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要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佐理赞化,以安生民”。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明朝:废丞相后,皇帝无法处理所有的政务。英国:资产阶级不满国王把持行政权;汉诺威王朝国王不谙英国事务,为内阁摆脱国王的控制提供了有利时机。

(2)明朝:不是法定一级的中央行政机构(或皇帝的顾问机构);对皇帝负责。英国: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

(3)明朝: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落后于西方。英国:使君主立宪制更加完善;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  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机构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治设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材料二,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变化:废丞相,设内阁;内阁地位日渐上升。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设想: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3)观点:将社会革命融合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之中;以三民主义为武器,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争取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不同之处:孙中山致力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康有为试图以维新改良的方式改变传统专制政体,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仁字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深远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有人说:“……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3)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说明“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影响:形成了极端君主专制统治,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2)不同意。理由: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美国共和政体为范本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这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实现了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仁宗)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征)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科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

——摘自《明史》卷8

材料二 内阁之职,同于古相者,以其主票拟也。(票拟即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

——《明会要》卷29

材料三 在建制上,丞相历来均有定员,而明代阁臣却始终没有定员,其人数可多可少;丞相或宰相均为历代王朝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中央六部为其法定的下属。而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内阁首辅也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六部不是它的法定下属;历代丞相、宰相均拥有法定的权力,“综理政务,统率百僚”,对皇帝也有制衡的权力,而明代阁臣,包括首辅在内,只备顾问,而票拟所提意见能否实行,还需取决于批红。

——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仁宗为何让大学士杨士奇超越户部、工部之权,直接草拟诏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说内阁之职同于古相的理由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概括材料三中内阁与丞相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明代内阁拥有了丞相之权,也有人认为内阁并无丞相之权,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遇事紧急或灾荒之时救济紧迫;从明废丞相,成祖时开始设内阁,大学士参与草拟诏书。

(2)票拟权使得内阁拥有直接参与决策的权力。

(3)丞相有固定人数,内阁没有;丞相是法定最高行政长官,内阁不是;丞相具有统领百官之法定权力,内阁没有。

(4)①拥有内阁直接参与最高决策;所做决策超越六部;因接近皇权而使其地位与过去的丞相相似;

②没有内阁参与决策但只是顾问;内阁不是法定最高行政长官,不能统领百官;内阁并没有法定的凌驾于百官之上的地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殿,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

——《明史》

材料二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 

——叶凤毛《内阁小识》

材料三 “光荣革命”以后,国王经常召集重要大臣一起开会,以征求他们对一些政治问题的意见。当时,因为这种会议在一个小房间(cabinet)中举行,所以人们就称这个会议为内阁会议,意思是在小的密室中举行的会议,小集团成员即内阁成员。不过,在1714年以前,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的组织,它只是少数主要大臣参加的会议。后来,到了汉诺威王朝时期,国王中很多人不懂英语,往往不参加内阁会议,而且,1714年以后,国王也没否决过内阁的决议。于是有的重要大臣就出来主持内阁会议,并把内阁的意见集中起来向国王汇报,这样,他的位置就日益突出,慢慢成为后来人们所称的首相。内阁制就这样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 

——《世界史资料丛刊》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明朝内阁的特点是什么?(提示:从材料一末句“备顾而已”,材料二“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句可得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则材料反映了中英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对两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不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点:明朝内阁只备顾问而无真正的决策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特点:英国的内阁权力逐渐增大形成定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物。

(3)趋势: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英国:由专制走向政治民主。影响:中国:中国的政治体制虽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英国:英国的政治体制有利于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人类社会的历史逐渐汇合成为一部统一的历史。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从来都不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人类的各个社会,一方面在进行着“自我运动”,另一方面又在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给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很高的评价,认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他们创立的“民主共和国和普选制同农奴制比较起来是一种巨大的进步”。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阶段。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袁立 《马克思恩格斯派生性社会发展观研究》

材料三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由于人类各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所以人类文明的发展事实上总是首先由少数或个别社会率先创造了新文明,而后才又通过这种新文明的广泛传播而使多数或绝大多数社会逐步地上升到了这种新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世纪以后,中国、印度等东方世界都接受资产阶级新文明对本国社会组织的改造和影响,……促进这些东方古国的缓慢进步。

——袁立 《马克思恩格斯派生性社会发展观研究》

材料四 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二战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大社会,这是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必要前提。凡自外于国际社会而闭关自守的国家便会落后;战争又使世界多样化的趋势和统一性趋势相伴随而发展。随着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逐渐打破了地区、国家的界限,在历史进程中把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更加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整体。历史真正形成为世界历史。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公元前8—公元前4世纪,欧洲社会在政治领域里“自我运动”过程中诞生的文明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以英国(议会)为例,举出资产阶级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并指出“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是怎样“促进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文明的扩张途径。并指出19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文明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是怎样影响着中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样性是二战后世界发展的又一特征。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建立了哪些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

(2)英国创立了代议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度、议会政党制等民主政体形式。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成为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

(3)殖民侵略、经 济扩张和人员流动交往的增多。政治:中国开始学习和传播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开始进行维新改革和建立共和国的尝试。经济:自然经济结构解体;出现机器生产(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政治民主化是普世价值,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当然,抽签也要依据职位轻重而略有区别。执政官这类最高官职尚须各选区按比例提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然后再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但候选资格已尽量放宽,无任何财产、等级、资历的限制。其他各级官职和五百人会议成员则在各选区从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签产生。                                            

——摘自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明史》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这一惯例进一步完善了责任内阁制。

——《世界史资料》

材料四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至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五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的特点,并指出其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材料四和材料五,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点:抽签选举;依据职位轻重而有区别;间接与直接相结合;面向成年男性公民。局限:忽视了参政者的能力与品德,易造成权力的滥用;是成年男性公民的特权。

(2)特点:明朝内阁只备顾问而没有决策权。实质:君主专制制度。

(3)特点:英国内阁拥有行政大权,权力相互制衡。实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变化: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根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5)认识:实现民主,要有公平、合理的选举方式和广泛的选举权;民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民主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近代的英国两院议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议会制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及法国三级会议,乃至古代希腊民主传统有着历史渊源。

——摘自《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1)据材料1指出雅典民主传统遗赠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为后世创造了哪些民主运作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3: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

(3)材料3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途径:通过思想家的著作流传。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

(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

(3)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德国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使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4)国情决定民主政治模式;民主政治需要不断完善;民主政治的建设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阅读材料:

材料一 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这个建筑的基础上则形成了一个十分高大的挡土墙,它支撑着一个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迪耶萨·迪奇·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回答:

(1)雅典露天剧场是当时社会繁荣的重要见证。当时的政府采取了哪些与此相关的措施?目的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历史上,故宫基本格局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建筑高大森严,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内廷建筑则庭院错落,自成体系,富于情趣。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回答:

(2)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它或许是英国通过建筑和特定样式来代表它自身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两排绿皮椅,坐度间距为两个半剑身……温斯顿·丘吉尔说道:“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物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丘吉尔概括了议会下院最为重要的两大特征:“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是穿过发言席的行为则需要慎重的考虑……其次,它的会议厅不用大到同时容纳所有的议员……否则十分之九的讨论将在拥挤而迫切的氛围中进行。”

——(美)迪耶·萨迪奇·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回答: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的知识概括英国现代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美国国会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政治领袖患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在美国历史上弹劾大多针对联邦法官,针对总统的只有3次。……虽然对总统的弹劾只有3次,而且除尼克松辞职外,无一人被罢免,但国会上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任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大国崛起——美国》

回答: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约束总统的权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建于1958年,整体风格庄严雄伟,壮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它由中央部分的万人大礼堂、北部宴会厅和南部人大办公楼三部分组成。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的主体建筑,平面呈扇形,所有的座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一层座位为代表席,每个座位有电子表决器和12种语言的译意风。主席台600平方米,设座300个,有声、光、电设备。礼堂顶部有500盏满天星灯和一个巨大的红五角星,放出70道光芒,周围以葵花环和三层水波形暗灯槽,一层大于一层。

回答: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和地位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措施:政府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目的:鼓励公民观赏戏剧,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2)特点:①皇权专制、等级森严;②中央集权。

(3)特点:①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②君主立宪,国王“统而不治”; ③议会掌权,实行责任内阁制,政党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控制国家政权。

(4)①国会掌握立法权,对于总统否决的国会通过的法律,可以以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的表决;②众议院有权对总统提出弹劾,交由参议员审判;③司法独立,联邦法院有权审查或立法的行为,若认为总统或国会的某些法律、条约和政策“违宪”,可宣布其无效。

(5)原则:民主集中制。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