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创新是一种文化品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新社东京(2009年)12月11日电:“日本十一日在京都著名古刹清水寺公布惯例的‘今年的汉字’评选结果,‘新’字当选”。20世纪的世界进程中出现了许多冠以“新”概念的历史元素,如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俄国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世纪末的一次改革使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材料二 1945年7月,领导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丘吉尔在大选中败给了工党领袖艾德礼,丘吉尔觉得自己永远不能原谅英国的选民。艾德礼所以成功是因为其承诺迎合了选民。仔细观察下图。

材料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新时期的工业政策有何相似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工党领袖艾德礼在竞选中战胜声名显赫的丘吉尔说明了什么?依据英国制度运作程序,要想成为首相,需具备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英国“全新的政体”和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有人说,美国的政治体制比英国的政治体制进步,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相似点:以市场为导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2)说明:国家政策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制定政策要关注民众的迫切要求;个人的地位不能依靠昔日的辉煌等等。条件:政党领袖——所在政党在议会选举中占过半数的优势席位(不过半数优势就得联合其他党派),即下院多数党领袖——国王任命。

(3)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美国:民主共和制政体。

    同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革命不彻底,君主世袭;而美国的共和政体是一种全新制度,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更为明显,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更为深远等。

   不同意。两者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都与本国的国情相适应,没有优劣之分,况且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美国)解说词

材料二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乾隆皇帝也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

——摘自《东华录》(清)

材料三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及其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在18世纪时,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各有什么明显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总统制共和政体。特点: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相互制衡。

(2)中国清朝皇帝是独断专权,皇权空前强化,建立了军机处,政治体制是君主专制;而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国王权力受到法律制约,最终统而不治,形成了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以及政党制度,发展方向完全不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结合1840—1919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说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实现转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明史观角度看,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请分别结合古代雅典、近代英国的政治文明实例,分析其主要特征并从文明发展进程的角度谈谈你对两者利与弊的基本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经济:伴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逐渐瓦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政治: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①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公民可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权力机构相互制衡(或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利与弊:有利于维护公民的集体意志和利益、文化的创造和城邦经济的繁荣,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和城邦体制(小国寡民),最终不利于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在国与国竞争中保持强盛。②近代英国代议制度的特征:君主立宪制,君主制、贵族制、议会民主与党派政治相结合,以内阁制为核心。利与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利益、维护政治角逐的有序和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但终究不能完全体现全民各种权利和社会公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下列是一组有关政治建筑的材料。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人在城市附近修建了许多露天剧场,目前遗迹尚存的就有酒神剧场和埃庇道鲁斯剧场等。雅典露天剧场依山修建,一层层看台一般可以坐一万多名观众,多的可以坐四万多名观众,底层看台前面铺成的一大块平面是演员的表演地。表演场砖的后面有供演员化装和贮藏道具等什物用的房屋。雅典人造的这种露天剧场充分利用了声学和光学原理、场地虽大,可是坐在剧场不同地方的观众都能清楚地看到和听到演员的表演。

(1)当时雅典公民到剧场看戏时,为什么国家还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呢?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有何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历史上,故宫基本格局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建筑高大森严,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内廷建筑则庭院错落,自成体系,富于情趣。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从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该制度受到了怎样的冲击和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议会大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它不仅外表雄伟壮观,内部装饰华丽,而且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也能充分地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据说英国国会开会时,国王应坐在上议院的国王宝座上……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考虑。”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首脑怀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这是一项很严重的行为,需要多数众议院议员提出弹劾,2/3参议院议员同意后才能加以定罪并予罢免。在美国历史上虽然只有三位总统面临过弹劾,而且除尼克松辞职外,无一人被罢免,但国会山上的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位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里斯”之剑。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让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保证公民积极参政;公民主权(或人民主权,主权在民主)直接民主;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等。

(2)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等级森严;19世纪末维新派倡导变法,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20世纪初期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实行君主立宪,议会掌权,国王统而不治;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对议会负责。以代议制为分权政治。

(4)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权力相对独立,总统不对国会负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99年的春天,雅典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被控渎神和蛊惑青年,被501名雅典公民组成的民主陪审法庭表决有罪。苏氏在随后的申辩中只勉强提出“三十命那”(命那是货币单位)的处罚,终以360票对140票被判死刑。在狱中,苏格拉底拒绝了友人克力同逃亡他邦的劝说,饮鸩而亡。雅典这只惊世骇俗的“牛虻”终于永远停止了飞舞和对雅典民主制的不断“骚扰”。

——刘翀《雅典的民主与苏格拉底之死——雅典直接民主下多数人暴政的成因》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而后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美国革命的首创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而后又通过革命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了政治民主化。

——摘自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依据材料一,如何理解“雅典直接民主下多数人暴政”这一说法。从中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美两国在推动本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分析近代中国模仿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概括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创新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理解:雅典民主是原始的直接民主,不同素养的公民都直接参与政权,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奉行绝对的多数统治,缺乏对多数权力的控制;强调多数人的意志,忽视对个体权利的保护。教训:提高参政人员的素质,培养其决策的科学性;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公众利益的同时,要保护个体的基本权利。

(2)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先通过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再通过颁布法案或宪法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都经过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都通过两党政治推动政治民主化。

(3)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专制主义传统深厚;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和完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创新之处: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普遍推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下表是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请回答:

(1)上述三组结论,哪一组有明显错误?试阐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余的两组结论,哪一组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哪一组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请分别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夜”,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当时中国未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丙组;明清之际批判理学的新思想,虽然具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但本质上还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2)甲组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都是中枢机构,无决策权,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乙组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图片材料只能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出现。

(3)①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的整体发展阶段;②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日益腐朽;③思想:理学和心学占据正统,批判理学的新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④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打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历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材料二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材料四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待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丞相位高权重。根本原因:丞相制度已经成为皇权专制加强的阻碍。

(2)明朝废除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朝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反映的本质问题: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发展到了高峰。

(3)同意。影响: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采用高压独裁手段维护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

(2)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缺乏人才。

(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4)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等。(如答出思想文化的相关内容,言之成理亦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近代的英国两院议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议会制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及法国三级会议,乃至古代希腊民主传统有着历史渊源。

——摘自《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越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遗赠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为后世创造了哪些民主动作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现代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途径:通过思想家的著作流传。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

(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9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

(3)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德国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使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4)国情决定民主政治模式;民主政治需要不断完善;民主政治的建设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88年,迫于王权膨胀和天主教在英国复活的现实危险性,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向荷兰的执政威廉亲王发出邀请,请他到英国来接管王位……威廉接受邀请后率大军在英国登陆……根据议会条件,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随后和妻子(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一同登上了英国王位。                  

——《英国: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1768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发明机器纺纱机,次年获得专利……采用水力驱动,又叫水力纺纱机……1771年阿克莱特与人合作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特建立了近代的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拾,相继在德比郡、兰开夏郡、诺丁汉郡、苏格兰开设纱厂和织布厂。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当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

——《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

材料四  在远东的印度,从1793年起,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一步步地受到侵蚀……到1813年时,英国政府彻底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自由贸易”原则在未来的帝国中心——印度洋大陆初步确立起来。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民主是由哪些制度来保障的?

                                                                                                                                                                

(2)根据材料二,从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指出阿克莱特的历史贡献。

                                                                                                                                                                

(3)材料三说阿克莱特是经济史上“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你认为与他同时代的人中,谁可与他并列乃至超过他?理由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外贸易原则(制度)的重大变化,并指出变化的原因。

                                                                                                                                                                 

(5)从面积不大的岛国到世界头号强国,英国的发展之路给人类留下的最重要经验是什么?依据上述四则材料,从制度层面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1)君主立宪制、议会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等。

(2)发明水力纺纱机;首创工厂制。

(3)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将人类带人“蒸汽时代”。

(4)变化:从宣扬和实施垄断贸易原则(制度)转变为宣扬和实施自由贸易原则(制度)。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其他国家无法与之“自由”竞争。

(5)创新,尤其是制度创新,是国家崛起的关键。英国通过君主立宪制、工厂制和自由贸易等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而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