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共1379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要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赞化,以安生民”。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国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明朝:废丞相后,皇帝无法处理所有的政务。英国:资产阶级不满国王把持行政权;汉诺威王朝国王不谙英国事务,为内阁摆脱国王的控制提供了有利时机。
(2)不同:明朝:不是法定的一级中央行政机构(或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对皇帝负责。英国: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
(3)影响:明朝: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落后于西方。英国:使君主立完制更加完善;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当然,抽签也要依据职位轻重而略有区别。执政官这类最高官职尚须各选区按比例提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然后再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但候选资格已尽量放宽,无任何财产、等级、资历的限制。其他各级官职和五百人会议成员则在各选区从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签产生。
——摘自人教版高中新课标教科书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明史》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这一惯例进一步完善了责任内阁制。
——《世界史资料》
材料四 “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6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犯下列各条之一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有卖国行为经法庭判决者。2.经法庭判决有罪剥夺公权期限未满着。……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摘自《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年)
材料五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六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的特点,并指出其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出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说出英国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分析抗日根据地参议员的组成有何特点?中共在抗日根据地推行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比材料五和材料六,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大代人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点:抽签选举;依据职位轻重有区别;间接与直接相结合;面向一切公民。局限: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易造成权力的滥用。
(2)特点:明朝内阁只备顾问而没有决策权。实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特点:英国内阁拥有行政大权,权力相互制衡。实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民主性、广泛性;农民积极参与。积极影响:推动了抗日根据地民主化进程,调动了边区社会各界,尤其是农民的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5)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背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6)实现民主,要有公平、合理的选举方式和广泛的选举权;民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民主有阶级性。
民主化的进程是反对专制、争取人和公民权利的斗争历程,是广大人民从臣民转变为公民的社会解放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 (公民)大会通过了某项议案,那么这一议案就成为所有公民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律。……其中的一些重要法律要委托大会秘书刻碑存证。碑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议决”,或仅仅是“人民议决”……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
(1)材料中划线部分的内容体现了怎样的思想?依据苏格拉底案,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材料二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历程
《权利法案》 波尔波尔首相 议会通过改革法案
(1689年) (1721-1742) (1832年)
(2)请写出上述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在英国政治制度变革中的作用。并据此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3)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
正确答案
(1 )思想:人民权力的至高无上。缺乏制约的民主可能产生多数暴政。
(2 )作用:《权利法案》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标志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从此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1832 年议会改革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特点:通过和平的、渐进的制度变革,民主的范围逐渐扩大。
(3 )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明、清两朝分别设立上述机构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两幅图片,概括这两个机构的特点,说明其设立反映的本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明朝初年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忙,设内阁以备顾问;清朝建立后,重要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皇权受到很大限制,雍正时期设军机处以强化皇权。
(2)两个机构的办公场所比较简单,不是法定的国家行政机构和决策机构,反映出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某班历史课围绕“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方法:问题讨论
(1)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整理了有关“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特点”的内容。请补齐空缺部分。
①皇帝独尊,如:皇帝自称“朕”。
②____如:____。
③____如:____。
(3)综合上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皇帝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方式与作用: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其相互牵制。
(2)皇位世袭;预立太子。皇权至上;皇帝总揽军国大权。
(3)皇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发展;皇帝是专制的象征,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不利于社会发展。
秦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秦朝中央设置三公九卿,三公各自的职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武帝时期为了限制相权在制度方面有所创新,指的是什么?清朝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其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两个矛盾,分别是什么?元与明两个朝代在解决这两个矛盾方面分别有什么重大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
(2)中外朝制度(内朝、外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
(3)两个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措施: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基础;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高度集中了皇权。
康乾盛世
材料一 国朝仍前明之制,以内阁为政府,大学士为宰执……
——叶凤毛《内阁小记?自序》
材料二 国初设内三院外,其军国政事,皆交议政诸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宪庙(指雍正帝)设立军机大臣,择阁臣及六部卿贰熟谙政体者.兼摄其事。
——《啸亭杂录?军机大臣》
材料三 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谕:“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充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召对,承皆遵办,而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并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朕向来办事祗(恭敬)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衔,著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请。
一一《枢桓记略》卷一
材料四 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奏议。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翰林院撰拟。是时南书房为最亲切之地。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薝曝杂记》卷一
问题:
(1)雍正朝以前,清朝有哪三个重要的中央政治机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销和“军机处”设置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主要机构有:内阁、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
(2)议政王大臣皆为满族王公贵族,“不谙世务”,办事能力低下;军机处的设置使议政王大臣会议无政可议,成为空衔;更为重要的是皇权受到由“世胄世爵”组成的议政王大臣的限制。军机处的设置最初是为了西北战事,后设定为国家中枢机构。它体现了皇权的空前加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草拟诏令,不经内阁“廷寄” 各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四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丞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3)没有。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职权范围并不明朗,内阁首辅并非合法宰相,权限取决于皇帝;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传达皇帝谕旨,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具有实质意义。(4)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取消;皇权不断强化。
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该法深受英、美代议制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新的政治制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民国实行的政治体制仿效的实际上是哪个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其具体含义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英、美、法、德等欧美国家中,实行责任内阁制的又是哪个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的制度差异说明的最基本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美国。
(2)具体含义: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3)英国。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新中国的政治制度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只要符合本国国情就是好的,不存在一种制度走遍天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乾隆皇帝也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
材料2: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材料3: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美国)解说词
材料4: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召开情况表
材料5: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1和材料2指出18世纪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明显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宪政体制及其突出特点。美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最适合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4和材料5概括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据此指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对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当时的中国皇权空前强化,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国王权力受到法律制约,最终统而不治,形成了议会制、责任内阁制和政党制度,两国的发展方向完全不同。
(2)总统制共和制政体。特点: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制衡。召开了制宪会议,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实现了分权与制衡;确立了联邦制;逐步形成了两党制;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总统制共和制,保障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3)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各种专门法规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逐步建成。趋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制化;依法治国。
(4)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各国之间可以相互借鉴文明成果;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