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

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材料三: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洪武十五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明太祖……罝锦衣卫指挥使,下属南北两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辑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述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北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

——以上材料均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魂丧不敢动。

——《明史·刑法志》

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汉、宋、明三朝官制的相同之处。材料二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朝的制度同汉、宋两朝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四中,明朝前后期的统治有何异同?反映了什么时代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宋、明三朝监察制度的共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共同点:设置严密的监察制度,加强对官吏的监督。特点:分散地方官吏的职权。

(2)增设了特务机构。

(3)同:特务统治。异:前期特务机构控制在皇帝手中,后期成为宦官专权的工具;前期监督官吏,防止其图谋不轨,后者镇压人民,形成社会恐怖。特点: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4)有利于整顿吏治,防止官吏腐败;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形成,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者。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引自《朱子语类》

材料二 据元史记载,元代开始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行省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和调动军队,并要定期觐见皇帝及述职。

材料三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材料四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摘自《皇明大政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当时中央还采取了哪些监督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永乐帝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四段材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包括了皇帝和三省长官的意见。

(2)一是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二是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3)朱元璋废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明确宣布成为定制,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但也导致丛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明永乐帝设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由官位较低的官员担任。

(4)主要特点是:权利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其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二是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类语》

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2)材料二中明太祖对秦朝短暂而亡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罢相”的原因及其实质。

                                                                                                                                                                 

正确答案

(1 )包含的意见:皇帝和三省大臣的意见。特点: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2)不正确。原因:秦朝亡于暴政,而非建立丞相制度。原因:吸取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的教训。实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材料二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于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材料四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1)问题:丞相位高权重。根本原因:丞相制度已经成为皇权专制加强的阻碍。

(2)明朝废除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朝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反映的本质问题: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发展到了高峰。

(3)同意。影响: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采用高压独裁手段维护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所说的“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的历史依据。对此你有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雅典公民大会“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清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明清之际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稳定,提高决策效率;但皇权的极度膨胀,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2)梭伦执政时,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克里斯提尼执政时,在每年举行的公民大会上,实行“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五百人议事会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以十个部落为单元选举产生;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向参加公民大会的公职人员发放工资,为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特意发放“观剧津贴”;在公民大会上,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行使表决权,可以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如立法、行政)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简图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发刊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机构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结合材料二,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社会明代以后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变化:废丞相,设内阁。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政治设想: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

(3)观点:将社会革命融合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之中;以三民主义为武器,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争取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不同:孙中山致力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康有为试图以维新改良的方式改变传统专制政体。

(4)从专制主义向民主政治转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三省长官都是丞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上争执不下,影响行政效率。

(2)不正确。秦朝设置丞相等三公官职,建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较为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秦亡于暴政,而非中央集权制度。汉唐宋的丞相制度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实质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宦官)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者、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回答军机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措施:废丞相,分散相权。理由:“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2)机构:内阁。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惟恐不符帝意。

(3)变化: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根本原因:皇权专制。

(4)军机处的没置,进一步加强了专制制度。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么理解材料三中黄宗羲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3)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仁字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深远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有人说:“……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3)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说明“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影响:形成了极端君主专制统治,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2)不同意。理由: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美国共和政体为范本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这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实现了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