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负性
- 共428题
下列对电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电负性的标准:电负性是以氟为4.0、锂为1.0作为标准的相对值,电负性是人为规定的一个相对数值,不是绝对标准,故A正确;
B.根据电负性的含义,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故B正确;
C.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越易得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C正确;
D.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与原子结构有关,同一周期电负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大,故D错误;
故选D.
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有C、H、O、N及S、P和少量的Zn、Cu等.
(1)N、P、S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
(2)组成蛋白质的最简单的氨基酸(HOOCCH2NH2)介子中,π键数目为______.
(3)Zn2+、Cu2+能与NH3、H2O、Cl-等形成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
①基态Zn2+的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②[Zn(H2O)4]SO4中不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填序号).
a.配位键 b.金属键 c.共价键 d.氢键 e.离子键
③[Cu(NH3)4]2+具有对称的空间构型,[Cu(NH3)4]2+中的两个NH3被两个Cl-取代,能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产物,则[Cu(NH3)4]2+的空间构型为______.
a.平面正方形 b.正四面体 c.三角锥形 d.V形
(4)由上述几种元素组成的6一氨基青霉烷酸的结构如图,其中采用sp3杂化的原子除了S外,还有______.
(5)紫外光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约为399kJ•mol-根据下表有关蛋白质分子中主要化学键的键能信息,说明人体长时间照射紫外光后皮肤易受伤害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正确答案
解:(1)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电离能增大,但同周期第ⅡA、ⅤA元素出现反常,同主族从上往下电离能减小,所以电离能大小的顺序为S<P<N,
故答案为:S<P<N;
(2)H2NCH2COOH,结构中只有1个C=O双键,即π键数目为为1,故答案为:1;
(3)①锌原子核外有30个电子,所以基态Zn2+的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故答案为:3d10;
②[Zn(H2O)4]SO4中锌离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配位键,水分子中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络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形成离子键,配体之间形成氢键,故选b;
③形成4个配位键,具有对称的空间构型,可能为平面正方形或正四面体,如为正四面体,[Cu(NH3)4]2+中的两个NH3被两个Cl-取代,只有一种结构,所以应为平面正方形,故答案为:a;
(4)因为杂化杂道是用来容纳σ键与孤电子对,其中采用sp3杂化的原子,σ键数目与孤电子对数目之和为4,故答案为:C、N、O;
(5)紫外光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比蛋白质中主要化学键C-C、C-N和C-S的键能都大,紫外线的能量足以使这些化学键断裂,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
故答案为:紫外光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比蛋白质中主要化学键C-C、C-N和C-S的键能都大,紫外线的能量足以使这些化学键断裂,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
解析
解:(1)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电离能增大,但同周期第ⅡA、ⅤA元素出现反常,同主族从上往下电离能减小,所以电离能大小的顺序为S<P<N,
故答案为:S<P<N;
(2)H2NCH2COOH,结构中只有1个C=O双键,即π键数目为为1,故答案为:1;
(3)①锌原子核外有30个电子,所以基态Zn2+的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故答案为:3d10;
②[Zn(H2O)4]SO4中锌离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配位键,水分子中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络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形成离子键,配体之间形成氢键,故选b;
③形成4个配位键,具有对称的空间构型,可能为平面正方形或正四面体,如为正四面体,[Cu(NH3)4]2+中的两个NH3被两个Cl-取代,只有一种结构,所以应为平面正方形,故答案为:a;
(4)因为杂化杂道是用来容纳σ键与孤电子对,其中采用sp3杂化的原子,σ键数目与孤电子对数目之和为4,故答案为:C、N、O;
(5)紫外光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比蛋白质中主要化学键C-C、C-N和C-S的键能都大,紫外线的能量足以使这些化学键断裂,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
故答案为:紫外光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比蛋白质中主要化学键C-C、C-N和C-S的键能都大,紫外线的能量足以使这些化学键断裂,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
第一电离能I1是指气态原子X(g)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X+(g)所需的能量.继续失去第二个电子所需能量称第二电离能….下图是部分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总趋势是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同一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的第一电离能I1变化规律是______;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中是最大的,原因是______
(2)认真分析图中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发现有一些反常,第一电离能ⅡA>ⅢA,VA>VIA:如I1(铍)>I1(硼),2号大于1号,I1(氮)>I1(氧),5号大于4号.可能原因是______.
(3)已知2号的I1=738KJ/mol,则它的I2______738KJ/mol,I3______ 3×738KJ/mol;(填>、<、﹦)
(4)已知5号和6号元素的电负性分别为2.1和3.0,则4号元素的电负性可能为______.
A 3.5 B 1.8 C 2.5 D 4.0
(5)图中4、5、6三种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强到弱顺序为______(用对应酸的化学式表示);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均比同主族上一周期的元素气态氢化物弱,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增大
减小
已达稳定结构,不易失去电子
第IIA族元素原子的ns轨道上电子排布达到全满,第VA族元素的p轨道达到半满,处于稳定状态,难失去电子,而第IIIA族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ns2np1,若失去p能级的一个电子使剩余ns上达到全满的稳定结构,所以I1较小
>
>
C
HClO4>H2SO4>H3PO4
上一周期的元素的氢化物分别为NH3、H2O、HF,中心原子半径小、键长短,键能大,所以分子稳定
解析
解:(1)根据图片知,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
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
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排满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所以不易失电子,导致其第一电离能在本周期中最大,
故答案为:增大;减小;已达稳定结构,不易失去电子;
(2)当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全满、半满时最稳定,第IIA族元素原子的ns轨道上电子排布达到全满,第VA族元素的p轨道达到半满,处于稳定状态,难失去电子,而第IIIA族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ns2np1,若失去p能级的一个电子使剩余ns上达到全满的稳定结构,所以I1较小,
故答案为:第IIA族元素原子的ns轨道上电子排布达到全满,第VA族元素的p轨道达到半满,处于稳定状态,难失去电子,而第IIIA族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ns2np1,若失去p能级的一个电子使剩余ns上达到全满的稳定结构,所以I1较小;
(3)2号元素是Mg元素,Mg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当失去第二个电子时比第一个电子难,所以消耗的能量多,则I2>738KJ/mol,失去两个电子时达到稳定结构,继续失电子会消耗的能量更高,则I3>3×738KJ/mol,故答案为:>;>;
(4)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根据图象知,4、5、6号元素属于同一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5<4<6,则电负性大小顺序是5<4<6,5号和6号元素的电负性分别为2.1和3.0,所以4号元素电负性介于二者之间,故选C;
(5)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Cl>S>P,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顺序是HClO4>H2SO4>H3PO4,上一周期的元素的氢化物分别为NH3、H2O、HF,中心原子半径小、键长短,键能大,所以分子稳定,
故答案为:HClO4>H2SO4>H3PO4;上一周期的元素的氢化物分别为NH3、H2O、HF,中心原子半径小、键长短,键能大,所以分子稳定.
(1)已知A和B为第三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A通常显______价,A的电负性______B的电负性(填“>”、“<”或“=”).
(2)紫外光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约为399kJ•mol-1.根据下表有关蛋白质分子中重要化学键的信息,说明人体长时间照射紫外光后皮肤易受伤害的原因______.
组成蛋白质的最简单的氨基酸中的碳原子杂化类型是______.
(3)实验证明:KCl、MgO、CaO、TiN这4种晶体的结构与NaCl晶体结构相似(如图1所示),其中3种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下表:
则该 4种离子晶体(不包括NaCl)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其中MgO晶体中一个Mg2+周围和它最邻近且等距离的Mg2+有______个.
(4)某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如图2所示,其分子内不含有______(填序号).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金属键 D、配位键 E、氢键 F、非极性键
(5)为消除温室效应的影响,科学家设计反应:CO2+4H2→CH4+2H2O以减小空气中CO2.若有1mol CH4生成,则有______molσ键和______molπ键断裂.
正确答案
解:(1)由电离能可知,A可失去3个电子,最高化合价为+3价,B可失去2个电子,最高化合价为+2价,则A为Al,B为Mg,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强,则电负性A>B,
故答案为:+3;>;
(2)波长为300nm的紫外光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约为399kJ/mol,比蛋白质分子中C-C、C-N和C-S的键能都大,所以波长为300nm的紫外光的光子能破坏蛋白质分子中的化学键,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最简单的氨基酸为甘氨酸,甘氨酸中羧基中碳原子为 sp2 杂化,另一个碳原子为 sp3 杂化,
故答案为:紫外光具有的能量比蛋白质分子中重要的化学键C-C、C-N和C-S的键能都大,紫外光的能量足以使这些化学键断裂,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sp2和sp3;
(3)离子晶体中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熔点越高硬度越大,晶格能与离子的半径、电荷有关,电荷越多、离子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TiN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为3,大于其它离子所带电荷,MgO、CaO中所带电荷相同,但镁离子半径小于钙离子半径,氯化钾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为1,且钾离子半径>钙离子半径,氯离子半径大于氧离子半径,所以KCl、MgO、CaO、TiN4种离子晶体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TiN>MgO>CaO>KCl;
MgO的晶体结构与NaCl的晶体结构相似,所以一个Mg2+周围和它最邻近且等距离的Mg2+个数为12,
故答案为:TiN>MgO>CaO>KCl;12;
(4)该配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有: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共价键,镍元素与氮元素之间的配位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氢键,故选AC;
(5)1个CO2和4个H2分子中共含有6个δ键和2π键,若有1molCH4生成,则有6molδ键和2molπ键断裂,故答案为:6;2.
解析
解:(1)由电离能可知,A可失去3个电子,最高化合价为+3价,B可失去2个电子,最高化合价为+2价,则A为Al,B为Mg,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强,则电负性A>B,
故答案为:+3;>;
(2)波长为300nm的紫外光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约为399kJ/mol,比蛋白质分子中C-C、C-N和C-S的键能都大,所以波长为300nm的紫外光的光子能破坏蛋白质分子中的化学键,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最简单的氨基酸为甘氨酸,甘氨酸中羧基中碳原子为 sp2 杂化,另一个碳原子为 sp3 杂化,
故答案为:紫外光具有的能量比蛋白质分子中重要的化学键C-C、C-N和C-S的键能都大,紫外光的能量足以使这些化学键断裂,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sp2和sp3;
(3)离子晶体中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熔点越高硬度越大,晶格能与离子的半径、电荷有关,电荷越多、离子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TiN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为3,大于其它离子所带电荷,MgO、CaO中所带电荷相同,但镁离子半径小于钙离子半径,氯化钾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为1,且钾离子半径>钙离子半径,氯离子半径大于氧离子半径,所以KCl、MgO、CaO、TiN4种离子晶体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TiN>MgO>CaO>KCl;
MgO的晶体结构与NaCl的晶体结构相似,所以一个Mg2+周围和它最邻近且等距离的Mg2+个数为12,
故答案为:TiN>MgO>CaO>KCl;12;
(4)该配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有: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共价键,镍元素与氮元素之间的配位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氢键,故选AC;
(5)1个CO2和4个H2分子中共含有6个δ键和2π键,若有1molCH4生成,则有6molδ键和2molπ键断裂,故答案为:6;2.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它的爆炸反应为:2KNO3+3C+SA+N2↑+3CO2↑(已配平)
①除S外,上列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_.
②在生成物中,A的晶体类型为______,含极性共价键的分子的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
③已知CN-与N2结构相似,推算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______.
(2)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Q和T,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T比Q多2.T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为______,Q2+的未成对电子数是______.
(3)在CrCl3的水溶液中,一定条件下存在组成为[CrCln(H2O)6-n]x+(n和x均为正整数)的配离子,将其通过氢离子交换树脂(R-H),可发生离子交换反应:[CrCln(H2O)6-n]x++xR-H→Rx[CrCln(H2O)6-n]+xH+
交换出来的H+经中和滴定,即可求出x和n,确定配离子的组成.将含0.0015mol[CrCln(H2O)6-n]x+的溶液,与R-H完全交换后,中和生成的H+需浓度为0.1200mol•L-1NaOH溶液25.00ml,可知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非金属性越强,则电负性越强,非金属性:O>N>C>K,则电负性O>N>C>K;
故答案为:O>N>C>K;
②由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A+N2↑+3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相等,则A的化学式为K2S,属于离子晶体;含极性共价键的分子为CO2,二氧化碳的结构式为O=C=O,则含有2个价层电子对,所以C原子为sp杂化;
故答案为:离子晶体;sp;
③CN-与N2结构相似,C原子与N原子之间形成三键,则HCN分子结构式为H-C≡N,三键中含有1个σ键、2个π键,单键属于σ键,故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1,
故答案为:1:1;
(2)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Q和T,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则Q、T处于第Ⅷ族,且原子序数T比Q多2,则Q为Fe元素,T为Ni元素,Ni元素是28号元素,Ni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2,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4s22p63s23d6,3d能级有4个单电子,
故答案为:3d84s2;4;
(3)[CrCl(H2O)5]2+(2分)中和生成的H+需浓度为0.1200mol/L氢氧化钠溶液25.00mL,则可以得出H+的物质的量为0.12mol/L×25.00×10-3L=0.0030mol,所以x==2,Cr的化合价为+3价,结合[CrCln(H20)6-n]x+,有3-n=2,可以得知n=1,即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CrCl(H2O)5]2+,
故答案为:[CrCl(H2O)5]2+.
解析
解:(1)①非金属性越强,则电负性越强,非金属性:O>N>C>K,则电负性O>N>C>K;
故答案为:O>N>C>K;
②由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A+N2↑+3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相等,则A的化学式为K2S,属于离子晶体;含极性共价键的分子为CO2,二氧化碳的结构式为O=C=O,则含有2个价层电子对,所以C原子为sp杂化;
故答案为:离子晶体;sp;
③CN-与N2结构相似,C原子与N原子之间形成三键,则HCN分子结构式为H-C≡N,三键中含有1个σ键、2个π键,单键属于σ键,故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1,
故答案为:1:1;
(2)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Q和T,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则Q、T处于第Ⅷ族,且原子序数T比Q多2,则Q为Fe元素,T为Ni元素,Ni元素是28号元素,Ni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2,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4s22p63s23d6,3d能级有4个单电子,
故答案为:3d84s2;4;
(3)[CrCl(H2O)5]2+(2分)中和生成的H+需浓度为0.1200mol/L氢氧化钠溶液25.00mL,则可以得出H+的物质的量为0.12mol/L×25.00×10-3L=0.0030mol,所以x==2,Cr的化合价为+3价,结合[CrCln(H20)6-n]x+,有3-n=2,可以得知n=1,即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CrCl(H2O)5]2+,
故答案为:[CrCl(H2O)5]2+.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