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的立体结构
- 共1308题
(2016•湖北模拟)氮化硼( 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以天然硼砂(主要成分Na2B4O7)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BN和火箭高能燃料及有机合成催化剂BF3的过程如下:
(1)写出由B203制备BF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BF3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BF3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
(2)在硼、氧、氟、氮中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______.
(3)已知:硼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3B03+H20⇌[B(OH)4]-+H+,试依据上述反应写出[Al( OH)4]-的结构式______,并推测1mol NH4BF4(氟硼酸铵)中含有______个配位键.
(4)由12个硼原子构成如图1的结构单元,硼晶体的熔点为1873℃,则硼晶体的1个结构单元中含有______ 个B-B键.
(5)氮化硼(BN)晶体有多种相结构.六方相氮化硼(晶体结构如图2)是通常存在的稳定相可作高温润滑剂.立方相氮化硼(晶体结构如图3)是超硬材料,有优异的耐磨性.
①关于这两种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两种晶体均为分子晶体
b.两种晶体中的B-N键均为共价键
c.六方相氮化硼层间作用力小,所以质地软
d.立方相氮化硼含有σ键和π键,所以硬度大
②六方相氮化硼晶体内B-N键数与硼原子数之比为______,其结构与石墨相似却不导电,原因是______.
③立方相氮化硼晶体中,每个硼原子连接______个六元环.该晶体的天然矿物在青藏高原地下约300km的古地壳中被发现.根据这一矿物形成事实,推断实验室由六方相氮化硼合成立方相氮化硼需要的条件应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B2O3与CaF2和H2SO4反应即生成BF3,同时还应该产生硫酸钙和水,方程式为:B2O3+3CaF2+3H2SO4=2BF3↑+3CaSO4+3H2O,BF3分子的中心原子B原子上含有3个σ 键,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a-xb)=
(0-3×1)=0,中心原子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属于sp2杂化,中心原子上没有孤对电子,所以其空间构型就是平面三角形,键角是120°,BF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
故答案为:B2O3+3CaF2+3H2SO4=2BF3↑+3CaSO4+3H2O;sp2;平面正三角形;
(2)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B、N、O、F元素处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N处于第VA族,所以第一电离能N>O,B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F>N>O>B,
故答案为:F>N>O>B;
(3)在[Al(OH)4]-中Al采取sp3杂化,用最外层的四个空轨道接受O提供的孤对电子形成配合物,其结构式为,一个NH4BF4中N原子和其中一个H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B原子和其中一个F原子之间存在一个配位键,所以含有2个配位键,则1mol NH4BF4含有2mol配位键,即2NA个配位键,
故答案为:;2NA;
(4)在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结构中,每5个面共用一个顶点,每个面拥有这个顶点的,每个等边三角形拥有的顶点为:
×3=
,20个等边三角形拥有的顶点为:
×20=12,每2个面共用一个B-B键,每个面拥有这个B-B键的
,每个等边三角形占有的B-B键为:
×3=
,20个等边三角形拥有的B-B键为:
×20=30,
故答案为:30;
(5)①(2)a.立方相氮化硼为空间网状结构,不存在分子,为原子晶体,故a错误;
b.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所以N原子和B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b正确;
c.六方相氮化硼层间为层状结构,分子间作用力,作用力小,导致其质地软,故c正确;
d.立方相氮化硼N原子和B原子之间存在共价单键,所以该化合物中含有σ键不存在π键,故d错误;
故选ad;
②六方相氮化硼晶体层内一个硼原子与相邻氮原子形成3个共价单键,六方相氮化硼晶体内B-N键数与硼原子数之比为3:1,该物质的层状结构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不导电,
故答案为:3:1;立方氮化硼晶体内无自由移动的电子;
③氮化硼与金刚石的结构相似,立方相氮化硼晶体中,每个硼原子连接12个六元环,在地壳内部,离地面越深,其压强越大、温度越高,根据题干知,实验室由六方相氮化硼合成立方相氮化硼需要的条件应是高温高压,
故答案为:12;高温、高压.
解析
解:(1)B2O3与CaF2和H2SO4反应即生成BF3,同时还应该产生硫酸钙和水,方程式为:B2O3+3CaF2+3H2SO4=2BF3↑+3CaSO4+3H2O,BF3分子的中心原子B原子上含有3个σ 键,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a-xb)=
(0-3×1)=0,中心原子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属于sp2杂化,中心原子上没有孤对电子,所以其空间构型就是平面三角形,键角是120°,BF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
故答案为:B2O3+3CaF2+3H2SO4=2BF3↑+3CaSO4+3H2O;sp2;平面正三角形;
(2)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B、N、O、F元素处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N处于第VA族,所以第一电离能N>O,B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F>N>O>B,
故答案为:F>N>O>B;
(3)在[Al(OH)4]-中Al采取sp3杂化,用最外层的四个空轨道接受O提供的孤对电子形成配合物,其结构式为,一个NH4BF4中N原子和其中一个H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B原子和其中一个F原子之间存在一个配位键,所以含有2个配位键,则1mol NH4BF4含有2mol配位键,即2NA个配位键,
故答案为:;2NA;
(4)在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结构中,每5个面共用一个顶点,每个面拥有这个顶点的,每个等边三角形拥有的顶点为:
×3=
,20个等边三角形拥有的顶点为:
×20=12,每2个面共用一个B-B键,每个面拥有这个B-B键的
,每个等边三角形占有的B-B键为:
×3=
,20个等边三角形拥有的B-B键为:
×20=30,
故答案为:30;
(5)①(2)a.立方相氮化硼为空间网状结构,不存在分子,为原子晶体,故a错误;
b.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所以N原子和B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b正确;
c.六方相氮化硼层间为层状结构,分子间作用力,作用力小,导致其质地软,故c正确;
d.立方相氮化硼N原子和B原子之间存在共价单键,所以该化合物中含有σ键不存在π键,故d错误;
故选ad;
②六方相氮化硼晶体层内一个硼原子与相邻氮原子形成3个共价单键,六方相氮化硼晶体内B-N键数与硼原子数之比为3:1,该物质的层状结构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不导电,
故答案为:3:1;立方氮化硼晶体内无自由移动的电子;
③氮化硼与金刚石的结构相似,立方相氮化硼晶体中,每个硼原子连接12个六元环,在地壳内部,离地面越深,其压强越大、温度越高,根据题干知,实验室由六方相氮化硼合成立方相氮化硼需要的条件应是高温高压,
故答案为:12;高温、高压.
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可能是三角锥形或V形,如NH3是三角锥形、H2O是V形,故A正确;
B.杂化轨道用来形成σ键或容纳孤对电子,未杂化的轨道与杂化轨道所在平面垂直,可用来形成π键,故B正确;
C.C2H4分子中碳原子形成2个C-H,1个C═C双键,C原子杂化轨道数为(2+1)=3,C原子采取sp2杂化方式,未杂化的轨道形成1个π键,故C错误,
D.N2分子中存在N≡N,以共用电子对结合,N原子没有杂化,分子中有一个σ键、2个π键,故D正确;
故选C.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C3H8分子中每个C原子含有4个σ键,所以每个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则C原子采用sp3杂化,故A正确;
B.O2、N2都是以非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一定为非极性分子,CO2中含有极性键,为直线形分子,结构对称,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叠,为非极性分子,故B正确;
C.非金属性:Cl>S>P>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HClO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又H2CO3酸性大于HClO,则有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ClO,故C错误;
D.根据等电子体的定义,CO的等电子体必须是双原子分子或离子,且电子总数相等,如果是阳离子离子,原子序数之和减去所带电荷数值等于电子数,如:NO+它的电子式为,故D正确;
故选C.
有关杂化轨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杂化前后的轨道数不变,杂化后,各个轨道尽可能分散、对称分布,导致轨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故A正确;
B.sp3、sp2、sp杂化轨道其空间构型分别是正四面体、平面三角形、直线型,所以其夹角分别为109°28′、120°、180°,故B正确;
C.部分四面体形、三角锥形、V形分子的结构可以用sp3杂化轨道解释,如甲烷、氨气分子、水分子,故C正确;
D.杂化轨道可以部分参加形成化学键,例如NH3中N发生了sp3杂化,形成了4个sp3杂化杂化轨道,但是只有3个参与形成化学键,故D错误;
故选:D.
按下列要求写出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分子的化学式及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
①平面三角形分子:分子式______,杂化方式是______;
②三角锥形分子:分子式______,杂化方式是______;
③正四面体形分子:分子式______,杂化方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BF3
sp2
NF3
sp3
CF4
sp3
解析
解:①由短周期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分子BF3分子,中心原子B价层电子对数=3+=3,杂化方式为sp2杂化,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分子,
故答案为:BF3;sp2;
②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组成的NF3分子,中心原子N价层孤电子对数=3+=4,杂化方式为sp3杂化,含有1个孤电子对,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故答案为:NF3;sp3;
③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则该分子的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且不含孤电子对,杂化方式为SP3,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组成的CF4分子,中心原子C价层孤电子对数=4+=4,不含孤电子对,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故答案为:CF4;sp3.
液氨是富氢物质,是氢能的理想载体,利用N2+3H22NH3实现储氢和输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氨气分子中氮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5-3×1)=4,所以N原子采用sp3杂化,故A错误;
B.NH3和PH3结构相似且都属于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随着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氢键能增大物质的沸点,氨气存在分子间氢键,所以相同压强时,NH3和PH3比较,氨气沸点高,故B正确;
C.在[Cu(NH3)4]2+离子中,Cu2+提供空轨道,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所以N原子是配位原子,配位数为4,故C正确;
D.CN-中含有碳氮键三键,即含有三个共用电子对,所以其电子式为:,故D正确;
故选A.
有关 CH3+、-CH3(甲基)、CH3-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甲烷分子变成CH3+、-CH3、CH3-时,失去的分别是氢负离子、氢原子和氢离子,空间构型也不再与原来的分子相同,故A错误;
B.CH3+、CH3-、CH3-分别具有6个、7个和8个价电子,不是等电子体,故B错误;
C.CH3-与NH3、H3O+均具有8个价电子,4个原子,互为等电子体,几何构型均为三角锥形,故C正确;
D.甲烷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σ键,孤电子对个数为0,C原子的4个sp3杂化为等性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CH3可由甲烷分子失去1个原子得到,所以-CH3中的碳原子采取sp3杂化,所有原子不共面,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物质的杂化方式不是sp3杂化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CO2中只含有双键,既有σ键又有π键,分子中C原子含有2个σ键电子对,没有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个数=2+0=2,杂化类型为sp,故A选;
B.CH4中只含有单键为σ键,分子中C原子含有4个σ键电子对,没有孤电子对,C原子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4+0=4,所以采取sp3杂化,故B不选;
C.氨气分子中氮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5-3×1)=4,所以N原子采用sp3杂化,故C不选;
D.水中O原子杂化轨道数=σ键数+孤对电子对数=2+2=4,所以采取sp3杂化,故D不选;
故选A.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I、为减少温室效应,科学家设计反应:CO2+4H2→CH4+2H2O以减小空气中CO2.
(1)若有1mol CH4生成,则有______molσ键和______molπ键断裂.
(2)CH4失去H-(氢负离子)形成CH+3(甲基正离子).已知CH+3的空间结构是平面正三角形,则CH+3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
Ⅱ、金属原子与CO形成的配合物称为金属羰基配合物(如羰基铁).形成配合物时,每个CO提供一对电子与金属原子形成配位键,且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和CO提供的电子总和等于18.
(3)金属羰基配合物中,微粒间作用力有______(填字母代号)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4)羰基铁是一种黄色油状液体,熔点-21℃、沸点102.8℃.由此推测,固体羰基铁更接近于______(填晶体类型).若用Fe(CO)x表示羰基铁的化学式,则x=______.
III.研究表明,对于中心离子为Hg+等阳离子的配合物,若配位体给出电子能力越强:则配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的配位键就越强,配合物也就越稳定.
(5)预测HgCl24与HgI2-4的稳定性强弱,并从元素电负性的角度加以解释.
答:HgCl2-4比HgI2-4更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因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1个O2和4个H2分子中共含有6个δ键和2π键,若有1molCH4生成,则有6molδ键和molπ键断裂,故答案为:6;2;
(2)CH+3离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应为SP2杂化,故答案为:SP2;
(3)金属羰基配合物中应含有配位键,羰基中含有共价键,故答案为:bc;
(4)羰基铁沸点低,应为分子晶体,羰基铁中铁能提供的空轨道数为5,故答案为:分子晶体;5;
(5)根据配位体给出电子能力越强:则配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的配位键就越强,配合物也就越稳定可知I给出电子的能力大于Cl,即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配位键越强,
故答案为:不稳定;Cl比I电负性强,给出电子能力较弱,形成配位键较弱,配合物不稳定.
解析
解:(1)1个O2和4个H2分子中共含有6个δ键和2π键,若有1molCH4生成,则有6molδ键和molπ键断裂,故答案为:6;2;
(2)CH+3离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应为SP2杂化,故答案为:SP2;
(3)金属羰基配合物中应含有配位键,羰基中含有共价键,故答案为:bc;
(4)羰基铁沸点低,应为分子晶体,羰基铁中铁能提供的空轨道数为5,故答案为:分子晶体;5;
(5)根据配位体给出电子能力越强:则配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的配位键就越强,配合物也就越稳定可知I给出电子的能力大于Cl,即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配位键越强,
故答案为:不稳定;Cl比I电负性强,给出电子能力较弱,形成配位键较弱,配合物不稳定.
填写下表:
正确答案
解:SO3 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3+(6-3×2)=3,所以硫原子采用sp2杂化,无孤电子对数,VSEPR模型、分子立体构型都为平面三角形,
SO2中S原子和氧原子形成2个σ键,孤电子对个数=×(6-2×2)=1,价层电子对数为=2+1=3,为sp2杂化,VSEPR模型为四面体,含1对孤电子对,分子立体构型为V形,
ClO3-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7+1-3×2)=4,σ键电子对数为3,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为1,所以氯原子采用sp3杂化,VSEPR模型为四面体,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离子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HCN分子的结构式是:H-C≡N,HCN分子中含有2个σ键和2个π键,C原子不含孤电子对,所以价层电子对数是2,中心原子C原子以sp杂化轨道成键,VSEPR模型、分子立体构型都为直线形,
NF3中N原子形成3个σ键,孤对电子数为=1,则为sp3杂化,VSEPR模型为四面体,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离子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NO3-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则为sp3杂化,没有孤电子对,所以NO3-的VSEPR模型、离子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故答案为:
解析
解:SO3 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3+(6-3×2)=3,所以硫原子采用sp2杂化,无孤电子对数,VSEPR模型、分子立体构型都为平面三角形,
SO2中S原子和氧原子形成2个σ键,孤电子对个数=×(6-2×2)=1,价层电子对数为=2+1=3,为sp2杂化,VSEPR模型为四面体,含1对孤电子对,分子立体构型为V形,
ClO3-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7+1-3×2)=4,σ键电子对数为3,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为1,所以氯原子采用sp3杂化,VSEPR模型为四面体,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离子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HCN分子的结构式是:H-C≡N,HCN分子中含有2个σ键和2个π键,C原子不含孤电子对,所以价层电子对数是2,中心原子C原子以sp杂化轨道成键,VSEPR模型、分子立体构型都为直线形,
NF3中N原子形成3个σ键,孤对电子数为=1,则为sp3杂化,VSEPR模型为四面体,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离子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NO3-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则为sp3杂化,没有孤电子对,所以NO3-的VSEPR模型、离子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故答案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