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透明溶液仅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Fe3+、Mg2+、Ba2+.将该溶液分成三等份,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和3.2g淡黄色沉淀.

②在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白色沉淀,溶液充分加热后产生的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在第三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和氯化钡溶液,最终得到69.9g白色沉淀.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仅由实验①可得出的结论是:原溶液中含不含Fe3+

B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Mg2+

C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D实验③得到白色沉淀为BaSO4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①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和3.2g淡黄色沉淀,3.2g淡黄色沉淀为硫单质,说明发生了反应:S2O32-+2H+═S↓+SO2↑+H2O,溶液中一定存在S2O32-,结合题中反应方程式可知,一定不存在Fe3+、NO3-;所以无色气体中有二氧化硫,不能确定是否有二氧化碳;

②在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白色沉淀,能够与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只有Mg2+,则溶液中一定存在Mg2+;溶液充分加热后产生的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为氨气,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NH4+

③在第三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和氯化钡溶液,最终得到69.9g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硫酸钡,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一定不存在钡离子,

A、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和3.2g淡黄色沉淀,说明发生了反应:S2O32-+2H+═S↓+SO2↑+H2O,所以一定存在S2O32-,一定不存在Fe3+,再根据题中反应方程式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NO3-;所以根据①可得出原溶液中一定存在Fe3+,一定不存在Fe3+、NO3-,故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为:S2O32-、SO42-、NH4+、Mg2+,故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得,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根离子,不能确定的离子为HCO3-,故C错误;

D、在第三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和氯化钡溶液,最终得到69.9g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为BaSO4,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根据化学事实进行的相关推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在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为吸热反应,如铝热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该反应的△H<0,故A错误;

B.无色试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故B错误;

C.铁的氧化物用硝酸溶解后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原氧化物中可能含有亚铁离子,不一定含有铁离子,故C错误;

D.少量CO2通入NaCN溶液时反应为:CO2+H2O+CN-=HCO3-+HCN,反应产物为碳酸氢根离子,说明碳酸氢根离子酸性小于HCN,所以电离常数Ka(HCN)>Ka2(H2CO3),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强酸性溶液X中含有Ba2+、Al3+、NH4+、Fe2+、Fe3+、CO32-、SO32-、SO42-、Cl-、NO3-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沉淀G的化学式为Fe(OH)2

B生成气体A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NO3-+4H+=2Fe3++NO↑+2H2O

C反应②中的离子方程式有AlO2-+CO2+2H2O=Al(OH)3+HCO3-

D溶液X中,除H+ 外还肯定含有的离子是NH4+、Fe2+、SO42-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在强酸性溶液中一定不会存在CO32-和SO32-离子,加入过量硝酸钡生成沉淀,则该沉淀为BaSO4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生成气体A,A连续氧化生成D和E,则A为NO,D为NO2,E为HNO3,说明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离子,一定为Fe2+离子,溶液B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气体F,则F为NH3,说明溶液中含有NH4+离子,溶液H中溶于CO2气体,生成沉淀I,则I为Al(OH)3,H为NaOH和NaAlO2,说明溶液中含有Al3+离子,溶液中含有Fe2+离子,就一定不含NO3-离子,含有SO42-离子就一定不含Ba2+离子,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Fe3+和Cl-

A.由于加入了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则亚铁离子完全被氧化成铁离子,则沉淀G为Fe(OH)3,故A错误;

B.A为NO,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NO3-+4H+=3Fe3++NO↑+2H2O,故B错误;

C.溶液H中含有偏铝酸根离子,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后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所以反应②中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故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一定含有的离子为:Al3+、NH4+、Fe2+、SO42-,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碳酸根离子.设计实验,检验家中的纯碱(或碎大理石)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找一些碎的陶瓷片或玻璃片,洗净并晾干后,检验他们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

正确答案

解:纯碱(或碎大理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可以和酸之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以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检验:

1、实验步骤:①先检验带支管的试管的气密性是良好的;

②取试样纯碱(或碎大理石)置试管中,并盖好活塞;

③用针筒取适量盐酸逐滴滴入带支管的试管中,支管的另一头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②现象:产生气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Ca(OH)2+CO2=CaCO3↓+H2O

③结论:纯碱(或碎大理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1、实验步骤:①先检验带支管的试管的气密性是良好的;

②取试样纯碱(或碎大理石)置试管中,并盖好活塞;

③用针筒取适量盐酸逐滴滴入带支管的试管中,支管的另一头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②现象:产生气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Ca(OH)2+CO2=CaCO3↓+H2O

③结论:纯碱(或碎大理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解析

解:纯碱(或碎大理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可以和酸之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以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检验:

1、实验步骤:①先检验带支管的试管的气密性是良好的;

②取试样纯碱(或碎大理石)置试管中,并盖好活塞;

③用针筒取适量盐酸逐滴滴入带支管的试管中,支管的另一头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②现象:产生气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Ca(OH)2+CO2=CaCO3↓+H2O

③结论:纯碱(或碎大理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1、实验步骤:①先检验带支管的试管的气密性是良好的;

②取试样纯碱(或碎大理石)置试管中,并盖好活塞;

③用针筒取适量盐酸逐滴滴入带支管的试管中,支管的另一头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②现象:产生气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Ca(OH)2+CO2=CaCO3↓+H2O

③结论:纯碱(或碎大理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向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则溶液中(  )

A一定含有SO42-或Ag+或其中一种

B可能含有SO42-或Ag+,不含SO32-

C一定含有SO42-或SO32-或Ag+

D可能含有SO42-、SO32-、Ag+其中一种或两种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白色沉淀可能是:BaSO4或BaSO3或AgCl;

白色沉淀若是硫酸钡,则原溶液中存在SO42-

白色沉淀若是氯化银,则溶液中存在Ag+

白色沉淀若是BaSO3,加入稀硝酸后BaSO3被氧化成硫酸钡,沉淀不会消失,所以原溶液中可能存在SO32-

所以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SO32-、Ag+其中一种或两种,所以D正确,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物质的检验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离子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