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已知C12+2KI=2KCl+I2)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         ,③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  )

A.苯、酒精      B.CCl4、苯      C.汽油、酒精

(3)为使海带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里的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和物品,仍缺少的玻璃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过滤;萃取分液  (2)B  (3)分液漏斗、漏斗

(1)悬浊液中的残渣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即①是过滤;单质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所以③是萃取后再分液。

(2)萃取剂应该满足的条件是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不发生化学反应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③.溶质不与萃取剂发生任何反应。酒精和水互溶,所以答案选B。

(3)过滤需要分液漏斗,而分液则需要分液漏斗,因此还缺少的仪器是分液漏斗和漏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4分)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

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

(1)在a中加入15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0mL液态溴,向a中滴入几滴溴,有白色烟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          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装置d的作用是                      

(2)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析提纯:

①向a中加入10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②滤液依次用10mL水、8mL10%的NaOH溶液、10mL水洗涤。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                                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是              

(3)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         ,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

(4)在该实验中,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25mL       B. 50mL       C.250mL        D.500mL

正确答案

 

苯和液溴在铁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Br2+2NaOH==NaBr+NaBrO+H2O,由此可知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HBr和Br2。无水氯化钙是一种干燥剂,其作用是干燥。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苯,要进一步提纯,要经过蒸馏。

【考点定位】 化学实验、化学方程式、分离提纯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4分)现有四种试剂:①新制Cu(OH)2悬浊液;②浓硝酸;③AgNO3溶液;④碘水。

为了鉴别下列四瓶无色溶液,请你选择合适的试剂,将其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葡萄糖溶液                              (2)食盐溶液              

(3)淀粉溶液                                (4)鸡蛋清溶液         

正确答案

(4分,每空1分)①;③;④;②

试题分析: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可以用新制Cu(OH)2悬浊液鉴别,答案选①;食盐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答案选③;淀粉和单质碘能发生显色反应,所以答案选④;浓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发生显色反应,呈黄色,据此可以鉴别蛋白质,答案选②。

点评: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验室模拟回收某废旧含镍催化剂(主要成分为NiO,另含Fe2O3、CaO、CuO、BaO等)生产Ni2O3。其工艺流程为:

(1)根据图Ⅰ所示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知浸出渣含有三种主要成分,其中“物质X”为            。图Ⅱ表示镍的浸出率与温度的关系,当浸出温度高于70℃时,镍的浸出率降低,浸出渣中Ni(OH)2含 量增大,其原因是        

(2)工艺流程中“副产品”的化学式为            

(3)已知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

操作B是为了除去滤液中的铁元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向操作A所得的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溶液pH为3.7~7.7,静置,过滤。请对该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若原方案正确,请说明理由;若原方案错误,请加以改正)。

(4)操作C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Ca2+,若控制溶液中F浓度为3×10-3mol·L-1,则Ca2+的浓度为         mol·L-1。(常温时CaF2的溶度积常数为2.7×10-11

(5)电解产生2NiOOH·H2O的原理分两步:

①碱性条件下Cl在阳极被氧化为ClO

②Ni2+被ClO氧化产生2NiOOH·H2O沉淀。

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正确答案

(12分)(1)BaSO4   温度升高,Ni2+的水解程度增大

(2)CuSO4·5H2O

(3)方案错误。在调节pH前,应先在滤液中加入H2O2,使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

(4)3×106

(5)ClO+2Ni2++4OH=2NiOOH·H2O+Cl

由题意知,含镍催化剂与硫酸反应后,Ca2+和Ba2+形成沉淀,通入硫化氢气体将Cu2+沉淀,操作B除去Fe3+,操作C除去Ca2+。最后加氯化钠电解硫酸镍溶液得到2NiOOH·H2O。

试题分析:(1)与硫酸反应产生沉淀的除硫酸钙、氢氧化镍外还有就是硫酸钡,所以物质X为BaSO4;由于随着温度升高,Ni2+的水解程度增大,从而导致镍的浸出率降低,浸出渣中Ni(OH)2含量增大;

(2)由于CuS、S灼烧后溶于稀硫酸中生成硫酸铜,所以副产品应该是胆矾,即CuSO4•5H2O,

(3)由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容易引入杂质,而且pH为3.7~7.7,亚铁离子沉淀不完全,所以方案是错误的;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在调节pH前,应先在滤液中加入H2O2,使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

(4)根据常温时CaF2的溶度积常数为2.7×10-11可知,溶液中F-浓度为3×10-3 mol•L-1,则Ca2+的浓度为2.7×10-11/(3×10-3)2= 3×10-6mol•L-1

(5)Ni2+被ClO-氧化产生2NiOOH•H2O沉淀,其还原产物是氯离子,则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Ni2++4OH-=2NiOOH•H2O+C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按图所示实验过程填空:

(1)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填空:a           b              c             d             

正确答案

(11分)(1)①2Fe2+4Br+3Cl2=2Fe3+6Cl+2Br2(3分)②2Fe3+2I=2Fe2+I2(2分)

 ③Br2+2I=2Br+I2(2分)(2)a 棕黄  b 橙红  c 蓝  d 紫红(各1分)

试题分析:(1)①溴离子和亚铁离子均能被氯气氧化,因此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6Cl+2Br2

②单质溴易溶在四氯化碳中,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因此下层是有机层,溶液呈橙红色;上层是水层含有铁离子,溶液呈棕黄色。铁离子能氧化碘化钾生成单质碘,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

③下层含有单质溴,单质溴的氧化性强于单质碘的,能把碘化钾氧化生成单质碘。单质碘易溶在四氯化碳中溶液呈紫红色,所以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Br2+2I=2Br+I2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颜色分别是a 棕黄  b 橙红  c 蓝  d 紫红。

下一知识点 : 物质的检验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离子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